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活动都以主题的形式展开

一、现状分析

二期课改实施以来,幼儿园的活动都以主题的形式展开,淡化了学科领域的单科教学。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性语言活动,往往以谈话活动的形式进行。在倡导尊重幼儿,追随幼儿,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语言现象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1.一个话题的讨论,往往只有几个孩子是积极参与的,更多的孩子是“听众”,甚至会出现冷场现象。

2.小朋友在愿意讲的前提下,因为淡化了单科的能力引导,孩子语言不规范,平淡苍白或报流水账。

3.谈话过程中,孩子会有离题现象。

二、提出问题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思考,在尊重孩子、追随孩子、提倡让孩子在自主性学习中获得发展的同时,我们如何来实现:

1.怎样在主题背景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愿意说、积极地说、主动说?

2.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愿意说、积极说的前提下,又说得好、说得规范?

三、活动启示

下面以《我们要毕业了》这一集体活动课例为例来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这个活动生成于大班“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背景下,也是个人在“区幼教骨干教师研修班”毕业展示中上的一堂公开课。活动中孩子们说的欲望很强,积极性高,词汇量丰富,语句富有个性而且规范,气氛、情感,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调动了起来,一直到活动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活动受到了好评,获得了成功。我就在想“到底是那些东西,对活动的成功,孩子的积极发展起了支撑的作用?”我必需加以反思总结,为今后自己更好的实践“二期课改”发挥积极的经验价值。今天在此,我也想同大家一起来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课例分析

主 题:“我要上小学”

活 动:“我们要毕业了”

目 标:1.看看讲讲中回忆,交流一些在幼儿园里经历过的事,感受快乐、自豪及毕业时依恋的情感。

2.尝试用一句话将自己难忘的事表达出来,创编属于自己的毕业诗。

在分析中我感受到,主题背景下一个集体性话题的讨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愿说、能说又会说、说得更规范,必须考虑三方面因素:话题的选择、手段的支持、教师的策略。

(一)话题的选择

主题背景下,老师一定要把握话题的切入口,寻找一个孩子真正感兴趣的,能够让他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的话题,那么孩子才会愿意说,并且积极地说,主动地说。

1.话题要有共鸣

共鸣就是:孩子有共同的经验,有共同的感受,有共性的要求。

《我们要毕业了》这一话题孩子拥有的共鸣是:

a.在主题一路走来,每个孩子对自己将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有切实的感想和体会。

b.与相处了三年的老师有了深厚的感情,面临毕业,孩子萌发了依恋的情感,有了情感体验,他们需要一个表述情感的机会和途径。

c.活动中要交流的是孩子们共同经历过的事,回忆的是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亲身经历。而且这些事,随着各个主题的走来,在教室墙面上、区角里都是留有痕迹的,孩子能感受得到。这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有共鸣的,所以他们是有话可说的。

2.话题具延展性、开放性

一个话题的切入,要有孩子不断深入交流、表达,展开话题的空间。要有孩子个性化语言发展的条件。

《我们要毕业了》活动的延展性和开放性表现在:面临毕业,孩子舍不得离开老师。那么为什么舍不得?孩子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孩子该怎么说?能表达孩子一种什么需要?让他们感受和发展一种什么社会性情感?过程中又能提升孩子那种新能力,获得那些新经验?最终孩子会想到要去找谁感谢谁?说什么?怎么说?这就给了孩子一个充分的语言发展空间和个性表达的条件。孩子的回答肯定是不唯一的,完全可以自主化的表达,运用语言。 因此,主题背景下话题的选择,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寻找孩子有共鸣的,开放性的话题,让孩子有感而发,有话可说,那么孩子才会愿意说,主动地说。

(二)手段的支持

话题有了,那么就该考虑该提供那些手段来支持孩子表达。包括:气氛的渲染、材料的提供。

1.气氛的渲染

语言的交流需要一种氛围,当孩子融入话题的氛围,他就知道可以说些什么,就会参与这个话题的交流讨论。所以气氛的渲染是孩子进入话题的条件。

2.材料的提供

充足的材料,给了孩子说话的依据和参考,他会觉得讲得很轻松,那么他就会积极地来说,主动地来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的部分课件,分析一下,当时的活动是如何从这两方面为孩子提供手段支持的。(看课件)

活动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音乐、图像、色彩等多纬度的刺激,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我要毕业了的浓浓的氛围,孩子一进入活动室,就会融入到这样一个情感氛围中来,他们跟着歌声一起唱起自己熟悉的歌,也唤起了主题中积累的经验体验,在老师抛出问题后,完全沉浸到《我们要毕业了》这样一个话题中来。

孩子们真的不想离开老师,那么幼儿园有哪些值得孩子难忘的事呢?如果,这时凭空让孩子来讲讲一些难忘的事,抽象性的表象思维,一定会让孩子想得很吃力,回答也一定很有限或较平淡。

但是,大家都知道,当你翻阅相册时,许多已被遗忘的事会清晰的闪现在眼前。所以,这时我利用了照片这一材料,来帮助孩子回忆表达。有了照片的提示,孩子们个个都活跃了起来,他们有共鸣,有共同的经历,有切身的体验,讲的话大家都听得懂,所以他们很兴奋,人人都想来讲,而且还由照片里有的场景讲到同一事件中,但照片里没有出现的场景。 在照片的提供上,当时我也考虑到了提供具有递进性的两个纬度。让照片不尽帮助孩子

