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评述

  【摘要】2013年,高校毕业生迎来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也令人担忧。一方面,研究生扩招政策导致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另一方面,研究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文章旨在探讨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评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30-0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90年代首先盛行于我国港台地区,以后逐渐传入大陆。截至2013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基本覆盖全国高校,但针对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未受重视。本文从研究背景、现状分析、问题与建议三个方面,对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 研究背景   1.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年”   根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4月,2013届硕士、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分别为26%、35%、32%,低于2012届同期十个百分点以上。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却连续几年低于本科、专科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逐渐攀升,截至2013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突破700万。众多毕业生踏入人才市场寻求工作,研究生就业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用人单位不再只看重一纸学历,更看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使得硕士就业处于尴尬境地。与博士生相比,硕士生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大多数研究型单位更青睐直接招聘专业素养更高的博士生;与本科生相比,硕士年龄普遍偏大,薪资起点普遍较高,如果不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用人单位更愿意聘用本科生。另外,由于硕士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技能并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劳动力需求,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社会结构性失业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2.就业压力巨大,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迫在眉睫   根据《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毕业生的求职压力基本呈现出随学历提高而降低的趋势,但硕士的就业压力却普遍高于本科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但影响着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更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目标,盲目考证和兼职,致使毕业时迎来无法完成学业目标和就业目标的双重压力。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面临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对硕士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迫在眉睫。   二 现状分析   1.国外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最初以职业指导的形式出现。1909年,波士顿大学帕森斯教授出版《选择的职业》一书,标志着职业指导进入科学研究时期。目前,国外职业生涯理论主要分为个性与职业匹配理论、职业选择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   第一,个性与职业匹配理论。帕森斯和威廉姆斯认为,每种类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都有不同的要求,人们在符合自己的个性特征的环境中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都会提高。因此,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选择人们的就业方向。   第二,职业选择理论。在职业选择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和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帕森斯提出“职业―人匹配理论”认为:职业选择分为人员分析、职业对人要求的分析、人职匹配三个部分。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教授认为:人格类型、兴趣和职业的选择密切相关,他编制了著名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并将个体归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职业类型。麻省理工学院施恩教授对斯隆管理学院44名MBA毕业生进行长达12年的跟踪研究后,提出了“职业锚”理论。“职业锚”是指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施恩教授提出技术型、管理型、自主型、安全型、创业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八种职业锚类型。   第三,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发展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萨帕的理论。萨帕将个体职业发展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退期五个阶段。另外,金斯伯格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分为前期职业生涯规划、中期职业生涯规划和后期职业生涯规划;格林豪斯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分为五部分,即职业准备阶段、进入组织阶段、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和职业生涯后期;另外,还有萨帕的九分法等。   2.国内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在我国,对于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以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关于职业指导――如何办理职业指导》一书的出版为主要标志。   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前。这一时期我国学者主要以介绍外国职业指导理论入手,可以称为职业生涯的开创时期。第二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可以称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停滞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劳动人事制度实行统包统配政策,因此就业指导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第二个部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教育、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职业指导不断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政策,就业指导日益搬上日程。此后,国内学者逐渐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开始将国外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我国,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3.我国硕士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   理论研究中,李玉芳分析了硕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诉求和现存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正确认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及构建全程化教育模式的建议。霍礼强等从我国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并从组织管理体系、导师引导、探索有针对性的课程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另外,黄林楠等提出了一种新的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ARM模式,并开展实证研究,证明了ARM模式的有效性。王勋、李钰提出了分阶段多平台实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罗霄等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出发,探讨了法律硕士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问题。   实证研究中,赵妍调查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郝生跃、郑祥江使用SWOT理论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不足和威胁,并编制问卷、建立模型,分析了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华东师范大学陈芬、毕佳萍针对师范类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厦门大学熊静漪以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将来最想从事的职业类型、影响未来职业的最大因素、最缺乏的能力等七个方面,对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 问题及建议   回顾近十年国内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献,可以看出近年来理论研究热度逐渐降低,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践研究中,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1.理论研究走入瓶颈   我国学者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介绍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与经验,缺乏创新性,难以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具体实践相联系。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存在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低、人员构成复杂的问题。多数高校并未配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多是由行政人员兼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多以就业教育代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目标带有功利性。如何结合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实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是研究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2.实证研究有待深入   自2007年开始,我国学者对于硕士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热度有所增加,但明显低于对本科生的研究,且在实证研究中,对于上海、深圳、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较为丰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极少。硕士生普遍处于年龄较大、薪资要求高于本科生、专业素养不如博士生的尴尬境地。简单套用针对本科生的研究经验,忽视硕士生的独特性,其效果必然不尽人意。另外,研究生就业存在着地区差异和专业差异,因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更具个性化。   参考文献   [1]李玉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诉求、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2]霍礼强、方晓青、毛丽萍.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3]黄林楠、马��.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 ARM 模式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2(3)   [4]罗霄、刘婧婧.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以法律硕士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09(22)   [5]赵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7)   [6]郑祥江、郝生跃.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4)   [7]陈芬、毕佳萍.师范类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究――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   [8]熊静漪.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证研究[J].教学研究,2012(4)      〔责任编辑:高照〕         

