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
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读懂些什么。
二、教学准备
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
“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
“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
“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
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
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
3、指导朗读该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
(二)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1、听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2、看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三)三读,看谁读得好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给课文分段。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并与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
二、教学过程
(一)指导分段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早上,午后一点左右,霎时)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概意思。
(二)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1、观看录像,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像配上解说词。
3、集体交流,看谁的描述最准确,最能吸引人。
(三)作业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听写词语。
3、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
《观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
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读懂些什么。
二、教学准备
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
“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
“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
“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
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
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
3、指导朗读该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
(二)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1、听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2、看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三)三读,看谁读得好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给课文分段。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并与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
二、教学过程
(一)指导分段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早上,午后一点左右,霎时)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概意思。
(二)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1、观看录像,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像配上解说词。
3、集体交流,看谁的描述最准确,最能吸引人。
(三)作业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听写词语。
3、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