讲,还能发挥积极的情感激励,及体验情感的作用,为孩子的活动增加隐性的活力。

一是:从第一组照片的交流中,孩子可以从自己长大了,会想办法关心弟弟妹妹,让他们不哭;动脑筋关心爷爷奶奶,让他们开心等,从而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二是:从第二组照片的交流中,孩子可以从成功的园庆节目表演、第一次成功的自主设计并实施春游活动、在集体荣誉感的力量下成功的获得广播操比赛第一名等事情中,体验到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的自豪与自信。孩子有话可说,而且说的都是自己高兴的、骄傲的、愿意去回味的事,自然就积极地说、主动地说、大胆地说而且意犹未尽。语言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情感也被完全调动起来了。

然后,我说“你们看,现在你们变得多神气!”(见课件:在音乐的陪衬下,每个孩子带着博士帽的照片一张一张在屏幕上闪现,)将孩子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孩子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谁谁谁的帮助,想到该去找谁,对他说些什么,至于怎么去说,都是孩子在运用时自主构建的。老师满足了孩子的需要,没有老师的“教”的行为,孩子在自主的行为下,用自己的话,表达着自己真诚的情感。

气氛的渲染,让孩子融入了话题;亲身的经历,材料的提供让孩子说得轻松,说得高兴,孩子自然就会积极地说主动地说,并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的策略

教室的策略是:如何在尊重幼儿自主发展的同时,让孩子获取新能力新经验,让幼儿语言表达获得能力提升的一种手段。

1.推进策略

谈话活动,不能从头谈到尾,漫无目的的谈。老师必需明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获得什么先前没有的经验、能力。

课例中,由于孩子们商量决定,要举行一个“毕业典礼”来汇报、展示自己的本领。所以老师建议孩子们,要是能在毕业典礼上朗诵小朋友自己编的毕业诗,述说小朋友们自己的事,那会为小朋友的幼儿园生活留下更美好的回忆。这个建议,得到了孩子们的响应,也成了孩子们新的兴趣增长点。但诗是朗朗上口的,是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达一个清楚的意思的,所以小朋友首先要能用一句话,把自己难忘的事概括地说出来,才能在此基础上与同伴合作完成一首诗。

因此,提升孩子的能力,教师应在了解孩子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孩子新的发展需要,提出合理挑战,支持孩子的发展。课例中概括性的语言表达,对孩子是一种发展性挑战。

2.引导的策略

引导策略,就是如何发挥教师的桥梁作用,让孩子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规范化的发展。

(1)当孩子的表达出现问题时怎么办?

例:

幼A:忘不了我们为小三班小朋友送去自己做的礼物,给他们带去了快乐。那时候。 师:说的真好,就是后面多了三个字。要是能改一下就更好了。来试试看,你肯定行的。 幼A:忘不了我们为小三班小朋友送去自己做的礼物,带给他们快乐。(孩子们一起自主的为他拍手。)

【分析】A幼儿,他在语言的组织上出现了问题。老师马上捕捉到了这一现象,先肯定了幼儿,维护了孩子的信心与积极性。然后提出友善的建议,孩子欣然接受,并进行了修改,同时获得了同伴的赞赏。

因此,教师要尊重孩子,注意倾听,及时捕捉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鼓励在先,建议在后,让孩子在自我调节中获得发展。

(2)当孩子的表达没有在能力上获得提升怎么办?

老师应根据不同能力的孩子,设定不同的要求,促进他的发展。

例:

幼B:忘不了老师来看我。

师:老师去哪里看你?

幼B:老师来医院看我。

师:老师为什么来医院看你?

幼B:因为我生病了。

师:噢!因为你生病,所以老师来医院看望你。那你来把这件事说完整些,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好吗?

幼B:忘不了我生病了,老师来医院看望我。

老师马上抱了抱孩子又亲了亲她,并说了一句“你真棒!”孩子带着微笑,满脸得意的坐下了。

【分析】B幼儿是一个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她在表达的完整度上有一定的欠缺,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反复的追问,可帮助孩子丰满语句。亲热的举动,可维护孩子的信心,也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他后继活动注入了活力。要知道,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如果处理的不当,往往孩子就再也不开口了。

又例:

幼C:忘不了园庆二十周年,我们在舞台上表演节目。

师:园庆二十周年,我们在舞台上表演的节目怎么样?

幼C:很精彩呀!

师:对很精彩。那你能不能将这么好听的词用进去,让你编得诗句更好听,更优美呢?来,你肯定行。老师鼓励又赞赏的看着他。

幼C:忘不了园庆二十周年,我们在舞台上表演精彩的节目。(掌声响起)

【分析】C幼儿是一个能力较强的孩子,他的词汇量较丰富,表达能力较强,老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孩子学会了运用。这会让孩子受用无穷。

教师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在自我积累中获得发展。

一般常用的方式有:(1)追问式(2)填空式(3)等待式(4)选择式(5)鼓励支持式(6)随机榜样式

(3)当孩子表达离题时怎么办?

例:

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孩子突然说:

幼:周老师你小时候上过幼儿园吗?

