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不仅产生了象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一批享誉中外的第一流诗人,而且还出现了以“孤篇盖全唐”的诗坛明星张若虚(约公元660一约公元720)。他创作的《春江花月夜》,在争奇斗艳的唐代诗苑中,堪称是一朵清丽动人的奇葩。闻一多先生曾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人以清丽的词采,和谐的旋律,善于变化的文境,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描绘出一幅感染人心的画面,开拓出一片美丽而深邃的意境,长久地留给人们美的享受。

一、意境美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的意境,是意和境的统一,是情与景的和谐,是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的纽带。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上,张若虚可算是一位大师。他在对生活进行体验时,通过自己的心灵把审美意象收进自己的《春江花月夜》中,创造出一种迷离恍惚、深邃幽美的美学境界。

诗一开篇,起笔铺展,舒卷阔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潮滚滚,奔腾翻卷,一轮明月随潮而生,“滟滟随波千万里”,顷刻之间,照遍了春江、芳甸、花林、沙汀,满天白茫茫的,如雪似霰,到处都是月亮的光华。面对“皎皎空中孤月轮”,诗人不怕重蹈文人哲士的故辙,不禁天真而稚气地问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江月何年翻照人? ”皎月若远若近,欲言无语;诗人则思绪绵绵,感慨万端:“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水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有生死,只有代代相继,才无穷尽;江上明月,却是年年相似,它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象在等待着什么人,可是总没有等到,眼前滚滚的长江水,什么时候才把它期待的人送来呢?诗人的想象由孤月而生发开来,由月的孤单联想到月的期待,再由月的期待转移到楼中妇的期待上来。

何处相思明月接?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楼中妇眼望那一轮孤月,不觉思恋远方的“扁舟子”来,一种孤单感油然袭来,她多么希望与“扁舟子”相见一面,可是回想昨夜的梦境:闲潭落花,春已过半,可措自己的恋人还没有回来。不停的江水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泽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是不可能的了。“斜月沉沉藏海雾”,月光下的一切渐渐隐去了,天已经快亮了。这整夜的相思,这如梦的相思,如何排遗?楼中妇与靠扁舟子,天南海北,各处一方。那落月的余辉摇动着照满的江树,仿佛怀着无限的同情呢!

全诗从月生写到月落,以楼中妇的伤别之情一线贯穿,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起伏迭宕,变化万端,仿佛就象一首如梦似幻的夜曲,清音袅袅,韵味悠长,不啻是一种令人陶醉懈艺术享受。

二、璀璨美

古人说:“诗情缘境发。”有情无境,或有境无情的作品,算不得是上乘之作。意境美仅仅是艺术美的一个方面,而与意境美一同里现出来的是璀璨美。如果没有两者的结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就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我们不仿试想一下,那丰饶的大地可算美丽吧?寥廓的天字堪称奇伟吧?然而,在那丰饶的大地上.若没有江海之奇,芳甸之美,花林之娇艳,玉户之忧,若没有明月之丽,群星之璨,白云悠悠,海雾豢蒙,还能吸引人吗?如果我们只见意境美,不见其璀璨美,也就不能真正认识它的艺术美。

诗的开头四句就描绘出一幅壮阔的景象:广阔的大海,欢卷的潮涌,奔腾的江水,江海之色,

相连一片。潮涨之时,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随之而生,光亮闪烁动荡,随波涨涌,飘向无边无际的远方,处处春江,月光闪耀。随着江月交融的艺术构思,诗人艺术触须四处伸展,继续铺墨,充分渲染,使我们惊奇地看到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这些纷繁瑰丽的形象,明月、孤月、江月、初月、斜月、落月、月楼、月明、月照这样一些不同形状、不同内容、不同感情的月,通过和春的结合,和江的结合,和花的结合,和人的结合,和夜得结合,奇妙地构成了一幅色调优美、情感丰富、变幻万端、斑斓多采的夜月春江图。不仅如此,诗人还用他那支如花似锦的笔墨,在这幅图上,描绘出一个新的表现天地:海潮滟滟,芳甸艳艳,花林似霰,白沙如盖,白云悠悠,闲潭幽幽,青枫愁肠,玉户相思,落花已去,海雾又升。这一切,摇曳多姿,大放异彩,令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

三、结构美

在句子的结构上,全诗共二百五十二字,三十六句,每四句为一节,一节一韵,就像是用并不标准的九首七言绝句串联而成。但是,这九节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韵脚有平声,也有仄声的,一、三、五、七、八节为平声韵,二、四、九节为仄声韵平仄韵交替,错综有致。,同时,大量使用偶句、对比句、像“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和年初见人?”“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像“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像“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诗句的运用,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在线索的安排上,两条线索,环环相扣,条条交织,以写自然美景到人生别离作为主线,节节相生,合乎逻辑,顺理成章。正如王夫之所评价的那样:“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到之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作为副线索的另一条线索,以时间先后为序,从春江晚潮、月出花开写到春去潮退、月没花落;潮水和月亮的起落,诗中实写了一夜到天亮的变化;春天来去,花开花谢原自相随,这一物候的变化,在一夜之中是办不到的。因此,诗中只是实写其来,而借思妇夜梦虚写其去。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跳跃断续,想象为主。诗人把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一起,目的是把游子、思妇的离别哀伤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来写,使春光美好,岁月无情,夫妻恩爱,人生短促这些矛盾方面得到集中而又恰当的表现,这样更衬托出离愁之苦。因为又有降水容易牵动远别情思,溶溶月光容易激起思妇情绪,诗人首先着力写出春江花月夜的美,并写出了它整个自然变移过程。引人入胜,身临其境,触发感慨,江水易逝,人生短促,青春更为短促;江月美丽,人生美好,青春更为美好。从而令人格外依恋、惋惜与青春紧密相连的爱情。

