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酒店管理与文秘教研室“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内蒙古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精神,为促进我系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发展,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旅游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结合经济管理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与文秘教研室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教研室“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专业建设现状
(一)建设基础
我教研室现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在校生145人。目前已毕业5届共计235人,各专业建设根据学院总体发展目标,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坚持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紧密,先后与呼和浩特喜来登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内蒙古饭店、内蒙古锦江国际酒店、北京大董集团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些企业现已成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区内外各旅游企业一线的服务和管理骨干。
(二)存在问题
我教研室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成熟,实习和就业都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缺少校内实训基地。十三五期间,我教研室拟通过培养、引进等途径解决师资与实训条件问题。
(三)规划依据
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已经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现有A级旅游景区321个,其中5A级2家、4A级78家;有星级饭店332家,其中五星级10家、四星级38家;有旅行社897家,其中出境社53家、边境社34家、赴台社7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
2014年,内蒙古共接待游客7581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业总收入1805亿元,同比增长28.63%。其中国内旅游人数7414万人次,同比增长12.13%;国内旅游收入1745亿元,同比增长29.86%。接待入境旅游者167万人次,同比增长3.4%;创汇10亿美元,同比增长4.2%。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迈上了新
台阶。
我们可以断言旅游与酒店业的人才需求也必将迎来一个高峰期,必将为高职高专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造一个机遇期。2014年第四季度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市场供求信息情况显示,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位列招聘职位数量排名前10位的第3位,供求比为1∶16。专业从业人员年缺口越来越大,未来三年,内蒙古旅游急需酒店服务与管理、休闲度假、导游、旅游经营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方面的旅游人才,行业需求为我教研室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二、发展目标
根据学院相关精神,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入手,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强化实践教学,以产学研为途径,通过5年建设,发展目标如下:
(一)建设一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结合我教研室实际情况,通过对五届毕业生的教育培养的实践,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加强师资与实训条件建设,力争在2017年把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成为自治区品牌专业。
(二)申报新专业: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拟新增加航空乘务专业与高铁乘务专业。
(三)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校级精品课两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市场营销》,自治区级精品课一门《导游业务》,启动《旅游政策法规》和《导游业务》慕课制作,完成《旅游服务礼仪》、《导游业务》两门课程的微课制作,为学生自学和远程学习创造条件。
(四)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岗位需要的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积极采用教育部推荐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者全国重点大学编著并适合本校专业教学实际的教材。
(五)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专业复合、专兼聘结合的双师素质队伍。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引进培养、交流等,提高师资素质,
合理配置师资源,满足新申报专业发展需要,计划五年内专任教师达到20人的规模。
1、培养专业带头人4名。带头人能够带领团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和编写工作,组织教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带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进行课程建设,积极申报院级、省级教学科研课题。在课程开发、工学结合方面带头做出成绩。
2、培养6-8名骨干教师,着重在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和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提高,使骨干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
3、新增4-6名兼职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工作。经过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使其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将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完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2020年底前完成此项任务。
4、派遣专任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使其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5、年龄结构合理,形成良好的梯队
6、没人每年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1-2篇科研和教改论文,每年申报立项1个以上院级教改或科研课题。
(六)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服从学校整体规划建设安排,将其建设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学校三期工程为契机,规划设计旅游3D模拟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礼仪实训室,客房实训室。
为了满足新申报专业教学需要,拟申报建设乘务员训练与测试CBT教室,模拟机舱,模拟高铁客舱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再开发2-3家酒店(五星级以上)区外高端酒店实习基地;
(2)旅行社(国际社、国内社)和旅游景点(区内外)实训基地5-7家;争取与区内外著名景区签订实习协议。
(3)争取新建航空与高铁乘务实训基地2-3家。
(七)对外合作办学规划
1、继续与实习基地探讨办学模式与办学实体,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地。
2、条件合适时,可考虑与境外知名旅游企业进行国际合作,培养国际水平人才,提升就业层次。
旅游酒店管理与文秘教研室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七日
