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与高学历家长群的沟通技巧

前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想纸房子一样倒下来。然而, 家园工作是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个任务, 同时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 有句名言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却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 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 和谐施教。沟通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 了解家长的心理, 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 以真诚的态度, 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 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以下是自己在与家长沟通时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案例背景

家长:河海大学博士

老师:工作接近一年的新教师。

幼儿:嘟嘟小朋友, 在班里不爱说话, 几乎没有玩得来的朋友, 在班级几乎不见她的笑容。因为在上个学期的冬天里, 嘟嘟下午基本都是缺课的, 原本不爱和同伴交流的孩子, 似乎变得更加不愿意与同伴交流, 原本她还有一些好朋友, 每天也愿意和老师讲讲一些有趣的事, 但是现在的嘟嘟, 从不愿意和男孩做一组, 也没有好朋友和她一起玩, 同时也变得不再是自信心很足的小女孩。与同伴间的摩擦, 也不能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

例如:

1.前不久, 放学后还在幼儿园玩, 她在炒蘑菇(炒树叶), 有几个中大班的孩子捣乱, 她很气愤, 什么都没有说, 拿起石头就扔了过去, 结果把中班孩子的头砸破了, 肿了„„

2.每天男孩要前者女孩的手散步, 嘟嘟不喜欢白白小朋友, 白白要拉她的手, 直接甩开白白的手, “不要拉我的手”, 然后, 径直一个人走, 白白没有办法只能默默跟在她的旁边。

类似于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我们从孩子出发, 和家长有过多次的沟通, 希望通过家园配合, 能改变孩子的这一现状, 让孩子更能适合我们这个集体, 更能适合社会。

二、情景再现:

近期与嘟嘟父亲的沟通, 是从一通电话和三条短息开始的:

1.电话:

5月18日晨间, 我接到嘟嘟的电话:马老师, 我不想去幼儿园, 王俊豪老是捏我的脸? 老师:嗯? 什么时候捏的呀?

嘟嘟:昨天下午躲猫猫的时候。

老师:昨天下午, 我们没有躲猫猫呀, 我们排练队形的呀!

嘟嘟:那就是前天下午躲猫猫的时候!

老师:前天下午我们也没有玩这个游戏。

嘟嘟:我不记得了, 是和尤老师一起躲猫猫的时候。

老师:嘟嘟, 爸爸在吗?

随后, 爸爸接过电话, “马老师, 王俊豪小朋友总是捏我们家嘟嘟的脸, 我希望能让王俊豪改变一下打招呼或者友好的方式, 我们家嘟嘟不喜欢也不习惯这样的打招呼的方式。”

教师:嘟嘟爸爸, 嘟嘟刚才说的躲猫猫的游戏, 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都有一个多月了„„(还没说完)

嘟爸:马老师, 我们不要纠结这个游戏的时间, 孩子小, 对时间概念不是很明确。我还是希望王俊豪改变打招呼的方式, 小孩子在一起, 难免有磕磕碰碰, 过去的事情就不追究了, 要不就让王俊豪不要和嘟嘟在一起玩。

老师:据我们观察, 嘟嘟和王俊豪在班级里机会是没有交集的, 一个是性格外向的只喜欢玩建筑工地或者是子弹区的男孩子, 一个是喜欢文静一点的油泥区的孩子, 在生活上, 像散步、午睡、

午饭都不是在一个组的。

后面嘟爸一直强调让王俊豪改变打招呼的方式, 后来因为要培训, 就挂了电话。接下来, 嘟爸就改为手机短信交流。

2.短信

家长:其实孩子们之间的磕磕碰碰这很正常, 但我认为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 若让他们自己学会处理, 这不是放弃了我们应尽的教育引导责任吗? 就像上次, 我就是告诉嘟嘟别人老是欺负你, 你就打他屁股, 不要打头。小孩子的处理方法或对或错或过激, 需要引导, 而不是让其自己处理。感谢你一直对嘟嘟的关心和安排, 特别是让她做小组长, 因为一个好老师会急于每一个孩子锻炼的机会, 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管理方便! 嘟嘟在家很活泼, 把老师教的歌、故事、游戏都表演出来, 在校却拘谨、不太和众, 我们准备送她学跳舞练练胆, 也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给予的锻炼机会! 谢谢!

