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汽化和液化(含答案)

汽化和液化

【知识回顾】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汽化要吸热.

两种方式

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快慢. 汽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化(沸点),在液体内部和液体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和

液液体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液化要放热.

两种方法压缩气体的体积,只压缩体积,有些气体不能液化.

常见的液化现象:烧开水上方冒的“白气”;冬天人呼出的“白气”;

夏天撕开冰棒的纸周围冒“白气”;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到室内,

镜片上蒙上的一层水珠;戴眼镜的人灌开水,镜片变得模糊;

秋天的雾的形成;夏天的露珠的形成;夏天的自来水管“出汗”;

烧开水时,锅盖上的水珠.

1、蒸发与沸腾。

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它们虽同属汽化,需要吸热,但其特点是不同的。见表中所列: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的表面积说明:

(1)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温度降低并且有致冷作用。

(2)不同的液体沸点(沸腾时的温度)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还要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大小而变化。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3)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其自身的温度保持不变。

2、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 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 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 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 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2)、压缩体积液化:

① 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 “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 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0000 ②100C 的水蒸气比100C 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C 的水蒸气液化成100C 的水要放热)。

【典例剖析】

例1:用壶烧水时,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一团团“白气”,在靠近壶嘴

的地方看不到“白气”,在离壶嘴较远的地方才能看到“白气”,为什么?

例2: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鸡蛋.当煮鸡蛋的水烧开后,小明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他粥内水

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鸡蛋煮熟.小红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

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鸡蛋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请写出理由.

例3:如图4-3-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可

确定水的沸点是 ,在实验中观察到沸腾现象是达到一定的 条件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 不变,但必须对它继续

例4:夏天扇扇子,身上就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 .扇来的风是凉的 B .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量吹散了 C .扇来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 D .扇来的风加快身上的汗液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

1、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后是________。

2、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3、运载火箭中的氧和氢都是以________状态装在火箭里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使它的________,便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5、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下图左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1)在如上图右图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的温度将 (升高/不变/降低) 。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一、基础训练

1.烧开水上方冒“白气”, 这种“白气”是“白气”, 这种“白气”是 形成的.

2. 雾的形成是的气体压强减小,液态丁烷就经过___________而冒出来.

3.下列关于蒸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增大液体表面积,蒸发加快 B .加快液体表面积,蒸发加快

C.提高液体温度,蒸发加快 D.水只有在100℃时才能蒸发

4.下列事例中是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 .利用电热吹风机吠干头发 B .将蔬菜用塑料袋装好放人冰箱的冷藏室内

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析地方 D .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5.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 .油层阻碍了汤的热辐射 B .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 .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 .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6.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7.目前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

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8.“夏天吃冰棒觉得凉快”和“夏天游泳后上岸被风一吹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的原因分别

是 、 .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 )

A .夏天剥开纸的冰棒冒“白气” B .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

C .露水的形成 D .雾的消退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冻的湖面开始解冻 B .夏天,打开冰棍看到周围有“白气”

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白色的霜 D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11.在20℃的室内,把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内取出,这时温度计的示数( )A .先上升后下

降 B .先下降后上升 C .只上升不下降 D .读数不变

二、能力训练

12.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将乙插在开口的酒精中,将丙插在密闭的

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相等,则( )

A .甲不准确 B .乙不准确 C .丙不准确 D .无法判定

13.干湿温度计是利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

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所以这支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支的读数要 ;在相同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小,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 ;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 .

14.如图4-3-5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当烧杯内的水沸腾

后,则试管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 .稍后也沸腾了

C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15.如图4-3-6所示是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 请按它们出现的先

后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 ________.

16.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

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给小镜子消毒

B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17.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

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 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 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 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18.水烧开后, 壶嘴向处喷出“白气”,这“白气”形成过程是( )

A. 先液化再蒸发 B. 先汽化再液化 C. 先升华再液化 D. 先汽化再凝华

19.下列有关蒸发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B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C .0℃时由于温度太低水不能蒸发 D .液体蒸发时具有吸热降温作用

20.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4-3-7所示,他在两块相同

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

与( )

A .水的温度有关 B .水的表面积有关

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 .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

21.气温不高游泳会觉得不太冷,但上岸后会觉得冷这是因为( )

A. 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B. 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 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D. 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冷

三、应用与创新

22.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

明了一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

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

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

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请根据前文,回答:

①.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

②.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23、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图丙中,_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________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3)比较图丙中AB 段与CD 段可以看出:吸收相同热量时,冰升温比水升温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24、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 、B 、C 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图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 ,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组。

(2)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

汽化和液化

【知识回顾】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汽化要吸热.

两种方式

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快慢. 汽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化(沸点),在液体内部和液体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和

液液体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液化要放热.

两种方法压缩气体的体积,只压缩体积,有些气体不能液化.

常见的液化现象:烧开水上方冒的“白气”;冬天人呼出的“白气”;

夏天撕开冰棒的纸周围冒“白气”;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到室内,

镜片上蒙上的一层水珠;戴眼镜的人灌开水,镜片变得模糊;

秋天的雾的形成;夏天的露珠的形成;夏天的自来水管“出汗”;

烧开水时,锅盖上的水珠.

