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终极问题一样,在音乐上,到底“是先有曲还是先有词”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很多的讨论。
按理来说,先作曲再填词是比较正路的做法。歌词是听觉艺术的构成元素,它首先服务于听觉而非视觉。因此,词的语感是否与曲的韵律吻合是决定一首词是否恰当的关键要素。如果旋律的两音之间是上行的,而你所配合的两个字之间的读音是下行时,听觉上基本难听。特别是当旋律中的某个音是全曲的最高音时,你给他填个闭口音的字,这对歌手无疑是一场灾难。
不过先有词再有曲的情况其实也不少见。业内人士的说法是,先有词再写曲称谱曲,反之称填词。那么,先有词再谱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近年民谣复兴,由诗改编成歌的热潮也再度兴起,各路歌手又抓起古代诗、现代诗来配曲、改编。将已有的诗歌编成歌,就是先有词再谱曲的好例子。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盘点一下。
1. 现代诗歌改编
莫西子诗 | 《要死一定要死在你手里》
(原作:俞心樵)
左:俞心樵 右:莫西子诗
莫西子诗在2014年《中国好歌曲》演唱这首改编自俞心樵诗作的歌《要死一定要死在你手里》,一战成名。他谈到当时编写时提到当时的心境,那时他处于远距离恋爱,一年只能和女友见一两次面,思念的感觉很纠结很难受,偶然一边在读俞心樵老师的诗集一边弹吉他的时候,自然而然就编写完了这首歌。
程璧 | 《一切》
(原作:北岛)
左:北岛 右:程璧
程璧是从小就与诗歌结缘的女孩,对于旋律上的考虑,相比悦耳性,程璧更重视这个旋律是否能够体现出字里行间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意味性,这也正是她在编写北岛这首底蕴偏厚重的《一切》时所考虑的。
刘胡轶 | 《从前慢》
(原作:木心)
左:木心 右:刘胡轶
《从前慢》是刘胡轶根据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先生创作诗歌进行改编的。音乐专业出身的刘胡轶把诗歌复古情怀融入了悠静恬然慢节奏的编曲中,朗朗上口耐人寻味。
万晓利 |《墓床》
(原作:顾城)
左:顾城 右:万晓利
万晓利是一位富有浓郁人文色彩的民谣歌手。他用低沉深远的声线来编写和演绎这首顾城的《墓床》,和诗歌中一种阴郁但其实平和的感情达到了融合。
周云蓬 | 《九月》
(原作:海子)
左:海子 右:周云蓬
文艺青年都知道诗人海子,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为海子的《九月》编曲。在他的演绎下,诗歌中那种旷远宁静的感觉融合在歌声中,同时结合了歌手对诗歌自身理解的处理,让人们对里面所描述的景象有了更具象的感受。
马条 | 《阳光中的向日葵》
(原作:芒克)
左:芒克 右:马条
马条是一个让人感觉自由的歌手,他用摇滚的编配演绎了芒克的这首《阳光中的向日葵》,每一句似乎都是代替诗歌中的主角——向日葵的呐喊。
大乔小乔 |《催妆曲》
(原作:朱湘)
左:朱湘 右:大乔小乔
朱湘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与闻一多、徐志摩相比肩的大诗人之一。大乔小乔这两叔侄将取了朱湘的《催妆曲》中的一段,用俏皮的方式演绎了诗歌中“催妆”的场景。
2. 古代诗歌改编
秘密后院 |《弟子归》
(原作:李毓秀《弟子规·入则孝》)
左:李毓秀 右:秘密后院
原作《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南方民谣乐团秘密后院,一直以风格传统、古朴、低调被认知,他们将这枯燥的“规”配上音乐之后,变成了一首感人温暖的歌曲《弟子归》。非常值得一听。
卡奇社 |《游园惊梦》
(原作:汤显祖《牡丹亭》)
左:汤显祖 右:卡奇社
《游园》和《惊梦》分别是汤显祖所作《牡丹亭》中相连的两个章节。卡奇社改编的这首《游园惊梦》起首用了一段《牡丹亭》的曲子,歌词基本上以《惊梦》一折几句为主体,填写而成,全歌显得轻松跳跃,当真如春游般清新活泼。
靳松 | 《那一世》
(原作:仓央嘉措)
左:仓央嘉措 右:靳松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曾写出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靳松改编的这首《那一世》在编曲上也加入了佛音的意味,整首诗歌让人联想的是远远多于爱情的对佛对苍天命运的敬畏。
如果觉得光是单曲还不够过瘾的话
我们再推荐几张专辑
程璧 |《诗遇上歌》
专辑名字《诗遇上歌》是由诗人北岛命名。诗与歌的相遇,是珍贵的缘分,也是注定的相逢。 这张专辑里,程璧对下面这些诗作进行了谱曲歌唱。其中包括:中国诗人北岛的《一切》,西川的《夜鸟》和田原的《枯木》,以及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春的临终》,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的《火车》。
小娟&山谷里的居民 |《C大调的城》
小娟&山谷里的居民的这张《C大调的城》整张专辑都是围绕诗人顾城的诗歌改编的,是与已故诗人的隔空对话,是文字与音乐的结合,一张专辑就是一本诗集。
邓丽君《淡淡幽情》
当然了,说诗改成歌的经典,不得不提的肯定是邓丽君了,她有一张专门收录古诗词改编歌曲的专辑《淡淡幽情》,里面少不了的是为人熟知的《但愿人长久》、《独上西楼》等作品了。
