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诊疗品质保证措施准则研究与分析

癌症诊疗品质保证措施准则

第 1 条

本准则依癌症防治法第十五条第二项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本准则所称癌症防治医疗机构,系指一百床以上,提供癌症筛检、诊断及治疗服务之医院。

第 3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提供癌症病人预防、筛检、诊断、治疗、复健、病友支持、追踪与安宁疗护之完整服务,机构内未提供之服务应设有转介系统,并提供转介服务。

第 4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成立常设癌症医疗品质小组,由具癌症诊疗相关专长之医疗及行政等跨科部单位组成,其任务如下:

一、规划、督导与评估机构内各项癌症计划。

二、针对癌症计划订定年度重要工作、目标、优先顺序、执行策略和相关机制。

三、督导癌症资料库管理工作。

四、建立院内同侪审查机制,以评估癌症诊疗与照护品质。

五、每年对癌症病人治疗成果进行检讨与分析,并出版癌症诊疗与照护报告。

癌症医疗品质小组应自订合宜之开会频率和型式。

第 5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建立癌症资料库,其内容应包含癌症发生、诊疗与追踪等资料,每年并应

分析报告。

前项资料库之搜集,应由机构内正式编制且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证合格之专责癌症登记技术人员负责执行。

机构每年每新诊断癌症个案每七百五十案,应至少编制零点五名癌症登记技术人员。

机构应于个案到院确诊一年内完成资料登录,并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所订之内容、格式与时程,将资料提报至所委讬之学术研究机构。

第 6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对于癌症资料库之搜集、处理、保护及利用,应依下列规定办理:

一、由医师负责督导管理,并应建立资料搜集、处理及保护之标准作业流程及手册,并据以执行。

二、订定癌症资料库提供作业原则,提供院内相关人员使用。

三、订定癌症资料库审查办法,据以检查癌症分期及其他登录资料之正确性与完整性。

第 7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定期追踪其癌症资料库所建置之癌症个案,且对存活癌症个案之追踪率应达百分之七十以上。

前项追踪间隔超过十五个月之个案定义为失联个案,其比例应少于百分之三十,并应作成书面纪录。

第 8 条

癌症医疗品质小组或委员会每年应至少随机抽取百分之十癌症个案进行资料审阅,并将审阅过程、方法及结果作成书面纪录。

第 9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针对不同癌症订定治疗指引,并由多专科医疗团队提供下列整合性及持续性之癌症诊疗与照护:

一、心理谘商、社工、灵性照顾。

二、肿瘤护理、疼痛控制。

三、营养、卫教及药物谘询。

四、复健。

五、出院准备服务。

六、安宁疗护或居家护理服务。

七、病友团体资讯。

第 10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提供癌症病人专属治疗计划,并指派专责医师负责下列工作:

一、负责协调及整合医疗团队之癌症诊疗与照护,并定期于多专科整合团队会议上报告病例。

二、应于病历内详实记载癌症病人临床及病理之癌症分期资讯及诊疗与照护过程,并应定期于病历记录病情摘要及治疗计划。

第 11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订定多专科医疗团队会议召开之适当频率,会议并得申请作为院内继续教育之积分或时数。

前项多专科医疗团队会议应作成纪录,包括开会日期、地点、参与人员名单及其专业领域,并载明所讨论个案,系属事前评估或事后报告。

第 12 条

癌症医疗品质小组或委员会应针对不同癌症别订定每年平均应提多专科医疗团队讨论之个案百分比,且讨论个案中至少应有一半以上之比例着重于问题解决、治疗前评估、癌症分期或治疗策略。

第 13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藉由多专科整合团队会议促进落实填写癌症个案分期资讯。

第 14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使病人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检查结果与治疗方法,提供以病人为中心之诊疗与照护,并建立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决策之机制。

第 15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针对下列单位分别订定品质保证计划,并据以执行品质提升工作:

一、病理单位。

二、放射治疗单位。

第 16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对于外科手术所切除之器官、组织及所有细胞诊断之检体,均应作病理检查;临床医师于送检时应提供临床相关资讯,以作为病理检查之参考。

病理组织报告应列足够之资讯,作为临床医师治疗或填写病理分期依据。

第 17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建立癌症病人诊疗与照护之安全监测及管理机制,并对下列病人安全相关措施作成书面资料或纪录:

一、细胞毒性物质之处置及销毁。

二、适当的隔离措施以进行感染管控及辐射线防护。

三、注射器材之管理。

四、肿瘤急症处理。

五、疼痛控制。

第 18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提供具有专业知能之护理人员照护癌症病人,并应提供下列相关作业准则予护理人员使用:

一、细胞毒性物质之处理 (含外渗、安全处置及销毁) 。

二、血液制品之管理。

三、对正在接受放射线治疗患者以及免疫不全患者之照护。

四、肿瘤急症。

五、疼痛控制。

六、病患及家属之卫教。

七、辐射安全防护。

八、急救及症状处理。

九、点滴注射。

十、不施行心肺复苏术意愿书。

十一、照顾品质之持续改善。

第 19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内之癌症医疗照护人员应具备安宁疗护专业知识,并应提供癌症病人所需之疼痛控制、症状缓解等安宁缓和医疗服务。

第 20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提供癌症病人及其家属足够的癌症预防、筛检、诊断、治疗、安宁疗护等资讯。

第 21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成立专责单位,置专人负责办理社区卫教宣导计划,并与卫生局 (所) 或民间相关组织团体合作。

第 22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订定癌症预防卫教宣导计划,该计划应包含计划目标、活动方法、服务内容、结果评估等项目,并每年检讨与修正。

第 23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依来院就诊病人之需求,提供下列服务:

一、营养或饮食卫教。

二、戒菸或戒槟榔计划及职业暴露等防癌卫教和介入计划。

三、配合政府癌症筛检政策,主动提供院内就诊民众、家属及社区癌症筛检服务。

第 24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建立癌症高危险群资料库,并依据中央主管机关所订之内容、格式与时程申报资料,以提供筛检、追踪及研究之用。

第 25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针对癌症医疗照护团队中之医师、护理人员、其他医疗人员、癌症登记技术人员、社工人员等,提供癌症预防、诊断、治疗、安宁疗护、医学伦理、品质稽核、沟通技巧、资料库品管等教育训练,并建立成果评核机制。

第 26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订定癌症诊疗与照护品质改善计划,并建立品质持续提升之监测及改善机制。

前项品质改善计划活动,应有多专业人员之参与,且明确划分相关人员之职责,并应作成书面纪录。

第 27 条

癌症医疗品质小组每年应指定二项以上之改善主题,并将其列入品质改善计划内。

改善癌症存活率应列为前项改善主题之一,并每年针对不同癌症分析存活率。

癌症医疗品质小组对第一项所指定之每一改善主题,皆应定义一个以上的品质测量方法,并据以办理审核及评估其达成绩效。

第 28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针对癌末病患之疗护,进行下列品质稽核活动:

一、身体症状之控制。

二、癌末病患和家属心理、社会、灵性之需求。

第 29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参加行政院卫生署针对下列主题办理之诊疗品质保证计划:

一、乳房摄影。

二、子宫颈抹片。

三、阴道镜。

四、病理。

五、安宁疗护。

第 30 条

本准则自发布日施行。

癌症诊疗品质保证措施准则

第 1 条

本准则依癌症防治法第十五条第二项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本准则所称癌症防治医疗机构,系指一百床以上,提供癌症筛检、诊断及治疗服务之医院。

第 3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提供癌症病人预防、筛检、诊断、治疗、复健、病友支持、追踪与安宁疗护之完整服务,机构内未提供之服务应设有转介系统,并提供转介服务。

第 4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成立常设癌症医疗品质小组,由具癌症诊疗相关专长之医疗及行政等跨科部单位组成,其任务如下:

一、规划、督导与评估机构内各项癌症计划。

二、针对癌症计划订定年度重要工作、目标、优先顺序、执行策略和相关机制。

三、督导癌症资料库管理工作。

四、建立院内同侪审查机制,以评估癌症诊疗与照护品质。

五、每年对癌症病人治疗成果进行检讨与分析,并出版癌症诊疗与照护报告。

癌症医疗品质小组应自订合宜之开会频率和型式。

第 5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建立癌症资料库,其内容应包含癌症发生、诊疗与追踪等资料,每年并应

分析报告。

前项资料库之搜集,应由机构内正式编制且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证合格之专责癌症登记技术人员负责执行。

