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上文言文有答案

(七)七上文言文梳理

一、《童趣》

文章主旨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作者童年时代具有的神奇的想象力和天真浪漫的童心、情趣。

文言常识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他一生曾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项为之强 项:脖子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以„„为:把„„当做

5、兴正浓 兴:兴趣、兴致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 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蚊子),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用原文回答是什么? 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形容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五、迁移拓展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追忆的童年生活,表现一下物外之趣。

二、《论语》十则

文章主旨

课文记录了孔子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言论,说明了在学习中必须持有怎样的态度和掌握怎样的方法,表明了孔子关于学习思想主张。

文言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一、句子停顿。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择其善者/而从之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三、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五、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个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并能灵活运用从中领悟新的体会的人,是可以凭借这点为人师表的。

2、如何理解“子曰:‘由,诲女知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说明了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诚实的态度,切莫不懂装懂。

三、《山市》

文章主旨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变幻之笔虚实结合地描写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

文言常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文学家。《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 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计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或:有的人 不一状:形态各不相同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四、《世说新语》两则

文章主旨

《咏雪》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7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

文言常识

刘义庆(403——444新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而:片刻 骤:急速,这里指雪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离开 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定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引:拉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 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集会

三、译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未若柳絮风起。 不如把它比做柳絮随风飘舞。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友人过了正午还没来,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

四、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五、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3、你认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文章启发我们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五、《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

文章主旨

《智子疑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听意见应只听正确的,而不能看意见是谁提出的,对人不能持有偏见。 《塞翁失马》这则寓言说明坏事和好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

《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5、暮而果大亡其财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译句 暮而果大亡其财:晚上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

三、《智子疑邻》的寓意 从富人的角度讲: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说不定害了自己,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从邻居家老人的角度讲:我们向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 为:是。

4、居数月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多数

7、胡人大入塞

二、译句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靠近边塞一带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战死了。

三、《塞翁失马》的寓意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任何一件事物,任何一件事物都好坏两面,对任何一个问题不能片面地认识,应当高瞻远瞩全面分析。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七)七上文言文梳理

一、《童趣》

文章主旨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作者童年时代具有的神奇的想象力和天真浪漫的童心、情趣。

文言常识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他一生曾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项为之强 项:脖子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以„„为:把„„当做

5、兴正浓 兴:兴趣、兴致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 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蚊子),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用原文回答是什么? 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形容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五、迁移拓展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追忆的童年生活,表现一下物外之趣。

二、《论语》十则

文章主旨

课文记录了孔子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言论,说明了在学习中必须持有怎样的态度和掌握怎样的方法,表明了孔子关于学习思想主张。

文言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一、句子停顿。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择其善者/而从之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三、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五、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个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并能灵活运用从中领悟新的体会的人,是可以凭借这点为人师表的。

2、如何理解“子曰:‘由,诲女知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说明了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诚实的态度,切莫不懂装懂。

三、《山市》

文章主旨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变幻之笔虚实结合地描写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

文言常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文学家。《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 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计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或:有的人 不一状:形态各不相同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四、《世说新语》两则

文章主旨

《咏雪》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7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

文言常识

刘义庆(403——444新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而:片刻 骤:急速,这里指雪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离开 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定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引:拉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 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集会

三、译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未若柳絮风起。 不如把它比做柳絮随风飘舞。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友人过了正午还没来,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

四、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五、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3、你认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文章启发我们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五、《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

文章主旨

《智子疑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听意见应只听正确的,而不能看意见是谁提出的,对人不能持有偏见。 《塞翁失马》这则寓言说明坏事和好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

《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5、暮而果大亡其财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译句 暮而果大亡其财:晚上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

三、《智子疑邻》的寓意 从富人的角度讲: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说不定害了自己,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从邻居家老人的角度讲:我们向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 为:是。

4、居数月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多数

7、胡人大入塞

二、译句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靠近边塞一带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战死了。

三、《塞翁失马》的寓意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任何一件事物,任何一件事物都好坏两面,对任何一个问题不能片面地认识,应当高瞻远瞩全面分析。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相关内容

  • 高中文言文传记阅读[文天祥]答案及译文
  • 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

  • "赵韩王普为相"阅读答案及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2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 ...

  •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教案
  •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可是,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这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 ...

  •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仍是不会?名师携答题模板来袭轻松拿分!
  • 针对散文阅读总是不会的问题,上学君特邀冯叶老师针对性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下面是本次答疑汇总,希望对同学们语文散文阅读有所帮助. 问题1:小说和散文的答题格式 老师:小说结合三要素作答,人物,情节,环境. 散文题型较多,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1.解释该词语或者句子的字面义 2.若有修辞,先点名 ...

  • 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
  • 2015年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二.古今异义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 期: 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 ...

  • 文言文阅文言文阅读(一)_名词和名词的作用
  • . . . . . . . 文言文阅读(一):名词和名词的作用 一.高考回顾.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文测试有明确的要求.①根据上下 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②了解常 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③了胞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④能够 正确地把握文意并进行初步的分析评 论:⑤能把文言文 ...

  •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分课辑录为学
  • 为学 课内文段 2003福建泉州(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20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q ...

  • (备战中考)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杭世俊喜博
  • 杭世俊喜博 先生①一岁必两归钱塘②.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踏过桥下,文敏从舆④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日:"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 ...

  • 中考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十二)申屠敦之鼎
  • 12.申屠敦之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③,其文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⑤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