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让阅读在生命里开花
罗岭乡中心小学 陈玉鸽 有书可读,于我是一件幸福的事。而现在要来细细梳理读书经历,于我也不是一件易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阅读的记忆逐渐遥远而模糊。
回首走过的路,突然感觉自己读过的书真的少得可怜,特别是浏览了新教育在线论坛里大家的阅读史后,更感惭愧。自参加工作后,一直对自己浪费了读书生涯看书的好机会而遗憾,所以现在自己常常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我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的习惯,希望他们能因阅读而变得睿智、博学,希望他们的人生能因阅读而与众不同。现在每次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沉浸在书中,我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今天虽敲不下许多书目,但还是静静回忆,给自己走过的岁月一个小结,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触动。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真挚的朋友。”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由所长。”少儿时代的我便萌发了喜欢读书的念头,从喜欢读童话故事、小说、名著、专家书籍、教育报刊等等都使我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非常享受沉浸书中浑然不觉甚至废寝忘食的感觉,对我而言,“阅读=悦读”。
在儿时,第一次觉得读书有趣可能是在奶奶对我讲故事开始吧!那时候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每天睡前听奶奶给我讲有趣的小故事,虽然那些故事被奶奶讲了一遍又一遍,但是那时的我还是觉得那是最
生动、最有趣的故事,那个时候我就想:以后我一定要博览群书,读好多好多的故事,长大后讲给奶奶听。
想想第一次接触书本之外的书还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老师开始让写日记,对于刚开始写段的我来说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妈妈就给我买了一本作文书,第一眼看到那本书的时候觉得根本不是我看的书,应该是大人们看的书吧。因为很朴素的一本书,没有任何色彩与图画。我打开后看了一篇深深的被那里面的一篇篇小故事所吸引,那是我的第一本书,也是第一次看没有拼音的书,每天看那本作文书看的津津有味,不禁为之感叹,原来语文那么有趣,原来读书那样有趣!那时候阅读就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从那一本图书开始,突然感觉生活丰富起来,我开始缠着妈妈给我买课外书,那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海的女儿》,那是我拥有的第一本故事书,我深深的被海的女儿的勇敢所敬佩,被她的善良所感动,被书中色彩鲜艳的插图所吸引,那本书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我知道,我喜欢上读书了。
在小学时代,写作是每一个同学的“公敌”。因为喜欢读书,写作好像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脑海里常常有些词语、有些句子、有些故事蹦出来。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吧,这使我越来越喜欢阅读,喜欢陪伴我的那些图书,它们已经是陪伴我的好朋友,在我的成长路上给我成长,给我帮助,让我更加茁壮!
在上初中的时候,我拥有了一些文学著作,《红楼梦》、《鲁宾逊漂流记》、《骆驼祥子》等等。记得我开始读的第一本是《红楼梦》,
因为是名著,我当然得读了。可是我读了十几回,就实在读不下去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太多的人名,就像进入大观园的刘姥姥,搞不清东南西北。真正把《红楼梦》读完是在三年后的初三暑假。后来,课程多了,也没太多时间阅读,再者没有人对我的阅读进行指导或施加影响,不知如何去阅读。那时开始看期刊,还有借同学的书看,但都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从散乱的阅读中,我进一步接触诗歌,为诗歌灵动的语言着迷,并不断地抄录、品读,甚至还尝试去写分行的文字,但怎么排列都读不出诗歌的味道。
进入高中,学校每周开了两节阅览课,但是学校的阅览室大部分的书都是文学类的,杂志比较多,所以,每次阅览课我都是找来《小说月报》来看。那时候我们每人都发有一本读书笔记,上完阅览课,每人都要写一篇不低于四张大约一千字的读书笔记,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摘抄的比较优美的文章。因为高中学习比较紧张,要考大学,没有多余的课余时间,阅览课上自己有时还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也就没有功夫来看自己喜欢的书,我个人觉得这都是国家教育制度的弊端,应试教育把我们的读书时间给强行占去了。看得最多的也只是《读者》、《青年文摘》、《艺林》这些学校规定范围之内的书,学校这样做也只是为了增加作文的素材。不过,那时还是偷偷地看了一些比较流行的《泡沫之夏》、《那小子真帅》等这些贴近我们自身生活的书。整个高中时代,看得书很少,我觉得这是一种间接地资源缺失。
因为自己是学文科的,报考大学时选的是中文系的语文教育专
业,所以接触最多的是文学类的,都是些诗词之类的书,我开始慢慢接触那些文学作品,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常常会推荐一些当代的文学作品给我们,在没课的时候也会去图书馆找找看看。老师常常说:”学中文的一定要多看书!”也接触到张爱玲等一些当代文学作家的作品。一直对我的影响颇深。
