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弗洛伊德

谈弗洛伊德

返回

深刻也是一种美

——杨飞云谈弗洛伊德

时间:2011年7月28日

地点:中国油画院 杨飞云画室

杨飞云先生正在画画,边画边谈,语音缓慢,而下午的光线也格外静默,安详。这样缅怀弗洛伊德,是最好的致敬方式。

只要那个人在世,你就觉得你所从事的事情不孤单

我有一种感受,就是只要那个人在世,你就觉得你所从事的事情不孤单。真的,在描写现实和表达内心方面,虽然每个人的方式都很不一样,但是有几个大师在那里,你不会觉得很孤单。 弗洛伊德的去世是绘画界的损失,但是他去世以后,社会对他的评价会更加公正,会回到一个真正的价值上面来研究他,然后,这些研究成果会再传播出来,从各方面体现出来,激起人们对写实绘画的新的信心,就是说对弗洛伊德再次的挖掘和发现,这是另一个方面的意义。

一个真正的画家,如果弗洛伊德去世他没有感觉的话这是不大可能。弗洛伊德的去世也可能会激励一个画家寻求突破,尽力走向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成就。

第一次看到弗洛伊德,很震动,也有抵触,但是再也忘不掉

无论是在绘画语言还是在表达方式上,弗洛伊德都是直接而坦率的,很冲撞,非常吸引人,你觉得他从心里吐出了什么,非常诚恳。

1989年我在美国初次见到弗洛伊德的画册,一看觉得非常强烈,很震动,就像第一次吃辣椒,很吸引你,很让你觉得够劲,但是你又有不舒服的地方,就是他的这种直率可能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或者我们过去学习油画所掌握的表达习惯。甚至,包括欧洲人习惯他(的作品)也是需要时间的。弗洛伊德的的艺术出来以后,西方对他的肯定也是一个渐变过程。

弗洛伊德的绘画才能是一流的,这个你一看就能感觉到,他画画不是肤浅的玩意,不是临时性的玩意,是经过他多少年的积累出来的东西。看了他的作品以后你忘不掉,他的强度给你留下印象,这个印象是去不掉的。

弗洛伊德把写实和表现两个元素通过很有分量的手段嫁接到一块

我想以后还是会有更多的人追随弗洛伊德,他推动了具象写实绘画的发展,更重要的就是他把写实和表现两个元素通过很有分量的手段嫁接到一块。他既有写实的形态,又注入了表现,结合的非常好,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了。

你不会去想弗洛伊德到底是表现主义还是写实主义,

在他的画上没有这个疑问

弗洛伊德在写实绘画里面强调了表现力,把表现主义的东西揉进去,结合的非常到位非常高级,你不会去想这个东西到底是表现主义还是写实主义,在他的画上没有这个疑问,你只觉得他的语言到位而强烈,非常有力度。在绘画上他是高手,有很大才能,他更加主动的运用绘画,从现代主义的角度使用绘画。他在绘画上达到一个高度,色彩朴素,笔触又过瘾又有表现力,还有气韵通畅,天马行空的大气,非常好。

弗洛伊德晚期回归伦勃朗,他所表现出的深刻性是在绘画上显现出来,而不是通过故事情节和观念。

弗洛伊德晚期对伦勃朗很感兴趣,某种层面甚至可以说是对伦勃朗的回归,对古典的回归。伦勃朗晚年的绘画,是用大笔,有分量,更有概括力和表现力,达到更加本质的深刻性,这个很难描述,就是更加有力,贯气,更加自如。我觉得弗洛伊德后来特别是50岁60岁以后直到去世,他每张画都在朝这个方向不断地挺进,越来越有力量,他所表现出的深刻性是在绘画上显现出来,而不是通过故事情节和观念。

埃贡·席勒画人都是在画他自己,属于青春期。弗洛伊德也有自传性质,也关心精神层面,但更客观,更深邃

席勒是相对主观,伦勃朗和弗洛伊德更客观,当然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很不一样的。

席勒的绘画重在内心,对心灵有激烈的冲击力,做得也很好,从绘画角度看,席勒的东西偏向线性、平面性。而弗洛伊德厉害在哪里呢,我觉得他有点像伦勃朗的晚期,空间、体积与平面,夸张和写实这些矛盾的因素,弗洛伊德大刀阔斧地非常有力度地弄到了一起,这个我觉得还是比席勒有发展。

席勒关注的更多是精神层面,主观性加强了,但是在视觉上损失了一些具象、写实的部分,客观的部分,席勒不属于通过观察来表达,更多是通过自己的经历来表达,他画人都是在画他自己,属于青春期,但他非常有力量,通过他对物体的长时间的强烈的观看,注入了他对绘画生命的张扬,这个还是挺厉害的。弗洛伊德也有自传性质,也关心精神层面,但更客观,更深邃。从绘画角度,弗洛伊德更接近伦勃朗的晚年,但是从意境,从画面要表达的东西来看还是很不一样的,他们是两个时代的人。