机构每年每新诊断癌症个案每七百五十案,应至少编制零点五名癌症登记技术人员。

机构应于个案到院确诊一年内完成资料登录,并依中央卫生主管机关所订之内容、格式与时程,将资料提报至所委讬之学术研究机构。

第 6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对于癌症资料库之搜集、处理、保护及利用,应依下列规定办理:

一、由医师负责督导管理,并应建立资料搜集、处理及保护之标准作业流程及手册,并据以执行。

二、订定癌症资料库提供作业原则,提供院内相关人员使用。

三、订定癌症资料库审查办法,据以检查癌症分期及其他登录资料之正确性与完整性。

第 7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定期追踪其癌症资料库所建置之癌症个案,且对存活癌症个案之追踪率应达百分之七十以上。

前项追踪间隔超过十五个月之个案定义为失联个案,其比例应少于百分之三十,并应作成书面纪录。

第 8 条

癌症医疗品质小组或委员会每年应至少随机抽取百分之十癌症个案进行资料审阅,并将审阅过程、方法及结果作成书面纪录。

第 9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针对不同癌症订定治疗指引,并由多专科医疗团队提供下列整合性及持续性之癌症诊疗与照护:

一、心理谘商、社工、灵性照顾。

二、肿瘤护理、疼痛控制。

三、营养、卫教及药物谘询。

四、复健。

五、出院准备服务。

六、安宁疗护或居家护理服务。

七、病友团体资讯。

第 10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提供癌症病人专属治疗计划,并指派专责医师负责下列工作:

一、负责协调及整合医疗团队之癌症诊疗与照护,并定期于多专科整合团队会议上报告病例。

二、应于病历内详实记载癌症病人临床及病理之癌症分期资讯及诊疗与照护过程,并应定期于病历记录病情摘要及治疗计划。

第 11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订定多专科医疗团队会议召开之适当频率,会议并得申请作为院内继续教育之积分或时数。

前项多专科医疗团队会议应作成纪录,包括开会日期、地点、参与人员名单及其专业领域,并载明所讨论个案,系属事前评估或事后报告。

第 12 条

癌症医疗品质小组或委员会应针对不同癌症别订定每年平均应提多专科医疗团队讨论之个案百分比,且讨论个案中至少应有一半以上之比例着重于问题解决、治疗前评估、癌症分期或治疗策略。

第 13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藉由多专科整合团队会议促进落实填写癌症个案分期资讯。

第 14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使病人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检查结果与治疗方法,提供以病人为中心之诊疗与照护,并建立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决策之机制。

第 15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针对下列单位分别订定品质保证计划,并据以执行品质提升工作:

一、病理单位。

二、放射治疗单位。

第 16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对于外科手术所切除之器官、组织及所有细胞诊断之检体,均应作病理检查;临床医师于送检时应提供临床相关资讯,以作为病理检查之参考。

病理组织报告应列足够之资讯,作为临床医师治疗或填写病理分期依据。

第 17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建立癌症病人诊疗与照护之安全监测及管理机制,并对下列病人安全相关措施作成书面资料或纪录:

一、细胞毒性物质之处置及销毁。

二、适当的隔离措施以进行感染管控及辐射线防护。

三、注射器材之管理。

四、肿瘤急症处理。

五、疼痛控制。

第 18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提供具有专业知能之护理人员照护癌症病人,并应提供下列相关作业准则予护理人员使用:

一、细胞毒性物质之处理 (含外渗、安全处置及销毁) 。

二、血液制品之管理。

三、对正在接受放射线治疗患者以及免疫不全患者之照护。

四、肿瘤急症。

五、疼痛控制。

六、病患及家属之卫教。

七、辐射安全防护。

八、急救及症状处理。

九、点滴注射。

十、不施行心肺复苏术意愿书。

十一、照顾品质之持续改善。

第 19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内之癌症医疗照护人员应具备安宁疗护专业知识,并应提供癌症病人所需之疼痛控制、症状缓解等安宁缓和医疗服务。

第 20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提供癌症病人及其家属足够的癌症预防、筛检、诊断、治疗、安宁疗护等资讯。

第 21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成立专责单位,置专人负责办理社区卫教宣导计划,并与卫生局 (所) 或民间相关组织团体合作。

