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灾害及其对福建的影响

台风灾害及其对福建的影响

资环1112 2011543040 纪敏敏

摘要:台风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论文将介绍什么是台风、台风的结构、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台风带来的灾害、如何预防台风采取防范措施、台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台风对福建的社会、经济、林业、农业的影响。

关键词:自然灾害、台风、热带气旋、防灾措施、福建、社会经济影响

引言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

1、台风的概念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是指亚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风,热带、亚热带海区发生的热带气旋。

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只

是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1.1 台风分级

台风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进行分级。1989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统一分级方法:

1、近中心最大风力在8级~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

2、近中心最大风力在 l0级~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

3、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时称为台风。

为了叙述简单,以下仍统称为台风。

2、台风的结构

台风结构: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成熟、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气旋半径一般为500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台风结构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区的风速、气压均为最低,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随着台风的加强,台风眼会逐渐缩小、变圆。而弱台风、以及发展初期的台风,在卫星云图上常无台风眼(但是有时会出现低空台风眼)。

3、台风的形成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3.1台风形成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

三、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四、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4 、台风带来的灾害

1、 台风大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也可把巨轮推入内陆;飓风级的风力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破坏

更大。大风亦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2、 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毫米-300毫米,甚至500毫米-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3、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应对台风的防范措施

1、要听从当地部门的安排,不要在危险范围内活动。

2、应把门窗捆紧栓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

3、 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各类低矮房屋应做好加固房墙准备。

4、台风有可能带来爆发性降水,应将干燥物体移至较高处。 等等...

6、台风灾害对福建的影响

6.1福建的地理位置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濒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之濒临仅次于广东、海南和台湾,登陆福建的台风强度明显小于台湾,也不

如广东,甚至跟北面的浙江没有明显的差别,强度常为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级别。

气象专家分析,这是由于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在登陆福建前,台风常常因绕不开台湾,并受台湾高山阻击,结构遭到破坏,强度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导致台风二次登陆、袭击福建时,强度大不如前。 6.2台风对福建经济社会的影响

台风是福建夏季的主要气象灾害,常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根据资料统计,1980—2005年26年间共有108个台风影响和登陆福建省,其中登陆台风有37个,影响台风有71个。1959年5903号强台风8月下旬在厦门登陆,就造成了一千多人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大的台风灾害频繁发生,1990年仅台风影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41亿元之多。1996年,福建省在10天内连续遭受三个台风的正面袭击,造成7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仅9610号热带风暴就使500多人丧生(或失踪)。同时台风灾害还构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政府威信。为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热带气旋这种急性突发性大范围严重灾害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3 台风对福建林业生产的影响

福建地形以丘陵为主,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等因素,有利于茶叶生长。同时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林业生产受气候的影响巨大。低温、台风、降雨、风暴潮等经济对森林造成巨大的创伤。福建是中国登陆台风较多的省份,登陆福建的台风,具有暴风强、路径复杂、结构和强度变化大、灾害严重等特点,是福建最主要的气像灾害。与多数行业比较,林业具有先天脆弱性,树木不同于钢筋水泥,台风期间更容易遭受重创。台风期间的暴风骤雨轻则导致树木枝叶脱落、断梢、折干,重则连根拔起,成片倒状,严重影响到林业生产。台风过后,林内枯枝落叶大量增加,如不及时清理,易导致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灾害的发生。

6.4台风对福建农业生产的影响

福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气温也不会太低,降水丰富,水稻种植优势大,成熟速度快, 热量水分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福建北部为长三角经济区,南部为珠三角经济区,而且与台湾一衣带水,这三个地区都是农业发达地区,有利于引进新技术,先进经验。

农业是一个露天生产和高风险性的产业,我国又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多的国家,因此我国的农业生产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失较大。而台风又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中福建又是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每次台风登陆都会造成大面积农田受淹和粮食减产,对农业生产和发

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台风不仅会直接毁坏农作物,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抗逆能力,而且台风造成的田间小环境还非常适宜病虫害的流行蔓延,特别是水稻细菌性病害和纹枯病的发生。由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使作物折枝伤根叶片受损,同时带来的降水使作物表面长期维持高湿度状态,所以既有利于病菌传播,又有利于病菌侵入,极易造成病害的暴发成灾,同时由于台风的作用,加剧了迁飞性、流行性植物疫病和虫害的流行与传播。

