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 生物以 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2. 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 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哺乳动物血液中 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 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5. 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元,见下表:
6. 生物体内与
能
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
a. 主要能源物质: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脂肪、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
c. 直接能源物质: e. 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7. 植物细胞特有糖类:
动物细胞特有糖类: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8. 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9.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
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
碳原子上。 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 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
11. 氨基:-NH 2; 羧基:-COOH ;肽键:
12. 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 、
多肽链的 不同。
13. 假设有m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 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 个氨基, 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总数-18×(m-n)
14.核酸分两种, 和 。单体为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A 的单体)以及核糖核苷酸(RNA 的单体)。
15..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有机物,注意试剂名称及现象
1. 胡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但他看到的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 。 2. 细胞为什么那么小的原因在于:a.细胞核能够控制的范围有限;b. 细胞体积越小,则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相对 ,有利于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3. 根据细胞核有无 包被,可分为 和 。前者主要是细菌,如蓝细菌(蓝藻)、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后者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
菌(霉菌、食用菌、酵母菌) 等。 4. 质膜在结构上具有 ,在功能上具有 。
5. 质膜最基本的结构是 ,也称为单位膜,主要是磷脂分子。质膜中还有膜蛋白,也具有流动性。细胞识别、免疫等功能主要由 完成。
6. 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质可以随意进出细胞壁。
7. 叶绿体: 层膜,含少量 。
8.线粒体:DNA 。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
9.核糖体:合成的细胞器,无膜,由组成,来源于 10.中心体:无膜,与动物细胞有关。
11.液泡:膜。含有色素,使植物的花和果实有颜色。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无机盐类、糖类、氨基酸等,果汁主要就是液泡中的 。
12.内质网:单层膜,分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13.高尔基体:单层膜,与细胞分泌物有关,也与植物
14.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有关的结构有:
① 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② 是" 运输通道" ,其末端形成囊泡,将蛋白质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高尔基体;
③ 末端形成囊泡,将蛋白质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膜;
④细胞膜与高尔基体形成的小囊泡融合,将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排到细胞外;
⑤以上过程都需要能量,由 提供。
15.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 、 。
动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 ,但少数 也会有中心体。如果一种生物同时
有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结构,则为 细胞。
16. 掌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分辨细胞器并了解各细胞器的功
能
。
17. 是遗传物质贮存、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是双层膜的结构。
18. 细胞膜上有 ,是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 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19. 染色质由 和 组成,是遗传物质。在分裂期染色质会缩短变粗为
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20.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且只有一个细胞器( )。具有细胞壁,但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原核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叶绿
体等,但 上有多种 ,能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1. 双层膜的细胞器:
无膜的细胞器: 单层膜的细胞器: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1.ATP (是 。它是能量的直接来源。
2.ATP 结构式为,—表示稳定的化学键,∽表示不稳定的。
ATP 水解形成ADP (腺苷二磷酸),释放一个磷酸基团,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3. 渗透、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 2O ,O 2,CO 2,甘油等,不需要
4. 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 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协助,需要能量。如______________进出细胞,
6. 胞吞、胞吐:如。
7. 因为主动转运需要能量的参与,也就是需要线粒体来提供能量,所以影响线粒体功能的
因素都会影响主动运输的进行。
8. 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因渗透失水导致质膜连同以内的部分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新放入清水中,会发生 ,此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 。