师:上过呀。

幼:那,你的老师有没有让你编过诗歌。

师:哦,没有,你们现在可比老师以前聪明多啦。

幼:那你现在怎么那么聪明,会教我们编诗歌的。

幼:因为周老师现在一直在学习呀,星期六、星期天都在学习,学更多的本领教我们小朋友。

幼:周老师你那么聪明,就给我们唱个歌吧。

幼:周老师你唱《两只蝴蝶》吧。

幼:唱《天长地久》。

幼:还是唱《老鼠爱大米》吧。

师:想一想,今天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幼:编我们自己的毕业诗,为毕业典礼做准备。

师:那周老师什么时候唱歌比较合适呢?

幼:这样吧,毕业典礼时,我们表演诗朗诵,你来唱歌吧。

幼:或者这样,毕业典礼时,周老师唱《我爱我老师的目光》这首歌,妹妹小朋友伴舞。 幼:至于,唱什么歌,到时候我们再商量吧,现在我们得先把《毕业诗》编好吧。 师:好,这个建议好!真能想办法!

幼:行,那就这样决定了!

好,风波平静,孩子回到了话题。由于孩子的好奇,导致了跑题。教师首先回答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让他得到情感的满足。然后在生生互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思考,还在自主表达中学会了平衡现实需要,之中,即让孩子有了语言的交流发展,也有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因此,尊重孩子,注重孩子自主发展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应能随机调控,促进孩子语言逻辑性、切题性的发展。如:

1.把握价值,在探讨中分析引导。

2.适时等待,在生生互动中解决。

3.善意商量,在交流中取得共识。

在这样一个宽松、明主的氛围中,有效的策略引导下,孩子会在不断的积累中越说越好。

(四)感悟:

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发展是不断运用旧经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因此老师该懂得:

1.主题背景下的幼儿集体性语言交流,教师要把握话题切入口,让孩子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说得轻松,孩子才愿说、能说。

2.教师应立足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有效的挑战,灵活的多元化策略方式下,让孩子会说、说得更规范。

3.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多元化语言情景,利用一切材料和途径,让孩子无话不说,在经验积累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4.语言能力的培养应关注幼儿语言能力同交往能力、思维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社会性情感发展的有机整合,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马盖特2009-08-07 10:10:49

在我们平时的语言教学现场,常常看见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参与表达的情况大致有三:一部分的孩子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态度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他们往往是教学活动的主干群体;另一部分幼儿在活动中不勤于思维,偶尔主动参与表达,其语言、思维的水平皆属中等;还有一部分则几乎从不主动参与表达,即所谓的“老听众”,是教学活动中的弱势群体。孩子们不同的表现,究其原因是由于:第一类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是能说会道,因此在活动中表达和锻炼的机会很多,得到的赏识必然也多,这样一来,他们的表达热情会更其高涨,水平会愈加提高。而第二类孩子往往能力稍滞后于前者,于是他们得到练习的机会相对少些,如果不加重视,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惰性,对于这部分孩子,教师需要为之创造更多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他们语言的发展速度也是指日可待的。而第三类孩子则往往因某些心理因素:如胆怯、紧张、腼腆,而不敢当众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的问题,但在适当的场合,他们还是能够并且乐意去表达。与这部分孩子的家长沟通时,常常听到家长惊讶的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是很会讲的,话也很多,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都会回家头头是道的反映,对于他们教师首要的问题是排除其心理障碍,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和氛围,激发其内在驱动力,他们同样具有潜在的能力。现代教育理念又要求我们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问号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素质,促进幼儿语言水平的提高呢?”我们静下心来反复思考,寻找突破口。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社会的全方位开放,言语优势已成为高层次人才之必需。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社会,孩子们经历着一个崭新的时代,他们获得大量信息,使他们产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需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关注孩子与环境的双向影响及相互作用,从而使环境尽可能地转化为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学习因素,同时语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发展及语言的特点无不证明了语言的实践性。幼儿的语言也是在运用中主动建构的,他们不是语言训练的被动受益者,而是一个有着自己意图和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语言加工者。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以谈话活动为突破口进行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老师每天利用零星的时间,见缝插针的安排一些日常生活的谈话活动。由于这类活动不是语言教学活动,因此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话可长可短,人可多可少;谈话的内容、题材十分轻松、非常宽泛;在活动过程中目标的指向比较隐性;幼儿生成话题的空间更大;组织形式宽松自由,容易促成教师以对等的态度与孩子们一起谈论、倾听、不加以指责,而且留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从容不迫的想、三言两语的讲,同时教师更多地运用平等参与欣赏、质疑等手段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第二、第三类幼儿提供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了幼儿说话的内容,幼儿平时的所见所闻,有时都能成为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如:“我最喜欢的早餐”“麦当劳和肯德基”、“爱心募捐活动”、“小丸子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等等,由于这些话题,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或是孩子们生活周边的热点话题,幼儿对此有较丰富的经验和各种各样的见解,因此他们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而丰富了谈话的内容,活跃了谈话的气氛。

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信息来源,鼓励孩子对周围所发生的大事要事,具有关注的态度及敏感性,并引导他们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谈论,如“美国的9?11事件”、“洋教练米卢”、“九运会的赛事”、“中国申奥成功了”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孩子们在讲述的同时,有时也会展开一场小小的争论,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积极性空前高涨。

