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训练
教学设计
重庆合川市云门中学 罗 胤(邮编:401538)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 2.能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的考场作文。
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的考场作文。
教学设想
1.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①作文是作文者思维的展开,作文训练首先是作文思维训练;②写作思维模型之赋形思维模型理论;③“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思维模型与“重复”、“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④作文训练相关理论:程序性、理论与操作结合性、动力学原理等。参见四川师大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人大出版社,02年第一版)。
2.教学基本思路:进行简单的理论学习——“重复”、“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选择一、两篇高考优秀作文,进行赋形思维模型的演示分析,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模仿教师的分析方法与步骤,分析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出示作文题目,按要求完成作文。即学——演——摸——用的课堂教学流程。这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作文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第二课时:当堂完成作文练习,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高考优秀作文,并按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做好分析,备用;
2.制作课件——高考语文总复习之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训练例谈(一)(网页课件,制作要求:随课堂教学进程展示相关内容,力争美观,新颖);
3.课件部分内容的打印稿,印成书面材料课后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思考、学习与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学习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赋形思维,就是写作者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简单地说,赋形思维就是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将你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也就是你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来体现你将要在文章中表达的主题、立意。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一个死人的灵魂,去寻找一个肉身,将死人的灵魂附在这个肉身上,于是这个肉身就具有了那
个死人的灵魂,完成了死人的重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尸还魂。“尸”就是作文形式因素,“魂”就是作文的主体、立意、观点。所以,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我们作文时运用赋形思维展开作文一样。运用赋形思维,为你的作文主题找到“肉身”(体现主题的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作文形式内容)。
举个例子。我要写一篇《随地吐痰有害》文章,我的主题确定为“吐痰的害处”。但是,我不能在文章中只说这一句话呀,我得用具体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把这个主题具体化,变成一篇实实在在的文章。这个过程就要用到赋形思维。我可以选取痰能传播疾病、随地吐痰破坏环境、随地吐痰有损人格等材料,而且我准备有典型的三段式,即开头举出有人随地吐痰这一不文明现象,引出“吐痰的害处”;中间用三段分别写上面能体现“吐痰的害处”的材料;结尾重申“吐痰的害处”,号召人们改掉随地吐痰的陋习。我还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等。
这个思维过程就是赋形思维。
三、学习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
“重复”与“对比”是作文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重复”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是“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最为必要的基本的主要的普遍的写作思维技能。
2. “对比”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材料生成、结构生成、起草行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哪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段落、造语、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力的清晰度,即反差。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是“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中辅助的次要的修饰的写作思维技能。因此,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对比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重复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
一般情况下,“重复”和“对比”这两种写作赋形思维模型在文章写作中常常是结合起来运用的。
3. 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课件展示) ①异构同质 在这里,“重复”是指形式(形象、物体、语形)的不断变异、差异、变化而在内容(主题、意思、内含、语义)方面的相同、相似、相近。即在形式的变化中保持内容、性质、内含的统一、协调、有机。也就是文章主题、立意不变,文章的材料、内容等在变化,不同。不是简单的重复,重复中文章形式要有变化,要不同。
②非赋形思维
虽然说写作赋形思维的思维操作模型是“重复”或“对比”,但是,并非说一篇文章一部作品中所有的地方都是运用“重复”与“对比”的思维模型的结果。事实上,在有的文章中,作品中,有时有一些文字既不属于“重复”的思维操作所致,也非属于“对比”的思维操作所致,而是对“重复”或“对比”思维操作的内容和成果进行介绍、解释、说明。这些文字对于文章主题、立意来讲,它们并没有独立的价值与意义,而是从属于、依附于“重复”或“对比”思维操作的内容和成果。因此我们只能把它们看成是“重复”或“对比”思维操
作的内容和成果的附属部分。这在写作时运用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时和写作赋形思维分析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③“重复”与“对比”既可以是整篇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甚至是句子、词语的。即“外部”重复,“内部”重复。
4. 举例学习、理解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
分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怎样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在这首元曲小令中,几乎找不到西方所说的语法结构,语篇逻辑,但是,它的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千古绝唱。其中的奥秘,不是别的,正是对“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精彩运用。
第一句用三个孤立无援的情调相同而形象不同的艺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绝望死寂的生命感受。然后,采用“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思维操作,将一幅明快、清新、温暖的情调意象、图画——“小桥、流水、人家”——送到你的眼前,使人产生强烈的反衬对比的审美感受,使前者的情调更加孤寂。而在属于“对比”的这第二句中,仍然运用“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这样使这种温馨的情调更加温馨。第三、四、五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仍然像第一句那样,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运用了“重复”的赋形思维模型,从而将那种悲壮苍茫、孤立无援的生命死寂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氲氤郁郁、生气勃勃。
四、教师以高考作文为例,具体分析作文怎样使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教师演示分析过程及结果)
分析2002年高考作文《千年的选择》
五、学生独立模仿分析一篇高考作文,看看作者在作文中是怎样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的?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话题,学生审题后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填写下表。
1.作文题目(课件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正在越变越大:建筑物的高度已达到510米,游艇上的活动面积有3个足球场大,飞机客舱能安置650个座位„„
于是引起了人们对“大”的思考和议论—— “越大就意味着越好吗?” “大,又有什么不好呢?” „„„„
“大”的现象,的确让人深思。请以“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力求思路开阔,可以说古论今,也可以预估未来,只要
与“大”有关就行。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不能写成诗歌)。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袭。 2. 填写下表(课件展示)
二、学生按照上表填写的内容当堂完成作文,下课交作文。
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合川市云门中学 邮编:401538
电话:023——42912529(小灵通)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训练