深刻也是一种美

还有很珍贵的一点就是刚才说的率真。在率真方面,弗洛伊德达到了极限,他去掉了审美性,但保留并且强化了绘画性,他的画面又过瘾又好看。所以后来,你慢慢想,他的绘画虽然去掉了一些审美性,但出来了更强烈的真实,他挖掘人性挖得很深。

他把人的真实挖得太直接太强烈了,以至于我们看的时候即能感觉到但又会抵触。这种深刻性和力量性是很重要的,深刻性的重要在于你能看到现代人类的问题,或者现代人类心灵的问题,比如他画的那个大胖子,显然很无奈,很苦闷,他很有力量但是他被压抑,其实这正是他准确的地方。他抓住了这样一个东西,带有某种对现代社会的,不是赞美,而是尖刻的剖析,赤裸裸的剖析。

弗洛伊德一直在表达赤裸裸的真实,并且他还是有同情和怜悯,他有对现代社会的某种抵触。就包括他自己的人生,他接触人的方式,都有某种抵触。对社会不存在像过去的那种热爱,但他也有爱在背后,表现在绘画上,就是去审美性但加强了精神性。更重要的是突出了现代人在现代生活里面的孤寂,苦闷,精神上不是很松弛,健全的感觉,这一定是他心里对社会的体验。这种体验,他从人的形象,从人体上表现出来,我觉得这一点很了不起。

其实他找到了一个东西:重要的不在观点而在心灵,不在于画面的某种样式而在于使用绘画的手段来达到表现,来发挥他的才能。他的画有时候不是内容,内容变得不那么重要,一个人体躺在那里有什么意思?他画的是内涵,是内在的含量。

他的笔触和颜色强有力的传递出了人物的紧张感,所以你看他的画有不舒服的地方,但反过来你会越来越受他吸引,因为他的真,和他的可信。弗洛伊德画面的力量不是刺激,也不是不讲理的

力量,而是一种内涵。他提炼出来表现的时候非常有高度,他把这个东西升华到绘画上来,你忽然就感觉绘画去掉审美性(我说的是传统意义的审美)却达到了另一个力量,可信,率真,深刻。深刻也是一种美。

这个艺术家在今天差不多是一个人在画具象

我看了弗洛伊德去年在巴黎的个展以后,有非常强的感受:这个艺术家在今天差不多是一个人在画具象,而且他要面对那么多的现代潮流。当然欧洲也有很多画具像的,但是像弗洛伊德这么高的很少很少,所以我在他的个展里有这样强烈的感受。

我们看他的画,觉得笔触过瘾,实际上是里面有生命,有生命力

弗洛伊德的生活没有别的要求,就是画画。据说他一天工作两次,一次是早晨到下午六点,休息一下,晚上七点到十二点又是一段工作。画画的强度很大,时间很长。他坚持写生,画每一张画,每一个东西都是要真实的摆在那里,不是虚构的。通过他反复的拼命的去观察对象,让自己的生命注入到里面,他说过一句话,“不是色彩,是生命的色彩”,我觉得说得很棒。我们看他的画的时候,觉得笔触过瘾,实际上是里面有生命,生命力,他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画面里去了,这一点我很受启发和鼓舞。

我把弗洛伊德这样一个画家放在米开朗基罗这个系列

我们还是在平面的画布上,我们还是在用传统的绘画元素,面对的还是真实的的物象,弗洛伊德给现代画家很大的鼓励,他在观察,在体验,然后去表现现代人的很深邃的心灵和你的感动,触动。

我把弗洛伊德这样一个画家放在米开朗基罗这个系列,你对应一下看,很能对应的上,虽然内容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力量型的画家,都具有深刻性、力量性、宏大性这些特征。

弗洛伊德的画面中那些人虽然茫然无助但是很有尊严,在绘画上,他达到了“写”的境界

后来慢慢的有很多人开始学习他,直接表现生活中的人,现实中的人。还有一种就是简单的从画法上去模仿弗洛伊德,这也是很泛滥的一种。画法当然很重要,但学弗洛伊德,在于他敏锐的观察、他表达出来的生命力,他能够进入人的心理,能触动人,这是他的价值所在,所以才模仿学习。

中国人的写实绘画现有好多画得很细很实但很假,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弗洛伊德绘画是大笔触,大块面,很粗糙却很真实很可信。

我觉得艺术不是批判的,特别是绘画,用批判的态度去做,其实很难走到一个高度,但是弗洛伊德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弗洛伊德的画面中那些人虽然茫然无助但是很有尊严,他在表现的时候不是去媚什么,而是释放出自己天性里面的内在抱负和率真。中国很多艺术家学他但是学到了另一个面,就是帅笔触,画点丑人,搞点怪动作,没有真正的了解弗洛伊德,反而搞得弗洛伊德肤浅化了,这个是很遗憾的。

