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能力与方法

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一、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有关国民大革命的资料。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教师讲述:这首儿歌是10世纪流行于欧洲,后来传到中国,被填了新的歌词,立刻在风起云涌的北伐战争中改变了儿歌的身份,以不变的旋律为仁人志士添入宣扬北伐宗旨的歌词。那么这到底是在描写中国的具体哪段历史呢?歌词中为什么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到底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也许大家多这段历史比较陌生,但没关系,我现在就带大家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1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55-60页,完成下列问题)

1创建意义分别是什么?

2路线、主要战场、主要战役、战果、胜因分别是什么?

3分别什么?

4

四、先学(学生按照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

五、后教(师生共同完成任务,以提问和举手回答问题的形式解决自学指导)

1创建意义分别是什么?

①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②创建条件:苏联、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③创建时间:1924年6月。

④创建地点:广州黄埔。

⑤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⑥办学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⑦创建意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

北伐战争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路线、主要战场、主要战役、战果、胜因分别是什么?

①条件:

A、国共合作的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做了政治上的准备。

B、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军的成立,奠定了军事基础。

2

C、国民政府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②领导机构:广州国民政府。

③总司令:蒋介石。 ④主力:国民革命军。

⑤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⑥时间:1926年7月开始。

⑦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

⑧对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⑨路线: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

福建、浙江。

⑩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地区。

⑪主要战役: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铁军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⑫战果:不断取得胜利,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⑬胜因:

A、作战方针正确(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

C、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农民运动的支持。

E、北伐军的英勇善战。

3分别什么?

①建立背景: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

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②建立者:蒋介石。

③建立时间:1927年4月18日。(结束1949年4月22日)

④建立地点:南京。

⑤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⑥政策:坚持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令)。

4 ①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②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七一五”政变。

六、当堂训练(讨论,更正)

(一)记忆本课知识点

3

(二)完成练习题

1、为什么要进行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对于北伐军的胜利进军起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产生的作用:一是推动并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二是在战争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三是领导工农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2、阅读下列材料:

农民参加北伐战争,参加者分别为运输、向导、交通破坏、扰敌后防、正式作战等项。„„有一次在耒阳,先日晚间须招运夫600名,农民闻革命招夫,老幼俱来应募。次日清晨即行招满。„„及北伐军下长沙开始总攻击后,农民更实地上战场。岳阳的农民„„实行截击敌军归路,缴夺枪支。岳阳农民曾受敌军猛烈攻击大遭溃败亦不顾及。至平江农民参加牺牲最大,功亦最伟。

——李毓敏、周以粟:《湖南政治党务报告》 请回答:①农民对北伐战争的支援有哪些方式?

农民对北伐战争的支援有运输、向导、破坏交通、扰敌后防、参加北伐作战等方式。

②耒阳农民踊跃应招,兵阳、平江等地农民英勇参战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北伐战争所要实现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教练改有效教学模式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较为准确的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和突破上,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 4

的特点,又考虑了初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手段采用上注重了适当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注重了灵活性。

5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能力与方法

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一、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有关国民大革命的资料。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教师讲述:这首儿歌是10世纪流行于欧洲,后来传到中国,被填了新的歌词,立刻在风起云涌的北伐战争中改变了儿歌的身份,以不变的旋律为仁人志士添入宣扬北伐宗旨的歌词。那么这到底是在描写中国的具体哪段历史呢?歌词中为什么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到底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也许大家多这段历史比较陌生,但没关系,我现在就带大家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1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55-60页,完成下列问题)

1创建意义分别是什么?

2路线、主要战场、主要战役、战果、胜因分别是什么?

3分别什么?

4

四、先学(学生按照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

五、后教(师生共同完成任务,以提问和举手回答问题的形式解决自学指导)

1创建意义分别是什么?

①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②创建条件:苏联、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③创建时间:1924年6月。

④创建地点:广州黄埔。

⑤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⑥办学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⑦创建意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

北伐战争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路线、主要战场、主要战役、战果、胜因分别是什么?

