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名词解释整理版

货币: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即是货币。

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铸币:(即金属货币)是以金属,特别是贵金属作为币材而铸成的货币。

信用货币:包括4种形式: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纸币。 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

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足值货币:商品货币的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

不足值货币:信用货币自身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即不足值。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计价单位:又称价值尺度即用货币体现一切商品或劳务的价值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价值尺度这一职能。

交易媒介:又称流通手段即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但并不局限于此。

财富贮藏: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了,此时的货币发挥的就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即工商企业以延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到后期消费者一次付清货款。

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时只需支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条款分期支付其余货款的本金和利息。

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货币单位:一国在对货币单位加以规定时,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另一个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主币:1个货币单位或1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

辅币: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各国经济发展 需要,美元供应不断增加,这使美元同黄金的兑 换性难以维持这种难题被成为特里芬难题。

区域货币一体化: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道德范畴的信用:非强制性经济范畴信用。

经济范畴的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 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

信用风险: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商业票据: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商业本票:一种承诺是票据,通常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债务证书。

商业汇票: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信用活动中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在 规定的日期内支付货款。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背书:背书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

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也被称为市政债券。

一般责任债券:没有特定的资产来源为该债券提供担保,地方政府许诺利用各种可能的收入来源,如税收、行政规费等清偿债券。

收益债券:有特定的盈利项目作保证,通常以某一特定工程或某种特定业务的收入作为偿债资金的来源 。

消费信用: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消费信贷: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 货币的时间价值: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现值:即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

终值:一笔货币资金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水平所计算出来的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即本利和。 到期收益率: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债券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基准利率:在各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其决定作用即为该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动)包括市场基准利率和一国中央银行确定的官定利率。 市场基准利率:即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所谓无风险利率,是指这种利率仅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仅反映市场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不包含对任何风险因素的补偿。通常选用安全性较高、风险性较低的货币市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代表例如,国债利率、同业拆放利率等 。

名义利率: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物价水平变动率。

实际利率: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固定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会根据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市场利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是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按照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

官定利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官定利率,官定利率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政策手段。

行业利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利率是行业利率,行业利率对其行业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外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汇: 是指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国库券、长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我国2008年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的定义为: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自由外汇:无需货币发行国货币管理当局批准,就可以随时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或者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

非自由外汇: 不经货币发行过货币管理局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进行支付的外汇

即期外汇:在外汇买卖成交后2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

远期外汇:按远期外汇合同约定的日期在未来办理交割的外汇。

汇率: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 基准汇率:一国选定一种或几种外国货币作为关键货币,制定各关键货币与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套算汇率:根据本国基准汇率套算出本国货币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他货币的汇率。

即期汇率:外汇的买卖双方成交后的当日或2个营业日内进行外汇交割,这种即期外汇交易所使用的汇率即为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外汇的买卖双方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外汇交割,而事先由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是中间汇率。

买入汇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卖出汇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官方汇率: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所公布的汇率。

市场汇率:外汇市场上由外汇供求决定的汇率。

有效汇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它是一种货币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的加权平均数。 名义汇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用两国的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量时是相等的。即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外币的本币价格等于本国物价指数比外国物价指数。

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和各国一般价格水平的计算中商品及其相应权数差异的存在需要对绝对购买力评价梢做修改,各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相等,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较为稳定的偏离。

固定汇率制: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

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货币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任何干预,完全有外汇市场供 求决定本国汇率的涨落。

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指货币当局按照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朝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

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金融市场有单门广义和狭义之分。 采用直接融资方式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被称为直接金融市场。采用间接融资方式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被称为间接金融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资金的需求者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直接从资金所有者那里融通资金由此形成的市场。

间接金融市场:资金所有者将其手中的资金存放在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机构转贷给资金需求者,由此形成的市场。

广义金融市场既包括直接金融市场,又包括间接金融市场;狭义金融市场则仅包括直接金融市场。

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中货币资金交易的载体。

股票: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金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其股东身份和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债券: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集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债券信用评级:一、信用评级方便投资者投资决策;二、减少信誉高的发行人筹资成本。 政府债券: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发行的债券,它以政府的信誉作为保证,因而通常无需抵押品,其风险在各种债券中是最低的,利率水平也低于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金融债券:由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公司债券:由工商企业为筹集资金所发行的债券。

可转换债券:公司债券附加可转换条款,赋予债券持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按预先确定的比例将债券转换为该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

可赎回债券:该债券的发行公司被允许在债券到期日之前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和方式赎回部分或全部债券。

偿还基金债券:要求发行公司按发债总额每年从盈利中提取一定比例存入信托基金,定期偿还本金,即从债券持有人手中购回一定量的债券。

带认股权证的债券:公司债券可把认股权证作为合同的一部分附带发行。

信用债券:完全凭公司信誉,不需要提供任何抵押品而发行的债券。

抵押债券: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为抵押品而发行的一种公司债券。按内含选择权可分为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偿还基金债券和带认股权证的债券。

优先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具有收益分配和剩余资产分配优先权的股票。

普通股: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目前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场内交易方式:按照一定的交易价格针对某种金融工具展开交易时,如果是在交易所内完成的,即为场内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方式:凡是在交易所之外的交易都称为场外交易,也称为柜台交易方式。 发行市场:又称为一级市场,是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初次发行的场所。

流通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是对已发行的金融工具进行转让交易的市场。

现货市场:也称即期交易市场,是指交易双方达成成交协议后,在1~3日内立即进行付款交割的市场。

期货市场:交易双方达成成交协议后,并不立即进行交割,而是在一定时间后进行交割的市场。

有形市场: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

无形市场:如果交易是在一个无形的网络中完成的,则这一市场称为无形市场。 货币市场: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同业间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参与主体仅限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以其信誉参与资金拆借活动,也就是说,同业拆借是在无担保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信用拆借,因此市场准入条件往往比较严格

同业拆放利率:是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被视为观察市场利率趋势变化的风向标。

回购协议:证券持有人在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入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出售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出售的证券如数赎回。