弗洛伊德作为一个个体,非常不同的个体,他更多的给我们做了见证。

在绘画上,弗洛伊德达到了“写”的境界。“写”往往会飘,会简单,流,帅,或者有笔触却不到位,他恰恰克服了这个,了不起。

弗洛伊德他们这一大批写实的欧洲大师有力地见证了具象和现代不是对立的

现在有一个态度,好像是搞传统的古典的和搞现代的就会对立起来,这个是不利的。写实绘画依赖过去的体系,然而在表达现代人情感精神的时候,把写实绘画和现代对立起来,其实是不好的,弗洛伊德就把这两个东西融合了,他既能够吸收现代的好多东西,又能够从传统吸收东西,再把他个人的表现发挥出来。他的东西给中国人很多鼓励,中国人画写实的时候在他这里看到了一个证明。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我们的写实艺术应该向弗洛伊德,巴尔蒂斯,莫兰迪,阿利卡,洛佩斯这一大批西方的具象写实大师学习,他们立足于当代,立足于现实,同时吸收传承,展示个人独立的才能。

我忽然感觉到弗洛伊德他们这一大批写实的欧洲大师其实做了一个有力的见证,就是具象和现代不是对立的。如何把两者嫁接在一起然后通过个人的实践展示出来,这也是目前油画院的教学思路,对我自己的创作的一个很大的启示。而且我们将来也应该在这个点上展开,两种好的东西都要学习。我觉得巴尔蒂斯就特别好,绘画上他属于是塞尚之后,但他吸收的是文艺复兴前期,比如马萨乔,弗朗西斯卡这些大师,他关注的又是非常现代的生活,又是他个人感兴趣的或者他心灵体验到的部分,所以他的画面非常有力量。这些榜样都发展了写实绘画,他们的绘画具有表现力、生命力,在今天,在以后还会带来很大的启示。

——朝戈谈弗洛伊德与契里科

韦羲:朝老师,您最早看到或听说弗洛伊德是在什么时候?

朝戈:我知道他比较早,八十年代初,大约是84年前后,有一次,偶然去美院附中的图书馆偶然看到他的画册。

韦羲:很多人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知道弗洛伊德,没想到这么早美院附中的图书馆就有他的画册了,也不知道当时谁弄来的,这可能是一本影响了中国当代美术史的画册,弗洛伊德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影响。当时,您如果没有偶然去美院附中,可能就要等到九十年代以后才遇见弗洛伊德了。

朝戈:有可能。只是一个原版的中等的外文画册,不像现在的印得那么好。当时,关于弗洛伊德,没有任何传媒,任何文章,没有任何评价,我也没听说过这个人,只是看他的作品,我一下子觉得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出色的艺术家,他非常重要。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可信的物质世界,同时又隐喻了我们无形的内在精神世界

韦羲:您一看就接受了他?

朝戈:对,我印象很深,有这样一个人,有这样的表达力,我一下子心里就接受他了。

韦羲:画家们对弗洛伊德有几种态度,一种是有共鸣,马上就接受他;一种是不喜欢,不接受;一种是很欣赏他的绘画才能,但情绪有点抵触;一种是开始抵触,然后接受;您是完全没有没有抵触,没有隔膜,一下子就接受了。

朝戈:我觉得他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而且也是我们隐隐的,比较渴望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可信的物质世界,同时又隐喻了我们无形的内在精神世界,我印象很深刻。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绘画,我觉得他的作品像种子一样。

弗洛伊德画的人物状态,你一看就知道是20世纪的,不是十九世纪,也不是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人的状态

韦羲:您喜欢他哪段时期的作品?

朝戈:我特别喜欢他中年的作品,他晚年那些很体积的大块的画,我倒不是很喜欢。

韦羲:他在中年发生很大的变化,您喜欢的是变化之前还是之后的中年?

朝戈:应该是之前,这个时期的作品稍微有点平面。我喜欢那张室内有人站着,橄榄色的衣服,窗外远处有一个很小的人。

韦羲:红色的地毯,

朝戈:对

韦羲:这张也是我最早看到的弗洛伊德作品,应该是他1940年代到50年代初的画。我有一个很个人的感受,不一定对,我感到你的敏感者时期和弗洛伊德这段时期在精神上有共通。从绘画风格上,你离他非常远,但在表达当代人的某种情绪上面,对人的存在状态的敏感,还有内心对外界的敏感方面,你比别人都更接近弗洛伊德。

朝戈:我自己在90年代初,80年代末有受到一些弗洛伊德的影响,当时我基本是以线运动为主的画家,中年时候的弗洛伊德也曾经是有线的运动。

弗洛伊德画的人物状态,你一看就知道是20世纪的,不是十九世纪,也不是十五世纪文艺复兴人的状态。他的影响在于它使我们这个较为保守的传统绘画有了更强的张力,这个张力你看他的作品会觉得,他有一种形体的张力,包括色彩的张力,他对人精神世界的阐释。这种张力很强。

他的叙述我觉得特别现代,还特别有一种把内部情感昭示出来的能力,有异常的进入事物的能力 他的形的感觉特别好,有一种准确性,这个形里面就有他对世界的看法

韦羲:当代性是您喜欢他的原因?