9. 从酶的化学成分看,大部分酶是 ,少部分酶是 。酶是生物催化剂,作用学说为锁和钥匙理论,酶可以与底物形成 。
10. 酶具有 ,如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唾液原液的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11. 酶是根据它能催化水解的物质而命名来的,比如麦芽糖酶就能水解麦芽糖,能水解唾液淀粉酶的酶就叫做蛋白酶。
12.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一定范围内,酶活性会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达到 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下降,最后酶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失活。
13. 酶的活性受pH 值影响,不同酶有不同的最适pH 值,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 值
是 ,胰蛋白酶的最适pH 值是 。
14. 一般洗衣粉中会有蛋白酶用来去除奶渍、血渍等。使用加酶洗衣粉需用温水,使酶可以在最适宜的温度来发挥作用。加酶洗衣粉不可以用来洗真丝、纯毛的衣服。
15. 细胞呼吸可分为 和 。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6. 需氧呼吸总反应式: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酵解,地点( ____ ),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
地点( ____ ),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地点( ),
需氧呼吸形成的水中,氧来自于氧气。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但 阶段产生的量最多。
17. 厌氧呼吸分为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如人体肌肉细胞在缺氧情况下可进行乳酸发酵,乳酸菌也可产生乳酸。酵母菌可进行乙醇发酵,水稻如果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也会发生
烂芽,原因是水稻根细胞 中毒。
18. 厌氧呼吸的 与需氧呼吸相同,发生糖酵解反应:地点(细胞溶胶)。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总反应如下
酒精发酵:C 6H 12O 6
酶 2C 2H 5OH+2CO2+少量能量 乳酸发酵:C 6H 12O 6 2C 3H 6O 3+少量能量
19.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最大区别在于:需氧呼吸中有机物被彻底分解,释放较多能量。厌氧呼吸中有机物没有被彻底分解,部分能量储
存于 和 中。
20. 酵母菌是兼性生物,即可进行需氧呼吸也可进行
厌氧呼吸。
如图:从B 到A 随O 2浓度降低,酵母菌进行乙
醇发酵越旺盛。从B 到C 随O 2浓度升高,酵母菌
进行需氧呼吸越旺盛。B 点表示此时O 2浓度同时
抑制酵母菌的乙醇发酵和需氧呼吸。要储存农产品,最好将氧气浓度调节至 点。
21. 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 。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需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厌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22. 叶绿体中色素分两类
(一)叶绿素(含元素Mg) ,主要是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主要吸收 。
(二)类胡萝卜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
把植物叶绿素的滤液放在三棱镜的一侧,从另一侧观察会发现连续光谱中明显变暗的区域是 和 区域。
23. 光合作用可分为 和 。总反应式:6CO 2+6H2 C 6H 12O 6+6O2
A 光反应阶段:条件:一定需要光;场所:,产物:
过程:a. 水在光能下,分解成NADPH 和O 2; b .ADP+Pi+光能 酶酶A TP B 碳反应阶段: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a. CO2的固定:1分子RuBP (C5)和CO 2生成2分子C 3
b. C3的还原:C 3在NADPH 和A TP 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RuBP (C5)
24.光合作用中的氧气来自于水。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
25.环境中CO 2含量降低,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 、C5含量 、ATP 上升。
26. 空气中CO 2浓度,土壤中水分,光照长短、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
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 2浓度等提高产量。
27. 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称为植
物达到 。
如图:Q 为光饱和点,P 表示此时 。
28. 自养生物:可将CO 2、H 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
物,如
异养生物:不能将CO 2、H 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大部分细菌、真菌等。
29.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可用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扩散速度不同,层析液的主要成分是石油醚,叶绿
体中的四种色素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高的是 ,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 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 的溶解度最低,扩散得最慢。这样,几分钟后,四种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方法步骤:
a. 研磨:称取5g 绿色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 和 ,再加入5mL 酒精,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研磨成匀浆。
b. 过滤: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小玻璃漏斗中(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一个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c.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制备滤纸条:取一干燥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0cm 、宽1cm 的滤纸条,在距滤纸条一端1cm 处用铅笔画一条横线。
(2)画滤液细线:用 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重复2-3次。
(3)分离色素:将2ml 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制备好的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插入到层析液中,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4) 观察实验结果:最后滤纸条上将分离出四条色素带,颜色从上往下分别
是 ,四种色素从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
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包括 (M 期)和 。间
期又包括G1、S (发生DNA 的复制)、G2。如图:从 到
代表一个细胞周期。
2. 间期:完成DNA 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 。