毕业以后,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记得在岗前培训的时候,有一位专家说过:“今天,只是你们职业生涯的开始,你们要陪伴孩子们成长,更要和他们共同成长,书籍,便是你们职业路上如影随形的朋友。”是啊,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的补充自己。以前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拥有一整片海洋。这是一个日新月异,优胜略汰的社会,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读书,不断的提升自己。
我始终把多读书、读好书作为我自己成长的重要途径。“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将理论与不断得来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注意总结和反思,做好读书学习笔记,并力求创新。以读书促提高,以反思促发展,坚持写教学反思,每天阅读教育论坛,努力做到边读边研,边教边悟。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教学专著已经成为我的枕边书,像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孙蒲远老师《美丽的教育》,李镇西的《心灵写诗》等等。不仅因为书中有丰富的可借鉴的教育教学案例,更因为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感染了我,启迪了我,影响了我,联系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使我感受到能成为一名教师是一件既幸运又幸福的事,因为我们每天在和学生交流相处中能收获最纯真的情感,
这是其他职业所不能比的,能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我感到幸福。
最近正在读朱永新的《新教育》,心里不经窃喜,新教育所阐释的很多内容正与我的朦胧的教育理想暗合。于是决定,进入“教育在线”的网络师范学院学习成了今年的一个重要任务。希望自己在这里有一个全新的阅读视野,进行更专业的阅读,最终提升自己的专业阅读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回顾自己的阅读史,感慨道:一位真正的读书人,只是把阅读当作心灵的需要,阅读在心灵深处发酵,经过时间的理性按摩,终成一壶好酒。虽然所有的天才不是在阅读之中诞生的,他们只是穿过阅读而浴火重生,但是对于普通人,通过阅读,能逐渐地提升他的生命质量。
生命是不断学习的美好历程,要时时充实自己,人生的路才会处处有美景,与书为友一路走来,伴随我的是职业幸福的花开一路,携一缕书香,在我继续梦想的路上,相信在今后的每一个日子,书籍仍是我最真挚的朋友!
我的阅读史——让阅读在生命里开花
罗岭乡中心小学 陈玉鸽 有书可读,于我是一件幸福的事。而现在要来细细梳理读书经历,于我也不是一件易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阅读的记忆逐渐遥远而模糊。
回首走过的路,突然感觉自己读过的书真的少得可怜,特别是浏览了新教育在线论坛里大家的阅读史后,更感惭愧。自参加工作后,一直对自己浪费了读书生涯看书的好机会而遗憾,所以现在自己常常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我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的习惯,希望他们能因阅读而变得睿智、博学,希望他们的人生能因阅读而与众不同。现在每次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沉浸在书中,我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今天虽敲不下许多书目,但还是静静回忆,给自己走过的岁月一个小结,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触动。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真挚的朋友。”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由所长。”少儿时代的我便萌发了喜欢读书的念头,从喜欢读童话故事、小说、名著、专家书籍、教育报刊等等都使我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非常享受沉浸书中浑然不觉甚至废寝忘食的感觉,对我而言,“阅读=悦读”。
在儿时,第一次觉得读书有趣可能是在奶奶对我讲故事开始吧!那时候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每天睡前听奶奶给我讲有趣的小故事,虽然那些故事被奶奶讲了一遍又一遍,但是那时的我还是觉得那是最
生动、最有趣的故事,那个时候我就想:以后我一定要博览群书,读好多好多的故事,长大后讲给奶奶听。
想想第一次接触书本之外的书还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老师开始让写日记,对于刚开始写段的我来说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妈妈就给我买了一本作文书,第一眼看到那本书的时候觉得根本不是我看的书,应该是大人们看的书吧。因为很朴素的一本书,没有任何色彩与图画。我打开后看了一篇深深的被那里面的一篇篇小故事所吸引,那是我的第一本书,也是第一次看没有拼音的书,每天看那本作文书看的津津有味,不禁为之感叹,原来语文那么有趣,原来读书那样有趣!那时候阅读就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从那一本图书开始,突然感觉生活丰富起来,我开始缠着妈妈给我买课外书,那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海的女儿》,那是我拥有的第一本故事书,我深深的被海的女儿的勇敢所敬佩,被她的善良所感动,被书中色彩鲜艳的插图所吸引,那本书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我知道,我喜欢上读书了。
在小学时代,写作是每一个同学的“公敌”。因为喜欢读书,写作好像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脑海里常常有些词语、有些句子、有些故事蹦出来。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吧,这使我越来越喜欢阅读,喜欢陪伴我的那些图书,它们已经是陪伴我的好朋友,在我的成长路上给我成长,给我帮助,让我更加茁壮!