  【摘要】2013年,高校毕业生迎来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也令人担忧。一方面,研究生扩招政策导致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另一方面,研究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文章旨在探讨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评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30-0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90年代首先盛行于我国港台地区,以后逐渐传入大陆。截至2013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基本覆盖全国高校,但针对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未受重视。本文从研究背景、现状分析、问题与建议三个方面,对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 研究背景   1.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年”   根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4月,2013届硕士、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分别为26%、35%、32%,低于2012届同期十个百分点以上。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却连续几年低于本科、专科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逐渐攀升,截至2013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突破700万。众多毕业生踏入人才市场寻求工作,研究生就业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用人单位不再只看重一纸学历,更看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使得硕士就业处于尴尬境地。与博士生相比,硕士生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大多数研究型单位更青睐直接招聘专业素养更高的博士生;与本科生相比,硕士年龄普遍偏大,薪资起点普遍较高,如果不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用人单位更愿意聘用本科生。另外,由于硕士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技能并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劳动力需求,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社会结构性失业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2.就业压力巨大,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迫在眉睫   根据《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毕业生的求职压力基本呈现出随学历提高而降低的趋势,但硕士的就业压力却普遍高于本科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但影响着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更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目标,盲目考证和兼职,致使毕业时迎来无法完成学业目标和就业目标的双重压力。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面临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对硕士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迫在眉睫。   二 现状分析   1.国外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最初以职业指导的形式出现。1909年,波士顿大学帕森斯教授出版《选择的职业》一书,标志着职业指导进入科学研究时期。目前,国外职业生涯理论主要分为个性与职业匹配理论、职业选择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   第一,个性与职业匹配理论。帕森斯和威廉姆斯认为,每种类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都有不同的要求,人们在符合自己的个性特征的环境中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都会提高。因此,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选择人们的就业方向。   第二,职业选择理论。在职业选择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和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帕森斯提出“职业―人匹配理论”认为:职业选择分为人员分析、职业对人要求的分析、人职匹配三个部分。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教授认为:人格类型、兴趣和职业的选择密切相关,他编制了著名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并将个体归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职业类型。麻省理工学院施恩教授对斯隆管理学院44名MBA毕业生进行长达12年的跟踪研究后,提出了“职业锚”理论。“职业锚”是指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施恩教授提出技术型、管理型、自主型、安全型、创业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八种职业锚类型。   第三,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发展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萨帕的理论。萨帕将个体职业发展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退期五个阶段。另外,金斯伯格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分为前期职业生涯规划、中期职业生涯规划和后期职业生涯规划;格林豪斯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分为五部分,即职业准备阶段、进入组织阶段、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和职业生涯后期;另外,还有萨帕的九分法等。   2.国内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在我国,对于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以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关于职业指导――如何办理职业指导》一书的出版为主要标志。   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前。这一时期我国学者主要以介绍外国职业指导理论入手,可以称为职业生涯的开创时期。第二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可以称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停滞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劳动人事制度实行统包统配政策,因此就业指导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第二个部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教育、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职业指导不断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政策,就业指导日益搬上日程。此后,国内学者逐渐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开始将国外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我国,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3.我国硕士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   理论研究中,李玉芳分析了硕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诉求和现存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正确认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及构建全程化教育模式的建议。霍礼强等从我国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并从组织管理体系、导师引导、探索有针对性的课程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另外,黄林楠等提出了一种新的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ARM模式,并开展实证研究,证明了ARM模式的有效性。王勋、李钰提出了分阶段多平台实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罗霄等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出发,探讨了法律硕士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问题。   实证研究中,赵妍调查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郝生跃、郑祥江使用SWOT理论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不足和威胁,并编制问卷、建立模型,分析了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华东师范大学陈芬、毕佳萍针对师范类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厦门大学熊静漪以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将来最想从事的职业类型、影响未来职业的最大因素、最缺乏的能力等七个方面,对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 问题及建议   回顾近十年国内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献,可以看出近年来理论研究热度逐渐降低,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践研究中,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1.理论研究走入瓶颈   我国学者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介绍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与经验,缺乏创新性,难以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具体实践相联系。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存在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低、人员构成复杂的问题。多数高校并未配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多是由行政人员兼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多以就业教育代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目标带有功利性。如何结合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实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是研究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2.实证研究有待深入   自2007年开始,我国学者对于硕士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热度有所增加,但明显低于对本科生的研究,且在实证研究中,对于上海、深圳、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较为丰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极少。硕士生普遍处于年龄较大、薪资要求高于本科生、专业素养不如博士生的尴尬境地。简单套用针对本科生的研究经验,忽视硕士生的独特性,其效果必然不尽人意。另外,研究生就业存在着地区差异和专业差异,因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更具个性化。   参考文献   [1]李玉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诉求、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2]霍礼强、方晓青、毛丽萍.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3]黄林楠、马��.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 ARM 模式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2(3)   [4]罗霄、刘婧婧.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以法律硕士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09(22)   [5]赵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7)   [6]郑祥江、郝生跃.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4)   [7]陈芬、毕佳萍.师范类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究――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   [8]熊静漪.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证研究[J].教学研究,2012(4)      〔责任编辑:高照〕         