第 22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订定癌症预防卫教宣导计划,该计划应包含计划目标、活动方法、服务内容、结果评估等项目,并每年检讨与修正。

第 23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依来院就诊病人之需求,提供下列服务:

一、营养或饮食卫教。

二、戒菸或戒槟榔计划及职业暴露等防癌卫教和介入计划。

三、配合政府癌症筛检政策,主动提供院内就诊民众、家属及社区癌症筛检服务。

第 24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建立癌症高危险群资料库,并依据中央主管机关所订之内容、格式与时程申报资料,以提供筛检、追踪及研究之用。

第 25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针对癌症医疗照护团队中之医师、护理人员、其他医疗人员、癌症登记技术人员、社工人员等,提供癌症预防、诊断、治疗、安宁疗护、医学伦理、品质稽核、沟通技巧、资料库品管等教育训练,并建立成果评核机制。

第 26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订定癌症诊疗与照护品质改善计划,并建立品质持续提升之监测及改善机制。

前项品质改善计划活动,应有多专业人员之参与,且明确划分相关人员之职责,并应作成书面纪录。

第 27 条

癌症医疗品质小组每年应指定二项以上之改善主题,并将其列入品质改善计划内。

改善癌症存活率应列为前项改善主题之一,并每年针对不同癌症分析存活率。

癌症医疗品质小组对第一项所指定之每一改善主题,皆应定义一个以上的品质测量方法,并据以办理审核及评估其达成绩效。

第 28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针对癌末病患之疗护,进行下列品质稽核活动:

一、身体症状之控制。

二、癌末病患和家属心理、社会、灵性之需求。

第 29 条

癌症防治医疗机构应参加行政院卫生署针对下列主题办理之诊疗品质保证计划:

一、乳房摄影。

二、子宫颈抹片。

三、阴道镜。

四、病理。

五、安宁疗护。

第 30 条

本准则自发布日施行。


相关内容

  • 癌症病人的照护
  • 晚期癌症病人护理对策 (关键词)Ca症:护理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癌症发病率及其所占死亡的比例逐年增高.面对一个数量庞大,且饱受痛苦折磨的癌症患者群体,姑息照顾显得尤为重要,文献显示,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的居家姑息照顾服务,不仅可以满足晚期癌症患者家中接受照顾和离世的愿望,保证患者 ...

  • 2015年民营医院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2015-2022年中国民营医院市场现状调研分 析及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58769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 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 ...

  •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探讨
  •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应用情况. 方法 分析4637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诊疗方式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组采用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率.放疗率和生存质量. 结果 观察组恶性 ...

  • 人民政协报
  • 生命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 人民政协网 www.rmzxb.com.cn 日期:2009-03-04 ●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正从基因组学的基础数据积累转为系统生物医学和整合生物技术的转化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虽然已告一段落,但基因组科学并未结束.随着基因组科学自身的不断发展,它正带动生命科学和医学进 ...

  • 医院健康促进医院自评报告
  • XX健康促进医院自评报告 XX始建于1946年,前身为煤矿医院,1966年更名为XX,1993年增设XX, 2005年成为苏州大学临床八系和附属xx医院,同时是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 三级医院.2014年4月29日我院按照省卫计 ...

  • 妇科门诊年终总结
  • 2006年妇产科各专科业务走向成熟,科室稳步发展.我们不仅走出深圳.走出广东盛走向全国,而且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进一步确立了我科在深圳市妇产科学术界的地位.科室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有赖于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各职能部门与兄弟科室的帮助.现将我科2006年(1-10月)的工作 ...

  • 行为医学--作业
  • 1.通过行为医学的学习,结合个人现实,谈谈本课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启示. 行为医学 刚开始上行为医学这门课的时候,觉得它和以前学过的一些学科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比如说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等.那么行为医学这门课是否只是简单地重复和归纳我们以前学过的各个学科的内容呢,究竟它和其他各个学科 ...

  • 护理综述论文
  • 癌症患者疼痛护理进展 孙丽霞 北京地坛医院 肿瘤科 [关键词]:癌症患者 疼痛 护理 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日益受到重视.尽管癌痛的处理手段不断的更新.改进,但据美国 ...

  • 呼吸科医师进修总结
  • 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xxxx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陕西省医学会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