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探讨政治
卢卡奇“物化”学说之我见
武戈
(河南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借助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有关物化的思想资源,试图通过自我理解说明物化对现代人的社会存在境遇的影响和几点关于克服物化的思考。
Abstract:With the aid of Lucar wonderful "History And Social class Consciousness" in a book related transformation thought resources, attempts to transform into through the self-understanding explanation to modern people's social being circumstances in -fluence and several spots about overcomes the transformation the ponder.
关键词:物化社会意识影响
key words:The transformation social consciousness affects
作者简介:武戈,男,河南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10-0011-01
与物的关系,人们只注重对眼前商品的需求,忽视人的意识以至整个社会意识的前途,造成人目光短浅,使社会变得僵硬和机械。其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环境越来越系统化,分工越来越细,等于将劳动者与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切断,导致劳动者个体所接触社会的范围和深度受到很大的局限,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机械化导致消极劳动。最后,物化无时无刻地,潜移默化地深深植入人的思想之中,从一开始的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导致人的主动性丧失,把握科学,哲学,世界观的总体性能力丧失。
一、总体阐述卢卡奇的物化学说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建设到改革的发展,都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扩展深化,都是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结合。当前的形势和政策需要马克思主义有新的大发展,所以学习和扬弃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典论著并用以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卢卡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更是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该书囊括包括马克思主义等多个方面,其中“物化和阶级意识”章节更是折经典中的重点,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研究的热门话题。
1. 物化的基本含义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直接根据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而得出的。他引证马克思的话说:“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卢卡奇的物化就是指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就是在头脑中使某种抽象的东西呈现为一物”。
2. 几点关于克服物化的思考
第一. 无产阶级思想本身对于物化弊病就是一剂良药。作为我
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将会在这一历史问题上作出自己的回答。首先,无产阶级的任务是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剥削,最终消灭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思想与物化思想的根本对立;其次,无产阶级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体现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脱离物化思潮的纠缠;无产阶级代表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不是资本家的利益,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在社会关系中物重于人的情况。
第二.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物化思潮肆虐在社会主义阵营有许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上的麻痹,在于没有用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伟大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国家一再拨款到地方搞精神文明建设,可个别基层领导者在面对经济利益和群众思想修养时,往往采取唯经济论,在统筹安排资金的能力上有所欠缺,这是错误的。一定要在抓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特别是经济一线二线城市,要不断加强党建,不断提高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动员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百姓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第三.扬弃物化。马克思指出,异化的毁灭之路在于实践,她更多地关注是异化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自动灭亡,这显然有些被动,但是如果只是单纯抵制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话,人民是无法从生产力中解放出来的,也无法享受全世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事实证明放任之行不通,搞意识形态那一套更是行不通。只有扬弃物化,从批判和超越之中才能找到出路。发展第一位是不可动摇的,只有专注快速发展生产力,劳动人民才能尽快地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供支配,同时得到越来越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不断从政策和体制上改革,照顾到社会各层面,使得人民享受在积极劳动之中,在群众潜意识中打破“人属于机器”的错误模式,这样才能加快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1. 物化中的对立关系
这种一切人的关系的物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非人化”,它的内涵包括大量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意识和人的意识,并且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物化的特点就是“对立”。
在原始公社时期,物品的交换是极其偶尔的,只是为了满足交换者双方的需求,不存在中介,这里的物品只存在使用价值;当社会逐渐发展到资本主义时期,物品的交换已趋于频繁,物品的生产交换已经不单纯是满足双方的利益,而是出现了第三方,也就是资本家,生产出的物品不一定立即被社会消耗,而是被囤积起来从而获得大于其使用价值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是用货币单位衡量,最后,满足自身需求的物品演变成具有价值的商品流通在社会中。
在商品出现后,生产的流程愈加“合理化”,“系统化”,商品的客体对商品的需求更人性化,导致物品作为商品来说对人劳动的需求更系统化,机械化。人的尊严,人的全面发展反而被忽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商品的需求,人的需求反而不值一提。劳动把人置于次要地位,对于中介人来说,劳动者每单位时间的效果是等值的,时间就是一切,人不算什么,人只不过作为时间饿一种体现。
二、物化的影响和几点克服物化的思考1. 物化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
参考文献:
[1]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
思政探讨政治
卢卡奇“物化”学说之我见
武戈
(河南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借助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有关物化的思想资源,试图通过自我理解说明物化对现代人的社会存在境遇的影响和几点关于克服物化的思考。
Abstract:With the aid of Lucar wonderful "History And Social class Consciousness" in a book related transformation thought resources, attempts to transform into through the self-understanding explanation to modern people's social being circumstances in -fluence and several spots about overcomes the transformation the ponder.
