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系及其分类4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散系及其分类》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纯净物、混合物、溶液和浊液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学习离子反应的基础,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在高中化学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知道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② 掌握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教师演示Fe(OH)3(胶体)的制备,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 通过对分散系概念的学习,学会利用比较、归纳法进行自主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学生对胶体性质的探究,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3、教学重点、难点

在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只有掌握了胶体的性质与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理解和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因此我将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难点: 胶体这一新知识的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因此我将对胶体概念的 理解,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 教法的选择

为了突破重点,突出难点,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的实验探究法和演示—观察法 ,通过由教师演示Fe(OH)3(胶体)制备实验,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理念,以及讲练结合法、多媒体辅教学法。

三、 学情分析

本节所针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溶液和浊液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之中,在知识的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的材料来辅助。

四、 学法的选择

结合学生的学情,我将对学生进行如下的学法指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对Fe(OH)3(胶体)的制备,引导学生全面观察胶体的特点。

五、 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的学习,我将从新课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检查训练和总结巩固4个方面来进行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向学生展示硫酸铜溶液、泥水,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得出分散系概念,从而引入新课,通过观察硫酸铜溶液和泥水,对学生进行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为了引入通过分散剂、分散质的状态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我将通过PPT投影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引导学生得出9种不同的分散系。学习到此,学生对分散系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再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硫酸铜溶液与泥沙水的不同,提出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由学生分组讨论溶液、浊液、胶体的稳定性,教师再进行总结。

为推进新知识的学习,我会让学生思考“在实验室,如何制备Fe(OH)3(胶体),以及如何来区别溶液、胶体、和浊液”, 教师演示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由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尝试写出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待胶体制备成功之后,用激光笔分别照射,至于黑暗中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学生会发现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当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却看不到此现象,这个时候学生的好奇心就已经激发起来,教师趁机向学生追问,“为什么Fe(OH)3(胶体)会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学生小组内讨论,最后由教师提出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称为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同时用PPT投影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效应。

紧接着进行科学探究3,由学生对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胶体微粒能够透过滤纸,而浊液中的粒子不能够透过,由此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这是区别浊液和胶体的一种物理方法,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我会引导学生阅读科学视野,了解胶体的其他性质及应用。

在本节的最后,由师生共同小结本节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和本节的重难点,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我主要采用提纲式板书

§2.1.2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 (1)概念 (2)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3)分类

2、胶体(本质特征: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1)概念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散系及其分类》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纯净物、混合物、溶液和浊液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学习离子反应的基础,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在高中化学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知道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② 掌握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教师演示Fe(OH)3(胶体)的制备,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 通过对分散系概念的学习,学会利用比较、归纳法进行自主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学生对胶体性质的探究,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3、教学重点、难点

在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只有掌握了胶体的性质与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理解和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因此我将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难点: 胶体这一新知识的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因此我将对胶体概念的 理解,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 教法的选择

为了突破重点,突出难点,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的实验探究法和演示—观察法 ,通过由教师演示Fe(OH)3(胶体)制备实验,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理念,以及讲练结合法、多媒体辅教学法。

三、 学情分析

本节所针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溶液和浊液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之中,在知识的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的材料来辅助。

四、 学法的选择

结合学生的学情,我将对学生进行如下的学法指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对Fe(OH)3(胶体)的制备,引导学生全面观察胶体的特点。

五、 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的学习,我将从新课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检查训练和总结巩固4个方面来进行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向学生展示硫酸铜溶液、泥水,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得出分散系概念,从而引入新课,通过观察硫酸铜溶液和泥水,对学生进行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为了引入通过分散剂、分散质的状态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我将通过PPT投影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引导学生得出9种不同的分散系。学习到此,学生对分散系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再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硫酸铜溶液与泥沙水的不同,提出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由学生分组讨论溶液、浊液、胶体的稳定性,教师再进行总结。

为推进新知识的学习,我会让学生思考“在实验室,如何制备Fe(OH)3(胶体),以及如何来区别溶液、胶体、和浊液”, 教师演示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由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尝试写出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待胶体制备成功之后,用激光笔分别照射,至于黑暗中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学生会发现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当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却看不到此现象,这个时候学生的好奇心就已经激发起来,教师趁机向学生追问,“为什么Fe(OH)3(胶体)会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学生小组内讨论,最后由教师提出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称为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同时用PPT投影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效应。

紧接着进行科学探究3,由学生对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胶体微粒能够透过滤纸,而浊液中的粒子不能够透过,由此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这是区别浊液和胶体的一种物理方法,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我会引导学生阅读科学视野,了解胶体的其他性质及应用。

在本节的最后,由师生共同小结本节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和本节的重难点,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我主要采用提纲式板书

§2.1.2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 (1)概念 (2)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3)分类

2、胶体(本质特征: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1)概念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相关内容

  •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 课题 学习者 特征分析 分散系及其分类 课时 20min 学生在初中对溶液和悬浊液有了一定了解, 但是没有在头脑中构成一个系统,缺少归纳和分类总结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 (2)掌握胶体的性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 (3)了解胶体的应用. 学会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 ...

  • 分散系及其分类
  • 分散系及其分类 [导入]清晨,在茂密的森林中,从树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晚霞,从云层中透过一道道光柱.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节我们就探讨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 [阅读]下面,请大家阅读P25最后一段,得出分散系.分散质以及分散剂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分 ...

  • 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把__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分散质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例如,泥水混合 ...

  •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分散系及其分类>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散系及其分类>是人教版高一 必修1第 二章第 一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在中学学习了溶液.浊液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

  •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教案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 一.课程标准(复制本学科本课课程标准要求): 1.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二.目标分解 1. 根据本学期学时长和化学必修内容特点,我们对教 ...

  • 高三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
  • 第3讲 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 [考纲要求] 1.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概念,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 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5.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 ...

  • 胶体的定义及胶体的制备与净化
  • 8.1. 胶体概论 8.1.1 分散系统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叫分散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相,它是不连续的:另一种物质叫分散介质,它是连续的.自然界中所遇到的实际物系,严格地讲均为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分散物系.例如,地壳.海洋.大气.人体.生物体.工业原料及 ...

  • 4分散系-学生
  • 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教学构思 [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尝试了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那我们想想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认识混合物. [学生讨论]从状态分类,从用途分类等等,但是不能清晰的说明分散系的含义 [老师提示]混合物可以理解为某些物质分散在某种物质当中 [学生阅读]了解什么是分散 ...

  • 物质的分类__学案
  • 物质的分类 学案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常见的简单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Na2CO3钠盐 Na2SO4 K 2SO 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例1]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 ) A.Na2CO3 B.CH3OH C.CH3CH2OH D.Cu(OH)2 [例2].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