另外让幼儿找事物简单的因果关系,这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语言活动之一,它满足了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奇思妙想,同时把谈论内容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如:“明明天上没下雨可为什么地上会湿?”“妈妈出门忘了带钥匙怎么办?”“假如没有数字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些问题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会激起他们大胆的联想与热烈的讨论。恰当的运用想象的方式,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有时从一个中心话题引发出若干小话题,能吸引幼儿层层深入的谈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使其思维和语言得到同步发展。

通过开展了一个阶段的日常生活谈话,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克服了怕开口,开口难的问题,产生了说的欲望,并能够大胆、主动、积极的表达。但是,由于日常生活谈话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宽松、自由,对幼儿的语言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幼儿的语言不够规范;而且由于日常谈话的随意性较强,有时孩子们不能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进行思维、讲述,出现中心游离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又有目的地组织了一系列专门的谈话活动,比如今天展示的两节语言谈话活动,就是这一类型的。

专门的谈话活动——是根据预设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已有的经验以及儿童学习的需求,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谈话活动。专门的谈话活动强调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活动。我们期望通过专门的谈话活动,来培养孩子们语言规范、流畅;学习围绕一个主题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懂得听说轮换,会倾听同伴在集体中的发言,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日常生活谈话和专门的谈话活动,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后者又是对前者的一种补充和提升。孩子们经常开展这两类谈话活动,可以使孩子们不仅肯说而且会说,不仅说得出而且说得好。

这次我们开放的两个谈话活动——“不干净的食物不能吃”、“妈妈不见了”,其内容取材于《教师用书》——“生活活动”上的教材,教材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很贴近,符合幼儿的兴趣,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妈妈不见了”是根据该班幼儿在这次秋游中“走失”这一偶发事件,及时抓住了个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设计了这次的谈话活动。而“不干净的食物不能

吃”则是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来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达到教育的目的。在组织形式上,力求注意综合性:让孩子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自由发现,既有分组讨论,又有集体交流。在教育手段上,我们不仅有电视、录像、录音等多媒体的运用,也有色彩鲜艳的教具和适合幼儿操作的学具相结合,使教育手段呈现多样性。

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开展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幼儿能掌握多少优美的词句,而是让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语言,强调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体现一种幼儿整体发展的价值取向,既幼儿语言能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个性心理品质、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二、谈话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谈话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方式是以实物创设情境。第二种方式是用语言创设的情境。

教师在设计组织第一环节活动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无论以实物的方式还是以语言的方式创设谈话情境,都必须以有利于幼儿谈话为前提。

(2)创设的情境要避免与谈话内容无关的摆设,避免过于热闹以致喧宾夺主的现象。

(3)注意利用谈话情境尽快导入话题。

(二)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设计组织这一环节的活动,有几个基本原则可供参考:一是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允许幼儿说任何有关话题的想法。教师不作示范,不忙于纠正幼儿在谈话中出现在遣词造句错误。二是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三是适当增加幼儿“动

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动嘴、动脑的同时,也能有动手、动脚等其他操作活动,这将有利于保持幼儿谈话的兴趣,增进他们说话的积极性。

(三)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经过幼儿自由开放的交谈,教师有必要集中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在这一环节谈话中,教师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向幼儿展示新的谈话经验,并保证幼儿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促使他们的谈话水平得到提高。

三、讨论与经验交流

马莉老师:这次教研很有收获的,尤其对谈话情境与谈话主题的关系特别有感触,首先要创设好谈话的情境;谈话时围绕主题就行了,以往的定题就是有点大,特别容易跑题,应该抓住一点定内容。

伦秋风老师:李霞老师系统的介绍了许多谈话活动的理论知识,我特别有感触的是多种形式组织谈话活动,集体形式、个体形式、自由形式,这样就能避免进入一问一答的误区,更好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性格的不同,让每一个孩子都轻松,没有压力的开展谈话活动。 刘园长总结:本次教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是真实课例,使大家明确了一些观点。每位老师也谈了自己实践中的看法,谈话活动主要是课前的准备,准备工作必须要做的充分一些,备课就是准备的过程,备教材备孩子,日常教学中要打有准备的仗

一、现状分析

二期课改实施以来,幼儿园的活动都以主题的形式展开,淡化了学科领域的单科教学。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性语言活动,往往以谈话活动的形式进行。在倡导尊重幼儿,追随幼儿,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语言现象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1.一个话题的讨论,往往只有几个孩子是积极参与的,更多的孩子是“听众”,甚至会出现冷场现象。

2.小朋友在愿意讲的前提下,因为淡化了单科的能力引导,孩子语言不规范,平淡苍白或报流水账。

3.谈话过程中,孩子会有离题现象。

二、提出问题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思考,在尊重孩子、追随孩子、提倡让孩子在自主性学习中获得发展的同时,我们如何来实现:

1.怎样在主题背景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愿意说、积极地说、主动说?

2.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愿意说、积极说的前提下,又说得好、说得规范?