1、蒸发与沸腾。

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它们虽同属汽化,需要吸热,但其特点是不同的。见表中所列: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的表面积说明:

(1)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温度降低并且有致冷作用。

(2)不同的液体沸点(沸腾时的温度)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还要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大小而变化。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3)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其自身的温度保持不变。

2、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 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 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 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 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2)、压缩体积液化:

① 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 “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 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0000 ②100C 的水蒸气比100C 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C 的水蒸气液化成100C 的水要放热)。

【典例剖析】

例1:用壶烧水时,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一团团“白气”,在靠近壶嘴

的地方看不到“白气”,在离壶嘴较远的地方才能看到“白气”,为什么?

例2: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鸡蛋.当煮鸡蛋的水烧开后,小明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他粥内水

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鸡蛋煮熟.小红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

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鸡蛋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请写出理由.

例3:如图4-3-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可

确定水的沸点是 ,在实验中观察到沸腾现象是达到一定的 条件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 不变,但必须对它继续

例4:夏天扇扇子,身上就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 .扇来的风是凉的 B .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量吹散了 C .扇来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 D .扇来的风加快身上的汗液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

1、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后是________。

2、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3、运载火箭中的氧和氢都是以________状态装在火箭里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使它的________,便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5、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下图左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1)在如上图右图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的温度将 (升高/不变/降低) 。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一、基础训练

1.烧开水上方冒“白气”, 这种“白气”是“白气”, 这种“白气”是 形成的.

2. 雾的形成是的气体压强减小,液态丁烷就经过___________而冒出来.

3.下列关于蒸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增大液体表面积,蒸发加快 B .加快液体表面积,蒸发加快

C.提高液体温度,蒸发加快 D.水只有在100℃时才能蒸发

4.下列事例中是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 .利用电热吹风机吠干头发 B .将蔬菜用塑料袋装好放人冰箱的冷藏室内

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析地方 D .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5.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 .油层阻碍了汤的热辐射 B .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 .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 .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6.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7.目前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

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8.“夏天吃冰棒觉得凉快”和“夏天游泳后上岸被风一吹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的原因分别

是 、 .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 )

A .夏天剥开纸的冰棒冒“白气” B .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

C .露水的形成 D .雾的消退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冻的湖面开始解冻 B .夏天,打开冰棍看到周围有“白气”

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白色的霜 D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11.在20℃的室内,把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内取出,这时温度计的示数( )A .先上升后下

降 B .先下降后上升 C .只上升不下降 D .读数不变

二、能力训练

12.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将乙插在开口的酒精中,将丙插在密闭的

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相等,则( )

A .甲不准确 B .乙不准确 C .丙不准确 D .无法判定

13.干湿温度计是利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

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所以这支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支的读数要 ;在相同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小,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 ;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 .

14.如图4-3-5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当烧杯内的水沸腾

后,则试管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 .稍后也沸腾了

C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15.如图4-3-6所示是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 请按它们出现的先

后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 ________.

16.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

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给小镜子消毒

B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17.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

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 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 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 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18.水烧开后, 壶嘴向处喷出“白气”,这“白气”形成过程是( )

A. 先液化再蒸发 B. 先汽化再液化 C. 先升华再液化 D. 先汽化再凝华

19.下列有关蒸发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B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C .0℃时由于温度太低水不能蒸发 D .液体蒸发时具有吸热降温作用

20.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4-3-7所示,他在两块相同

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

与( )

A .水的温度有关 B .水的表面积有关

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 .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

21.气温不高游泳会觉得不太冷,但上岸后会觉得冷这是因为( )

A. 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B. 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 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D. 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冷

三、应用与创新

22.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

明了一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

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

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

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请根据前文,回答:

①.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

②.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23、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图丙中,_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________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3)比较图丙中AB 段与CD 段可以看出:吸收相同热量时,冰升温比水升温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24、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 、B 、C 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图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 ,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组。

(2)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


相关内容

  •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练习及答案
  • 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 练习 1.填空题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冰 ...

  •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知识要点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2)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缺一不可) (3)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 ...

  • 初二物理试题__物态变化__附详细答案
  • (初二上)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31分) 1. 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 重庆地区最高气温40℃, 最低气温是-2℃, 则重庆地区的最高温差是______. 3. 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 ...

  • 物质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条件
  • 学 科 年 级 物理 初二 审稿教师 编稿老师 雷修明 期 数 03 [本期教学内容] 物质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条件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 蒸发:液体表面缓慢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 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上方气体压强越 ...

  •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凝固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华 2. 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

  • 初二物理一到三章概念
  • 初二物理期中复习(基本概念) 第一章 声现象 1.1声音是什么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 ...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 ...

  • 初二(上)物理期末考试总结
  • 声音的特征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才为340m/s.固体>液体>气体 3.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 )来表示. 4.音调的高低 ...

  • 初二物理第一,二章练习题
  •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的传播练习题 1. 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出去的? 2.在月球上能不能传声?月球上的宇航员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3.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同原声分开,问: (1)0. 1秒声音可以传播多远? (2) 反射回声的墙至少离人多远? 4.在两个平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