逆回购协议:与回购协议相反的方面即为逆回购协议。

国库券:国家政府发行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债券。

Shibor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得,无担保,批发性利率。

美国式招标: 财政部接收出价最高的订单,出价最高的购买者首先被满足,然后按照出价的高低顺序,购买者依次购得国库券,直到所有的国库券售完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购买者支付的价格都不相同。

荷兰式招标:如果国库券的最终发行价格按所有购买人实际报价的加权平均价确定,不同的购买人支付相同的价格,则称为“荷兰式招标”。

一级交易商:具备一定资格、可以直接向国库券发行部门承销和投标国库券的交易商团体,一般包括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货币市场基金: 是集合众多小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

商业票据:是一种由企业开具、无担保、可流通、期限短的债务性融资本票。

贷款承诺:又叫信用额度,是指银行承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以确定的条款和条件向商业票据的发行人提供一定数额的借款,为此,商业票据的发行人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承诺费。 承兑:是指商业汇票到期前,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给汇票持有人并在汇票上签名盖章的票据行为。 如果是银行在汇票上签名盖章,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承担最后付款责任,则此汇票为银行承兑汇票,是货币市场中的一种重要金融工具。

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持有者在持有银行承兑汇票期间有融资的需要,可以将还没有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照票面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原持票人,这种票据行为称为贴现。

转贴现:若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贴现银行也出现了融资需求,则贴现银行可以将这张银行承兑汇票向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转让。转让给其他商业银行。

再贴现:转让给中央银行,叫再贴现。

中央银行票据: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

债券发行市场(初级市场):是组织新债券发行的市场,其基本功能是将政府、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分散发行到投资者手中。

债券的发行方式有两种: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

衡量债券收益的指标:有名义收益率、现时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资本市场: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因此也被称为中长期资金市场。

平价发行:债券投资者认购新发行债券的价格如按票面值发行,即平价发行。

折价发行:债券投资者认购新发行债券的价格如按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即折价发行 溢价发行:债券投资者认购新发行债券的价格如按高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即溢价发行。 公募发行:由承销商组织承销团将债券销售给不特定的投资者的发行方式。

私募发行: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债券的发行方式。

名义收益率:即为债券的票面收益率,是债券的票面年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名义收益率:=票面年利息÷票面金额×100%

现时收益率:即为债券的票面年收益与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名义收益率:=票面年利息÷票面金额×100%

持有期收益率:即指从买入债券到卖出债券之间所获得的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卖出价–买入价)÷持有年数+票面年利息]÷买入价格×100%

到期收益率:即采用复利法计算的以当期市场价格买入债券持有到期能够获得的收益率,是衡量债券收益率最重要的指标。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 对所有证券收益产生影响。

非系统性风险:某一特殊因素引起的,只对个别或少数证券的 收益产生影响。

配股:股份公司增发股票采取优先认股权方式,它给予现有股东已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优先购买一部分新发型的股票。

做市商交易制度(报价驱动制度):是指证券交易的买卖价格均由做市商给出,证券买卖双方并不直接成交,而是向做市商买进或卖出证券。

竞价交易制度(委托驱动制度):是指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或将委托通过各自的经纪商送到交易中心,由交易中心进行撮合成交。

现金流贴现法:是从股票内在价值定义出发演绎出来的一种评估方法:既然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取得投资收益,那么,未来可能形成收益的多少就在本质上决定了股票内在价值的高低。

市盈率估值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评估股票内在价值的方法。市盈率是股票的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股票的内在价值:又称股票的理论价值或真实价值,是考虑了股份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将股票未来收入进行折现的现值。

信用交易:股票的买方或卖方通过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得到证券经纪人的信用而进行的股票买卖。

保证金买长交易:对某一股票市场行情看涨的投资者交付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证金,其余款项由经纪人垫付,为他买进指定股票的交易。

保证金卖短交易:对某一股票市场行情看跌的投资者在本身没有股票的情况下,向经纪人交纳一定比率的初始保证金,从经纪人处借入股票在市场上卖出,并在未来股价下跌后买回该股票归还经纪人的交易。

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契约型基金:又称为信托投资基金,它是指依据一定的信托契约而组织起来的代理投资行为,投资者通过购买收益凭证的方式成为基金的收益人。

公司型基金:指依据公司法组建、通过发行股票或收益凭证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并将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获取收益的股份公司,投资者通过购买该公司的股份而成为基金公司的股东并以股份比例承担风险、享受收益。

封闭式基金:基金份额总数固定,且规定封闭期限,在封闭期限内投资者不得向基金管理公司提出赎回,而只能寻找在二级市场上挂牌转让。

开放式基金:指基金可以无限地向投资者追加发行基金份额,并且随时准备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份额,因此基金份额总是不固定的。

成长型基金:以追求资本的长期增值为目标的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具有良好发展潜力,但目前盈利水平不高的企业股票,即主要投资于成长性好的股票。

收入型基金:以追求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基本目标的基金,它主要投资于盈利长期稳定、分红高的质优蓝筹股和公司债券、政府债券等稳定收益证券,适合较保守的投资者。

平衡型基金:界于成长型基金与收入型基金之间,它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成长性好的股票,又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业绩长期稳定的蓝筹股,是既注重资本的长期增值,又注重当期收入的一类基金。

对冲基金:又称套期保值基金,是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利用现货市场和衍生市场对冲的基金,这种基金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风险,因而也称避险基金。

套利基金:是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利用其价格差异低买高卖进行套利的基金。

国家基金:在境外发行基金份额筹集资金,然后投资于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市场的投资基金。 指数型基金:是股票型基金中的一种特殊品种基金,是指以目标指数中的成分股为投资对象,目的是取得与指数同步收益的基金。

ETF :是指数型基金中的一个品种。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与普通指数基金的区别在于ETF 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交易手续与股票完全相同。

LOF :即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它是开放式基金中的一个类型, 该类型的基金发行结束后,投资者既可以在指定网点申购与赎回基金份额,也可以在交易所买卖该基金。

FOF :即基金中的基金,是金融机构推出的一种理财产品组合。它投资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基金,并根据市场波动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基金组合,力争使基金组合能达到一个有效配置。 基金净值:也称基金资产净值,是指某一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代表了基金持有人的权益。