3. 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4. 中期:丝牵粒集赤道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 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5. 后期:粒裂染倍两极走。着丝点分裂, 分离,染色体数目 ,平均移向两极
6.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逐渐消失。细胞一分为二
7.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8. 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 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
9.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 数目变化规律
其中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
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如从受精卵分化出各种类型的细胞。
人体内各种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如胚胎干细胞分化程度比造血干细胞
11. 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10.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
12. 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称为 ,如蝌蚪尾消失。
13. 癌细胞特征:能够无限增殖 ;癌细胞表面 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答案:细胞 C O 水 蛋白质 Ca2+ Mg 2+ Fe 2+ 氨基酸 核苷酸 葡萄糖 ATP 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 乳糖、糖元 磷脂 R基 -CO-NH- 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 n n 核糖核酸(RNA ) 脱氧核糖核酸(DNA ) 本尼迪特 苏丹Ⅲ/苏丹Ⅳ 双缩脲 红黄色沉淀 橘黄/红色 紫色 纤维素 较大 核膜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流动性 选择透性 脂双层 糖蛋白 纤维素 双 DNA 需氧呼吸 嵴 蛋白质 RNA 蛋白质 核仁
有丝分裂 单层 细胞液 粗面内质网 滑面内质网 细胞壁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叶绿体 液泡 中心体 低等植物 低等植物 细胞核 核孔 RNA DNA 蛋白质 核糖体 质膜 酶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核糖体、中心体 腺苷三磷酸 C 、H 、O 、N 、P A —P ∽P ∽P 高能磷酸键 能量和载体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蛋白质 流动性 质壁分离复原 减弱 蛋白质 RNA 酶—底物复合物 高效性 高效性 专一性 最适温度 2 8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C 6H 12O 6+6H2O+6O2 酶
6CO 2+12H2O+能量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第三 酒精 第一阶段 乳酸 酒精 B 厌氧 红橙光和蓝紫光 蓝紫光 红光 蓝紫光 光反应 碳反应 类囊体薄膜 NADPH 、ATP 、O 2 叶绿体基质 NADPH 、ATP 下降 上升 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绿色植物 酒精 胡萝卜素 二氧化硅 碳酸钙 毛细吸管 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 分裂期 分裂间期 乙 乙 加倍 赤道板 姐妹染色单体 加倍 纺缍体,染色体 低 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编程性细胞死亡 糖蛋白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 生物以 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2. 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 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哺乳动物血液中 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 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5. 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元,见下表:
6. 生物体内与
能
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
a. 主要能源物质: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脂肪、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
c. 直接能源物质: e. 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7. 植物细胞特有糖类:
动物细胞特有糖类: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8. 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9.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
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
碳原子上。 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 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
11. 氨基:-NH 2; 羧基:-COOH ;肽键:
12. 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 、
多肽链的 不同。
13. 假设有m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 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 个氨基, 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总数-18×(m-n)
14.核酸分两种, 和 。单体为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A 的单体)以及核糖核苷酸(RNA 的单体)。
15..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有机物,注意试剂名称及现象
1. 胡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但他看到的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 。 2. 细胞为什么那么小的原因在于:a.细胞核能够控制的范围有限;b. 细胞体积越小,则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相对 ,有利于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3. 根据细胞核有无 包被,可分为 和 。前者主要是细菌,如蓝细菌(蓝藻)、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后者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
菌(霉菌、食用菌、酵母菌) 等。 4. 质膜在结构上具有 ,在功能上具有 。
5. 质膜最基本的结构是 ,也称为单位膜,主要是磷脂分子。质膜中还有膜蛋白,也具有流动性。细胞识别、免疫等功能主要由 完成。
6. 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质可以随意进出细胞壁。
7. 叶绿体: 层膜,含少量 。
8.线粒体:DNA 。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
9.核糖体:合成的细胞器,无膜,由组成,来源于 10.中心体:无膜,与动物细胞有关。