这首诗虽然带有伤感的情绪,但不颓废,因为这种伤感源于对人生的热爱,对爱情的执着,所以,它达到了“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的艺术效果。

四、音乐美

诗歌是非常精炼优美的语言艺术,因此,它自然要求具有音乐美。音乐美是指具有和谐音调、鲜明节奏和韵律的独具特色的语言表现艺术。我国古代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历来是十分重视音乐美的。特别是齐粱以来的声律学,在当时的诗坛上起替发酵酝酿的作用,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道家所说的金丹成就,猛然迸射出万丈奇光。《春江花月夜》术但简炼明晰,玲珑剔透,而且音韵铿锵,和谐优美,节奏起伏变化,跌宕多姿。王光衡评价说:“此篇是逐解转韵法。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鳃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全诗押韵,四句一转,平声转仄声,仄声转平声,例如

第一节,韵脚“平”、“生”、“明”都是平声,而第二节韵脚“甸”、“霰”、“见”则换成了仄声。一起一吠,高一低,一长一短,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转韵时,每一韵的第一句都入韵,这样,四句之中有三句入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富音乐性。

诗人还着意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海平”与“海

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中的“照人”与“人生”,“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中的“西斜”、“斜月”等等,都是紧紧相连的显示出断而复续的音乐美。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不仅产生了象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一批享誉中外的第一流诗人,而且还出现了以“孤篇盖全唐”的诗坛明星张若虚(约公元660一约公元720)。他创作的《春江花月夜》,在争奇斗艳的唐代诗苑中,堪称是一朵清丽动人的奇葩。闻一多先生曾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人以清丽的词采,和谐的旋律,善于变化的文境,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描绘出一幅感染人心的画面,开拓出一片美丽而深邃的意境,长久地留给人们美的享受。

一、意境美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的意境,是意和境的统一,是情与景的和谐,是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的纽带。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上,张若虚可算是一位大师。他在对生活进行体验时,通过自己的心灵把审美意象收进自己的《春江花月夜》中,创造出一种迷离恍惚、深邃幽美的美学境界。

诗一开篇,起笔铺展,舒卷阔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潮滚滚,奔腾翻卷,一轮明月随潮而生,“滟滟随波千万里”,顷刻之间,照遍了春江、芳甸、花林、沙汀,满天白茫茫的,如雪似霰,到处都是月亮的光华。面对“皎皎空中孤月轮”,诗人不怕重蹈文人哲士的故辙,不禁天真而稚气地问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江月何年翻照人? ”皎月若远若近,欲言无语;诗人则思绪绵绵,感慨万端:“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水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有生死,只有代代相继,才无穷尽;江上明月,却是年年相似,它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象在等待着什么人,可是总没有等到,眼前滚滚的长江水,什么时候才把它期待的人送来呢?诗人的想象由孤月而生发开来,由月的孤单联想到月的期待,再由月的期待转移到楼中妇的期待上来。

何处相思明月接?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楼中妇眼望那一轮孤月,不觉思恋远方的“扁舟子”来,一种孤单感油然袭来,她多么希望与“扁舟子”相见一面,可是回想昨夜的梦境:闲潭落花,春已过半,可措自己的恋人还没有回来。不停的江水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泽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是不可能的了。“斜月沉沉藏海雾”,月光下的一切渐渐隐去了,天已经快亮了。这整夜的相思,这如梦的相思,如何排遗?楼中妇与靠扁舟子,天南海北,各处一方。那落月的余辉摇动着照满的江树,仿佛怀着无限的同情呢!

全诗从月生写到月落,以楼中妇的伤别之情一线贯穿,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起伏迭宕,变化万端,仿佛就象一首如梦似幻的夜曲,清音袅袅,韵味悠长,不啻是一种令人陶醉懈艺术享受。

二、璀璨美

古人说:“诗情缘境发。”有情无境,或有境无情的作品,算不得是上乘之作。意境美仅仅是艺术美的一个方面,而与意境美一同里现出来的是璀璨美。如果没有两者的结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就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我们不仿试想一下,那丰饶的大地可算美丽吧?寥廓的天字堪称奇伟吧?然而,在那丰饶的大地上.若没有江海之奇,芳甸之美,花林之娇艳,玉户之忧,若没有明月之丽,群星之璨,白云悠悠,海雾豢蒙,还能吸引人吗?如果我们只见意境美,不见其璀璨美,也就不能真正认识它的艺术美。

