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 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复习计划: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整个班的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并按时完成作业。
二、复习内容
本册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快:
1,数与运算。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每种运算的意义及其运算方法。
2,空间与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露在外面的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及其实际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容积计算,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选择;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会找出一组数列中的中位数、众数。
三、复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
法则,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题能用方程解。
3.能正确地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认识简单的长(正)方体的展开图。能计算他们的表面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体积容积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读懂简单的统计图;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
四、复习课时安排
1.数与运算:3课时。
(1)分数乘除法及其混合运算。
(2)分数乘除应用题。
(3)百分数应用题。
2.空间与图形:2课时。
(1)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以及表面积的计。 (2)长(正)方体体积单位及其单位换算,体积、容积的计算。
3.统计与概率: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
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 意义 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 意义 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板书设计: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x毫升。
ⅹx-2/9ⅹ=427
7/9x=427
ⅹ x=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14.8﹪=142.08(万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9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答案:
科技馆:30000×10%=3000(平方米)
教学楼:30000×25%=7500(平方米)
操 场:30000×20%=6000(平方米)
食 堂:30000×2.5%=750(平方米)
花 坛:30000×0.03%=9(平方米)
空 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 板书设计: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教学反思:
总复习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复习、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
二、练习。
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
4.第15题。
第(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数出一共有15个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再减去不涂漆面的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第(2)题,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
=0.0162(立方米)
=0.02(立方米)
(2)0.02×40=0.8(立方米)
(3)0.8×365=292(立方米)
板书设计:
复习
体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000)
容积单位:(液体)升 毫升 (1000)
教学反思:
总复习 第五课时
内容:统计---96页的第18、19题
目标:1.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
2.经历提出问题、处理数据、做出预测等过程,掌握统计的基
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理解简单的问题。
重点:
1.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
2.经历提出问题、处理数据、做出预测等过程,掌握统计的基 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理解简单的问题。
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
2.经历提出问题、处理数据、做出预测等过程,掌握统计的基础知 识和技能,并能理解简单的问题。
方式方法:练习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课件---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1.说一说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类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练习96页18题。
第18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1)自己练习。(2)共同交流。
二、复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什么叫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练习96页19题
第19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位数表示这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答案:1925万人。 (1)小组讨论:怎么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组内完成。
(2)代表发言并共同交流。
3、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类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作业:回顾复习过程,查缺补漏
六、教学反思:
总复习第六---第十课时
1,复习内容-----完成分类专项试卷1----7 2,选择性完成-----详见相关试卷
3,辅导和讲解
1,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辅导和讲解. 2,答疑解难.
北师大 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复习计划: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整个班的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并按时完成作业。
二、复习内容
本册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快:
1,数与运算。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每种运算的意义及其运算方法。
2,空间与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露在外面的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及其实际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容积计算,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选择;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会找出一组数列中的中位数、众数。
三、复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
法则,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题能用方程解。
3.能正确地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认识简单的长(正)方体的展开图。能计算他们的表面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体积容积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读懂简单的统计图;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
四、复习课时安排
1.数与运算:3课时。
(1)分数乘除法及其混合运算。
(2)分数乘除应用题。
(3)百分数应用题。
2.空间与图形:2课时。
(1)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以及表面积的计。 (2)长(正)方体体积单位及其单位换算,体积、容积的计算。
3.统计与概率: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
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 意义 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 意义 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板书设计: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x毫升。
ⅹx-2/9ⅹ=427
7/9x=427
ⅹ x=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14.8﹪=142.08(万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9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答案:
科技馆:30000×10%=3000(平方米)
教学楼:30000×25%=7500(平方米)
操 场:30000×20%=6000(平方米)
食 堂:30000×2.5%=750(平方米)
花 坛:30000×0.03%=9(平方米)
空 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 板书设计: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教学反思:
总复习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复习、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
二、练习。
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
4.第15题。
第(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数出一共有15个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再减去不涂漆面的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第(2)题,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
=0.0162(立方米)
=0.02(立方米)
(2)0.02×40=0.8(立方米)
(3)0.8×365=292(立方米)
板书设计:
复习
体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000)
容积单位:(液体)升 毫升 (1000)
教学反思:
总复习 第五课时
内容:统计---96页的第18、19题
目标:1.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
2.经历提出问题、处理数据、做出预测等过程,掌握统计的基
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理解简单的问题。
重点:
1.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
2.经历提出问题、处理数据、做出预测等过程,掌握统计的基 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理解简单的问题。
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
2.经历提出问题、处理数据、做出预测等过程,掌握统计的基础知 识和技能,并能理解简单的问题。
方式方法:练习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课件---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1.说一说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类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练习96页18题。
第18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1)自己练习。(2)共同交流。
二、复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什么叫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练习96页19题
第19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位数表示这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答案:1925万人。 (1)小组讨论:怎么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组内完成。
(2)代表发言并共同交流。
3、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类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作业:回顾复习过程,查缺补漏
六、教学反思:
总复习第六---第十课时
1,复习内容-----完成分类专项试卷1----7 2,选择性完成-----详见相关试卷
3,辅导和讲解
1,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辅导和讲解. 2,答疑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