浅谈现代行政伦理
摘 要:在数千年的政治实践过程中,孺家伦理思想表现出的是一种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其影响不仅在古代,对于现代行政伦理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作用,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儒家行政伦理思想 现代行政伦理 学习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
儒家伦理思想十分注重个人修养问题,《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彰显自身光明的德性,并推己及人,使得天下人都能革旧布新,振作起来,从而达到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故指出了为人之道。儒家十分关注为政者自身修养在行政中的示范作用。孔子以“正”释“政”,把统治者自身的“正”作为“政”的前提。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为政者以德行政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自己身正,端正了自己,则处理政事就自然没有什么困难了。
儒家的修身思想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化为自觉的行动,主张修身成仁,达到内圣外王的境地,成人达己,成己为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他认为“仁”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人内心所固有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这一崇高的精神境界。从消极方面讲,“仁”指不损害别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方面讲,“仁”指成己成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用现代视觉看传统的儒家行政伦理
每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实力环境和条件,社会道德从来都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我们不能一直以一种思想看待一种观点和思想。
一、行政伦理概念探源
行政伦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完善个体人格,以一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方式,在运用公共权力行使职权、履行职务时应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行政伦理不仅属于精神文明范畴,而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伦理是不同于普通行政法规的政府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行政伦理道德规范、行政伦理价值观及行政伦理机制。
其次,从行政主体道德意识缺失和道德行为缺失两个方面论述了转型时期我国行政领域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并着重分析了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即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行政
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传统行政伦理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
再次,根据公共行政职业的特殊性、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治国理念的变化和行政方式的转换,总结概括了我国行政伦理建设价值选择的取向。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应主要包括公共利益取向、公平正义取向、公共责任取向和公共效率取向。 最后,论文探析了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实现路径。主要从加强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强化对公务员的德性培养和行政伦理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加强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应设立行政伦理的研究与管理机构、依循科学的研究路径进行伦理探索并且要加强行政伦理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沟通。
尽管伦理与道德二者常常通用,但也有些区别。“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它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正当的行为。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要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对行为进行判断。人们可以说某人或其行为是道德的,但不能说是伦理的。对一个行政人员的行为的评述离不开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价值取向,对一项政府的政策评述也离不开合乎伦理或不合乎伦理等概念。道德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规范和调整,是属于个人层次的低级范畴,而伦理则是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规范和调整,是属于社会群体层次的高级范畴。
作为当代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民众的力量,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工作中处处为民着想,想法设法为民众谋福利。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行政伦理思想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合理因素,而且又赋予它新的内涵。执政为民的执政基础与伦理基础与儒家民本思想不可同日而语,执政为民中的“民”有全新的伦理含义,它不仅包括“亲民、爱民、富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而且还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对人的关怀、珍惜,重视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今天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构必须做到:
第一,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开展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过程中,在每一次制订方案、做出决策、解决问题时,都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坚决去办,并且想方设法办好;凡是不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坚决抵制。
第二,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群众利益无小事”,指的是对群众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公务员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往往就是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群众利益是具体的,有些事情就整体而言或许是小事,但具体到群众本身都是大事。因此,政府作出决策、制定政策时,必须切实把群众利益作为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群众各方面的利益。
浅谈现代行政伦理
摘 要:在数千年的政治实践过程中,孺家伦理思想表现出的是一种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其影响不仅在古代,对于现代行政伦理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作用,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儒家行政伦理思想 现代行政伦理 学习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
儒家伦理思想十分注重个人修养问题,《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彰显自身光明的德性,并推己及人,使得天下人都能革旧布新,振作起来,从而达到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故指出了为人之道。儒家十分关注为政者自身修养在行政中的示范作用。孔子以“正”释“政”,把统治者自身的“正”作为“政”的前提。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为政者以德行政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自己身正,端正了自己,则处理政事就自然没有什么困难了。
儒家的修身思想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化为自觉的行动,主张修身成仁,达到内圣外王的境地,成人达己,成己为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他认为“仁”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人内心所固有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这一崇高的精神境界。从消极方面讲,“仁”指不损害别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方面讲,“仁”指成己成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用现代视觉看传统的儒家行政伦理
每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实力环境和条件,社会道德从来都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我们不能一直以一种思想看待一种观点和思想。
一、行政伦理概念探源
行政伦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完善个体人格,以一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方式,在运用公共权力行使职权、履行职务时应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行政伦理不仅属于精神文明范畴,而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伦理是不同于普通行政法规的政府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行政伦理道德规范、行政伦理价值观及行政伦理机制。
其次,从行政主体道德意识缺失和道德行为缺失两个方面论述了转型时期我国行政领域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并着重分析了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即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行政
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传统行政伦理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
再次,根据公共行政职业的特殊性、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治国理念的变化和行政方式的转换,总结概括了我国行政伦理建设价值选择的取向。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应主要包括公共利益取向、公平正义取向、公共责任取向和公共效率取向。 最后,论文探析了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实现路径。主要从加强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强化对公务员的德性培养和行政伦理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加强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应设立行政伦理的研究与管理机构、依循科学的研究路径进行伦理探索并且要加强行政伦理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沟通。
尽管伦理与道德二者常常通用,但也有些区别。“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它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正当的行为。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要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对行为进行判断。人们可以说某人或其行为是道德的,但不能说是伦理的。对一个行政人员的行为的评述离不开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价值取向,对一项政府的政策评述也离不开合乎伦理或不合乎伦理等概念。道德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规范和调整,是属于个人层次的低级范畴,而伦理则是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规范和调整,是属于社会群体层次的高级范畴。
作为当代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民众的力量,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工作中处处为民着想,想法设法为民众谋福利。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行政伦理思想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合理因素,而且又赋予它新的内涵。执政为民的执政基础与伦理基础与儒家民本思想不可同日而语,执政为民中的“民”有全新的伦理含义,它不仅包括“亲民、爱民、富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而且还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对人的关怀、珍惜,重视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今天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构必须做到:
第一,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开展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过程中,在每一次制订方案、做出决策、解决问题时,都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坚决去办,并且想方设法办好;凡是不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坚决抵制。
第二,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群众利益无小事”,指的是对群众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公务员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往往就是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群众利益是具体的,有些事情就整体而言或许是小事,但具体到群众本身都是大事。因此,政府作出决策、制定政策时,必须切实把群众利益作为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群众各方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