关键词:物化社会意识影响
key words:The transformation social consciousness affects
作者简介:武戈,男,河南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10-0011-01
与物的关系,人们只注重对眼前商品的需求,忽视人的意识以至整个社会意识的前途,造成人目光短浅,使社会变得僵硬和机械。其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环境越来越系统化,分工越来越细,等于将劳动者与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切断,导致劳动者个体所接触社会的范围和深度受到很大的局限,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机械化导致消极劳动。最后,物化无时无刻地,潜移默化地深深植入人的思想之中,从一开始的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导致人的主动性丧失,把握科学,哲学,世界观的总体性能力丧失。
一、总体阐述卢卡奇的物化学说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建设到改革的发展,都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扩展深化,都是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结合。当前的形势和政策需要马克思主义有新的大发展,所以学习和扬弃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典论著并用以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卢卡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更是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该书囊括包括马克思主义等多个方面,其中“物化和阶级意识”章节更是折经典中的重点,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研究的热门话题。
1. 物化的基本含义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直接根据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而得出的。他引证马克思的话说:“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卢卡奇的物化就是指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就是在头脑中使某种抽象的东西呈现为一物”。
2. 几点关于克服物化的思考
第一. 无产阶级思想本身对于物化弊病就是一剂良药。作为我
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将会在这一历史问题上作出自己的回答。首先,无产阶级的任务是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剥削,最终消灭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思想与物化思想的根本对立;其次,无产阶级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体现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脱离物化思潮的纠缠;无产阶级代表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不是资本家的利益,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在社会关系中物重于人的情况。
第二.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物化思潮肆虐在社会主义阵营有许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上的麻痹,在于没有用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伟大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国家一再拨款到地方搞精神文明建设,可个别基层领导者在面对经济利益和群众思想修养时,往往采取唯经济论,在统筹安排资金的能力上有所欠缺,这是错误的。一定要在抓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特别是经济一线二线城市,要不断加强党建,不断提高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动员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百姓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第三.扬弃物化。马克思指出,异化的毁灭之路在于实践,她更多地关注是异化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自动灭亡,这显然有些被动,但是如果只是单纯抵制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话,人民是无法从生产力中解放出来的,也无法享受全世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事实证明放任之行不通,搞意识形态那一套更是行不通。只有扬弃物化,从批判和超越之中才能找到出路。发展第一位是不可动摇的,只有专注快速发展生产力,劳动人民才能尽快地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供支配,同时得到越来越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不断从政策和体制上改革,照顾到社会各层面,使得人民享受在积极劳动之中,在群众潜意识中打破“人属于机器”的错误模式,这样才能加快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1. 物化中的对立关系
这种一切人的关系的物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非人化”,它的内涵包括大量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意识和人的意识,并且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物化的特点就是“对立”。
在原始公社时期,物品的交换是极其偶尔的,只是为了满足交换者双方的需求,不存在中介,这里的物品只存在使用价值;当社会逐渐发展到资本主义时期,物品的交换已趋于频繁,物品的生产交换已经不单纯是满足双方的利益,而是出现了第三方,也就是资本家,生产出的物品不一定立即被社会消耗,而是被囤积起来从而获得大于其使用价值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是用货币单位衡量,最后,满足自身需求的物品演变成具有价值的商品流通在社会中。
在商品出现后,生产的流程愈加“合理化”,“系统化”,商品的客体对商品的需求更人性化,导致物品作为商品来说对人劳动的需求更系统化,机械化。人的尊严,人的全面发展反而被忽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商品的需求,人的需求反而不值一提。劳动把人置于次要地位,对于中介人来说,劳动者每单位时间的效果是等值的,时间就是一切,人不算什么,人只不过作为时间饿一种体现。
二、物化的影响和几点克服物化的思考1. 物化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
参考文献:
[1]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