朝戈:他对物体有一种非常的体验,而且不露声色,晚年的作品比较单一,有点像肉块,很狰狞,这个也有感染力,但失去了中年时代的丰富性,所以我就喜欢他中年的作品,非常诗性,不是传统诗性。 韦羲:现代诗式的,冷峻。

朝戈:对,他有时候有很好的光感,很好看,让你有一种遐想,构图很简单,这都是他的魅力。 韦羲:对,这种魅力,又是平面性,又有光感。他那时的作品有一些平面性,光其实应该是暗示三维的,平面性和三维的冲突带来一种特殊的诗性。前面您说他的形的张力。

朝戈:他画过一些很精细的素描,比传统素描更苛刻,他的形的感觉特别好,有一种准确性,这个形里面就有他对世界的看法。看法我们很难用嘴说,如果看作品就比较容易解释。我记得他画了一个男青年的脸,脸比较圆,头有点侧,有一点光感,人有点忧郁,快要睡着的感觉,我看那个作品就觉得他解释出了一个新的人心里的感受。我看这个作品就觉得特别诗意,主要是光感,但这个光感主要是新的,不像那种外在的客观的光,他不一样,这个艺术家有他异常的进入事物的能力。 他的叙述我觉得特别现代,还特别有一种把内部情感昭示出来的能力,这个特别有魅力。我们要只是把外部的世界画出来呢,你总觉得你和他不沟通,你只是看到了表象,但他在表象以外能看到更深一层,这是这个艺术家的魅力,这方面他对我是有影响的。

弗洛伊德还可以用语言解释 ,契里科就没法解释,像梦又不是完全像

韦羲:从这方面来说,在对您有过影响的画家中,弗洛伊德,契里科,戈雅,艾尔格列柯,他们都是一个系列。

朝戈:你觉得契里科对我有影响,是么?

韦羲:是。

朝戈:真的吗?

韦羲:真的。

朝戈:那你眼光还是很犀利的。对,契里科我是有爱好的,有共鸣的,契里科是形而上的画家。 韦羲:对,契里科是形而上的画家,他能够画出时间,我觉得他有一种对时间的乡愁,隐秘的史诗感,是一个神秘的画家。

朝戈:对,时间和史诗。他解释了一些特别莫名的东西,是我们现代生活里,无可奈何但是存在,但是又不能够被语言解释的,弗洛伊德还可以用语言解释,比如说有光,有人物状态等等,你还可以解释,契里科就没法解释,像梦又不是完全像,他在我心里的地位一直比达利高。达利有点造作。 韦羲:我也不太喜欢达利,弗洛伊德的爷爷老弗洛伊德就说别人的无意识是无意识,他是有意识。一般是做设计的人比较喜欢达利,我不太把他当作画家,但他也很了不起。

朝戈:对,他还是不简单的。

韦羲:契里科前后两个时期有点极端,前期很前卫。

朝戈:他后来走到传统了,有点奇怪。实际上他老受批评,他变成古典以后,人们就批评他,你画的不如原来好了。他很苦恼,有时候会模仿自己的原来,但是也不太好。我看他晚年模仿自己早年的那四十几张画,觉得他把才能都用完了。我个人的观点,他已经把自己表达完了,他画不下去了。 韦羲:画不下去就画不下去,有他原来那些画,这个艺术家他的意义已经够了。

朝戈:对,他的意义可以了。

谈弗洛伊德

返回

深刻也是一种美

——杨飞云谈弗洛伊德

时间:2011年7月28日

地点:中国油画院 杨飞云画室

杨飞云先生正在画画,边画边谈,语音缓慢,而下午的光线也格外静默,安详。这样缅怀弗洛伊德,是最好的致敬方式。

只要那个人在世,你就觉得你所从事的事情不孤单

我有一种感受,就是只要那个人在世,你就觉得你所从事的事情不孤单。真的,在描写现实和表达内心方面,虽然每个人的方式都很不一样,但是有几个大师在那里,你不会觉得很孤单。 弗洛伊德的去世是绘画界的损失,但是他去世以后,社会对他的评价会更加公正,会回到一个真正的价值上面来研究他,然后,这些研究成果会再传播出来,从各方面体现出来,激起人们对写实绘画的新的信心,就是说对弗洛伊德再次的挖掘和发现,这是另一个方面的意义。

一个真正的画家,如果弗洛伊德去世他没有感觉的话这是不大可能。弗洛伊德的去世也可能会激励一个画家寻求突破,尽力走向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成就。

