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差闭合差计算原理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

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 [1]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差的总和之间的差值,表示为fh

起点 BM1 BM1 BM1

终点 BM1 BM2 BM1

起点与终点的位置

相同 不相同 相同

备注 环线

沿原路线返回。如:BM1→1→2→3→4→3→2→1→BM1

h

h理。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束外业。三种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所用的公式如下:

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fh附合水准路线:fh

ab;

ab-(H

-H始)。

以上公式比较抽象,若使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具体化,必须从高差的概念入手,对公式进一步推导:

fhh测h理H终测H始H终理H始H终测H终理

从公式可以看出,高差闭合差就是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的差值。 下面以一组数据为例结合公式进行验证,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1

表2 水准测量记录

注:1、从备注一栏可知,这是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2、测站数等于后视读数的个数,即5个测站;

3、高程可用读数的总和、高差法、视线高法、Excel等多种方法求得,本例采用高差法求得各测点高程。

从表中可以看出终点6号点的实测高程是1520.828m,而6号点的理论高程是1520.838m,用公式可直接计算高差闭合差,即:

fhH终测H终理1520.8281520.8380.010m10mm

用书中的公式计算高差闭合差:

fhab-(H终-H始)=(7.513-6.685)-(1520.838--1520.000)=0.828-0.838=-0.010m

两种方法计算的高差闭合差相等。

等外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为:fh容n526.8mm 可见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可以进行闭合差调整。 2 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经过了5个测站的观测,在终点上积累了-10mm的误差,在同条件观测下,可认为每个测站产生误差的机会均等,那么这-10mm的误差可以平均分摊到每个测站之中,即每个测站在高差测量上产生了-0.002mm的误差,那么在平差时可认为每个测站上的平均改正数为 

fh0.010

0.002m。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计算出的平均改正数n5

假如不能除尽,应将所得结果存贮到计算器中,不得进行四舍五入。

在教材[2]及相关的书目[3]中,对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只限于对高差的调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在每个测站的待测点上直接调差。二者的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调差对比

2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于每个测站进行高差的调整,最终还是体现在每个测站的待测点高程上。

既然我们认为每个测站产生误差的机会均等,每个测站的平均改正数为-0.002mm,那么,在第一个测站累积了一次平均误差,平差时在第一个测站的待测点上就调整一个平均改正数;在第二个测站累积了两次平均误差,平差时在第二个测站的待测点上就调整两个平均改正数,依此类推,在第五个测站累积了五次平均误差,平差时在终点上就调整五个平均改正数。

因此,在高差闭合差调整时可直接调整每个测站的待测点高程,且每个待测点上的改正数可依表中的数据遵循一个规律,即:待测点的高程改正数=平均改正数×测站号。

表4 水准路线计算表

注:1、表中的实测高程采用视线高法求得;

2、表中的改正数为累积改正数。

表4中改正数一栏的数据依此公式得出。其中1号点是已知点不是待测点,所以对1号点的高程不能进行改正,因此在1号点的改正数一栏用 表示。 3 高程的计算

按照以上思路对各测点的高程进行改正,改正数的计算按上式进行。改正后高程=实测高程+改正数。 水准路线中各测点高程的计算方法如表4所示。 4 结束语

4.1 在平差过程中体现了测量工作“步步检核”的基本原则。

在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中:计算的高差闭合差要和容许值相比,若超出容许范围,则应返工重新测量每个测站的高

3

差,在不超出容许值的情况下才可进行下一步骤—闭合差的调整。如:fh10mm小于fh容26.8mm。

在闭合差的调整中:判断最后一个改正数是否与计算的高差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否则不允许进行改正后的高程计算。如:最后一个改正数0.010m,与高差闭合差fh0.010m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在高程的计算中:判断改正后的终点高程是否等于理论值。如:改正后的终点高程为1520.838m,它等于终点6号点的已知高程1520.838 m,从而判断平差结果正确。 4.2 应用新的平差方法可以使内业计算更加快捷。

