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泰山小学 邵彧
一、 导入:
同学们,咱们班同学当中谁的字写的好?(久仰大名、初次见面请多关照。)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书法水平超群(出示图像),合称“二王”。后人评价他们的字(出示课件:书法作品)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2、 自由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检查识字情况:用课件出示生字
模仿 顿时 抚摩 石凳 兴冲冲 坚持不懈 聚精会神
相应地强调其中的多音字:模,出示两句话,请学生准确
读出模字在句子中的读音。
a) 他是一位模仿能力强的演员。
b) 我们用河泥捏出了模样俊俏的新媳妇。
指名先领读一遍,指导“模”字,强调是多音字。
再提到“兴冲冲”,“兴”字的两个音组词,这个词是ABB式的,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凳”字板演写法,师生同写。(写的速度要慢,每一笔的笔画要写清楚,边写边说出名称。)
3、出示课件:王献之( )地练字,结果( )。 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
4、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后我们可以像这样结合问题,用简练的句子概括文题。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可是,王献之却险些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自由读第一段,找到答案。
(1)课件出示:
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他的“自满”和前面几句话有联系吗?我们可以用哪一组关联词语把它们联在一起?(因为„„所以„„)怎样加进去?
情况一:因为献之很聪明,所以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情况二:因为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情况三: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因为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老师引导:他会得到怎样的夸奖呢?我们不妨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指一名学生站起来,他就是王献之在练字,想一想人们看了他写的字会怎样夸奖他呢?
(提示,假如你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强调模仿老人的特点。
假如你是一个有名的秀才。
假如你是献之的同龄人,你会如何夸奖他?)
请学生选择不同的人物进行想象发言,再问扮演王献之的学生:你现
在心里想什么?你觉得自己的字„„
这就是自满。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
(2)从第二、三段中哪儿看出他的自满?默读这一部分,找到相关的词语。
学生汇报“兴冲冲、满以为”。走进他的心里,说一说他在想什么?
如果他继续自满会怎样?所以在他兴冲冲地把选好的字拿去给父母看时,王献之如愿以偿得到父母的夸奖了吗?(此句语气低沉,语速慢)
生汇报描写母亲说的话:“就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齐读这句话,提问:母亲的话什么意思?是和别人一样在称赞他吗?
所以母亲会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对他说?生答平静地、严肃地、不假思索地等等。让学生说一说,你为什么选这个词?
请你把这些词语加入到句子中,再用合适的语气读出母亲说的话。
出示课件:母亲指着“太”字的一点儿( )地说:“就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生找到王羲之的句子,不做展开。
父亲的一点和母亲的话点醒了自满的王献之,他顿时„„
(学生接满脸通红,十分惭愧),惭愧怎么理解?
他急于想知道父亲随手一写就写的那么好的„„(秘诀)
看看他说的话,你能试着读出着急的语气吗?
指名读,一个一个评价。再老师导读,全班齐读。读完老师抚摩一生的头,慢慢地说:秘诀?有。你明天早晨到午后的小花园去看看吧。 秘诀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快速帮你实现心愿。王献之想要成为书法家
的秘诀,你想要成为什么家的秘诀?
老师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你要的秘诀。王献之找到了秘诀吗? 生:在十八口大水缸里。
看图,在看老师手里的毛笔,设想一下,父亲是让王献之随便写写吗? 父亲又是怎样练字的?
指名读句子:
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
这句话什么地方吸引你?说说理由。
清晨、聚精会神、已
出示课件:对比句子
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
第二天早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坐在石凳上写字了。
父亲用他的言传身教给王献之上了生动的一课,
联系下文,想一想在十八口大水缸里藏着什么样的秘诀?
学生读“从此,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联系前面的句子怎样理解“坚持不懈”?
总结学法:像这样联系上下文来弄明白词语、课文的意思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
坚持不懈读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让我们一起陪献之度过那段刻苦练字的日子吧,
出示课件:
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提示读这句话。
当别的小朋友结伴而行去放风筝的时候,王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 )。
当身体不适,浑身无力的时候,王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 )。
当写的字越来越好,人所共赏的时候,王献之仍然( )。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王献之成了一名大书法家。
同学们,实现未来的理想,你找到秘诀了吗?
回想王献之拿自己写的大字给父亲看时,父亲什么也没有说,随手加上了一点儿。同学们猜测一下,父亲给他加上一点儿,是在暗示他练字时要多一点儿什么?