11.液泡:膜。含有色素,使植物的花和果实有颜色。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无机盐类、糖类、氨基酸等,果汁主要就是液泡中的 。
12.内质网:单层膜,分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13.高尔基体:单层膜,与细胞分泌物有关,也与植物
14.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有关的结构有:
① 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② 是" 运输通道" ,其末端形成囊泡,将蛋白质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高尔基体;
③ 末端形成囊泡,将蛋白质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膜;
④细胞膜与高尔基体形成的小囊泡融合,将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排到细胞外;
⑤以上过程都需要能量,由 提供。
15.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 、 。
动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 ,但少数 也会有中心体。如果一种生物同时
有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结构,则为 细胞。
16. 掌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分辨细胞器并了解各细胞器的功
能
。
17. 是遗传物质贮存、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是双层膜的结构。
18. 细胞膜上有 ,是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 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19. 染色质由 和 组成,是遗传物质。在分裂期染色质会缩短变粗为
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20.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且只有一个细胞器( )。具有细胞壁,但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原核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叶绿
体等,但 上有多种 ,能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1. 双层膜的细胞器:
无膜的细胞器: 单层膜的细胞器: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1.ATP (是 。它是能量的直接来源。
2.ATP 结构式为,—表示稳定的化学键,∽表示不稳定的。
ATP 水解形成ADP (腺苷二磷酸),释放一个磷酸基团,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3. 渗透、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 2O ,O 2,CO 2,甘油等,不需要
4. 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 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协助,需要能量。如______________进出细胞,
6. 胞吞、胞吐:如。
7. 因为主动转运需要能量的参与,也就是需要线粒体来提供能量,所以影响线粒体功能的
因素都会影响主动运输的进行。
8. 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因渗透失水导致质膜连同以内的部分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新放入清水中,会发生 ,此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 。
9. 从酶的化学成分看,大部分酶是 ,少部分酶是 。酶是生物催化剂,作用学说为锁和钥匙理论,酶可以与底物形成 。
10. 酶具有 ,如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唾液原液的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11. 酶是根据它能催化水解的物质而命名来的,比如麦芽糖酶就能水解麦芽糖,能水解唾液淀粉酶的酶就叫做蛋白酶。
12.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一定范围内,酶活性会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达到 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下降,最后酶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失活。
13. 酶的活性受pH 值影响,不同酶有不同的最适pH 值,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 值
是 ,胰蛋白酶的最适pH 值是 。
14. 一般洗衣粉中会有蛋白酶用来去除奶渍、血渍等。使用加酶洗衣粉需用温水,使酶可以在最适宜的温度来发挥作用。加酶洗衣粉不可以用来洗真丝、纯毛的衣服。
15. 细胞呼吸可分为 和 。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6. 需氧呼吸总反应式: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酵解,地点( ____ ),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
地点( ____ ),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地点( ),
需氧呼吸形成的水中,氧来自于氧气。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但 阶段产生的量最多。
17. 厌氧呼吸分为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如人体肌肉细胞在缺氧情况下可进行乳酸发酵,乳酸菌也可产生乳酸。酵母菌可进行乙醇发酵,水稻如果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也会发生
烂芽,原因是水稻根细胞 中毒。
18. 厌氧呼吸的 与需氧呼吸相同,发生糖酵解反应:地点(细胞溶胶)。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总反应如下
酒精发酵:C 6H 12O 6
酶 2C 2H 5OH+2CO2+少量能量 乳酸发酵:C 6H 12O 6 2C 3H 6O 3+少量能量
19.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最大区别在于:需氧呼吸中有机物被彻底分解,释放较多能量。厌氧呼吸中有机物没有被彻底分解,部分能量储
存于 和 中。
20. 酵母菌是兼性生物,即可进行需氧呼吸也可进行
厌氧呼吸。
如图:从B 到A 随O 2浓度降低,酵母菌进行乙
醇发酵越旺盛。从B 到C 随O 2浓度升高,酵母菌
进行需氧呼吸越旺盛。B 点表示此时O 2浓度同时
抑制酵母菌的乙醇发酵和需氧呼吸。要储存农产品,最好将氧气浓度调节至 点。
21. 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 。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需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厌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22. 叶绿体中色素分两类
(一)叶绿素(含元素Mg) ,主要是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主要吸收 。
(二)类胡萝卜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
把植物叶绿素的滤液放在三棱镜的一侧,从另一侧观察会发现连续光谱中明显变暗的区域是 和 区域。
23. 光合作用可分为 和 。总反应式:6CO 2+6H2 C 6H 12O 6+6O2
A 光反应阶段:条件:一定需要光;场所:,产物:
过程:a. 水在光能下,分解成NADPH 和O 2; b .ADP+Pi+光能 酶酶A TP B 碳反应阶段: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a. CO2的固定:1分子RuBP (C5)和CO 2生成2分子C 3