基金单位净值 :又称基金份额净值,即基金单位资产净值,是指每一基金单位(份额)所代表的基金资产净值。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与基础性金融工具相对应,是指在一定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物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

套期保值:交易者为了配合现货市场交易,而在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进行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的交易,以便达到转移、规避价格变动风险的交易行为。

金融远期合约: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个确定的时间,按照某一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远期利率协议:交易双方承诺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按双方协议利率借贷一笔确定金额的名义本金的协议。

金融期货合约:交易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约。

金融期货的标准化合约:是指期货合约的合约规模、交割日期、交割地点等都是标准化的,即在合约上明确规定交易的规模、交割日期、交割地点等,无须双方再商定。交易双方所要做的唯一工作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期货合约,并通过交易所竞价确定成交价格。价格是期货合约的唯一变量。

外汇期货:是以外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是金融期货中最早出现的品种。

利率期货:是以一定数量的与利率相关的某种金融工具,即各种固定利率的有价证券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品种。

股价指数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

金融期权合约:赋予其购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金融期权:是指赋予其购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简称协议价格或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期权购买方为了获得这个权利,必须支付期权出售方一定的费用,称为期权费或期权价格。

期权费:又称权利金、期权价格或保险费,是指期权买方为获得期权合约所赋予的权利而向期权卖方支付的费用。

看涨期权:也称买权,是指赋予期权买方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以前的任一时刻以执行价格从期权卖方手中买入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期权合约。投资者通常会在预期某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将要上涨时买入看涨期权。

看跌期权:也称卖权,是指赋予期权的买方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以前的任一时刻以执行价格卖给期权卖方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期权合约。投资者通常会在预期某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将要下跌时买入看跌期权。

欧式期权:是只允许期权的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行权的期权合约。

美式期权:允许期权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前的任何时间执行期权合约。

金融互换:交易双方利用各自筹资机会的相对优势,以商定的条件将不同币种或不同利息的资产或负债在约定的期限内互相交换,以避免将来汇率和利率变动的风险,获得常规筹资方法难以得到的币种或较低的利息,实现筹资成本降低的一种交易活动。

利率互换:交易双方对两笔币种与金额相同,期限一样,但付息方法不同的资金进行互相交换利率的一种预约业务。

货币互换:交易双方互相交换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币种不同的两笔资金及其利息的业务。

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也被称为金融中介或金融中介机构。

管理性金融机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主要有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

商业性金融机构:以经营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以追求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发行存款凭证的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

“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办理各项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集中央银行和普通银行于一身,其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利润分配实行统收统支。

中央银行:是指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机构。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交易成本 :包括对资金商品的定价(即利率)、交易过程中的费用和时间的付出、机会成本等。

资金融通 :资金从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的流动与转让就是资金融通,简称融资。 信息不对称 :是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的现象。

中央银行 :是指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发起或出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银行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特定时期,政府为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由政府出资专门收购和集中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机构。

信托投资公司:以受托人身份专门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管理、经营、处置财产。

财务公司:由大型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出资组建,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租赁公司: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为其主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所谓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

商业银行:依照我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单一制商业银行:也称独家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

总分行制商业银行: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商业银行体制,其特点是,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在总行之下设立分支机构从事银行业务。

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也称集团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由一个集团成立股份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独立的银行。

全能性商业银行:指不受金融业务分工限制,能够全面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 专业性商业银行: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存款:存款人在保留所有权的条件下,把使用权暂时转让给银行的资金或货币。

活期存款:可由存款人随时存取的存款,它没有确切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存款人取款时做事先的书面通知。

定期存款:存款人和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储蓄存款: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也称对私存款或个人存款。是商业银行稳定可靠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结构性存款: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类期权),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金融市场参数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从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高收益的业务产品。

通知存款:存款人在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

普通金融债券: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统称为金融债券。这里我们把除次级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以外的其他金融债券称之为普通金融债券

次级金融债券: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混合金融债券:清偿顺序位于次级金融债券之后,且期限更长的债券。

可转换债券:是指银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银行股份的金融债券。由于可转换债券附有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因此,其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债券,银行发行这种债券有助于降低筹资成本。

贷款:商业银行出借给贷款对象,并以按约定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资金。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发生损失的概率为零的贷款。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则有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关注或监控。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已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置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的贷款。

损失贷款: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的贷款。

现金资产: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表外业务: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会形成银行现实的资产或负债但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业务。我国又常常习惯称其为中间业务。

资产管理理论:又称流动性管理理论。根据其发展主要有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等三种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性贷款理论:也叫生产性贷款理论,它是商业银行资产理论中的一部分,它为保证商行资金的高度流动性,其贷款应是短期的和商业性的。

资产转移理论(可转换理论):银行的贷款不能仅依赖于短期和自偿性。只要银行的资产能在存款人提现时随时转换为现金,维持银行的流动性,就是安全的,这样的资产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不管是否有自偿性,都可以持有。

预期收入理论:称现代银行承作多种放款,且借款人以分期付款方式偿还贷款也相当普遍,故银行以借款人未来收入为基础而估算其还债计划,并据以安排其放款的期限结构,便能维持银行的流动性。

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人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该理论并不是对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理论的否定,而是吸收了前两种管理理论的合理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深化。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账面资本: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监管资本: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有的最低资本量,是商业银行的法律责任,故又称为法律资本。

经济资本: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人员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出来的、银行需要保有的最低资本量。

资本充足:指资本数量适度,即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数量既能够满足其正常经营的需要,又能满足股东的合理投资回报要求。

信用风险:因债务人或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或履约能力的下降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险。具体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

操作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流程、人员行为和系统失当或失败,以及由于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由于流动性不足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国家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合规风险: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银行信誉带来的损失。

声誉风险:由于发生了有损于银行声誉的事件给银行自身价值造成的损失。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称中介业务、代理业务、居间业务。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汇兑业务、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贷业务、银行卡业务等。 战略风险:由于战略决策失误或战略实施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机构。