在实际工作中,除专业测绘单位外,不可能使用昂贵的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而应用最广泛的是office软件。有效地利用office软件,用它进行平差计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利用Excel编辑公式和绝对引用的方法,可以对表4的相关内容进行计算。如计算视线高程、实测高程、改正数、改正后的高程时可采用以上方法进行。

这样,既省略了内业计算中的计算检核这一步,又使整个平差过程简单化、快速化,且测站越多越能显出优势。而相关书目中高差改正数一栏与其它栏存在错行现象,用Excel计算相关内容是不可行的。

综上所述,利用测量学的原理,采用新的方法对高差闭合差进行平差计算,并将应用软件应用于建筑工程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

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 [1]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差的总和之间的差值,表示为fh

起点 BM1 BM1 BM1

终点 BM1 BM2 BM1

起点与终点的位置

相同 不相同 相同

备注 环线

沿原路线返回。如:BM1→1→2→3→4→3→2→1→BM1

h

h理。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束外业。三种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所用的公式如下:

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fh附合水准路线:fh

ab;

ab-(H

-H始)。

以上公式比较抽象,若使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具体化,必须从高差的概念入手,对公式进一步推导:

fhh测h理H终测H始H终理H始H终测H终理

从公式可以看出,高差闭合差就是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的差值。 下面以一组数据为例结合公式进行验证,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1

表2 水准测量记录

注:1、从备注一栏可知,这是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2、测站数等于后视读数的个数,即5个测站;

3、高程可用读数的总和、高差法、视线高法、Excel等多种方法求得,本例采用高差法求得各测点高程。

从表中可以看出终点6号点的实测高程是1520.828m,而6号点的理论高程是1520.838m,用公式可直接计算高差闭合差,即:

fhH终测H终理1520.8281520.8380.010m10mm

用书中的公式计算高差闭合差:

fhab-(H终-H始)=(7.513-6.685)-(1520.838--1520.000)=0.828-0.838=-0.010m

两种方法计算的高差闭合差相等。

等外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为:fh容n526.8mm 可见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可以进行闭合差调整。 2 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经过了5个测站的观测,在终点上积累了-10mm的误差,在同条件观测下,可认为每个测站产生误差的机会均等,那么这-10mm的误差可以平均分摊到每个测站之中,即每个测站在高差测量上产生了-0.002mm的误差,那么在平差时可认为每个测站上的平均改正数为 

fh0.010

0.002m。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计算出的平均改正数n5

假如不能除尽,应将所得结果存贮到计算器中,不得进行四舍五入。

在教材[2]及相关的书目[3]中,对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只限于对高差的调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在每个测站的待测点上直接调差。二者的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调差对比

2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于每个测站进行高差的调整,最终还是体现在每个测站的待测点高程上。

既然我们认为每个测站产生误差的机会均等,每个测站的平均改正数为-0.002mm,那么,在第一个测站累积了一次平均误差,平差时在第一个测站的待测点上就调整一个平均改正数;在第二个测站累积了两次平均误差,平差时在第二个测站的待测点上就调整两个平均改正数,依此类推,在第五个测站累积了五次平均误差,平差时在终点上就调整五个平均改正数。

因此,在高差闭合差调整时可直接调整每个测站的待测点高程,且每个待测点上的改正数可依表中的数据遵循一个规律,即:待测点的高程改正数=平均改正数×测站号。

表4 水准路线计算表

注:1、表中的实测高程采用视线高法求得;

2、表中的改正数为累积改正数。

表4中改正数一栏的数据依此公式得出。其中1号点是已知点不是待测点,所以对1号点的高程不能进行改正,因此在1号点的改正数一栏用 表示。 3 高程的计算

按照以上思路对各测点的高程进行改正,改正数的计算按上式进行。改正后高程=实测高程+改正数。 水准路线中各测点高程的计算方法如表4所示。 4 结束语

4.1 在平差过程中体现了测量工作“步步检核”的基本原则。

在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中:计算的高差闭合差要和容许值相比,若超出容许范围,则应返工重新测量每个测站的高