台风暴雨可以引起洪涝,还会引发泥石流、山崩、滑坡和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使农业耕地遭到泥沙石的淹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台风暴风使海面倾斜,低气压使海面升高,发生海水倒灌从而导致农田受淹,也使农用灌溉水受到污染。部分被淹农田因长时间受海水浸泡导致土壤中的含盐量升高,造成土地盐碱化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的农田甚至废耕。

但台风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一位台风专家说,如果台风经过干旱地区,“解渴”效果将相当明显。台风给所经过的地区带来的充沛降水,对于缓解旱情、湿润气候、改善环境都有一定的好处。台风引发的降水是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区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东南沿海各省的台风降水约占全年总量的20%-30%,正是有了台风,才使得珠江三角洲、两湖盆地和东北平原的旱情得到解除,确保了农业丰收。例如浙江省洞头县受2006年第1号台风“珍珠”的影响,降雨量达109.7毫米,极大的缓解了洞头县自2005年10月份以来的旱情;湖北省今年降雨

量严重偏少,却没有演变成四川、重庆那样的特大干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碧利”、“格美”等台风送来了“及时雨”。

7、结论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是指亚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风。台风往往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有时甚至时强降雨,因此给人们带来较大的损失和不便。要防止由于山洪、大风和降雨造成的灾害,及早进行预防,以减低台风灾害的程度。同时台风灾害也将对(台风发生次数较多的)福建的林业、农业等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每年台风对福建的影响并不乐观。

[参考文献]

【1】陈联寿、丁一汇,西北太平洋台风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40-488

【2】陈联寿、丁一汇,西太平洋台风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1-58

【3】陈瑞闪,台风,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陈玉军、郑德璋、廖宝文,台风对红树林损害及预防的研究,农业科学研究,2001,13

(5):524-529

【5】池再香、白慧、罗顺祯等,黔东南州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研究及对策,中国农 业气象,2004,25(4):39-43,

【6】杜兴信、鲁秀玲、张惠玲,陕西省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初步研究,灾害学,1994,9

(2):1-6

【7】冯佩芝、徐良炎,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1993

【8】高建华、朱晓东、朱大奎等,台风风暴潮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海洋 通报,1999,18(3):15-19

【9】梁必骐、梁经萍、温之平,中国台风灾害及其影响的研究,自然灾害学报,1995,14

(1):86-91

【10】梁必骐,中国沿海的台风灾害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灾害学报,1991年

【12】林武星,台风对闽南沿海主要造林树种及农作物的影响,防护林科技,1999,39(2): 16-18

【11】施和金等,江苏农业气象气候灾害历史纪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周俊华,中国台风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研究,博士学位答辩论文,2004年

【13】陈香,沈金瑞,陈静,灾损度指数法在自然灾害经济评估中的应用-一福建台风 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分析为例[j],灾害学,2007,22(2):31-35

【14】刘少军,张京红,何政伟,蔡大鑫,田光辉,基于GIS的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

研究,灾害学,2010年

【15】陈和,隋广军,唐丹玲,台风灾害综合影响与预防措施研究——以“莫拉克”台 风为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2-4

【16】王瑾,台风科普一-台风会带来哪些灾害,中国气象报社,2012年

【17】高珊,西太平洋台风影响福建近海海区的风场分布特点及数值研究,东南信息 工程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8】张容焱、吴滨、宋德众,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若干基本气候特征,台湾海峡, 2000 年

【19】李瑞英,台风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风险分析——以福建为例,中国农业科 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陈信旺、施恭明、徐雪玲等,近65年来福建省登陆台风发生规律及对林业生产的影响, 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10年

台风灾害及其对福建的影响

资环1112 2011543040 纪敏敏

摘要:台风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论文将介绍什么是台风、台风的结构、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台风带来的灾害、如何预防台风采取防范措施、台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台风对福建的社会、经济、林业、农业的影响。

关键词:自然灾害、台风、热带气旋、防灾措施、福建、社会经济影响

引言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

1、台风的概念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是指亚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风,热带、亚热带海区发生的热带气旋。

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只

是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1.1 台风分级

台风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进行分级。1989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统一分级方法:

1、近中心最大风力在8级~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

2、近中心最大风力在 l0级~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

3、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时称为台风。

为了叙述简单,以下仍统称为台风。

2、台风的结构

台风结构: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成熟、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气旋半径一般为500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台风结构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区的风速、气压均为最低,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随着台风的加强,台风眼会逐渐缩小、变圆。而弱台风、以及发展初期的台风,在卫星云图上常无台风眼(但是有时会出现低空台风眼)。

3、台风的形成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3.1台风形成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

三、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四、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4 、台风带来的灾害

1、 台风大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也可把巨轮推入内陆;飓风级的风力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破坏

更大。大风亦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2、 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毫米-300毫米,甚至500毫米-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3、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应对台风的防范措施

1、要听从当地部门的安排,不要在危险范围内活动。

2、应把门窗捆紧栓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

3、 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各类低矮房屋应做好加固房墙准备。

4、台风有可能带来爆发性降水,应将干燥物体移至较高处。 等等...