三、活动启示

下面以《我们要毕业了》这一集体活动课例为例来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这个活动生成于大班“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背景下,也是个人在“区幼教骨干教师研修班”毕业展示中上的一堂公开课。活动中孩子们说的欲望很强,积极性高,词汇量丰富,语句富有个性而且规范,气氛、情感,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调动了起来,一直到活动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活动受到了好评,获得了成功。我就在想“到底是那些东西,对活动的成功,孩子的积极发展起了支撑的作用?”我必需加以反思总结,为今后自己更好的实践“二期课改”发挥积极的经验价值。今天在此,我也想同大家一起来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课例分析

主 题:“我要上小学”

活 动:“我们要毕业了”

目 标:1.看看讲讲中回忆,交流一些在幼儿园里经历过的事,感受快乐、自豪及毕业时依恋的情感。

2.尝试用一句话将自己难忘的事表达出来,创编属于自己的毕业诗。

在分析中我感受到,主题背景下一个集体性话题的讨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愿说、能说又会说、说得更规范,必须考虑三方面因素:话题的选择、手段的支持、教师的策略。

(一)话题的选择

主题背景下,老师一定要把握话题的切入口,寻找一个孩子真正感兴趣的,能够让他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的话题,那么孩子才会愿意说,并且积极地说,主动地说。

1.话题要有共鸣

共鸣就是:孩子有共同的经验,有共同的感受,有共性的要求。

《我们要毕业了》这一话题孩子拥有的共鸣是:

a.在主题一路走来,每个孩子对自己将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有切实的感想和体会。

b.与相处了三年的老师有了深厚的感情,面临毕业,孩子萌发了依恋的情感,有了情感体验,他们需要一个表述情感的机会和途径。

c.活动中要交流的是孩子们共同经历过的事,回忆的是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亲身经历。而且这些事,随着各个主题的走来,在教室墙面上、区角里都是留有痕迹的,孩子能感受得到。这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有共鸣的,所以他们是有话可说的。

2.话题具延展性、开放性

一个话题的切入,要有孩子不断深入交流、表达,展开话题的空间。要有孩子个性化语言发展的条件。

《我们要毕业了》活动的延展性和开放性表现在:面临毕业,孩子舍不得离开老师。那么为什么舍不得?孩子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孩子该怎么说?能表达孩子一种什么需要?让他们感受和发展一种什么社会性情感?过程中又能提升孩子那种新能力,获得那些新经验?最终孩子会想到要去找谁感谢谁?说什么?怎么说?这就给了孩子一个充分的语言发展空间和个性表达的条件。孩子的回答肯定是不唯一的,完全可以自主化的表达,运用语言。 因此,主题背景下话题的选择,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寻找孩子有共鸣的,开放性的话题,让孩子有感而发,有话可说,那么孩子才会愿意说,主动地说。

(二)手段的支持

话题有了,那么就该考虑该提供那些手段来支持孩子表达。包括:气氛的渲染、材料的提供。

1.气氛的渲染

语言的交流需要一种氛围,当孩子融入话题的氛围,他就知道可以说些什么,就会参与这个话题的交流讨论。所以气氛的渲染是孩子进入话题的条件。

2.材料的提供

充足的材料,给了孩子说话的依据和参考,他会觉得讲得很轻松,那么他就会积极地来说,主动地来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的部分课件,分析一下,当时的活动是如何从这两方面为孩子提供手段支持的。(看课件)

活动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音乐、图像、色彩等多纬度的刺激,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我要毕业了的浓浓的氛围,孩子一进入活动室,就会融入到这样一个情感氛围中来,他们跟着歌声一起唱起自己熟悉的歌,也唤起了主题中积累的经验体验,在老师抛出问题后,完全沉浸到《我们要毕业了》这样一个话题中来。

孩子们真的不想离开老师,那么幼儿园有哪些值得孩子难忘的事呢?如果,这时凭空让孩子来讲讲一些难忘的事,抽象性的表象思维,一定会让孩子想得很吃力,回答也一定很有限或较平淡。

但是,大家都知道,当你翻阅相册时,许多已被遗忘的事会清晰的闪现在眼前。所以,这时我利用了照片这一材料,来帮助孩子回忆表达。有了照片的提示,孩子们个个都活跃了起来,他们有共鸣,有共同的经历,有切身的体验,讲的话大家都听得懂,所以他们很兴奋,人人都想来讲,而且还由照片里有的场景讲到同一事件中,但照片里没有出现的场景。 在照片的提供上,当时我也考虑到了提供具有递进性的两个纬度。让照片不尽帮助孩子

讲,还能发挥积极的情感激励,及体验情感的作用,为孩子的活动增加隐性的活力。

一是:从第一组照片的交流中,孩子可以从自己长大了,会想办法关心弟弟妹妹,让他们不哭;动脑筋关心爷爷奶奶,让他们开心等,从而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二是:从第二组照片的交流中,孩子可以从成功的园庆节目表演、第一次成功的自主设计并实施春游活动、在集体荣誉感的力量下成功的获得广播操比赛第一名等事情中,体验到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的自豪与自信。孩子有话可说,而且说的都是自己高兴的、骄傲的、愿意去回味的事,自然就积极地说、主动地说、大胆地说而且意犹未尽。语言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情感也被完全调动起来了。

然后,我说“你们看,现在你们变得多神气!”(见课件:在音乐的陪衬下,每个孩子带着博士帽的照片一张一张在屏幕上闪现,)将孩子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孩子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谁谁谁的帮助,想到该去找谁,对他说些什么,至于怎么去说,都是孩子在运用时自主构建的。老师满足了孩子的需要,没有老师的“教”的行为,孩子在自主的行为下,用自己的话,表达着自己真诚的情感。

气氛的渲染,让孩子融入了话题;亲身的经历,材料的提供让孩子说得轻松,说得高兴,孩子自然就会积极地说主动地说,并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的策略