第一次看到弗洛伊德,很震动,也有抵触,但是再也忘不掉

无论是在绘画语言还是在表达方式上,弗洛伊德都是直接而坦率的,很冲撞,非常吸引人,你觉得他从心里吐出了什么,非常诚恳。

1989年我在美国初次见到弗洛伊德的画册,一看觉得非常强烈,很震动,就像第一次吃辣椒,很吸引你,很让你觉得够劲,但是你又有不舒服的地方,就是他的这种直率可能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或者我们过去学习油画所掌握的表达习惯。甚至,包括欧洲人习惯他(的作品)也是需要时间的。弗洛伊德的的艺术出来以后,西方对他的肯定也是一个渐变过程。

弗洛伊德的绘画才能是一流的,这个你一看就能感觉到,他画画不是肤浅的玩意,不是临时性的玩意,是经过他多少年的积累出来的东西。看了他的作品以后你忘不掉,他的强度给你留下印象,这个印象是去不掉的。

弗洛伊德把写实和表现两个元素通过很有分量的手段嫁接到一块

我想以后还是会有更多的人追随弗洛伊德,他推动了具象写实绘画的发展,更重要的就是他把写实和表现两个元素通过很有分量的手段嫁接到一块。他既有写实的形态,又注入了表现,结合的非常好,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了。

你不会去想弗洛伊德到底是表现主义还是写实主义,

在他的画上没有这个疑问

弗洛伊德在写实绘画里面强调了表现力,把表现主义的东西揉进去,结合的非常到位非常高级,你不会去想这个东西到底是表现主义还是写实主义,在他的画上没有这个疑问,你只觉得他的语言到位而强烈,非常有力度。在绘画上他是高手,有很大才能,他更加主动的运用绘画,从现代主义的角度使用绘画。他在绘画上达到一个高度,色彩朴素,笔触又过瘾又有表现力,还有气韵通畅,天马行空的大气,非常好。

弗洛伊德晚期回归伦勃朗,他所表现出的深刻性是在绘画上显现出来,而不是通过故事情节和观念。

弗洛伊德晚期对伦勃朗很感兴趣,某种层面甚至可以说是对伦勃朗的回归,对古典的回归。伦勃朗晚年的绘画,是用大笔,有分量,更有概括力和表现力,达到更加本质的深刻性,这个很难描述,就是更加有力,贯气,更加自如。我觉得弗洛伊德后来特别是50岁60岁以后直到去世,他每张画都在朝这个方向不断地挺进,越来越有力量,他所表现出的深刻性是在绘画上显现出来,而不是通过故事情节和观念。

埃贡·席勒画人都是在画他自己,属于青春期。弗洛伊德也有自传性质,也关心精神层面,但更客观,更深邃

席勒是相对主观,伦勃朗和弗洛伊德更客观,当然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很不一样的。

席勒的绘画重在内心,对心灵有激烈的冲击力,做得也很好,从绘画角度看,席勒的东西偏向线性、平面性。而弗洛伊德厉害在哪里呢,我觉得他有点像伦勃朗的晚期,空间、体积与平面,夸张和写实这些矛盾的因素,弗洛伊德大刀阔斧地非常有力度地弄到了一起,这个我觉得还是比席勒有发展。

席勒关注的更多是精神层面,主观性加强了,但是在视觉上损失了一些具象、写实的部分,客观的部分,席勒不属于通过观察来表达,更多是通过自己的经历来表达,他画人都是在画他自己,属于青春期,但他非常有力量,通过他对物体的长时间的强烈的观看,注入了他对绘画生命的张扬,这个还是挺厉害的。弗洛伊德也有自传性质,也关心精神层面,但更客观,更深邃。从绘画角度,弗洛伊德更接近伦勃朗的晚年,但是从意境,从画面要表达的东西来看还是很不一样的,他们是两个时代的人。

深刻也是一种美

还有很珍贵的一点就是刚才说的率真。在率真方面,弗洛伊德达到了极限,他去掉了审美性,但保留并且强化了绘画性,他的画面又过瘾又好看。所以后来,你慢慢想,他的绘画虽然去掉了一些审美性,但出来了更强烈的真实,他挖掘人性挖得很深。

他把人的真实挖得太直接太强烈了,以至于我们看的时候即能感觉到但又会抵触。这种深刻性和力量性是很重要的,深刻性的重要在于你能看到现代人类的问题,或者现代人类心灵的问题,比如他画的那个大胖子,显然很无奈,很苦闷,他很有力量但是他被压抑,其实这正是他准确的地方。他抓住了这样一个东西,带有某种对现代社会的,不是赞美,而是尖刻的剖析,赤裸裸的剖析。

弗洛伊德一直在表达赤裸裸的真实,并且他还是有同情和怜悯,他有对现代社会的某种抵触。就包括他自己的人生,他接触人的方式,都有某种抵触。对社会不存在像过去的那种热爱,但他也有爱在背后,表现在绘画上,就是去审美性但加强了精神性。更重要的是突出了现代人在现代生活里面的孤寂,苦闷,精神上不是很松弛,健全的感觉,这一定是他心里对社会的体验。这种体验,他从人的形象,从人体上表现出来,我觉得这一点很了不起。