学生自由说:多一点儿坚持。
多一点儿努力。
多一点儿练习。
出示课件:太字碑,你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个太字刻在碑上了吗? 出示课件:名人名言三句:在研究教学上多花一点课余时间,会给你的课堂带来如泉涌般的精彩!——邵彧 未来的教育专家
像这样,把你的感悟用一句吸引人的话写下来
学生动笔后交流。
五、总结
所以课文我们学完了,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路才刚刚开始。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泰山小学 邵彧
一、 导入:
同学们,咱们班同学当中谁的字写的好?(久仰大名、初次见面请多关照。)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书法水平超群(出示图像),合称“二王”。后人评价他们的字(出示课件:书法作品)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2、 自由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检查识字情况:用课件出示生字
模仿 顿时 抚摩 石凳 兴冲冲 坚持不懈 聚精会神
相应地强调其中的多音字:模,出示两句话,请学生准确
读出模字在句子中的读音。
a) 他是一位模仿能力强的演员。
b) 我们用河泥捏出了模样俊俏的新媳妇。
指名先领读一遍,指导“模”字,强调是多音字。
再提到“兴冲冲”,“兴”字的两个音组词,这个词是ABB式的,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凳”字板演写法,师生同写。(写的速度要慢,每一笔的笔画要写清楚,边写边说出名称。)
3、出示课件:王献之( )地练字,结果( )。 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
4、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后我们可以像这样结合问题,用简练的句子概括文题。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可是,王献之却险些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自由读第一段,找到答案。
(1)课件出示:
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他的“自满”和前面几句话有联系吗?我们可以用哪一组关联词语把它们联在一起?(因为„„所以„„)怎样加进去?
情况一:因为献之很聪明,所以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情况二:因为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情况三: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因为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老师引导:他会得到怎样的夸奖呢?我们不妨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指一名学生站起来,他就是王献之在练字,想一想人们看了他写的字会怎样夸奖他呢?
(提示,假如你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强调模仿老人的特点。
假如你是一个有名的秀才。
假如你是献之的同龄人,你会如何夸奖他?)
请学生选择不同的人物进行想象发言,再问扮演王献之的学生:你现
在心里想什么?你觉得自己的字„„
这就是自满。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
(2)从第二、三段中哪儿看出他的自满?默读这一部分,找到相关的词语。
学生汇报“兴冲冲、满以为”。走进他的心里,说一说他在想什么?
如果他继续自满会怎样?所以在他兴冲冲地把选好的字拿去给父母看时,王献之如愿以偿得到父母的夸奖了吗?(此句语气低沉,语速慢)
生汇报描写母亲说的话:“就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齐读这句话,提问:母亲的话什么意思?是和别人一样在称赞他吗?
所以母亲会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对他说?生答平静地、严肃地、不假思索地等等。让学生说一说,你为什么选这个词?
请你把这些词语加入到句子中,再用合适的语气读出母亲说的话。
出示课件:母亲指着“太”字的一点儿( )地说:“就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生找到王羲之的句子,不做展开。
父亲的一点和母亲的话点醒了自满的王献之,他顿时„„
(学生接满脸通红,十分惭愧),惭愧怎么理解?
他急于想知道父亲随手一写就写的那么好的„„(秘诀)
看看他说的话,你能试着读出着急的语气吗?
指名读,一个一个评价。再老师导读,全班齐读。读完老师抚摩一生的头,慢慢地说:秘诀?有。你明天早晨到午后的小花园去看看吧。 秘诀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快速帮你实现心愿。王献之想要成为书法家
的秘诀,你想要成为什么家的秘诀?
老师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你要的秘诀。王献之找到了秘诀吗? 生:在十八口大水缸里。
看图,在看老师手里的毛笔,设想一下,父亲是让王献之随便写写吗? 父亲又是怎样练字的?
指名读句子:
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
这句话什么地方吸引你?说说理由。
清晨、聚精会神、已
出示课件:对比句子
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
第二天早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坐在石凳上写字了。
父亲用他的言传身教给王献之上了生动的一课,
联系下文,想一想在十八口大水缸里藏着什么样的秘诀?
学生读“从此,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联系前面的句子怎样理解“坚持不懈”?
总结学法:像这样联系上下文来弄明白词语、课文的意思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
坚持不懈读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让我们一起陪献之度过那段刻苦练字的日子吧,
出示课件:
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提示读这句话。
当别的小朋友结伴而行去放风筝的时候,王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 )。
当身体不适,浑身无力的时候,王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 )。
当写的字越来越好,人所共赏的时候,王献之仍然( )。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王献之成了一名大书法家。
同学们,实现未来的理想,你找到秘诀了吗?
回想王献之拿自己写的大字给父亲看时,父亲什么也没有说,随手加上了一点儿。同学们猜测一下,父亲给他加上一点儿,是在暗示他练字时要多一点儿什么?
学生自由说:多一点儿坚持。
多一点儿努力。
多一点儿练习。
出示课件:太字碑,你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个太字刻在碑上了吗? 出示课件:名人名言三句:在研究教学上多花一点课余时间,会给你的课堂带来如泉涌般的精彩!——邵彧 未来的教育专家
像这样,把你的感悟用一句吸引人的话写下来
学生动笔后交流。
五、总结
所以课文我们学完了,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的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