教室的策略是:如何在尊重幼儿自主发展的同时,让孩子获取新能力新经验,让幼儿语言表达获得能力提升的一种手段。

1.推进策略

谈话活动,不能从头谈到尾,漫无目的的谈。老师必需明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获得什么先前没有的经验、能力。

课例中,由于孩子们商量决定,要举行一个“毕业典礼”来汇报、展示自己的本领。所以老师建议孩子们,要是能在毕业典礼上朗诵小朋友自己编的毕业诗,述说小朋友们自己的事,那会为小朋友的幼儿园生活留下更美好的回忆。这个建议,得到了孩子们的响应,也成了孩子们新的兴趣增长点。但诗是朗朗上口的,是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达一个清楚的意思的,所以小朋友首先要能用一句话,把自己难忘的事概括地说出来,才能在此基础上与同伴合作完成一首诗。

因此,提升孩子的能力,教师应在了解孩子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孩子新的发展需要,提出合理挑战,支持孩子的发展。课例中概括性的语言表达,对孩子是一种发展性挑战。

2.引导的策略

引导策略,就是如何发挥教师的桥梁作用,让孩子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规范化的发展。

(1)当孩子的表达出现问题时怎么办?

例:

幼A:忘不了我们为小三班小朋友送去自己做的礼物,给他们带去了快乐。那时候。 师:说的真好,就是后面多了三个字。要是能改一下就更好了。来试试看,你肯定行的。 幼A:忘不了我们为小三班小朋友送去自己做的礼物,带给他们快乐。(孩子们一起自主的为他拍手。)

【分析】A幼儿,他在语言的组织上出现了问题。老师马上捕捉到了这一现象,先肯定了幼儿,维护了孩子的信心与积极性。然后提出友善的建议,孩子欣然接受,并进行了修改,同时获得了同伴的赞赏。

因此,教师要尊重孩子,注意倾听,及时捕捉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鼓励在先,建议在后,让孩子在自我调节中获得发展。

(2)当孩子的表达没有在能力上获得提升怎么办?

老师应根据不同能力的孩子,设定不同的要求,促进他的发展。

例:

幼B:忘不了老师来看我。

师:老师去哪里看你?

幼B:老师来医院看我。

师:老师为什么来医院看你?

幼B:因为我生病了。

师:噢!因为你生病,所以老师来医院看望你。那你来把这件事说完整些,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好吗?

幼B:忘不了我生病了,老师来医院看望我。

老师马上抱了抱孩子又亲了亲她,并说了一句“你真棒!”孩子带着微笑,满脸得意的坐下了。

【分析】B幼儿是一个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她在表达的完整度上有一定的欠缺,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反复的追问,可帮助孩子丰满语句。亲热的举动,可维护孩子的信心,也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他后继活动注入了活力。要知道,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如果处理的不当,往往孩子就再也不开口了。

又例:

幼C:忘不了园庆二十周年,我们在舞台上表演节目。

师:园庆二十周年,我们在舞台上表演的节目怎么样?

幼C:很精彩呀!

师:对很精彩。那你能不能将这么好听的词用进去,让你编得诗句更好听,更优美呢?来,你肯定行。老师鼓励又赞赏的看着他。

幼C:忘不了园庆二十周年,我们在舞台上表演精彩的节目。(掌声响起)

【分析】C幼儿是一个能力较强的孩子,他的词汇量较丰富,表达能力较强,老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孩子学会了运用。这会让孩子受用无穷。

教师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在自我积累中获得发展。

一般常用的方式有:(1)追问式(2)填空式(3)等待式(4)选择式(5)鼓励支持式(6)随机榜样式

(3)当孩子表达离题时怎么办?

例:

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孩子突然说:

幼:周老师你小时候上过幼儿园吗?

师:上过呀。

幼:那,你的老师有没有让你编过诗歌。

师:哦,没有,你们现在可比老师以前聪明多啦。

幼:那你现在怎么那么聪明,会教我们编诗歌的。

幼:因为周老师现在一直在学习呀,星期六、星期天都在学习,学更多的本领教我们小朋友。

幼:周老师你那么聪明,就给我们唱个歌吧。

幼:周老师你唱《两只蝴蝶》吧。

幼:唱《天长地久》。

幼:还是唱《老鼠爱大米》吧。

师:想一想,今天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幼:编我们自己的毕业诗,为毕业典礼做准备。

师:那周老师什么时候唱歌比较合适呢?

幼:这样吧,毕业典礼时,我们表演诗朗诵,你来唱歌吧。

幼:或者这样,毕业典礼时,周老师唱《我爱我老师的目光》这首歌,妹妹小朋友伴舞。 幼:至于,唱什么歌,到时候我们再商量吧,现在我们得先把《毕业诗》编好吧。 师:好,这个建议好!真能想办法!

幼:行,那就这样决定了!