并购业务:即兼并与收购业务,兼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实体形成新经济单位的交易活动,收购是指两家公司进行产权交易,由一家公司获得另一家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权以达到控制该公司的交易活动。

证券承销:投资银行帮助证券发行人就发行证券进行策划,并将公开发行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以筹集到发行人所需资金的业务活动。

兼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实体形成新经济单位的交易活动。

收购:两家公司进行产权交易,由一家公司获得另一家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权以达到控制该公司的交易活动。

资产管理业务:指证券经营机构开办的资产委托管理,即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交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为委托人提供理财服务的行为。

现金管理业务:是投资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其目的在于解决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因不得不持有大量现金资产而产生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即让企业在保持其金融资产足够流动性的前提条件下,将企业持有现金带来的机会成本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保险:保险是运用互助共济的原理,将个体面临的风险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根据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由群体来分担的一种经济行为。

保险利益:投保人对投保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它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投保标的之间的利害关系。

财产保险:主要是对处于静止状态的有形财产的直接损失以及相关间接损失提供补偿的保险业务。包括火灾保险、海上保险、骑车保险、航空保险、工程保险、农业保险等。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身体或者生命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

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者经过特别合同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金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为一种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交易动机: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必然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个持币动机就是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为了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而持有的货币。

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将会上升而债券价格将会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将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 币形式存储起来。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这种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总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原始存款: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派生存款: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等资产业务活动衍生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

存款派生乘数: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除以原始存款的增加额即1/rd=⊿D/⊿R=K,K 通常被称为存款派生乘数。

交易方程式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其含义是流通中的通货存量M 乘以货币流通速度V 等于物价水平P 乘以交易总量。

剑桥方程式 :开创微观货币需求分析先河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其学生庇古,20世纪20年代,他们创立了“现金余额说”,并利用数学方程式的形式予以解释,故又称为“剑桥方程式”。

流动性陷阱 :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下跌预期,货币需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各国法律通常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将其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这一比例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现金漏损率:漏出银行体系的现金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样,与存款派生乘数呈反向变动关系。

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通货一存款比率: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准备一存款比率:即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占全部存款的比重。 狭义货币:包括铸币, 纸币, 所有的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又称交易性货币。

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是指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外生变量,这就意味着中央银行可以控制供给制货币供给量的多少,货币供给量随着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而相应的改变,倾向政策的效果较好,货币政策的目标能够得到较好的实现。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是指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内生变量,这意味着货币供给量是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央银行难以有效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多少,进而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均衡: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失衡: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国际收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按复式簿记记账原理编制的统计报表,系统记录一国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各国制定合理的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四个主要项目。

经常账户:也称经常项目,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明细项目。

资本项目:反映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或出售两项。资本转移又包括投资捐赠和债务注销。

金融项目:反映了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由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借贷等经济交易引起的外汇收支变化。

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或出售两项。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是金融项目的三个明细项目。都是按净额记录的。 贸易账户差额: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商品、服务进出口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和服务出口—商品和服务进口。如果差额为正,称为贸易账户顺差;如果差额为负,称为贸易账户逆差;如果差额为零,则称为贸易账户平衡。

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加上收益账户差额和经常转移账户差额即为经常账户差额,因此,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

国际收支差额: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指的就是总差额。总差额大于零,表明国际收支顺差,储备资产增加;总差额小于零,表明国际收支逆差,储备资产减少。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发货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指数化政策:是指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经济变量的名义价格,而使其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保持实际值不变。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我们通常所称的CPI, 又称零售物价指数,它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批发物价指数:这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又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通货紧缩: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奥肯定律: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 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 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且能对社会的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选择性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采取的旨在影响银行资金运用方向和信贷资金利率结构的各种措施。

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进行转让的票据行为。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利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再贴现资格的规定与调整

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的方式,以影响其放款的数量和投资的方向,从而达到控制和调节信用的目的。

窗口指导: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一种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

币政策工具,是一种劝谕式监管手段。

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进入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劵,吞吐基础货币,用以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

信用配额 :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权衡轻重缓急,分别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合理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主要有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等指标。

货币政策时滞:从制定货币政策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 内部时滞:中央银行从认识制定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耗费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

外部时滞: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行动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用以影响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货币需求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制过度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不动产信用控制可以在经济高涨时期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行为

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部门,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措施,借以优化经济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价值总额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过快的进口增长。预缴进口保证金多为国际收支经常出现逆差的国家所采用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其手段包括信用配额、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最高限等。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指“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

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中央银行依据一定的标准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不同口径的层次划分。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中央银行依据一定的标准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不同口径的层次划分。

货币资产的流动性:也称为资产的变现性;是指资产转化为现实购买手段的能力。

外生变量: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这种变量的最主要受政策的影响,而不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税率就是一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又称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量,通常不为政策性所控制。

收益的资本化: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企业声誉:是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美誉度、知名度与忠诚度,它能够给企业创造丰厚的价值,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任何有损于企业声誉的事件都会导致企业价值的损失 货币政现的中介指标:是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

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主要有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等指标

永恒收入 :是指一个人在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的过去、现在和今后预期会得到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货币: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即是货币。

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铸币:(即金属货币)是以金属,特别是贵金属作为币材而铸成的货币。

信用货币:包括4种形式: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纸币。 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

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足值货币:商品货币的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

不足值货币:信用货币自身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即不足值。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计价单位:又称价值尺度即用货币体现一切商品或劳务的价值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价值尺度这一职能。

交易媒介:又称流通手段即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但并不局限于此。

财富贮藏: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了,此时的货币发挥的就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即工商企业以延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到后期消费者一次付清货款。

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时只需支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条款分期支付其余货款的本金和利息。

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货币单位:一国在对货币单位加以规定时,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另一个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主币:1个货币单位或1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

辅币: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各国经济发展 需要,美元供应不断增加,这使美元同黄金的兑 换性难以维持这种难题被成为特里芬难题。

区域货币一体化: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道德范畴的信用:非强制性经济范畴信用。

经济范畴的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 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

信用风险: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商业票据: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商业本票:一种承诺是票据,通常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债务证书。

商业汇票: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信用活动中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在 规定的日期内支付货款。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背书:背书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