其实他找到了一个东西:重要的不在观点而在心灵,不在于画面的某种样式而在于使用绘画的手段来达到表现,来发挥他的才能。他的画有时候不是内容,内容变得不那么重要,一个人体躺在那里有什么意思?他画的是内涵,是内在的含量。

他的笔触和颜色强有力的传递出了人物的紧张感,所以你看他的画有不舒服的地方,但反过来你会越来越受他吸引,因为他的真,和他的可信。弗洛伊德画面的力量不是刺激,也不是不讲理的

力量,而是一种内涵。他提炼出来表现的时候非常有高度,他把这个东西升华到绘画上来,你忽然就感觉绘画去掉审美性(我说的是传统意义的审美)却达到了另一个力量,可信,率真,深刻。深刻也是一种美。

这个艺术家在今天差不多是一个人在画具象

我看了弗洛伊德去年在巴黎的个展以后,有非常强的感受:这个艺术家在今天差不多是一个人在画具象,而且他要面对那么多的现代潮流。当然欧洲也有很多画具像的,但是像弗洛伊德这么高的很少很少,所以我在他的个展里有这样强烈的感受。

我们看他的画,觉得笔触过瘾,实际上是里面有生命,有生命力

弗洛伊德的生活没有别的要求,就是画画。据说他一天工作两次,一次是早晨到下午六点,休息一下,晚上七点到十二点又是一段工作。画画的强度很大,时间很长。他坚持写生,画每一张画,每一个东西都是要真实的摆在那里,不是虚构的。通过他反复的拼命的去观察对象,让自己的生命注入到里面,他说过一句话,“不是色彩,是生命的色彩”,我觉得说得很棒。我们看他的画的时候,觉得笔触过瘾,实际上是里面有生命,生命力,他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画面里去了,这一点我很受启发和鼓舞。

我把弗洛伊德这样一个画家放在米开朗基罗这个系列

我们还是在平面的画布上,我们还是在用传统的绘画元素,面对的还是真实的的物象,弗洛伊德给现代画家很大的鼓励,他在观察,在体验,然后去表现现代人的很深邃的心灵和你的感动,触动。

我把弗洛伊德这样一个画家放在米开朗基罗这个系列,你对应一下看,很能对应的上,虽然内容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力量型的画家,都具有深刻性、力量性、宏大性这些特征。

弗洛伊德的画面中那些人虽然茫然无助但是很有尊严,在绘画上,他达到了“写”的境界

后来慢慢的有很多人开始学习他,直接表现生活中的人,现实中的人。还有一种就是简单的从画法上去模仿弗洛伊德,这也是很泛滥的一种。画法当然很重要,但学弗洛伊德,在于他敏锐的观察、他表达出来的生命力,他能够进入人的心理,能触动人,这是他的价值所在,所以才模仿学习。

中国人的写实绘画现有好多画得很细很实但很假,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弗洛伊德绘画是大笔触,大块面,很粗糙却很真实很可信。

我觉得艺术不是批判的,特别是绘画,用批判的态度去做,其实很难走到一个高度,但是弗洛伊德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弗洛伊德的画面中那些人虽然茫然无助但是很有尊严,他在表现的时候不是去媚什么,而是释放出自己天性里面的内在抱负和率真。中国很多艺术家学他但是学到了另一个面,就是帅笔触,画点丑人,搞点怪动作,没有真正的了解弗洛伊德,反而搞得弗洛伊德肤浅化了,这个是很遗憾的。

弗洛伊德作为一个个体,非常不同的个体,他更多的给我们做了见证。

在绘画上,弗洛伊德达到了“写”的境界。“写”往往会飘,会简单,流,帅,或者有笔触却不到位,他恰恰克服了这个,了不起。

弗洛伊德他们这一大批写实的欧洲大师有力地见证了具象和现代不是对立的

现在有一个态度,好像是搞传统的古典的和搞现代的就会对立起来,这个是不利的。写实绘画依赖过去的体系,然而在表达现代人情感精神的时候,把写实绘画和现代对立起来,其实是不好的,弗洛伊德就把这两个东西融合了,他既能够吸收现代的好多东西,又能够从传统吸收东西,再把他个人的表现发挥出来。他的东西给中国人很多鼓励,中国人画写实的时候在他这里看到了一个证明。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我们的写实艺术应该向弗洛伊德,巴尔蒂斯,莫兰迪,阿利卡,洛佩斯这一大批西方的具象写实大师学习,他们立足于当代,立足于现实,同时吸收传承,展示个人独立的才能。