①条件:

A、国共合作的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做了政治上的准备。

B、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军的成立,奠定了军事基础。

2

C、国民政府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②领导机构:广州国民政府。

③总司令:蒋介石。 ④主力:国民革命军。

⑤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⑥时间:1926年7月开始。

⑦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

⑧对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⑨路线: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

福建、浙江。

⑩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地区。

⑪主要战役: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铁军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⑫战果:不断取得胜利,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⑬胜因:

A、作战方针正确(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

C、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农民运动的支持。

E、北伐军的英勇善战。

3分别什么?

①建立背景: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

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②建立者:蒋介石。

③建立时间:1927年4月18日。(结束1949年4月22日)

④建立地点:南京。

⑤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⑥政策:坚持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令)。

4 ①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②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七一五”政变。

六、当堂训练(讨论,更正)

(一)记忆本课知识点

3

(二)完成练习题

1、为什么要进行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对于北伐军的胜利进军起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产生的作用:一是推动并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二是在战争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三是领导工农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2、阅读下列材料:

农民参加北伐战争,参加者分别为运输、向导、交通破坏、扰敌后防、正式作战等项。„„有一次在耒阳,先日晚间须招运夫600名,农民闻革命招夫,老幼俱来应募。次日清晨即行招满。„„及北伐军下长沙开始总攻击后,农民更实地上战场。岳阳的农民„„实行截击敌军归路,缴夺枪支。岳阳农民曾受敌军猛烈攻击大遭溃败亦不顾及。至平江农民参加牺牲最大,功亦最伟。

——李毓敏、周以粟:《湖南政治党务报告》 请回答:①农民对北伐战争的支援有哪些方式?

农民对北伐战争的支援有运输、向导、破坏交通、扰敌后防、参加北伐作战等方式。

②耒阳农民踊跃应招,兵阳、平江等地农民英勇参战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北伐战争所要实现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教练改有效教学模式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较为准确的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和突破上,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 4

的特点,又考虑了初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手段采用上注重了适当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注重了灵活性。

5


相关内容

  • 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 第七章 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第一节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及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 2.能力方面: (1)通过国共合作原因与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 ...

  • 给戴季陶的一封信
  • 给戴季陶的一封信 陈独秀 来源:人民网 (一九二五年八月三十日) 季陶先生: 自国民党改组以后,排除共产派的运动,不曾一日停止过:这个运动的最初期代表人物,要算谢惠生先生和冯自由先生:其次便是马素和邓家彦两位先生:最近便轮到你季陶先生了.我现在把你列在他们一起,你必定不服,并且我也承认你的知识和行为 ...

  • 对1926年北伐战争性质的再认识_左世元
  •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 6) ・21・ 对1926年北伐战争性质的再认识 左世元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促成1926年的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史学界过去一直都同意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但是, 从这场 ...

  • 第八章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高考复习
  • 第八章 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复习回顾 1.20世纪初的时代阶段特征(国际国内) (1)1901年至1912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为争夺霸权和瓜分世界而进行疯狂的军备竞赛,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华,操纵清政府, ...

  • 中国现代史
  • 中國現代史 一.大事記 1915.9.15--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915--护国运动 1916.3.22--袁世凯取消帝制 1917.1--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7.7--张勋复辟 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中国对德宣战 1919.5.4--五四运动 1919.6.5-- ...

  • 华科马化考研真题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文档
  •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新文化运动 以1915年9月创刊的<新青年>杂志为阵地,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为主要倡导者而逐渐兴起的一个代表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文化革命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 双赢的第一次国共合作_张利涛
  • 第14卷 第3期2015年6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HUAIBEIPROFESSIONALANDTECHNICAOLLEGELC Vol.14No.3 Jun.2015 ·政治与法律研究· 双赢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张利涛1,崔耀鹏2 (青海西宁 810007:1.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 ...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9月) 重要提示: 中国民主革命:1840年-1949年9月.(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1924年初-1927年7月15日:第一次国民革命.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1937:第二次国民革命. ...

  • 中国近代史 自考 简答题与论述题总结
  • 第一章 1.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 ②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 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 简述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① 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大纲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大纲> 附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大纲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制定 出版前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培养人才的需要,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