6、台风灾害对福建的影响

6.1福建的地理位置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濒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之濒临仅次于广东、海南和台湾,登陆福建的台风强度明显小于台湾,也不

如广东,甚至跟北面的浙江没有明显的差别,强度常为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级别。

气象专家分析,这是由于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在登陆福建前,台风常常因绕不开台湾,并受台湾高山阻击,结构遭到破坏,强度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导致台风二次登陆、袭击福建时,强度大不如前。 6.2台风对福建经济社会的影响

台风是福建夏季的主要气象灾害,常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根据资料统计,1980—2005年26年间共有108个台风影响和登陆福建省,其中登陆台风有37个,影响台风有71个。1959年5903号强台风8月下旬在厦门登陆,就造成了一千多人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大的台风灾害频繁发生,1990年仅台风影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41亿元之多。1996年,福建省在10天内连续遭受三个台风的正面袭击,造成7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仅9610号热带风暴就使500多人丧生(或失踪)。同时台风灾害还构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政府威信。为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热带气旋这种急性突发性大范围严重灾害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3 台风对福建林业生产的影响

福建地形以丘陵为主,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等因素,有利于茶叶生长。同时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林业生产受气候的影响巨大。低温、台风、降雨、风暴潮等经济对森林造成巨大的创伤。福建是中国登陆台风较多的省份,登陆福建的台风,具有暴风强、路径复杂、结构和强度变化大、灾害严重等特点,是福建最主要的气像灾害。与多数行业比较,林业具有先天脆弱性,树木不同于钢筋水泥,台风期间更容易遭受重创。台风期间的暴风骤雨轻则导致树木枝叶脱落、断梢、折干,重则连根拔起,成片倒状,严重影响到林业生产。台风过后,林内枯枝落叶大量增加,如不及时清理,易导致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灾害的发生。

6.4台风对福建农业生产的影响

福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气温也不会太低,降水丰富,水稻种植优势大,成熟速度快, 热量水分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福建北部为长三角经济区,南部为珠三角经济区,而且与台湾一衣带水,这三个地区都是农业发达地区,有利于引进新技术,先进经验。

农业是一个露天生产和高风险性的产业,我国又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多的国家,因此我国的农业生产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失较大。而台风又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中福建又是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每次台风登陆都会造成大面积农田受淹和粮食减产,对农业生产和发

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台风不仅会直接毁坏农作物,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抗逆能力,而且台风造成的田间小环境还非常适宜病虫害的流行蔓延,特别是水稻细菌性病害和纹枯病的发生。由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使作物折枝伤根叶片受损,同时带来的降水使作物表面长期维持高湿度状态,所以既有利于病菌传播,又有利于病菌侵入,极易造成病害的暴发成灾,同时由于台风的作用,加剧了迁飞性、流行性植物疫病和虫害的流行与传播。

台风暴雨可以引起洪涝,还会引发泥石流、山崩、滑坡和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使农业耕地遭到泥沙石的淹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台风暴风使海面倾斜,低气压使海面升高,发生海水倒灌从而导致农田受淹,也使农用灌溉水受到污染。部分被淹农田因长时间受海水浸泡导致土壤中的含盐量升高,造成土地盐碱化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的农田甚至废耕。

但台风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一位台风专家说,如果台风经过干旱地区,“解渴”效果将相当明显。台风给所经过的地区带来的充沛降水,对于缓解旱情、湿润气候、改善环境都有一定的好处。台风引发的降水是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区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东南沿海各省的台风降水约占全年总量的20%-30%,正是有了台风,才使得珠江三角洲、两湖盆地和东北平原的旱情得到解除,确保了农业丰收。例如浙江省洞头县受2006年第1号台风“珍珠”的影响,降雨量达109.7毫米,极大的缓解了洞头县自2005年10月份以来的旱情;湖北省今年降雨

量严重偏少,却没有演变成四川、重庆那样的特大干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碧利”、“格美”等台风送来了“及时雨”。