我忽然感觉到弗洛伊德他们这一大批写实的欧洲大师其实做了一个有力的见证,就是具象和现代不是对立的。如何把两者嫁接在一起然后通过个人的实践展示出来,这也是目前油画院的教学思路,对我自己的创作的一个很大的启示。而且我们将来也应该在这个点上展开,两种好的东西都要学习。我觉得巴尔蒂斯就特别好,绘画上他属于是塞尚之后,但他吸收的是文艺复兴前期,比如马萨乔,弗朗西斯卡这些大师,他关注的又是非常现代的生活,又是他个人感兴趣的或者他心灵体验到的部分,所以他的画面非常有力量。这些榜样都发展了写实绘画,他们的绘画具有表现力、生命力,在今天,在以后还会带来很大的启示。

——朝戈谈弗洛伊德与契里科

韦羲:朝老师,您最早看到或听说弗洛伊德是在什么时候?

朝戈:我知道他比较早,八十年代初,大约是84年前后,有一次,偶然去美院附中的图书馆偶然看到他的画册。

韦羲:很多人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知道弗洛伊德,没想到这么早美院附中的图书馆就有他的画册了,也不知道当时谁弄来的,这可能是一本影响了中国当代美术史的画册,弗洛伊德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影响。当时,您如果没有偶然去美院附中,可能就要等到九十年代以后才遇见弗洛伊德了。

朝戈:有可能。只是一个原版的中等的外文画册,不像现在的印得那么好。当时,关于弗洛伊德,没有任何传媒,任何文章,没有任何评价,我也没听说过这个人,只是看他的作品,我一下子觉得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出色的艺术家,他非常重要。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可信的物质世界,同时又隐喻了我们无形的内在精神世界

韦羲:您一看就接受了他?

朝戈:对,我印象很深,有这样一个人,有这样的表达力,我一下子心里就接受他了。

韦羲:画家们对弗洛伊德有几种态度,一种是有共鸣,马上就接受他;一种是不喜欢,不接受;一种是很欣赏他的绘画才能,但情绪有点抵触;一种是开始抵触,然后接受;您是完全没有没有抵触,没有隔膜,一下子就接受了。

朝戈:我觉得他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而且也是我们隐隐的,比较渴望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可信的物质世界,同时又隐喻了我们无形的内在精神世界,我印象很深刻。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绘画,我觉得他的作品像种子一样。

弗洛伊德画的人物状态,你一看就知道是20世纪的,不是十九世纪,也不是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人的状态

韦羲:您喜欢他哪段时期的作品?

朝戈:我特别喜欢他中年的作品,他晚年那些很体积的大块的画,我倒不是很喜欢。

韦羲:他在中年发生很大的变化,您喜欢的是变化之前还是之后的中年?

朝戈:应该是之前,这个时期的作品稍微有点平面。我喜欢那张室内有人站着,橄榄色的衣服,窗外远处有一个很小的人。

韦羲:红色的地毯,

朝戈:对

韦羲:这张也是我最早看到的弗洛伊德作品,应该是他1940年代到50年代初的画。我有一个很个人的感受,不一定对,我感到你的敏感者时期和弗洛伊德这段时期在精神上有共通。从绘画风格上,你离他非常远,但在表达当代人的某种情绪上面,对人的存在状态的敏感,还有内心对外界的敏感方面,你比别人都更接近弗洛伊德。

朝戈:我自己在90年代初,80年代末有受到一些弗洛伊德的影响,当时我基本是以线运动为主的画家,中年时候的弗洛伊德也曾经是有线的运动。

弗洛伊德画的人物状态,你一看就知道是20世纪的,不是十九世纪,也不是十五世纪文艺复兴人的状态。他的影响在于它使我们这个较为保守的传统绘画有了更强的张力,这个张力你看他的作品会觉得,他有一种形体的张力,包括色彩的张力,他对人精神世界的阐释。这种张力很强。

他的叙述我觉得特别现代,还特别有一种把内部情感昭示出来的能力,有异常的进入事物的能力 他的形的感觉特别好,有一种准确性,这个形里面就有他对世界的看法

韦羲:当代性是您喜欢他的原因?

朝戈:他对物体有一种非常的体验,而且不露声色,晚年的作品比较单一,有点像肉块,很狰狞,这个也有感染力,但失去了中年时代的丰富性,所以我就喜欢他中年的作品,非常诗性,不是传统诗性。 韦羲:现代诗式的,冷峻。

朝戈:对,他有时候有很好的光感,很好看,让你有一种遐想,构图很简单,这都是他的魅力。 韦羲:对,这种魅力,又是平面性,又有光感。他那时的作品有一些平面性,光其实应该是暗示三维的,平面性和三维的冲突带来一种特殊的诗性。前面您说他的形的张力。