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也被称为市政债券。

一般责任债券:没有特定的资产来源为该债券提供担保,地方政府许诺利用各种可能的收入来源,如税收、行政规费等清偿债券。

收益债券:有特定的盈利项目作保证,通常以某一特定工程或某种特定业务的收入作为偿债资金的来源 。

消费信用: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消费信贷: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 货币的时间价值: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现值:即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

终值:一笔货币资金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水平所计算出来的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即本利和。 到期收益率: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债券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基准利率:在各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其决定作用即为该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动)包括市场基准利率和一国中央银行确定的官定利率。 市场基准利率:即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所谓无风险利率,是指这种利率仅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仅反映市场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不包含对任何风险因素的补偿。通常选用安全性较高、风险性较低的货币市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代表例如,国债利率、同业拆放利率等 。

名义利率: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物价水平变动率。

实际利率: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固定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会根据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市场利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是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按照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

官定利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官定利率,官定利率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政策手段。

行业利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利率是行业利率,行业利率对其行业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外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汇: 是指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国库券、长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我国2008年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的定义为: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自由外汇:无需货币发行国货币管理当局批准,就可以随时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或者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

非自由外汇: 不经货币发行过货币管理局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进行支付的外汇

即期外汇:在外汇买卖成交后2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

远期外汇:按远期外汇合同约定的日期在未来办理交割的外汇。

汇率: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 基准汇率:一国选定一种或几种外国货币作为关键货币,制定各关键货币与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套算汇率:根据本国基准汇率套算出本国货币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他货币的汇率。

即期汇率:外汇的买卖双方成交后的当日或2个营业日内进行外汇交割,这种即期外汇交易所使用的汇率即为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外汇的买卖双方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外汇交割,而事先由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是中间汇率。

买入汇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卖出汇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官方汇率: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所公布的汇率。

市场汇率:外汇市场上由外汇供求决定的汇率。

有效汇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它是一种货币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的加权平均数。 名义汇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用两国的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量时是相等的。即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外币的本币价格等于本国物价指数比外国物价指数。

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和各国一般价格水平的计算中商品及其相应权数差异的存在需要对绝对购买力评价梢做修改,各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相等,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较为稳定的偏离。

固定汇率制: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

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货币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任何干预,完全有外汇市场供 求决定本国汇率的涨落。

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指货币当局按照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朝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

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金融市场有单门广义和狭义之分。 采用直接融资方式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被称为直接金融市场。采用间接融资方式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被称为间接金融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资金的需求者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直接从资金所有者那里融通资金由此形成的市场。

间接金融市场:资金所有者将其手中的资金存放在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机构转贷给资金需求者,由此形成的市场。

广义金融市场既包括直接金融市场,又包括间接金融市场;狭义金融市场则仅包括直接金融市场。

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中货币资金交易的载体。

股票: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金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其股东身份和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债券: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集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债券信用评级:一、信用评级方便投资者投资决策;二、减少信誉高的发行人筹资成本。 政府债券: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发行的债券,它以政府的信誉作为保证,因而通常无需抵押品,其风险在各种债券中是最低的,利率水平也低于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金融债券:由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公司债券:由工商企业为筹集资金所发行的债券。

可转换债券:公司债券附加可转换条款,赋予债券持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按预先确定的比例将债券转换为该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

可赎回债券:该债券的发行公司被允许在债券到期日之前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和方式赎回部分或全部债券。

偿还基金债券:要求发行公司按发债总额每年从盈利中提取一定比例存入信托基金,定期偿还本金,即从债券持有人手中购回一定量的债券。

带认股权证的债券:公司债券可把认股权证作为合同的一部分附带发行。

信用债券:完全凭公司信誉,不需要提供任何抵押品而发行的债券。

抵押债券: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为抵押品而发行的一种公司债券。按内含选择权可分为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偿还基金债券和带认股权证的债券。

优先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具有收益分配和剩余资产分配优先权的股票。

普通股: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目前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场内交易方式:按照一定的交易价格针对某种金融工具展开交易时,如果是在交易所内完成的,即为场内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方式:凡是在交易所之外的交易都称为场外交易,也称为柜台交易方式。 发行市场:又称为一级市场,是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初次发行的场所。

流通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是对已发行的金融工具进行转让交易的市场。

现货市场:也称即期交易市场,是指交易双方达成成交协议后,在1~3日内立即进行付款交割的市场。

期货市场:交易双方达成成交协议后,并不立即进行交割,而是在一定时间后进行交割的市场。

有形市场: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

无形市场:如果交易是在一个无形的网络中完成的,则这一市场称为无形市场。 货币市场: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同业间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参与主体仅限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以其信誉参与资金拆借活动,也就是说,同业拆借是在无担保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信用拆借,因此市场准入条件往往比较严格

同业拆放利率:是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被视为观察市场利率趋势变化的风向标。

回购协议:证券持有人在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入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出售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出售的证券如数赎回。

逆回购协议:与回购协议相反的方面即为逆回购协议。

国库券:国家政府发行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债券。

Shibor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得,无担保,批发性利率。

美国式招标: 财政部接收出价最高的订单,出价最高的购买者首先被满足,然后按照出价的高低顺序,购买者依次购得国库券,直到所有的国库券售完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购买者支付的价格都不相同。

荷兰式招标:如果国库券的最终发行价格按所有购买人实际报价的加权平均价确定,不同的购买人支付相同的价格,则称为“荷兰式招标”。

一级交易商:具备一定资格、可以直接向国库券发行部门承销和投标国库券的交易商团体,一般包括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货币市场基金: 是集合众多小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

商业票据:是一种由企业开具、无担保、可流通、期限短的债务性融资本票。

贷款承诺:又叫信用额度,是指银行承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以确定的条款和条件向商业票据的发行人提供一定数额的借款,为此,商业票据的发行人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承诺费。 承兑:是指商业汇票到期前,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给汇票持有人并在汇票上签名盖章的票据行为。 如果是银行在汇票上签名盖章,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承担最后付款责任,则此汇票为银行承兑汇票,是货币市场中的一种重要金融工具。