b. C3的还原:C 3在NADPH 和A TP 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RuBP (C5)
24.光合作用中的氧气来自于水。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
25.环境中CO 2含量降低,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 、C5含量 、ATP 上升。
26. 空气中CO 2浓度,土壤中水分,光照长短、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
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 2浓度等提高产量。
27. 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称为植
物达到 。
如图:Q 为光饱和点,P 表示此时 。
28. 自养生物:可将CO 2、H 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
物,如
异养生物:不能将CO 2、H 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大部分细菌、真菌等。
29.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可用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扩散速度不同,层析液的主要成分是石油醚,叶绿
体中的四种色素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高的是 ,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 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 的溶解度最低,扩散得最慢。这样,几分钟后,四种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方法步骤:
a. 研磨:称取5g 绿色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 和 ,再加入5mL 酒精,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研磨成匀浆。
b. 过滤: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小玻璃漏斗中(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一个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c.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制备滤纸条:取一干燥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0cm 、宽1cm 的滤纸条,在距滤纸条一端1cm 处用铅笔画一条横线。
(2)画滤液细线:用 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重复2-3次。
(3)分离色素:将2ml 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制备好的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插入到层析液中,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4) 观察实验结果:最后滤纸条上将分离出四条色素带,颜色从上往下分别
是 ,四种色素从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
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包括 (M 期)和 。间
期又包括G1、S (发生DNA 的复制)、G2。如图:从 到
代表一个细胞周期。
2. 间期:完成DNA 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 。
3. 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4. 中期:丝牵粒集赤道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 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5. 后期:粒裂染倍两极走。着丝点分裂, 分离,染色体数目 ,平均移向两极
6.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逐渐消失。细胞一分为二
7.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8. 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 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
9.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 数目变化规律
其中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
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如从受精卵分化出各种类型的细胞。
人体内各种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如胚胎干细胞分化程度比造血干细胞
11. 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10.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
12. 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称为 ,如蝌蚪尾消失。
13. 癌细胞特征:能够无限增殖 ;癌细胞表面 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答案:细胞 C O 水 蛋白质 Ca2+ Mg 2+ Fe 2+ 氨基酸 核苷酸 葡萄糖 ATP 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 乳糖、糖元 磷脂 R基 -CO-NH- 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 n n 核糖核酸(RNA ) 脱氧核糖核酸(DNA ) 本尼迪特 苏丹Ⅲ/苏丹Ⅳ 双缩脲 红黄色沉淀 橘黄/红色 紫色 纤维素 较大 核膜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流动性 选择透性 脂双层 糖蛋白 纤维素 双 DNA 需氧呼吸 嵴 蛋白质 RNA 蛋白质 核仁
有丝分裂 单层 细胞液 粗面内质网 滑面内质网 细胞壁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叶绿体 液泡 中心体 低等植物 低等植物 细胞核 核孔 RNA DNA 蛋白质 核糖体 质膜 酶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核糖体、中心体 腺苷三磷酸 C 、H 、O 、N 、P A —P ∽P ∽P 高能磷酸键 能量和载体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蛋白质 流动性 质壁分离复原 减弱 蛋白质 RNA 酶—底物复合物 高效性 高效性 专一性 最适温度 2 8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C 6H 12O 6+6H2O+6O2 酶
6CO 2+12H2O+能量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第三 酒精 第一阶段 乳酸 酒精 B 厌氧 红橙光和蓝紫光 蓝紫光 红光 蓝紫光 光反应 碳反应 类囊体薄膜 NADPH 、ATP 、O 2 叶绿体基质 NADPH 、ATP 下降 上升 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绿色植物 酒精 胡萝卜素 二氧化硅 碳酸钙 毛细吸管 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 分裂期 分裂间期 乙 乙 加倍 赤道板 姐妹染色单体 加倍 纺缍体,染色体 低 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编程性细胞死亡 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