在上初中的时候,我拥有了一些文学著作,《红楼梦》、《鲁宾逊漂流记》、《骆驼祥子》等等。记得我开始读的第一本是《红楼梦》,
因为是名著,我当然得读了。可是我读了十几回,就实在读不下去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太多的人名,就像进入大观园的刘姥姥,搞不清东南西北。真正把《红楼梦》读完是在三年后的初三暑假。后来,课程多了,也没太多时间阅读,再者没有人对我的阅读进行指导或施加影响,不知如何去阅读。那时开始看期刊,还有借同学的书看,但都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从散乱的阅读中,我进一步接触诗歌,为诗歌灵动的语言着迷,并不断地抄录、品读,甚至还尝试去写分行的文字,但怎么排列都读不出诗歌的味道。
进入高中,学校每周开了两节阅览课,但是学校的阅览室大部分的书都是文学类的,杂志比较多,所以,每次阅览课我都是找来《小说月报》来看。那时候我们每人都发有一本读书笔记,上完阅览课,每人都要写一篇不低于四张大约一千字的读书笔记,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摘抄的比较优美的文章。因为高中学习比较紧张,要考大学,没有多余的课余时间,阅览课上自己有时还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也就没有功夫来看自己喜欢的书,我个人觉得这都是国家教育制度的弊端,应试教育把我们的读书时间给强行占去了。看得最多的也只是《读者》、《青年文摘》、《艺林》这些学校规定范围之内的书,学校这样做也只是为了增加作文的素材。不过,那时还是偷偷地看了一些比较流行的《泡沫之夏》、《那小子真帅》等这些贴近我们自身生活的书。整个高中时代,看得书很少,我觉得这是一种间接地资源缺失。
因为自己是学文科的,报考大学时选的是中文系的语文教育专
业,所以接触最多的是文学类的,都是些诗词之类的书,我开始慢慢接触那些文学作品,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常常会推荐一些当代的文学作品给我们,在没课的时候也会去图书馆找找看看。老师常常说:”学中文的一定要多看书!”也接触到张爱玲等一些当代文学作家的作品。一直对我的影响颇深。
毕业以后,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记得在岗前培训的时候,有一位专家说过:“今天,只是你们职业生涯的开始,你们要陪伴孩子们成长,更要和他们共同成长,书籍,便是你们职业路上如影随形的朋友。”是啊,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的补充自己。以前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拥有一整片海洋。这是一个日新月异,优胜略汰的社会,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读书,不断的提升自己。
我始终把多读书、读好书作为我自己成长的重要途径。“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将理论与不断得来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注意总结和反思,做好读书学习笔记,并力求创新。以读书促提高,以反思促发展,坚持写教学反思,每天阅读教育论坛,努力做到边读边研,边教边悟。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教学专著已经成为我的枕边书,像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孙蒲远老师《美丽的教育》,李镇西的《心灵写诗》等等。不仅因为书中有丰富的可借鉴的教育教学案例,更因为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感染了我,启迪了我,影响了我,联系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使我感受到能成为一名教师是一件既幸运又幸福的事,因为我们每天在和学生交流相处中能收获最纯真的情感,
这是其他职业所不能比的,能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我感到幸福。
最近正在读朱永新的《新教育》,心里不经窃喜,新教育所阐释的很多内容正与我的朦胧的教育理想暗合。于是决定,进入“教育在线”的网络师范学院学习成了今年的一个重要任务。希望自己在这里有一个全新的阅读视野,进行更专业的阅读,最终提升自己的专业阅读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回顾自己的阅读史,感慨道:一位真正的读书人,只是把阅读当作心灵的需要,阅读在心灵深处发酵,经过时间的理性按摩,终成一壶好酒。虽然所有的天才不是在阅读之中诞生的,他们只是穿过阅读而浴火重生,但是对于普通人,通过阅读,能逐渐地提升他的生命质量。
生命是不断学习的美好历程,要时时充实自己,人生的路才会处处有美景,与书为友一路走来,伴随我的是职业幸福的花开一路,携一缕书香,在我继续梦想的路上,相信在今后的每一个日子,书籍仍是我最真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