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持有者在持有银行承兑汇票期间有融资的需要,可以将还没有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照票面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原持票人,这种票据行为称为贴现。

转贴现:若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贴现银行也出现了融资需求,则贴现银行可以将这张银行承兑汇票向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转让。转让给其他商业银行。

再贴现:转让给中央银行,叫再贴现。

中央银行票据: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

债券发行市场(初级市场):是组织新债券发行的市场,其基本功能是将政府、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分散发行到投资者手中。

债券的发行方式有两种: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

衡量债券收益的指标:有名义收益率、现时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资本市场: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因此也被称为中长期资金市场。

平价发行:债券投资者认购新发行债券的价格如按票面值发行,即平价发行。

折价发行:债券投资者认购新发行债券的价格如按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即折价发行 溢价发行:债券投资者认购新发行债券的价格如按高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即溢价发行。 公募发行:由承销商组织承销团将债券销售给不特定的投资者的发行方式。

私募发行: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债券的发行方式。

名义收益率:即为债券的票面收益率,是债券的票面年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名义收益率:=票面年利息÷票面金额×100%

现时收益率:即为债券的票面年收益与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名义收益率:=票面年利息÷票面金额×100%

持有期收益率:即指从买入债券到卖出债券之间所获得的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卖出价–买入价)÷持有年数+票面年利息]÷买入价格×100%

到期收益率:即采用复利法计算的以当期市场价格买入债券持有到期能够获得的收益率,是衡量债券收益率最重要的指标。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 对所有证券收益产生影响。

非系统性风险:某一特殊因素引起的,只对个别或少数证券的 收益产生影响。

配股:股份公司增发股票采取优先认股权方式,它给予现有股东已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优先购买一部分新发型的股票。

做市商交易制度(报价驱动制度):是指证券交易的买卖价格均由做市商给出,证券买卖双方并不直接成交,而是向做市商买进或卖出证券。

竞价交易制度(委托驱动制度):是指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或将委托通过各自的经纪商送到交易中心,由交易中心进行撮合成交。

现金流贴现法:是从股票内在价值定义出发演绎出来的一种评估方法:既然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取得投资收益,那么,未来可能形成收益的多少就在本质上决定了股票内在价值的高低。

市盈率估值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评估股票内在价值的方法。市盈率是股票的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股票的内在价值:又称股票的理论价值或真实价值,是考虑了股份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将股票未来收入进行折现的现值。

信用交易:股票的买方或卖方通过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得到证券经纪人的信用而进行的股票买卖。

保证金买长交易:对某一股票市场行情看涨的投资者交付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证金,其余款项由经纪人垫付,为他买进指定股票的交易。

保证金卖短交易:对某一股票市场行情看跌的投资者在本身没有股票的情况下,向经纪人交纳一定比率的初始保证金,从经纪人处借入股票在市场上卖出,并在未来股价下跌后买回该股票归还经纪人的交易。

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契约型基金:又称为信托投资基金,它是指依据一定的信托契约而组织起来的代理投资行为,投资者通过购买收益凭证的方式成为基金的收益人。

公司型基金:指依据公司法组建、通过发行股票或收益凭证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并将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获取收益的股份公司,投资者通过购买该公司的股份而成为基金公司的股东并以股份比例承担风险、享受收益。

封闭式基金:基金份额总数固定,且规定封闭期限,在封闭期限内投资者不得向基金管理公司提出赎回,而只能寻找在二级市场上挂牌转让。

开放式基金:指基金可以无限地向投资者追加发行基金份额,并且随时准备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份额,因此基金份额总是不固定的。

成长型基金:以追求资本的长期增值为目标的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具有良好发展潜力,但目前盈利水平不高的企业股票,即主要投资于成长性好的股票。

收入型基金:以追求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基本目标的基金,它主要投资于盈利长期稳定、分红高的质优蓝筹股和公司债券、政府债券等稳定收益证券,适合较保守的投资者。

平衡型基金:界于成长型基金与收入型基金之间,它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成长性好的股票,又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业绩长期稳定的蓝筹股,是既注重资本的长期增值,又注重当期收入的一类基金。

对冲基金:又称套期保值基金,是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利用现货市场和衍生市场对冲的基金,这种基金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风险,因而也称避险基金。

套利基金:是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利用其价格差异低买高卖进行套利的基金。

国家基金:在境外发行基金份额筹集资金,然后投资于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市场的投资基金。 指数型基金:是股票型基金中的一种特殊品种基金,是指以目标指数中的成分股为投资对象,目的是取得与指数同步收益的基金。

ETF :是指数型基金中的一个品种。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与普通指数基金的区别在于ETF 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交易手续与股票完全相同。

LOF :即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它是开放式基金中的一个类型, 该类型的基金发行结束后,投资者既可以在指定网点申购与赎回基金份额,也可以在交易所买卖该基金。

FOF :即基金中的基金,是金融机构推出的一种理财产品组合。它投资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基金,并根据市场波动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基金组合,力争使基金组合能达到一个有效配置。 基金净值:也称基金资产净值,是指某一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代表了基金持有人的权益。

基金单位净值 :又称基金份额净值,即基金单位资产净值,是指每一基金单位(份额)所代表的基金资产净值。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与基础性金融工具相对应,是指在一定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物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

套期保值:交易者为了配合现货市场交易,而在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进行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的交易,以便达到转移、规避价格变动风险的交易行为。

金融远期合约: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个确定的时间,按照某一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远期利率协议:交易双方承诺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按双方协议利率借贷一笔确定金额的名义本金的协议。

金融期货合约:交易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约。

金融期货的标准化合约:是指期货合约的合约规模、交割日期、交割地点等都是标准化的,即在合约上明确规定交易的规模、交割日期、交割地点等,无须双方再商定。交易双方所要做的唯一工作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期货合约,并通过交易所竞价确定成交价格。价格是期货合约的唯一变量。

外汇期货:是以外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是金融期货中最早出现的品种。

利率期货:是以一定数量的与利率相关的某种金融工具,即各种固定利率的有价证券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品种。