旅游酒店管理与文秘教研室“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内蒙古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精神,为促进我系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发展,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旅游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结合经济管理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与文秘教研室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教研室“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专业建设现状
(一)建设基础
我教研室现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在校生145人。目前已毕业5届共计235人,各专业建设根据学院总体发展目标,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坚持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紧密,先后与呼和浩特喜来登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内蒙古饭店、内蒙古锦江国际酒店、北京大董集团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些企业现已成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区内外各旅游企业一线的服务和管理骨干。
(二)存在问题
我教研室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成熟,实习和就业都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缺少校内实训基地。十三五期间,我教研室拟通过培养、引进等途径解决师资与实训条件问题。
(三)规划依据
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已经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现有A级旅游景区321个,其中5A级2家、4A级78家;有星级饭店332家,其中五星级10家、四星级38家;有旅行社897家,其中出境社53家、边境社34家、赴台社7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
2014年,内蒙古共接待游客7581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业总收入1805亿元,同比增长28.63%。其中国内旅游人数7414万人次,同比增长12.13%;国内旅游收入1745亿元,同比增长29.86%。接待入境旅游者167万人次,同比增长3.4%;创汇10亿美元,同比增长4.2%。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迈上了新
台阶。
我们可以断言旅游与酒店业的人才需求也必将迎来一个高峰期,必将为高职高专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造一个机遇期。2014年第四季度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市场供求信息情况显示,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位列招聘职位数量排名前10位的第3位,供求比为1∶16。专业从业人员年缺口越来越大,未来三年,内蒙古旅游急需酒店服务与管理、休闲度假、导游、旅游经营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方面的旅游人才,行业需求为我教研室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二、发展目标
根据学院相关精神,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入手,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强化实践教学,以产学研为途径,通过5年建设,发展目标如下:
(一)建设一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结合我教研室实际情况,通过对五届毕业生的教育培养的实践,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加强师资与实训条件建设,力争在2017年把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成为自治区品牌专业。
(二)申报新专业: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拟新增加航空乘务专业与高铁乘务专业。
(三)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校级精品课两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市场营销》,自治区级精品课一门《导游业务》,启动《旅游政策法规》和《导游业务》慕课制作,完成《旅游服务礼仪》、《导游业务》两门课程的微课制作,为学生自学和远程学习创造条件。
(四)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岗位需要的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积极采用教育部推荐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者全国重点大学编著并适合本校专业教学实际的教材。
(五)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专业复合、专兼聘结合的双师素质队伍。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引进培养、交流等,提高师资素质,
合理配置师资源,满足新申报专业发展需要,计划五年内专任教师达到20人的规模。
1、培养专业带头人4名。带头人能够带领团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和编写工作,组织教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带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进行课程建设,积极申报院级、省级教学科研课题。在课程开发、工学结合方面带头做出成绩。
2、培养6-8名骨干教师,着重在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和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提高,使骨干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
3、新增4-6名兼职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工作。经过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使其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将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完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2020年底前完成此项任务。
4、派遣专任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使其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5、年龄结构合理,形成良好的梯队
6、没人每年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1-2篇科研和教改论文,每年申报立项1个以上院级教改或科研课题。
(六)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服从学校整体规划建设安排,将其建设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学校三期工程为契机,规划设计旅游3D模拟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礼仪实训室,客房实训室。
为了满足新申报专业教学需要,拟申报建设乘务员训练与测试CBT教室,模拟机舱,模拟高铁客舱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再开发2-3家酒店(五星级以上)区外高端酒店实习基地;
(2)旅行社(国际社、国内社)和旅游景点(区内外)实训基地5-7家;争取与区内外著名景区签订实习协议。
(3)争取新建航空与高铁乘务实训基地2-3家。
(七)对外合作办学规划
1、继续与实习基地探讨办学模式与办学实体,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地。
2、条件合适时,可考虑与境外知名旅游企业进行国际合作,培养国际水平人才,提升就业层次。
旅游酒店管理与文秘教研室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