好,风波平静,孩子回到了话题。由于孩子的好奇,导致了跑题。教师首先回答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让他得到情感的满足。然后在生生互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思考,还在自主表达中学会了平衡现实需要,之中,即让孩子有了语言的交流发展,也有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因此,尊重孩子,注重孩子自主发展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应能随机调控,促进孩子语言逻辑性、切题性的发展。如:

1.把握价值,在探讨中分析引导。

2.适时等待,在生生互动中解决。

3.善意商量,在交流中取得共识。

在这样一个宽松、明主的氛围中,有效的策略引导下,孩子会在不断的积累中越说越好。

(四)感悟:

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发展是不断运用旧经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因此老师该懂得:

1.主题背景下的幼儿集体性语言交流,教师要把握话题切入口,让孩子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说得轻松,孩子才愿说、能说。

2.教师应立足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有效的挑战,灵活的多元化策略方式下,让孩子会说、说得更规范。

3.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多元化语言情景,利用一切材料和途径,让孩子无话不说,在经验积累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4.语言能力的培养应关注幼儿语言能力同交往能力、思维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社会性情感发展的有机整合,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马盖特2009-08-07 10:10:49

在我们平时的语言教学现场,常常看见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参与表达的情况大致有三:一部分的孩子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态度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他们往往是教学活动的主干群体;另一部分幼儿在活动中不勤于思维,偶尔主动参与表达,其语言、思维的水平皆属中等;还有一部分则几乎从不主动参与表达,即所谓的“老听众”,是教学活动中的弱势群体。孩子们不同的表现,究其原因是由于:第一类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是能说会道,因此在活动中表达和锻炼的机会很多,得到的赏识必然也多,这样一来,他们的表达热情会更其高涨,水平会愈加提高。而第二类孩子往往能力稍滞后于前者,于是他们得到练习的机会相对少些,如果不加重视,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惰性,对于这部分孩子,教师需要为之创造更多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他们语言的发展速度也是指日可待的。而第三类孩子则往往因某些心理因素:如胆怯、紧张、腼腆,而不敢当众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的问题,但在适当的场合,他们还是能够并且乐意去表达。与这部分孩子的家长沟通时,常常听到家长惊讶的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是很会讲的,话也很多,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都会回家头头是道的反映,对于他们教师首要的问题是排除其心理障碍,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和氛围,激发其内在驱动力,他们同样具有潜在的能力。现代教育理念又要求我们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问号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素质,促进幼儿语言水平的提高呢?”我们静下心来反复思考,寻找突破口。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社会的全方位开放,言语优势已成为高层次人才之必需。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社会,孩子们经历着一个崭新的时代,他们获得大量信息,使他们产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需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关注孩子与环境的双向影响及相互作用,从而使环境尽可能地转化为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学习因素,同时语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发展及语言的特点无不证明了语言的实践性。幼儿的语言也是在运用中主动建构的,他们不是语言训练的被动受益者,而是一个有着自己意图和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语言加工者。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以谈话活动为突破口进行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老师每天利用零星的时间,见缝插针的安排一些日常生活的谈话活动。由于这类活动不是语言教学活动,因此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话可长可短,人可多可少;谈话的内容、题材十分轻松、非常宽泛;在活动过程中目标的指向比较隐性;幼儿生成话题的空间更大;组织形式宽松自由,容易促成教师以对等的态度与孩子们一起谈论、倾听、不加以指责,而且留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从容不迫的想、三言两语的讲,同时教师更多地运用平等参与欣赏、质疑等手段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第二、第三类幼儿提供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了幼儿说话的内容,幼儿平时的所见所闻,有时都能成为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如:“我最喜欢的早餐”“麦当劳和肯德基”、“爱心募捐活动”、“小丸子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等等,由于这些话题,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或是孩子们生活周边的热点话题,幼儿对此有较丰富的经验和各种各样的见解,因此他们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而丰富了谈话的内容,活跃了谈话的气氛。

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信息来源,鼓励孩子对周围所发生的大事要事,具有关注的态度及敏感性,并引导他们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谈论,如“美国的9?11事件”、“洋教练米卢”、“九运会的赛事”、“中国申奥成功了”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孩子们在讲述的同时,有时也会展开一场小小的争论,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积极性空前高涨。

另外让幼儿找事物简单的因果关系,这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语言活动之一,它满足了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奇思妙想,同时把谈论内容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如:“明明天上没下雨可为什么地上会湿?”“妈妈出门忘了带钥匙怎么办?”“假如没有数字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些问题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会激起他们大胆的联想与热烈的讨论。恰当的运用想象的方式,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有时从一个中心话题引发出若干小话题,能吸引幼儿层层深入的谈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使其思维和语言得到同步发展。

通过开展了一个阶段的日常生活谈话,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克服了怕开口,开口难的问题,产生了说的欲望,并能够大胆、主动、积极的表达。但是,由于日常生活谈话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宽松、自由,对幼儿的语言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幼儿的语言不够规范;而且由于日常谈话的随意性较强,有时孩子们不能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进行思维、讲述,出现中心游离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又有目的地组织了一系列专门的谈话活动,比如今天展示的两节语言谈话活动,就是这一类型的。

专门的谈话活动——是根据预设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已有的经验以及儿童学习的需求,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谈话活动。专门的谈话活动强调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活动。我们期望通过专门的谈话活动,来培养孩子们语言规范、流畅;学习围绕一个主题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懂得听说轮换,会倾听同伴在集体中的发言,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日常生活谈话和专门的谈话活动,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后者又是对前者的一种补充和提升。孩子们经常开展这两类谈话活动,可以使孩子们不仅肯说而且会说,不仅说得出而且说得好。

这次我们开放的两个谈话活动——“不干净的食物不能吃”、“妈妈不见了”,其内容取材于《教师用书》——“生活活动”上的教材,教材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很贴近,符合幼儿的兴趣,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妈妈不见了”是根据该班幼儿在这次秋游中“走失”这一偶发事件,及时抓住了个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设计了这次的谈话活动。而“不干净的食物不能

