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2.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
真正从文中获得启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第一组:拜访 即兴 吟哦 斟酌 妥帖 闯进 第二组:簇拥 思索 宽恕 推敲 莽撞
听写后及时校对词语。
2. 选用上面的词语复述故事大意。
贾岛去( )友人,不巧( ),结果留下了( )写的一首诗。返回长安途中,他反复( ),( )诗中“推”这个字,结果他( )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得知情况后,不但没有( ),还( )他,并帮他( )文字,最终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
3. 小组质疑:了解了故事的大意以后,你有什么不明白或是感兴趣的地方吗?小组内解决。
(1)贾岛是怎样斟酌“推”和“敲”呢?
(2)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
二、精读“推敲”
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推敲”的故事?(2-7自然段)那下面就让我们来细细品读2—7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画一画关键词句。
(描写贾岛的文字用“——”画,描写韩愈的用“~~”画)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有了自己的读书收获,然后小组内交流读书
心得。
小组汇报,并组织补充。
三、交流展示
1. 出示:【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可引导学生:
(1)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2)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3)大家再看这句话,我把“不知不觉”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呢?
(不能去掉,不知不觉更能说明他完全沉浸在斟酌词句之中。)
(4)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都对什么不知不觉?
(5)(a怎样进的长安城b 路上行人的讥笑c 闯进大官韩愈的仪仗队)
(6)句式训练:
贾岛只想着斟酌用“推”还是用“敲”,( )进了长安城,对路人的讥笑( ),甚至( )闯进韩愈的仪仗队。
(7)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
(8) 指名朗读2人,齐读3-4自然段。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2. 【韩愈是怎样斟酌的?】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1)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来斟酌一下这两个字。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的原因有:1. ()2. ()3. ()
生分别发表意见,小结:是啊!还是用敲字更巧妙。
(2)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
(3)齐诵《题李凝幽居》。
3. 解疑:【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
(1)学生发表自己见解。
(2)引导抓住“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弄明白原因是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4. 补充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韩愈:韩愈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贾岛:著名的苦吟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后代诗人中甚至有人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侍之如神。
5. 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
总结: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五 、拓展提高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文学作品追求完美。一起读读王安石斟酌文字的故事。
1. 读短文完成练习。
2. 学与做:选字填空。
六、总结
古往今来, 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大概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俗话说得好:“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能向贾岛、韩愈这样,写完了一篇文章, 多读多看几遍, 修改修改 , 这将会成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如痴如醉 斟酌一个字 很有兴致
严肃认真、执着追求
《推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2.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
真正从文中获得启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第一组:拜访 即兴 吟哦 斟酌 妥帖 闯进 第二组:簇拥 思索 宽恕 推敲 莽撞
听写后及时校对词语。
2. 选用上面的词语复述故事大意。
贾岛去( )友人,不巧( ),结果留下了( )写的一首诗。返回长安途中,他反复( ),( )诗中“推”这个字,结果他( )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得知情况后,不但没有( ),还( )他,并帮他( )文字,最终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
3. 小组质疑:了解了故事的大意以后,你有什么不明白或是感兴趣的地方吗?小组内解决。
(1)贾岛是怎样斟酌“推”和“敲”呢?
(2)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
二、精读“推敲”
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推敲”的故事?(2-7自然段)那下面就让我们来细细品读2—7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画一画关键词句。
(描写贾岛的文字用“——”画,描写韩愈的用“~~”画)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有了自己的读书收获,然后小组内交流读书
心得。
小组汇报,并组织补充。
三、交流展示
1. 出示:【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可引导学生:
(1)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2)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3)大家再看这句话,我把“不知不觉”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呢?
(不能去掉,不知不觉更能说明他完全沉浸在斟酌词句之中。)
(4)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都对什么不知不觉?
(5)(a怎样进的长安城b 路上行人的讥笑c 闯进大官韩愈的仪仗队)
(6)句式训练:
贾岛只想着斟酌用“推”还是用“敲”,( )进了长安城,对路人的讥笑( ),甚至( )闯进韩愈的仪仗队。
(7)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
(8) 指名朗读2人,齐读3-4自然段。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2. 【韩愈是怎样斟酌的?】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1)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来斟酌一下这两个字。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的原因有:1. ()2. ()3. ()
生分别发表意见,小结:是啊!还是用敲字更巧妙。
(2)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
(3)齐诵《题李凝幽居》。
3. 解疑:【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
(1)学生发表自己见解。
(2)引导抓住“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弄明白原因是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4. 补充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韩愈:韩愈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贾岛:著名的苦吟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后代诗人中甚至有人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侍之如神。
5. 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
总结: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五 、拓展提高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文学作品追求完美。一起读读王安石斟酌文字的故事。
1. 读短文完成练习。
2. 学与做:选字填空。
六、总结
古往今来, 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大概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俗话说得好:“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能向贾岛、韩愈这样,写完了一篇文章, 多读多看几遍, 修改修改 , 这将会成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如痴如醉 斟酌一个字 很有兴致
严肃认真、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