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它以跌宕起伏的情节,丰富多彩的内容,大胆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构筑了一座座玻璃房子和水晶宫殿,丰富了我们的童年。童话故事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投入了情感,参与了体验,有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并与故事中的人物有了交流。真正的阅读就是读者用心灵与作者、文本进行富有诗意的一种个性化的对话过程。 语文是美好的,对话使得语文阅读更神奇、更美妙!如果你用心去阅读,就能走进文章的境界中去,就能读出文章的情趣和韵味,就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逐步达到心灵上的共振,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新课标已明确昭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我们要意识到,“对话”就是阅读者与文本自由平等地“面对面”倾心交谈,我们只有大胆地与文本对话,才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意,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读出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读者是阅读的主体,任何文章,如果没有阅读者的阅读,就只能算是一个没完成的文本。在课堂上,同学们不应做“听记”教师、编者、教参的“标准答案”的记录员,而应强化“自主阅读”的意识。如张晓风在《行道树》中所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面对人格化了的“行道树”,你是否读出了很多很多的“自我”呢?你或许会想到自己:学习是痛苦的,有时不得不与心爱的运动场告别,不得不将最爱的玩具放到一旁……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带有自己鲜明的主观色彩和个性特点的阅读方法。同学们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权利和阅读自由,要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在阅读《白兔与月亮》时悟出的道理便可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有的同学从中想到“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有的认为“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有的认为“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而后又有同学提出“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的疑问,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既然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同,对同一读物自然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对文章的解读本应是多元解读、个性解读,正如苏联图书馆学家鲁巴金说:“读书就是借助他人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思想。” 另外,新课标还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探究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改变被动接受,单纯吸收的读法,平等地审视教材,把课文当作探究对象。孟子的“不尽信书”、袁枚的“复而发明”和朱光潜的“法官式批评”都是提倡批判性阅读的。探究性阅读是指只要读者有所发现和创新,就该肯定;而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主体精神、充分尊重个性的前提下,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陶行知说过:“创造是每个人能做到又必须做到的事。”因此,创新不是专家的专利,每个人都能行。当然,我们也不能把阅读创造看成脱离文本的随心所欲的“自由理解”,我们的阅读理解和体验必须是与文本相联系的,否则就丧失了“阅读对话”的品格。 在阅读《咏雪》一文时,同学们可以参与当时的讨论,也用文言句式写出一两句对白雪的描述:“撒糖空中差可拟”“棉絮纷飞差可拟”“樱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当空舞”“来若天仙散百合”“未若玉屑静静落”“未若玉蝶翩跹舞”……相信同学们的答案一定精彩纷呈。比如有的同学就从雪的颜色和下落方式考虑,认为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写得好,而也许你觉得谢道韫的回答更为机智,柳絮和雪花都有轻盈的特点,都是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而且具有美感。甚至你还可以跳出课本,觉得同学写的“未若鹅毛当空舞”比“兄子”“兄女”的回答都要好,因为这句不仅形象,且有气势……教师应提倡同学们采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法,像苏东坡所用的“八面临敌”法,“每次以一意求之”,对文学形象进行多元思考。阅读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迸溅出来的“火花”就是读者在阅读中的真知灼见。 笔者很赞成易卜生的一句话:不仅作家在创作,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如果同学们也想成为这样的诗人,那么,请在阅读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编者、作品中的人物,与你的学习伙伴开展富有诗意的对话,自由地在作者创造的广阔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宇宙里翱翔吧!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
童话故事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它以跌宕起伏的情节,丰富多彩的内容,大胆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构筑了一座座玻璃房子和水晶宫殿,丰富了我们的童年。童话故事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投入了情感,参与了体验,有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并与故事中的人物有了交流。真正的阅读就是读者用心灵与作者、文本进行富有诗意的一种个性化的对话过程。 语文是美好的,对话使得语文阅读更神奇、更美妙!如果你用心去阅读,就能走进文章的境界中去,就能读出文章的情趣和韵味,就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逐步达到心灵上的共振,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新课标已明确昭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我们要意识到,“对话”就是阅读者与文本自由平等地“面对面”倾心交谈,我们只有大胆地与文本对话,才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意,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读出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读者是阅读的主体,任何文章,如果没有阅读者的阅读,就只能算是一个没完成的文本。在课堂上,同学们不应做“听记”教师、编者、教参的“标准答案”的记录员,而应强化“自主阅读”的意识。如张晓风在《行道树》中所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面对人格化了的“行道树”,你是否读出了很多很多的“自我”呢?你或许会想到自己:学习是痛苦的,有时不得不与心爱的运动场告别,不得不将最爱的玩具放到一旁……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带有自己鲜明的主观色彩和个性特点的阅读方法。同学们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权利和阅读自由,要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在阅读《白兔与月亮》时悟出的道理便可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有的同学从中想到“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有的认为“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有的认为“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而后又有同学提出“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的疑问,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既然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同,对同一读物自然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对文章的解读本应是多元解读、个性解读,正如苏联图书馆学家鲁巴金说:“读书就是借助他人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思想。” 另外,新课标还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探究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改变被动接受,单纯吸收的读法,平等地审视教材,把课文当作探究对象。孟子的“不尽信书”、袁枚的“复而发明”和朱光潜的“法官式批评”都是提倡批判性阅读的。探究性阅读是指只要读者有所发现和创新,就该肯定;而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主体精神、充分尊重个性的前提下,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陶行知说过:“创造是每个人能做到又必须做到的事。”因此,创新不是专家的专利,每个人都能行。当然,我们也不能把阅读创造看成脱离文本的随心所欲的“自由理解”,我们的阅读理解和体验必须是与文本相联系的,否则就丧失了“阅读对话”的品格。 在阅读《咏雪》一文时,同学们可以参与当时的讨论,也用文言句式写出一两句对白雪的描述:“撒糖空中差可拟”“棉絮纷飞差可拟”“樱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当空舞”“来若天仙散百合”“未若玉屑静静落”“未若玉蝶翩跹舞”……相信同学们的答案一定精彩纷呈。比如有的同学就从雪的颜色和下落方式考虑,认为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写得好,而也许你觉得谢道韫的回答更为机智,柳絮和雪花都有轻盈的特点,都是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而且具有美感。甚至你还可以跳出课本,觉得同学写的“未若鹅毛当空舞”比“兄子”“兄女”的回答都要好,因为这句不仅形象,且有气势……教师应提倡同学们采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法,像苏东坡所用的“八面临敌”法,“每次以一意求之”,对文学形象进行多元思考。阅读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迸溅出来的“火花”就是读者在阅读中的真知灼见。 笔者很赞成易卜生的一句话:不仅作家在创作,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如果同学们也想成为这样的诗人,那么,请在阅读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编者、作品中的人物,与你的学习伙伴开展富有诗意的对话,自由地在作者创造的广阔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宇宙里翱翔吧!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