老师:我们的目的都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只是在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方式方法有点不同。对于你说的打小屁股, 我不赞同这一观点。首先要鼓励孩子自己判断别人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如果是无意, 没有造成影响, 那就将淡化问题。换个角度, 有没有想过, 有谁愿意让你去打屁股, 如果是中大班的孩子或者手脚比较快的孩子, 再次还击怎么办。所以我们还是鼓励孩子自己用嘴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解决不了再找大人帮助。

家长:我觉得你的教育观点是一般意义层面的, 但个性差异教育更需针对性, 嘟嘟公众场合有些胆小, 遇事避让, 需要壮胆和勇气! 家长和老师自然要教育她区分有意和无意, 这种区分随孩子长大也就慢慢掌握, 但若别人老师干扰你, 恐怕无意也变成有意了吧, 上次是去我不过早干预就是看其怎么处理, 是一味退让, 还是有勇气 。

前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想纸房子一样倒下来。然而, 家园工作是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个任务, 同时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 有句名言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却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 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 和谐施教。沟通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 了解家长的心理, 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 以真诚的态度, 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 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以下是自己在与家长沟通时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案例背景

家长:河海大学博士

老师:工作接近一年的新教师。

幼儿:嘟嘟小朋友, 在班里不爱说话, 几乎没有玩得来的朋友, 在班级几乎不见她的笑容。因为在上个学期的冬天里, 嘟嘟下午基本都是缺课的, 原本不爱和同伴交流的孩子, 似乎变得更加不愿意与同伴交流, 原本她还有一些好朋友, 每天也愿意和老师讲讲一些有趣的事, 但是现在的嘟嘟, 从不愿意和男孩做一组, 也没有好朋友和她一起玩, 同时也变得不再是自信心很足的小女孩。与同伴间的摩擦, 也不能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

例如:

1.前不久, 放学后还在幼儿园玩, 她在炒蘑菇(炒树叶), 有几个中大班的孩子捣乱, 她很气愤, 什么都没有说, 拿起石头就扔了过去, 结果把中班孩子的头砸破了, 肿了„„

2.每天男孩要前者女孩的手散步, 嘟嘟不喜欢白白小朋友, 白白要拉她的手, 直接甩开白白的手, “不要拉我的手”, 然后, 径直一个人走, 白白没有办法只能默默跟在她的旁边。

类似于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我们从孩子出发, 和家长有过多次的沟通, 希望通过家园配合, 能改变孩子的这一现状, 让孩子更能适合我们这个集体, 更能适合社会。

二、情景再现:

近期与嘟嘟父亲的沟通, 是从一通电话和三条短息开始的:

1.电话:

5月18日晨间, 我接到嘟嘟的电话:马老师, 我不想去幼儿园, 王俊豪老是捏我的脸? 老师:嗯? 什么时候捏的呀?

嘟嘟:昨天下午躲猫猫的时候。

老师:昨天下午, 我们没有躲猫猫呀, 我们排练队形的呀!

嘟嘟:那就是前天下午躲猫猫的时候!

老师:前天下午我们也没有玩这个游戏。

嘟嘟:我不记得了, 是和尤老师一起躲猫猫的时候。

老师:嘟嘟, 爸爸在吗?

随后, 爸爸接过电话, “马老师, 王俊豪小朋友总是捏我们家嘟嘟的脸, 我希望能让王俊豪改变一下打招呼或者友好的方式, 我们家嘟嘟不喜欢也不习惯这样的打招呼的方式。”

教师:嘟嘟爸爸, 嘟嘟刚才说的躲猫猫的游戏, 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都有一个多月了„„(还没说完)

嘟爸:马老师, 我们不要纠结这个游戏的时间, 孩子小, 对时间概念不是很明确。我还是希望王俊豪改变打招呼的方式, 小孩子在一起, 难免有磕磕碰碰, 过去的事情就不追究了, 要不就让王俊豪不要和嘟嘟在一起玩。