教学设计
重庆合川市云门中学 罗 胤(邮编:401538)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 2.能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的考场作文。
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的考场作文。
教学设想
1.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①作文是作文者思维的展开,作文训练首先是作文思维训练;②写作思维模型之赋形思维模型理论;③“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思维模型与“重复”、“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④作文训练相关理论:程序性、理论与操作结合性、动力学原理等。参见四川师大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人大出版社,02年第一版)。
2.教学基本思路:进行简单的理论学习——“重复”、“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选择一、两篇高考优秀作文,进行赋形思维模型的演示分析,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模仿教师的分析方法与步骤,分析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出示作文题目,按要求完成作文。即学——演——摸——用的课堂教学流程。这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作文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第二课时:当堂完成作文练习,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高考优秀作文,并按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做好分析,备用;
2.制作课件——高考语文总复习之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训练例谈(一)(网页课件,制作要求:随课堂教学进程展示相关内容,力争美观,新颖);
3.课件部分内容的打印稿,印成书面材料课后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思考、学习与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学习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赋形思维,就是写作者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简单地说,赋形思维就是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将你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也就是你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来体现你将要在文章中表达的主题、立意。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一个死人的灵魂,去寻找一个肉身,将死人的灵魂附在这个肉身上,于是这个肉身就具有了那
个死人的灵魂,完成了死人的重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尸还魂。“尸”就是作文形式因素,“魂”就是作文的主体、立意、观点。所以,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我们作文时运用赋形思维展开作文一样。运用赋形思维,为你的作文主题找到“肉身”(体现主题的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作文形式内容)。
举个例子。我要写一篇《随地吐痰有害》文章,我的主题确定为“吐痰的害处”。但是,我不能在文章中只说这一句话呀,我得用具体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把这个主题具体化,变成一篇实实在在的文章。这个过程就要用到赋形思维。我可以选取痰能传播疾病、随地吐痰破坏环境、随地吐痰有损人格等材料,而且我准备有典型的三段式,即开头举出有人随地吐痰这一不文明现象,引出“吐痰的害处”;中间用三段分别写上面能体现“吐痰的害处”的材料;结尾重申“吐痰的害处”,号召人们改掉随地吐痰的陋习。我还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等。
这个思维过程就是赋形思维。
三、学习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
“重复”与“对比”是作文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重复”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是“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最为必要的基本的主要的普遍的写作思维技能。
2. “对比”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材料生成、结构生成、起草行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哪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段落、造语、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力的清晰度,即反差。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是“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中辅助的次要的修饰的写作思维技能。因此,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对比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重复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
一般情况下,“重复”和“对比”这两种写作赋形思维模型在文章写作中常常是结合起来运用的。
3. 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课件展示) ①异构同质 在这里,“重复”是指形式(形象、物体、语形)的不断变异、差异、变化而在内容(主题、意思、内含、语义)方面的相同、相似、相近。即在形式的变化中保持内容、性质、内含的统一、协调、有机。也就是文章主题、立意不变,文章的材料、内容等在变化,不同。不是简单的重复,重复中文章形式要有变化,要不同。
②非赋形思维
虽然说写作赋形思维的思维操作模型是“重复”或“对比”,但是,并非说一篇文章一部作品中所有的地方都是运用“重复”与“对比”的思维模型的结果。事实上,在有的文章中,作品中,有时有一些文字既不属于“重复”的思维操作所致,也非属于“对比”的思维操作所致,而是对“重复”或“对比”思维操作的内容和成果进行介绍、解释、说明。这些文字对于文章主题、立意来讲,它们并没有独立的价值与意义,而是从属于、依附于“重复”或“对比”思维操作的内容和成果。因此我们只能把它们看成是“重复”或“对比”思维操
作的内容和成果的附属部分。这在写作时运用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时和写作赋形思维分析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③“重复”与“对比”既可以是整篇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甚至是句子、词语的。即“外部”重复,“内部”重复。
4. 举例学习、理解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
分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怎样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在这首元曲小令中,几乎找不到西方所说的语法结构,语篇逻辑,但是,它的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千古绝唱。其中的奥秘,不是别的,正是对“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精彩运用。
第一句用三个孤立无援的情调相同而形象不同的艺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绝望死寂的生命感受。然后,采用“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思维操作,将一幅明快、清新、温暖的情调意象、图画——“小桥、流水、人家”——送到你的眼前,使人产生强烈的反衬对比的审美感受,使前者的情调更加孤寂。而在属于“对比”的这第二句中,仍然运用“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这样使这种温馨的情调更加温馨。第三、四、五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仍然像第一句那样,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运用了“重复”的赋形思维模型,从而将那种悲壮苍茫、孤立无援的生命死寂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氲氤郁郁、生气勃勃。
四、教师以高考作文为例,具体分析作文怎样使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教师演示分析过程及结果)
分析2002年高考作文《千年的选择》
五、学生独立模仿分析一篇高考作文,看看作者在作文中是怎样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的?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话题,学生审题后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填写下表。
1.作文题目(课件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正在越变越大:建筑物的高度已达到510米,游艇上的活动面积有3个足球场大,飞机客舱能安置650个座位„„
于是引起了人们对“大”的思考和议论—— “越大就意味着越好吗?” “大,又有什么不好呢?” „„„„
“大”的现象,的确让人深思。请以“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力求思路开阔,可以说古论今,也可以预估未来,只要
与“大”有关就行。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不能写成诗歌)。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袭。 2. 填写下表(课件展示)
二、学生按照上表填写的内容当堂完成作文,下课交作文。
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合川市云门中学 邮编:401538
电话:023——42912529(小灵通)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