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1

尊重历史,“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中 李伟 黄代学

电话:[1**********] 邮箱:[email protected]

热点概述

2017年1月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据介绍,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此前教育部已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这是还原历史的要求。这种修改对学生的教育,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对历史的看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热点设题

材料一 “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十四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八年抗战”这一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而“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也早在建国之初就出现并长期存在。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表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此次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说法,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是对历史的尊重。但是,与此不同的是,在台湾、在日本,却有人认为这是在“篡改历史”......

(1)“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现在的这种修改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长期的“八年抗战”教育,使中小学生对抗战历史进程的缺乏整体认知,产生片面认识甚至是误解,这是对“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华北、淞沪战场上抗日英烈历史功绩的抹杀,也是对历史的不公正。强调“十四年抗战”,能“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强调“十四年抗战”,有利于驳斥日本政府所谓的“为了突破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包围圈”的“自卫战争论”、为了将西方殖民势力驱逐出东亚的“大东亚解放战争”两大否认、美化侵略战争的“理论”。不仅有助于教育中国学生,也有助于教育日本民众,“真正使日本民众充分认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犯下的罪恶”,成为敦促日本右翼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的积极力量。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教育部为什么要对大中小学教材做出上述修改?

思路点拨

设问(1)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回答对抗战的历史认知有差异的原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可以从认识“主体”和“客体”方面来分析。认识的差异根本上来源于实践,且不同的认识对实践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所以对抗战的历史认知有“不同的声音”。二是要回答这种修改是不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可从真理的“相对性”和“追求真理的过程”来分析。

设问(2)是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教育部“修改”的原因。教育部的“修改”直接

体现了“教育的选择和传递功能”,并最终对“人”、对“政治”及“综合国力”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从材料中可提取“党的作用”、“民族精神”、“世界和平”等信息。

参考答案

(1)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的实践水平、立场、知识、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历史认知。从认识的客体来看,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对它的认识也往往是多样的,而且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不同的反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实践经历,宣传和主张不同的历史认知,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这种修改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特点。“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重点强调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这种修改并没有否定“八年抗战”,这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对真理的深化和发展。 (2)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的特定功能。教材修改有利于教育青少年对抗战历史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知,并继承和弘扬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也唤起年轻一代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这种修改有利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成长进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材修改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敦促日本国民反思历史,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维护亚太的和平与发展。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修改教材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

尊重历史,“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中 李伟 黄代学

电话:[1**********] 邮箱:[email protected]

热点概述

2017年1月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据介绍,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此前教育部已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这是还原历史的要求。这种修改对学生的教育,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对历史的看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热点设题

材料一 “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十四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八年抗战”这一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而“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也早在建国之初就出现并长期存在。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表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此次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说法,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是对历史的尊重。但是,与此不同的是,在台湾、在日本,却有人认为这是在“篡改历史”......

(1)“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现在的这种修改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长期的“八年抗战”教育,使中小学生对抗战历史进程的缺乏整体认知,产生片面认识甚至是误解,这是对“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华北、淞沪战场上抗日英烈历史功绩的抹杀,也是对历史的不公正。强调“十四年抗战”,能“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强调“十四年抗战”,有利于驳斥日本政府所谓的“为了突破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包围圈”的“自卫战争论”、为了将西方殖民势力驱逐出东亚的“大东亚解放战争”两大否认、美化侵略战争的“理论”。不仅有助于教育中国学生,也有助于教育日本民众,“真正使日本民众充分认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犯下的罪恶”,成为敦促日本右翼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的积极力量。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教育部为什么要对大中小学教材做出上述修改?

思路点拨

设问(1)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回答对抗战的历史认知有差异的原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可以从认识“主体”和“客体”方面来分析。认识的差异根本上来源于实践,且不同的认识对实践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所以对抗战的历史认知有“不同的声音”。二是要回答这种修改是不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可从真理的“相对性”和“追求真理的过程”来分析。

设问(2)是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教育部“修改”的原因。教育部的“修改”直接

体现了“教育的选择和传递功能”,并最终对“人”、对“政治”及“综合国力”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从材料中可提取“党的作用”、“民族精神”、“世界和平”等信息。

参考答案

(1)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的实践水平、立场、知识、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历史认知。从认识的客体来看,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对它的认识也往往是多样的,而且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不同的反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实践经历,宣传和主张不同的历史认知,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这种修改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特点。“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重点强调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这种修改并没有否定“八年抗战”,这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对真理的深化和发展。 (2)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的特定功能。教材修改有利于教育青少年对抗战历史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知,并继承和弘扬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也唤起年轻一代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这种修改有利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成长进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材修改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敦促日本国民反思历史,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维护亚太的和平与发展。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修改教材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


相关内容

  • 周知!"八年抗战"说法已改为"十四年抗战"!
  • 网传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今天上午,新京报记者从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了解到,这封函确由该司所发,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 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 ...

  • 二战最鼓舞抗战士气的大刀进行曲是怎么来的?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歌曲中最有力量的一首.这首歌曲是当时著名的作曲家麦新专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它不但伴随了八年抗日战争,而且也奠定了抗日歌曲特有的凝聚着苦难与力量的风格,无论是<黄河大合唱>还是&l ...

  • 关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社会调查报告
  • 关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社会调查报告 ----衡阳保卫战 摘要:衡阳保卫战从1944年6月23日开始到8月8日告终,整整个昼夜.第10军包括后来伤愈逃出而幸存的人,估计不足600之数,而日军投降后供称在衡阳战役中其亦死亡12 , 000余人.斯役可谓悲哉,壮哉!至今忆来,仍惊心动魄,感奋不已! ...

  • 第四讲 抗日战争
  • 第四讲 抗日战争 一.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和侵华战争的准备: 1. 日本早期侵华政策: 大陆政策 : 日本向东亚大陆进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发端于明治维新,以侵略朝鲜开始,以侵略中国为核心. 1868年3月,明治<宸翰>: "继承列祖列宗伟业, 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quo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字,是什么时候开始确立的
  •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已走过80年的光辉历程,逐步成长为一支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光荣称谓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诞生就有的,在不同的革命历史阶段,它 ...

  • 重庆旅游景点介绍
  • 渣滓洞原为一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其后,军统逼死矿主,霸占煤窑设立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 ...

  •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不容置疑
  • 2014年10月12日 21:57:10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盛玮 近年来,网络上为国民党抗日功绩翻案,否定中国共产党抗日中流砥柱作用的观点广为流传.他们鼓吹要"公正评价国民党抗战",认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功勋是第一位的,主要论据就是国民党在军事上与日 ...

  • 十年砍柴:十四年抗战才是历史本来面貌
  • 十年砍柴:十四年抗战才是历史本来面貌 教育部基础二司的一份文件近日引起了网路上热议. 这份<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的函>中,教育部基础二司强调:"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 ...

  • 古建筑测绘说明
  • XXXXXXXXXXXXX 项目概况 枣子湾41号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社会主义学院北侧,是南滨路建业岗别墅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一栋别墅,属于重庆开埠时期的建筑.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时,建业岗别墅群是外国使领馆所在地,其中有意大利使馆,比利时使馆,美国使馆等等.枣子湾41号在陪都时期曾作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