吃”则是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来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达到教育的目的。在组织形式上,力求注意综合性:让孩子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自由发现,既有分组讨论,又有集体交流。在教育手段上,我们不仅有电视、录像、录音等多媒体的运用,也有色彩鲜艳的教具和适合幼儿操作的学具相结合,使教育手段呈现多样性。

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开展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幼儿能掌握多少优美的词句,而是让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语言,强调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体现一种幼儿整体发展的价值取向,既幼儿语言能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个性心理品质、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二、谈话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谈话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方式是以实物创设情境。第二种方式是用语言创设的情境。

教师在设计组织第一环节活动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无论以实物的方式还是以语言的方式创设谈话情境,都必须以有利于幼儿谈话为前提。

(2)创设的情境要避免与谈话内容无关的摆设,避免过于热闹以致喧宾夺主的现象。

(3)注意利用谈话情境尽快导入话题。

(二)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设计组织这一环节的活动,有几个基本原则可供参考:一是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允许幼儿说任何有关话题的想法。教师不作示范,不忙于纠正幼儿在谈话中出现在遣词造句错误。二是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三是适当增加幼儿“动

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动嘴、动脑的同时,也能有动手、动脚等其他操作活动,这将有利于保持幼儿谈话的兴趣,增进他们说话的积极性。

(三)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经过幼儿自由开放的交谈,教师有必要集中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在这一环节谈话中,教师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向幼儿展示新的谈话经验,并保证幼儿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促使他们的谈话水平得到提高。

三、讨论与经验交流

马莉老师:这次教研很有收获的,尤其对谈话情境与谈话主题的关系特别有感触,首先要创设好谈话的情境;谈话时围绕主题就行了,以往的定题就是有点大,特别容易跑题,应该抓住一点定内容。

伦秋风老师:李霞老师系统的介绍了许多谈话活动的理论知识,我特别有感触的是多种形式组织谈话活动,集体形式、个体形式、自由形式,这样就能避免进入一问一答的误区,更好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性格的不同,让每一个孩子都轻松,没有压力的开展谈话活动。 刘园长总结:本次教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是真实课例,使大家明确了一些观点。每位老师也谈了自己实践中的看法,谈话活动主要是课前的准备,准备工作必须要做的充分一些,备课就是准备的过程,备教材备孩子,日常教学中要打有准备的仗


相关内容

  • 小班年段教研工作计划
  • 云霄县列屿梅山幼儿园 2015-2016上学期小班年段教研计划 一.段班级情况分析 今年有两个小班,共有四名教师,都是有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教育经验的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应该是有一定的能力,但在业务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小班组教师队伍中原有的教师师德良好,工作认真负责,敬业心较强:教师们动手能 ...

  • 幼儿游戏与指导作业一
  • 作业一 答:(一)小班 特点:1.幼儿处于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期,主要与游戏材料发生联系,与伙伴之间的交往少:2.角色意识不强,对操作游戏材料或模仿成人动作较感兴趣:3.游戏主题单 一.情节简单. 指导要点:1.小班幼儿的游戏内容主要是重复操作游戏材料,教师的指导重点便在于如何使用游戏材料.即教 ...

  •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
  • 科技在发展,改革在深入,国际化的大都市呼唤一流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的学前教育,也紧锣密鼓的拉开了课改的序幕。我们深知:要构建一流的学前教育,必须深入实施课程改革,以积极的姿态来迎接挑战,与改革同命运、共呼吸,把握机会,领会课程的精髓,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庄行幼儿园在二期课改新理 ...

  • 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
  • 摘要学前儿童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这就要求教师要知道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又要把握儿童发展的程序和规律.游戏又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就要解决好游戏和教学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寓教育与游戏之中,使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更好地促进幼儿和谐的发展. 关 ...

  • 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2)
  • 来源:data.06abc.com 作者:leixiaoxue 发布时间:2013-1-4 14:10:00 浏览:[2722] 感谢leixiaoxue上传 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 摘要学前儿童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这就要求教师要知道儿童的兴 ...

  • 幼儿园班级管理计划
  • 篇一:幼儿园班级管理计划 一.有效地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大班班级管理计划. 1.建立良好的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常规,保证所有活动的正常有效地开展,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方式方法不拘,形式多样,灵活及时) 2.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力求做到一下几点:目标性,计划性,教育性(包括 ...

  • 幼儿园教师说课流程
  • 幼儿园教师说课流程与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 <我们的牙齿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说教材.说活动目标.说活动准备 .说教法和说学法流程五个方面来展开. 1.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 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 ...

  • 周围的人区角活动方案
  • 个别化学习活动方案 反馈与调整: 整个主题的区角游戏内容是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包括周围的人职业.我是小小铺路工.快递员等,这些区角内容巧妙的与环保.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兴趣点以及有意义的事件出发来结合起来.通过活动孩子们对离生活经验有距离的周围人有所了解,并愿意在生活中仔细的观察.活动中我们通过家 ...

  • 小班家长学校讲稿
  •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小班家长会议发言稿 各位家长: 你们好!感谢你们能参加每学期一次的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通过晨间活动和刚才的两个教学活动,你可能对你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去年相比,每个孩子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我们对你们的支持再次表示感谢! 今天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