3

差,在不超出容许值的情况下才可进行下一步骤—闭合差的调整。如:fh10mm小于fh容26.8mm。

在闭合差的调整中:判断最后一个改正数是否与计算的高差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否则不允许进行改正后的高程计算。如:最后一个改正数0.010m,与高差闭合差fh0.010m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在高程的计算中:判断改正后的终点高程是否等于理论值。如:改正后的终点高程为1520.838m,它等于终点6号点的已知高程1520.838 m,从而判断平差结果正确。 4.2 应用新的平差方法可以使内业计算更加快捷。

在实际工作中,除专业测绘单位外,不可能使用昂贵的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而应用最广泛的是office软件。有效地利用office软件,用它进行平差计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利用Excel编辑公式和绝对引用的方法,可以对表4的相关内容进行计算。如计算视线高程、实测高程、改正数、改正后的高程时可采用以上方法进行。

这样,既省略了内业计算中的计算检核这一步,又使整个平差过程简单化、快速化,且测站越多越能显出优势。而相关书目中高差改正数一栏与其它栏存在错行现象,用Excel计算相关内容是不可行的。

综上所述,利用测量学的原理,采用新的方法对高差闭合差进行平差计算,并将应用软件应用于建筑工程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相关内容

  • 水准测量原理
  •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一.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如图2-1所示, A.B两点间高差hAB为 (2-1) 设水准测量是由A向B进行的,则A点为后视点,A点尺上的读数a称为 ...

  • 测绘师题目
  • 注册测绘师试题----单选题 1. 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B ). A.相对高程: B.绝对高程:C.高差 D.差距 2.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 C )来表示的. A.地理坐标: B.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 D.假定坐标 3. 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B ). A.水平面 ...

  • 工程测量学部分试题
  • 名词解释 1.水准面:将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或与其平行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2.大地体:由地球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3.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旋转椭球体相应的规则曲面. 4.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5.相 ...

  • 精密三角高程在大瑶山隧道二等水准测量中的应用
  • 22 铁 道 勘 察2009年第1期 文章编号:167227479(2009)0120022203 精密三角高程在大瑶山隧道二等水准测量中的应用 葛忠土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3) ApplicationofPreciseTriangleHeightinSecond ...

  • 第二章 水准测量
  • 第二章 第一节水准测量高程测量概述 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height measurement). 高程测量按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准测量(leveling).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气压高程测量(air pressure lev ...

  •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 一.填空题 1.地面点到 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答案:假定水准面 2.通过 海水面的 称为大地水准面. 答案:平均 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 . . 答案:高程测量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 为坐标原点, 为x轴,以 为y轴. 答案:两条互相垂直线的交点 ...

  • 测量平差知识点
  • 1.测量学的研究内容:测定和测设. 2.测定:将地面上客观存在的物体通过测量的手段将其测成数据或图形. 3.测设:就是将测量的手段标定在地面上.4.水准面:静止的水面. 5.大地水准面:水准面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的闭合水准面. 6.铅垂线:重力方向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7.地球椭球面是测量工作 ...

  • 大地测量学实习报告书
  • 大地测量学实习报告书 组长: 张体强 组员: 张翔,张凯琪,吴佳,郭晓雷,周玮晨 班级: 海测一 所在学校: 上海海洋大学 任课老师: 朱卫东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二零一三 年 三 月 声明:本次实习报告书属于本小组独立完成,不存在盗窃别组的报告书情况,若有类同,该版为先. 目录 一.实习目 ...

  • 四等水准测量报告
  • <数字化测图原理> 课程实习报告 名称: 实习总结报告 姓名: 都芳浩 学号: 1802100211 指导老师: 高俊强 完成时间: 2012.10.18 2012-2013年度 第一学期 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 目录 一. 实习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