股价指数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

金融期权合约:赋予其购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金融期权:是指赋予其购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简称协议价格或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期权购买方为了获得这个权利,必须支付期权出售方一定的费用,称为期权费或期权价格。

期权费:又称权利金、期权价格或保险费,是指期权买方为获得期权合约所赋予的权利而向期权卖方支付的费用。

看涨期权:也称买权,是指赋予期权买方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以前的任一时刻以执行价格从期权卖方手中买入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期权合约。投资者通常会在预期某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将要上涨时买入看涨期权。

看跌期权:也称卖权,是指赋予期权的买方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以前的任一时刻以执行价格卖给期权卖方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期权合约。投资者通常会在预期某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将要下跌时买入看跌期权。

欧式期权:是只允许期权的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行权的期权合约。

美式期权:允许期权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前的任何时间执行期权合约。

金融互换:交易双方利用各自筹资机会的相对优势,以商定的条件将不同币种或不同利息的资产或负债在约定的期限内互相交换,以避免将来汇率和利率变动的风险,获得常规筹资方法难以得到的币种或较低的利息,实现筹资成本降低的一种交易活动。

利率互换:交易双方对两笔币种与金额相同,期限一样,但付息方法不同的资金进行互相交换利率的一种预约业务。

货币互换:交易双方互相交换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币种不同的两笔资金及其利息的业务。

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也被称为金融中介或金融中介机构。

管理性金融机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主要有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

商业性金融机构:以经营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以追求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发行存款凭证的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

“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办理各项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集中央银行和普通银行于一身,其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利润分配实行统收统支。

中央银行:是指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机构。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交易成本 :包括对资金商品的定价(即利率)、交易过程中的费用和时间的付出、机会成本等。

资金融通 :资金从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的流动与转让就是资金融通,简称融资。 信息不对称 :是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的现象。

中央银行 :是指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发起或出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银行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特定时期,政府为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由政府出资专门收购和集中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机构。

信托投资公司:以受托人身份专门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管理、经营、处置财产。

财务公司:由大型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出资组建,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租赁公司: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为其主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所谓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

商业银行:依照我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单一制商业银行:也称独家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

总分行制商业银行: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商业银行体制,其特点是,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在总行之下设立分支机构从事银行业务。

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也称集团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由一个集团成立股份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独立的银行。

全能性商业银行:指不受金融业务分工限制,能够全面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 专业性商业银行: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存款:存款人在保留所有权的条件下,把使用权暂时转让给银行的资金或货币。

活期存款:可由存款人随时存取的存款,它没有确切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存款人取款时做事先的书面通知。

定期存款:存款人和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储蓄存款: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也称对私存款或个人存款。是商业银行稳定可靠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结构性存款: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类期权),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金融市场参数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从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高收益的业务产品。

通知存款:存款人在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

普通金融债券: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统称为金融债券。这里我们把除次级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以外的其他金融债券称之为普通金融债券

次级金融债券: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混合金融债券:清偿顺序位于次级金融债券之后,且期限更长的债券。

可转换债券:是指银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银行股份的金融债券。由于可转换债券附有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因此,其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债券,银行发行这种债券有助于降低筹资成本。

贷款:商业银行出借给贷款对象,并以按约定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资金。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发生损失的概率为零的贷款。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则有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关注或监控。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已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置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的贷款。

损失贷款: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的贷款。

现金资产: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表外业务: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会形成银行现实的资产或负债但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业务。我国又常常习惯称其为中间业务。

资产管理理论:又称流动性管理理论。根据其发展主要有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等三种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性贷款理论:也叫生产性贷款理论,它是商业银行资产理论中的一部分,它为保证商行资金的高度流动性,其贷款应是短期的和商业性的。

资产转移理论(可转换理论):银行的贷款不能仅依赖于短期和自偿性。只要银行的资产能在存款人提现时随时转换为现金,维持银行的流动性,就是安全的,这样的资产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不管是否有自偿性,都可以持有。

预期收入理论:称现代银行承作多种放款,且借款人以分期付款方式偿还贷款也相当普遍,故银行以借款人未来收入为基础而估算其还债计划,并据以安排其放款的期限结构,便能维持银行的流动性。

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人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该理论并不是对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理论的否定,而是吸收了前两种管理理论的合理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深化。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账面资本: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监管资本: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有的最低资本量,是商业银行的法律责任,故又称为法律资本。

经济资本: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人员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出来的、银行需要保有的最低资本量。

资本充足:指资本数量适度,即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数量既能够满足其正常经营的需要,又能满足股东的合理投资回报要求。

信用风险:因债务人或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或履约能力的下降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险。具体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

操作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流程、人员行为和系统失当或失败,以及由于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由于流动性不足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国家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合规风险: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银行信誉带来的损失。

声誉风险:由于发生了有损于银行声誉的事件给银行自身价值造成的损失。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称中介业务、代理业务、居间业务。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汇兑业务、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贷业务、银行卡业务等。 战略风险:由于战略决策失误或战略实施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机构。

并购业务:即兼并与收购业务,兼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实体形成新经济单位的交易活动,收购是指两家公司进行产权交易,由一家公司获得另一家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权以达到控制该公司的交易活动。

证券承销:投资银行帮助证券发行人就发行证券进行策划,并将公开发行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以筹集到发行人所需资金的业务活动。

兼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实体形成新经济单位的交易活动。

收购:两家公司进行产权交易,由一家公司获得另一家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权以达到控制该公司的交易活动。

资产管理业务:指证券经营机构开办的资产委托管理,即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交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为委托人提供理财服务的行为。

现金管理业务:是投资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其目的在于解决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因不得不持有大量现金资产而产生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即让企业在保持其金融资产足够流动性的前提条件下,将企业持有现金带来的机会成本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保险:保险是运用互助共济的原理,将个体面临的风险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根据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由群体来分担的一种经济行为。

保险利益:投保人对投保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它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投保标的之间的利害关系。

财产保险:主要是对处于静止状态的有形财产的直接损失以及相关间接损失提供补偿的保险业务。包括火灾保险、海上保险、骑车保险、航空保险、工程保险、农业保险等。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身体或者生命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