朝戈:他画过一些很精细的素描,比传统素描更苛刻,他的形的感觉特别好,有一种准确性,这个形里面就有他对世界的看法。看法我们很难用嘴说,如果看作品就比较容易解释。我记得他画了一个男青年的脸,脸比较圆,头有点侧,有一点光感,人有点忧郁,快要睡着的感觉,我看那个作品就觉得他解释出了一个新的人心里的感受。我看这个作品就觉得特别诗意,主要是光感,但这个光感主要是新的,不像那种外在的客观的光,他不一样,这个艺术家有他异常的进入事物的能力。 他的叙述我觉得特别现代,还特别有一种把内部情感昭示出来的能力,这个特别有魅力。我们要只是把外部的世界画出来呢,你总觉得你和他不沟通,你只是看到了表象,但他在表象以外能看到更深一层,这是这个艺术家的魅力,这方面他对我是有影响的。

弗洛伊德还可以用语言解释 ,契里科就没法解释,像梦又不是完全像

韦羲:从这方面来说,在对您有过影响的画家中,弗洛伊德,契里科,戈雅,艾尔格列柯,他们都是一个系列。

朝戈:你觉得契里科对我有影响,是么?

韦羲:是。

朝戈:真的吗?

韦羲:真的。

朝戈:那你眼光还是很犀利的。对,契里科我是有爱好的,有共鸣的,契里科是形而上的画家。 韦羲:对,契里科是形而上的画家,他能够画出时间,我觉得他有一种对时间的乡愁,隐秘的史诗感,是一个神秘的画家。

朝戈:对,时间和史诗。他解释了一些特别莫名的东西,是我们现代生活里,无可奈何但是存在,但是又不能够被语言解释的,弗洛伊德还可以用语言解释,比如说有光,有人物状态等等,你还可以解释,契里科就没法解释,像梦又不是完全像,他在我心里的地位一直比达利高。达利有点造作。 韦羲:我也不太喜欢达利,弗洛伊德的爷爷老弗洛伊德就说别人的无意识是无意识,他是有意识。一般是做设计的人比较喜欢达利,我不太把他当作画家,但他也很了不起。

朝戈:对,他还是不简单的。

韦羲:契里科前后两个时期有点极端,前期很前卫。

朝戈:他后来走到传统了,有点奇怪。实际上他老受批评,他变成古典以后,人们就批评他,你画的不如原来好了。他很苦恼,有时候会模仿自己的原来,但是也不太好。我看他晚年模仿自己早年的那四十几张画,觉得他把才能都用完了。我个人的观点,他已经把自己表达完了,他画不下去了。 韦羲:画不下去就画不下去,有他原来那些画,这个艺术家他的意义已经够了。

朝戈:对,他的意义可以了。


相关内容

  •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 学号: 文艺心理学论文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 年 级 姓 名 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指导教师 职称 2011 年 5月20日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摘 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名字是精神分析学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在于弗洛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说, 而且 ...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摘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最为全面的和著名的,其核心内容强调潜在意识动机的存在以及性和攻击本能的重要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反映了其理论决定论.悲观主义.因果论.潜意识动机及生物学因素等人性观.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人性 ...

  • 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批判举要
  • 作者:黎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5年09期 内容提要 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和文艺心理学观点在当代国际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既有合理的成份,也有不少的谬误.弗洛伊德将其"深层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文艺研究和批评之中,助于重新认识文艺创造内在心理机制的某些决定性因素和隐秘动因 ...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基础理论本能性思想述评
  • ()1919972(7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基础理论本能性思想述评 张丽锦 (宁夏大学基础部讲师,宁夏银川,750021) 如今谈弗洛伊德已不具有什么新意了,不论提及精神分析的哪个部分,不论对弗洛伊德进行褒或贬的评价,都不带有什么开创性或挑战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精神分析已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事实已经证明 ...

  • 茨威格小说与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
  • ---------------------一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茨威格小说与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杨荣'工yA内容提要:茨威格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但是,茨威格小说并非仅仅是再现和图解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还突出地反映了作家对犹太民族命运的关注,对战争的抗议,对被社会抛弃的畸 ...

  • 弗洛伊德焦虑理论述评
  • 2009年3月第25卷第1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chunEducationInstituteMar.2009Vol.25No.1 弗洛伊德焦虑理论述评 刘海宁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精神分析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 ...

  •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 ...

  • 龙舟:荣格为什么会和弗洛伊德决裂?
  • 1907年3月3日上午10点,应弗洛伊德的邀请,32岁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来到弗洛伊德在维也纳的工作室见面.对于弗洛伊德崇拜已久的荣格,一见面就兴致勃勃谈起自己对于精神分析的看法,弗洛伊德则沉浸在荣格充满想象力的话语中,直到三个小时后才打断了他.弗洛伊德还建议, ...

  •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
  • [摘要]目的分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的实质,以便了解精神领域中潜意识的活动.方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部分进行评论.结果梦是一种精神活动,但梦的工作充满着丰富的认知思维活动.结论释梦过程是解释分析做梦者在特定心境下的认知活动的过程.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梦的解析:认知特征:评论 弗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