老师:据我们观察, 嘟嘟和王俊豪在班级里机会是没有交集的, 一个是性格外向的只喜欢玩建筑工地或者是子弹区的男孩子, 一个是喜欢文静一点的油泥区的孩子, 在生活上, 像散步、午睡、

午饭都不是在一个组的。

后面嘟爸一直强调让王俊豪改变打招呼的方式, 后来因为要培训, 就挂了电话。接下来, 嘟爸就改为手机短信交流。

2.短信

家长:其实孩子们之间的磕磕碰碰这很正常, 但我认为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 若让他们自己学会处理, 这不是放弃了我们应尽的教育引导责任吗? 就像上次, 我就是告诉嘟嘟别人老是欺负你, 你就打他屁股, 不要打头。小孩子的处理方法或对或错或过激, 需要引导, 而不是让其自己处理。感谢你一直对嘟嘟的关心和安排, 特别是让她做小组长, 因为一个好老师会急于每一个孩子锻炼的机会, 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管理方便! 嘟嘟在家很活泼, 把老师教的歌、故事、游戏都表演出来, 在校却拘谨、不太和众, 我们准备送她学跳舞练练胆, 也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给予的锻炼机会! 谢谢!

老师:我们的目的都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只是在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方式方法有点不同。对于你说的打小屁股, 我不赞同这一观点。首先要鼓励孩子自己判断别人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如果是无意, 没有造成影响, 那就将淡化问题。换个角度, 有没有想过, 有谁愿意让你去打屁股, 如果是中大班的孩子或者手脚比较快的孩子, 再次还击怎么办。所以我们还是鼓励孩子自己用嘴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解决不了再找大人帮助。

家长:我觉得你的教育观点是一般意义层面的, 但个性差异教育更需针对性, 嘟嘟公众场合有些胆小, 遇事避让, 需要壮胆和勇气! 家长和老师自然要教育她区分有意和无意, 这种区分随孩子长大也就慢慢掌握, 但若别人老师干扰你, 恐怕无意也变成有意了吧, 上次是去我不过早干预就是看其怎么处理, 是一味退让, 还是有勇气 。


相关内容

  • 关于开展_科技馆活动进校园_的通知
  • 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通知 区属.局属单位(学校).镇乡(街道)中学.小学.中心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兴趣,充分发挥科技馆作为公益性科普活动场所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依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 ...

  • 幼儿园学期总结
  • ***年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飞驰而过,一学期的辛勤工作也得到了回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怀下,在《规程》、《纲要》两个指导性文件精神的引领下,通过全园教职员工的努力,本学期我园已顺利地完成了区教育局、区妇联下达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以下荣誉:获得“浙江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光荣称号、获得xx’温州市幼儿园 ...

  • 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和心得
  •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幼儿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家园共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成适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 幼儿园具有双重任 ...

  • 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
  • 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 --基于湖北9市问卷调查 内容提要:自2003年左右开始,短期支教活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社会上对短期支教发挥的作用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短期支教活动的现有运行机制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本文以湖北9市的233份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短期支教团队.支教内容及支教效果 ...

  •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特别像现在很多独身子女的家庭,孩子在家犹如一个"小皇帝",到了幼儿园以后,许多父母就会担心这,担心那.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注意与家长交流的技巧,因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们都会非常的留意, ...

  • 小班教师个人进修计划
  • 计划一:小班教师个人进修计划 重视教师的职后学习.研究和进修,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国际动向,并且是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潮相联系的.许多教育学专家认为,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只有经过不断的进修,才能得到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社会在不断变化,人类正进 ...

  • 道德存在于细节之中
  • 道德存在于细节之中 --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理 论 篇] 新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 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 专题二:中外教师职业道德的比较与借鉴 专题三:争鸣: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 专题四: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道德 专题五:法律视野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

  • 2009年幼儿园下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幼儿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修养品德,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起始时期。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应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针,以幼儿发展为本,优化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保证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国 ...

  • 惠州市龙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 惠州市龙丰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2017.1-2019.12) 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以及<惠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