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者经过特别合同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金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为一种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交易动机: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必然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个持币动机就是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为了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而持有的货币。

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将会上升而债券价格将会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将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 币形式存储起来。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这种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总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原始存款: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派生存款: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等资产业务活动衍生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

存款派生乘数: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除以原始存款的增加额即1/rd=⊿D/⊿R=K,K 通常被称为存款派生乘数。

交易方程式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其含义是流通中的通货存量M 乘以货币流通速度V 等于物价水平P 乘以交易总量。

剑桥方程式 :开创微观货币需求分析先河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其学生庇古,20世纪20年代,他们创立了“现金余额说”,并利用数学方程式的形式予以解释,故又称为“剑桥方程式”。

流动性陷阱 :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下跌预期,货币需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各国法律通常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将其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这一比例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现金漏损率:漏出银行体系的现金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样,与存款派生乘数呈反向变动关系。

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通货一存款比率: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准备一存款比率:即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占全部存款的比重。 狭义货币:包括铸币, 纸币, 所有的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又称交易性货币。

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是指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外生变量,这就意味着中央银行可以控制供给制货币供给量的多少,货币供给量随着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而相应的改变,倾向政策的效果较好,货币政策的目标能够得到较好的实现。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是指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内生变量,这意味着货币供给量是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央银行难以有效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多少,进而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均衡: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失衡: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国际收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按复式簿记记账原理编制的统计报表,系统记录一国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各国制定合理的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四个主要项目。

经常账户:也称经常项目,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明细项目。

资本项目:反映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或出售两项。资本转移又包括投资捐赠和债务注销。

金融项目:反映了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由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借贷等经济交易引起的外汇收支变化。

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或出售两项。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是金融项目的三个明细项目。都是按净额记录的。 贸易账户差额: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商品、服务进出口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和服务出口—商品和服务进口。如果差额为正,称为贸易账户顺差;如果差额为负,称为贸易账户逆差;如果差额为零,则称为贸易账户平衡。

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加上收益账户差额和经常转移账户差额即为经常账户差额,因此,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

国际收支差额: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指的就是总差额。总差额大于零,表明国际收支顺差,储备资产增加;总差额小于零,表明国际收支逆差,储备资产减少。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发货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指数化政策:是指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经济变量的名义价格,而使其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保持实际值不变。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我们通常所称的CPI, 又称零售物价指数,它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批发物价指数:这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又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通货紧缩: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奥肯定律: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 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 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且能对社会的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选择性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采取的旨在影响银行资金运用方向和信贷资金利率结构的各种措施。

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进行转让的票据行为。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利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再贴现资格的规定与调整

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的方式,以影响其放款的数量和投资的方向,从而达到控制和调节信用的目的。

窗口指导: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一种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

币政策工具,是一种劝谕式监管手段。

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进入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劵,吞吐基础货币,用以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

信用配额 :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权衡轻重缓急,分别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合理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主要有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等指标。

货币政策时滞:从制定货币政策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 内部时滞:中央银行从认识制定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耗费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

外部时滞: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行动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用以影响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货币需求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制过度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不动产信用控制可以在经济高涨时期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行为

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部门,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措施,借以优化经济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价值总额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过快的进口增长。预缴进口保证金多为国际收支经常出现逆差的国家所采用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其手段包括信用配额、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最高限等。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指“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

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中央银行依据一定的标准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不同口径的层次划分。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中央银行依据一定的标准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不同口径的层次划分。

货币资产的流动性:也称为资产的变现性;是指资产转化为现实购买手段的能力。

外生变量: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这种变量的最主要受政策的影响,而不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税率就是一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又称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量,通常不为政策性所控制。

收益的资本化: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企业声誉:是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美誉度、知名度与忠诚度,它能够给企业创造丰厚的价值,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任何有损于企业声誉的事件都会导致企业价值的损失 货币政现的中介指标:是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

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主要有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等指标

永恒收入 :是指一个人在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的过去、现在和今后预期会得到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相关内容

  •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模拟题二
  •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模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 资产转移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提出的. A .亚当·斯密 B .莫尔顿 C .普鲁克 D .凯恩斯 2. 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的理论是 A .资产管理理论 B .负债管理理论 C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D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3. 货币的 ...

  • 全国2011年07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 考试学习软件商城(examebook.com )出品 自考笔记.真题及答案.题库软件.录音课件! 全国 2011年 7月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 ...

  • 全国2014年4月自考会计制度设计真题
  •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会计制度设计试题 课程代码:0016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 自考会计本科论文题目
  • 湖北省高考教育自学考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考专业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说 明 : 1.上面所列选题为参考选题,考生可根据自己专业方向选择. 2.考生可自拟论文题目,但所拟题目必须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 会计与社会发展.经济环境等关系 1 .现代会计发展与经 ...

  • 2014自考课程安排表
  • 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4 年 4 月课程考试时间安排表(专科) 时间 专业 星期六(4 月 19 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星期天(4 月 20 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020105)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

  • 大学主要考试时间
  • 外贸证书 一. 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 单证员的工作就是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 主考机构: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教育培训中心. 证书性质:上海地区国际贸易单证从业人员岗位资格考试. 报考条件:具有高中以上学历. 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培训结束后. 考试内容:该考试包括国际贸 ...

  • 西安交通大学高教自考本科
  • 西安交通大学高教自考本科 专业学士学位核心主干课程及学位名称 一.专业:会计学(管理学学士) 主干课程: 1.涉外会计(会计制度设计) 2.管理会计(资产评估.审计学) 3.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4.外 语 二.专业:国际贸易 (经济学学士) 主干课程: 1.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学) ...

  • 广东08年4月自考专业课程考试时间表
  • 专业代码及名称 4月19日(星期六) 4月20日(星期日) 课程代码 上午:8:30-11:00 课程代码 下午:14:00-16:30 课程代码 上午:8:30-11:00 课程代码 下午:14:00-16:30 A020103 财税(专科)* 0002 001 邓小平理论概论 0003 003 ...

  •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理论,了解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和运作规范,熟悉国家金融政策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国际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