相关内容

  • 教育部课题申报
  • 教育有户口的马(30052544) 20:00:38 第二场开始啦 法学-山不在高(276168893) 20:01:01 还是三个议程:首先由嘉宾介绍经验:然后回答技术性问题,最后回答经济学和中文相关的专业性问题 法学-山不在高(276168893) 20:02:15 第一位嘉宾:经济学-张三峰: ...

  • 危机后美国消费金融监管模式评述
  • 危机后美国消费金融监管模式评述 周显志,陈艳飞 (暨南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60316)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人们普遍认为对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失灵,是次贷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国会和政府对改革和加强消费金融监管问题高度重视,迅速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改革探索.新法<多德一弗克兰华 尔 ...

  •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学 学号:院:农业推广硕士 农村与区域发展 学位类型:领 导域:师: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制 2009年5月18日 联系电话 论文题目 课题来源[1**********]E-MAIL [email protected]入学年月2008.4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 ...

  • 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规范与评价标准--2014.9
  • 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规范与评价标准 随着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专业学位种类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加强对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管理已迫在眉睫.为了坚持学位标准,统一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专业学位设置的目标定位和特点,特制定我校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规范与评价标准. 一.论文质 ...

  • 2013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在线考试题及答案
  • 2013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测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1.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求是创新.团结互助都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的当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2. 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 ...

  • 政法干警是否可以高薪
  • 读 库 推 广 文 | 南下的夏天 原题:直面低薪.过劳与死亡:愿你想做就做,不想做便潇洒离开. 从鸡年的除夕前夜直至元宵佳节,我们目睹了多起政法干警牺牲殉职的悲壮事件--除夕前夜的傅明生法官,从除夕当天直至元宵前夕的曲玉权.李少杰.罗振波.陈春芳.赵天煜等十名警官. 吊唁的白花与哀思混合着春节期间 ...

  •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 以下是硕士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几个重点环节,以及引证的规范问题: 第一节 写作八个步骤 严格地说,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之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过程时非常重要,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 ...

  • 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探析硕士学位论文
  •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 SMGF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探析 专业学位领域 : 专业学位类别 : 工商管理硕士(MBA) 申请人 : 指导教师 : 1 2 Analysis of SMGF staff career planning design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

  • 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评述
  • 本期主题: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 [编者按]当前,我国已有95个城市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智慧城市成为优化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但迄今智慧城市尚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标准,对其规划和建设也需进行合理统筹与探索创新.基于此,本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