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一十三、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 杨智萍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说明:

说明:本文是一封告教堂弟郑墨的家信,也是一片出色的驳论文。作为家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写信人的主张和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作为驳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论证思路,体会作者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尤要挖掘本文提供的写作的养料,通过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此外,此文为文言文,当然还要推敲文中词义,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

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2、难点: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说明:

说明:此文观点鲜明,情感真挚,针对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文言字词宜随文落实。重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以及作者阐述观点时采用的方法,并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加以巩固。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圈划、品读、诵读来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教学过程

1

2

思路点拨

此文是一封情深意长的家书,也是一篇出色的驳论文。既是书信又是驳论文的文章,学生已学过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八年级下),教师也可先让学生回顾《答司马谏议书》,然后再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此文。这样的教学亦是沟通了学生的旧知与新知,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提高、巩固学生学类似文章的能力。

练习举隅

1、

收集古今中外的关于“读书方法”的名言3—5条或“苦读深思,深入探究”的读书例子3例。

2、

提供《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让学生自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板桥从读书到做人,随时予以堂弟郑墨循循教导。

资源信息表

3

4

一十三、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 杨智萍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说明:

说明:本文是一封告教堂弟郑墨的家信,也是一片出色的驳论文。作为家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写信人的主张和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作为驳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论证思路,体会作者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尤要挖掘本文提供的写作的养料,通过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此外,此文为文言文,当然还要推敲文中词义,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

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

2、难点: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说明:

说明:此文观点鲜明,情感真挚,针对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文言字词宜随文落实。重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以及作者阐述观点时采用的方法,并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加以巩固。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圈划、品读、诵读来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教学过程

1

2

思路点拨

此文是一封情深意长的家书,也是一篇出色的驳论文。既是书信又是驳论文的文章,学生已学过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八年级下),教师也可先让学生回顾《答司马谏议书》,然后再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此文。这样的教学亦是沟通了学生的旧知与新知,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提高、巩固学生学类似文章的能力。

练习举隅

1、

收集古今中外的关于“读书方法”的名言3—5条或“苦读深思,深入探究”的读书例子3例。

2、

提供《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让学生自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板桥从读书到做人,随时予以堂弟郑墨循循教导。

资源信息表

3

4


相关内容

  •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阅读答案
  •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 ...

  •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
  • 初二语文周练三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7分) 1 .眼中了了( ) 2.方寸无多( ) .... 3.坡洒然不倦( ) 4.与我何与也( ) ... 5.迄无佳文( ) 6.老吏苦之( ) .. 7.悉贮其中( ) ( ) .. 8.最是不济事 ( ) 9.不暇:( ) 10.一眼即过 ( ) 1 ...

  • 2016潍坊中考潍坊历史与文化
  • 没有人能够让时光倒流,重复已经过往的人生:但所有人都可以在今天启程,去创造一个全新的结局. 不埋怨,不嘲笑,也不去羡慕,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书院中学潍坊历史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2016年4月8日 整理:郑晓龙 第一章 抚今追昔话家乡 1. 夏朝"少康复国之战&q ...

  • 杨家埠风筝的形成与发展
  • 杨家埠风筝的形成与发展 山东潍坊的杨家埠风筝与民间木版年画一样,源远流长.它以造型合理.色彩艳丽.起飞高稳.富有民间乡土气息而自成一家,在中国风筝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关于杨家埠风筝,在清代曾流行着一首<十个大姐放风筝>的民歌: 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妹十人去踏青,捎带着放风筝,放风筝. 大 ...

  • 上海初中课内文言文古诗词目录
  • (蓝.红为2013年中考考纲要求,红为重点要求) 六年级上: [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两小儿辩日(<列子>) 为学(彭端淑) 孙权劝学(司马光) 买椟还珠 郑人买履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诗歌] 望驿台(白居易) 秋思(张籍)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村晚( ...

  • 1老潍县地域文化特点
  • 老潍县地域文化特点--饮食习俗 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地理与饮食紧密相连.饮食如一地方言,我们可以从吃上看到这个城市的风俗.嗜好,感觉到它深层的一些东西,积淀着流传下来的一切的历史基因,涵盖了这个城市食生产.生活.习惯.思想等全部食文化的 ...

  • 潍坊的历史--潍坊人必须看看
  • 潍坊的历史--潍坊人必须看看 潍坊在唐朝乾德三年设潍州,明洪武九年改为潍县,老潍县城跟别的县城不一样,它是被白浪河一分为二,是少有的双城,白浪河西叫做城里,河东叫做东关,河西城里的城堡形状像龟(中间高四周低),河东东关的城内形状像蛇,龟蛇应玄武之意.河西建置悠久,潍县城的城墙创于汉代,系堆土夯打而成 ...

  • 郑板桥 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
  • 郑板桥 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一)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www.zh5000.com) 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此碑为郑板桥书,司徒文膏刻. 郑板桥 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二)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www.zh5000.com) 郑板桥 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三)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www ...

  • 潍坊乡土教材
  • 潍 坊 乡 土 教 材 知 识 点 1. 周朝时期的齐国是潍坊历史上最著名的诸侯国. 2. 1985年,潍坊市人代会通过决议,把每年4月1日定为潍坊"风筝节" 3. 东汉晚期,郑玄(勤学不辍的经学大师)拜当时全国最著名的经学大师马融为师,逐渐成长为全国著名的大师,郑玄留给后世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