7、结论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是指亚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风。台风往往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有时甚至时强降雨,因此给人们带来较大的损失和不便。要防止由于山洪、大风和降雨造成的灾害,及早进行预防,以减低台风灾害的程度。同时台风灾害也将对(台风发生次数较多的)福建的林业、农业等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每年台风对福建的影响并不乐观。

[参考文献]

【1】陈联寿、丁一汇,西北太平洋台风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40-488

【2】陈联寿、丁一汇,西太平洋台风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1-58

【3】陈瑞闪,台风,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陈玉军、郑德璋、廖宝文,台风对红树林损害及预防的研究,农业科学研究,2001,13

(5):524-529

【5】池再香、白慧、罗顺祯等,黔东南州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研究及对策,中国农 业气象,2004,25(4):39-43,

【6】杜兴信、鲁秀玲、张惠玲,陕西省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初步研究,灾害学,1994,9

(2):1-6

【7】冯佩芝、徐良炎,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1993

【8】高建华、朱晓东、朱大奎等,台风风暴潮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海洋 通报,1999,18(3):15-19

【9】梁必骐、梁经萍、温之平,中国台风灾害及其影响的研究,自然灾害学报,1995,14

(1):86-91

【10】梁必骐,中国沿海的台风灾害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灾害学报,1991年

【12】林武星,台风对闽南沿海主要造林树种及农作物的影响,防护林科技,1999,39(2): 16-18

【11】施和金等,江苏农业气象气候灾害历史纪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周俊华,中国台风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研究,博士学位答辩论文,2004年

【13】陈香,沈金瑞,陈静,灾损度指数法在自然灾害经济评估中的应用-一福建台风 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分析为例[j],灾害学,2007,22(2):31-35

【14】刘少军,张京红,何政伟,蔡大鑫,田光辉,基于GIS的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

研究,灾害学,2010年

【15】陈和,隋广军,唐丹玲,台风灾害综合影响与预防措施研究——以“莫拉克”台 风为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2-4

【16】王瑾,台风科普一-台风会带来哪些灾害,中国气象报社,2012年

【17】高珊,西太平洋台风影响福建近海海区的风场分布特点及数值研究,东南信息 工程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8】张容焱、吴滨、宋德众,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若干基本气候特征,台湾海峡, 2000 年

【19】李瑞英,台风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风险分析——以福建为例,中国农业科 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陈信旺、施恭明、徐雪玲等,近65年来福建省登陆台风发生规律及对林业生产的影响, 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10年


相关内容

  •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 ogy 2007, 26(6) :961-966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陈 香 33 3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福建莆田351100) 摘 要 应用GI S 技术, 采用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对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进 行 ...

  • 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_陈香
  • 第14卷第4期2007年8月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 nserv atio n Vo l . 14 No . 4A ug . , 2007 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陈 香 1, 2 *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 100 ...

  • 自然灾害总结
  • 自然灾害总结 各种自然灾害 (一).气象气候灾害 1.洪涝灾害 (1)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 ...

  • 推进两个转变
  • 推进两个转变 全力加强防汛抗旱工作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 2007年1月23日 同志们: 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刻,我们在广州召开2007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就是要认真总结2006年防汛抗旱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稳步推进防汛抗 ...

  • 自然灾害及防治梳理
  • 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二.知识梳理: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1)气象灾害(干旱.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等)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 (3)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赤潮) (4)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 (5)天文灾害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区域性.危害性.突发性. ...

  • 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套教案
  •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 ...

  • 莆田市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
  • 莆田市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 陈 香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根据近17年的莆田市气候影响评价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对莆田市台风.暴雨.冰雹.干旱.寒潮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17年莆田市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台风灾害,其次为洪涝灾害,揭示了几种 ...

  • 解读2003年我国的高温干旱天气
  • 解读2003年我国的高温干旱天气 一.2003年我国高温干旱天气的特点 1 持续时间长 江南大部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一个多月,南方大部地区的高温日数超过10至15天,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北部.湖南.南疆等地达15天-40天,浙江丽水.福建南平和福州等地高温日数已经突破30天.7月中旬以来,浙江. ...

  • 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
  • 2006年8月初的西北太平洋注定是不太平的,短短10天便集中爆发出4个热带气旋,这其中,就有创下多个第一的超强台风"桑美"(Saomai). 从天空中俯瞰,它形体婀娜,结构匀称,色泽饱满,然而,在美丽的云墙之下,却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从不起眼的热带云团到超强台风,"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