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终极问题一样,在音乐上,到底“是先有曲还是先有词”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很多的讨论。
按理来说,先作曲再填词是比较正路的做法。歌词是听觉艺术的构成元素,它首先服务于听觉而非视觉。因此,词的语感是否与曲的韵律吻合是决定一首词是否恰当的关键要素。如果旋律的两音之间是上行的,而你所配合的两个字之间的读音是下行时,听觉上基本难听。特别是当旋律中的某个音是全曲的最高音时,你给他填个闭口音的字,这对歌手无疑是一场灾难。
不过先有词再有曲的情况其实也不少见。业内人士的说法是,先有词再写曲称谱曲,反之称填词。那么,先有词再谱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近年民谣复兴,由诗改编成歌的热潮也再度兴起,各路歌手又抓起古代诗、现代诗来配曲、改编。将已有的诗歌编成歌,就是先有词再谱曲的好例子。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盘点一下。
1. 现代诗歌改编
莫西子诗 | 《要死一定要死在你手里》
(原作:俞心樵)
左:俞心樵 右:莫西子诗
莫西子诗在2014年《中国好歌曲》演唱这首改编自俞心樵诗作的歌《要死一定要死在你手里》,一战成名。他谈到当时编写时提到当时的心境,那时他处于远距离恋爱,一年只能和女友见一两次面,思念的感觉很纠结很难受,偶然一边在读俞心樵老师的诗集一边弹吉他的时候,自然而然就编写完了这首歌。
程璧 | 《一切》
(原作:北岛)
左:北岛 右:程璧
程璧是从小就与诗歌结缘的女孩,对于旋律上的考虑,相比悦耳性,程璧更重视这个旋律是否能够体现出字里行间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意味性,这也正是她在编写北岛这首底蕴偏厚重的《一切》时所考虑的。
刘胡轶 | 《从前慢》
(原作:木心)
左:木心 右:刘胡轶
《从前慢》是刘胡轶根据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先生创作诗歌进行改编的。音乐专业出身的刘胡轶把诗歌复古情怀融入了悠静恬然慢节奏的编曲中,朗朗上口耐人寻味。
万晓利 |《墓床》
(原作:顾城)
左:顾城 右:万晓利
万晓利是一位富有浓郁人文色彩的民谣歌手。他用低沉深远的声线来编写和演绎这首顾城的《墓床》,和诗歌中一种阴郁但其实平和的感情达到了融合。
周云蓬 | 《九月》
(原作:海子)
左:海子 右:周云蓬
文艺青年都知道诗人海子,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为海子的《九月》编曲。在他的演绎下,诗歌中那种旷远宁静的感觉融合在歌声中,同时结合了歌手对诗歌自身理解的处理,让人们对里面所描述的景象有了更具象的感受。
马条 | 《阳光中的向日葵》
(原作:芒克)
左:芒克 右:马条
马条是一个让人感觉自由的歌手,他用摇滚的编配演绎了芒克的这首《阳光中的向日葵》,每一句似乎都是代替诗歌中的主角——向日葵的呐喊。
大乔小乔 |《催妆曲》
(原作:朱湘)
左:朱湘 右:大乔小乔
朱湘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与闻一多、徐志摩相比肩的大诗人之一。大乔小乔这两叔侄将取了朱湘的《催妆曲》中的一段,用俏皮的方式演绎了诗歌中“催妆”的场景。
2. 古代诗歌改编
秘密后院 |《弟子归》
(原作:李毓秀《弟子规·入则孝》)
左:李毓秀 右:秘密后院
原作《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南方民谣乐团秘密后院,一直以风格传统、古朴、低调被认知,他们将这枯燥的“规”配上音乐之后,变成了一首感人温暖的歌曲《弟子归》。非常值得一听。
卡奇社 |《游园惊梦》
(原作:汤显祖《牡丹亭》)
左:汤显祖 右:卡奇社
《游园》和《惊梦》分别是汤显祖所作《牡丹亭》中相连的两个章节。卡奇社改编的这首《游园惊梦》起首用了一段《牡丹亭》的曲子,歌词基本上以《惊梦》一折几句为主体,填写而成,全歌显得轻松跳跃,当真如春游般清新活泼。
靳松 | 《那一世》
(原作:仓央嘉措)
左:仓央嘉措 右:靳松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曾写出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靳松改编的这首《那一世》在编曲上也加入了佛音的意味,整首诗歌让人联想的是远远多于爱情的对佛对苍天命运的敬畏。
如果觉得光是单曲还不够过瘾的话
我们再推荐几张专辑
程璧 |《诗遇上歌》
专辑名字《诗遇上歌》是由诗人北岛命名。诗与歌的相遇,是珍贵的缘分,也是注定的相逢。 这张专辑里,程璧对下面这些诗作进行了谱曲歌唱。其中包括:中国诗人北岛的《一切》,西川的《夜鸟》和田原的《枯木》,以及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春的临终》,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的《火车》。
小娟&山谷里的居民 |《C大调的城》
小娟&山谷里的居民的这张《C大调的城》整张专辑都是围绕诗人顾城的诗歌改编的,是与已故诗人的隔空对话,是文字与音乐的结合,一张专辑就是一本诗集。
邓丽君《淡淡幽情》
当然了,说诗改成歌的经典,不得不提的肯定是邓丽君了,她有一张专门收录古诗词改编歌曲的专辑《淡淡幽情》,里面少不了的是为人熟知的《但愿人长久》、《独上西楼》等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