诗的开头四句就描绘出一幅壮阔的景象:广阔的大海,欢卷的潮涌,奔腾的江水,江海之色,

相连一片。潮涨之时,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随之而生,光亮闪烁动荡,随波涨涌,飘向无边无际的远方,处处春江,月光闪耀。随着江月交融的艺术构思,诗人艺术触须四处伸展,继续铺墨,充分渲染,使我们惊奇地看到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这些纷繁瑰丽的形象,明月、孤月、江月、初月、斜月、落月、月楼、月明、月照这样一些不同形状、不同内容、不同感情的月,通过和春的结合,和江的结合,和花的结合,和人的结合,和夜得结合,奇妙地构成了一幅色调优美、情感丰富、变幻万端、斑斓多采的夜月春江图。不仅如此,诗人还用他那支如花似锦的笔墨,在这幅图上,描绘出一个新的表现天地:海潮滟滟,芳甸艳艳,花林似霰,白沙如盖,白云悠悠,闲潭幽幽,青枫愁肠,玉户相思,落花已去,海雾又升。这一切,摇曳多姿,大放异彩,令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

三、结构美

在句子的结构上,全诗共二百五十二字,三十六句,每四句为一节,一节一韵,就像是用并不标准的九首七言绝句串联而成。但是,这九节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韵脚有平声,也有仄声的,一、三、五、七、八节为平声韵,二、四、九节为仄声韵平仄韵交替,错综有致。,同时,大量使用偶句、对比句、像“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和年初见人?”“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像“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像“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诗句的运用,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在线索的安排上,两条线索,环环相扣,条条交织,以写自然美景到人生别离作为主线,节节相生,合乎逻辑,顺理成章。正如王夫之所评价的那样:“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到之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作为副线索的另一条线索,以时间先后为序,从春江晚潮、月出花开写到春去潮退、月没花落;潮水和月亮的起落,诗中实写了一夜到天亮的变化;春天来去,花开花谢原自相随,这一物候的变化,在一夜之中是办不到的。因此,诗中只是实写其来,而借思妇夜梦虚写其去。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跳跃断续,想象为主。诗人把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一起,目的是把游子、思妇的离别哀伤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来写,使春光美好,岁月无情,夫妻恩爱,人生短促这些矛盾方面得到集中而又恰当的表现,这样更衬托出离愁之苦。因为又有降水容易牵动远别情思,溶溶月光容易激起思妇情绪,诗人首先着力写出春江花月夜的美,并写出了它整个自然变移过程。引人入胜,身临其境,触发感慨,江水易逝,人生短促,青春更为短促;江月美丽,人生美好,青春更为美好。从而令人格外依恋、惋惜与青春紧密相连的爱情。

这首诗虽然带有伤感的情绪,但不颓废,因为这种伤感源于对人生的热爱,对爱情的执着,所以,它达到了“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的艺术效果。

四、音乐美

诗歌是非常精炼优美的语言艺术,因此,它自然要求具有音乐美。音乐美是指具有和谐音调、鲜明节奏和韵律的独具特色的语言表现艺术。我国古代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历来是十分重视音乐美的。特别是齐粱以来的声律学,在当时的诗坛上起替发酵酝酿的作用,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道家所说的金丹成就,猛然迸射出万丈奇光。《春江花月夜》术但简炼明晰,玲珑剔透,而且音韵铿锵,和谐优美,节奏起伏变化,跌宕多姿。王光衡评价说:“此篇是逐解转韵法。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鳃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全诗押韵,四句一转,平声转仄声,仄声转平声,例如

第一节,韵脚“平”、“生”、“明”都是平声,而第二节韵脚“甸”、“霰”、“见”则换成了仄声。一起一吠,高一低,一长一短,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转韵时,每一韵的第一句都入韵,这样,四句之中有三句入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富音乐性。

诗人还着意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海平”与“海

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中的“照人”与“人生”,“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中的“西斜”、“斜月”等等,都是紧紧相连的显示出断而复续的音乐美。


相关内容

  •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一. 教材分析: 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天月夜和江边水乡夜色的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 ...

  • 唐宋文学复习集
  •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元白&quo ...

  • [春江花月夜]教案
  • <春江花月夜>简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 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重点)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难点)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 ...

  • [秋湖月夜]的宁静之美
  • <秋湖月夜>的宁静之美 -------------------------------浅析宋词在笛子曲<秋湖月夜>中的应用 内容概要: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创作笛子曲<秋湖月夜>时,为了寻找美的灵感,一头栽进了南宋词人张孝祥的名篇<念奴娇"过洞庭& ...

  • 赏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江苏扬州(今属江苏)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但从其诗风和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为"吴中四士"来看,他生活在初.盛唐时期.胡应麟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 ...

  • 中国古代最美的诗(方投钦州学报)
  • <春江花月夜>:中国古代最美的诗 方守金1,刘继红2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文法学院,广东珠海 519088: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广东珠海 519090) 21 摘 要:<春江花月夜>以其辽阔幽深的大景,深邃永恒的大理,博大深沉的大爱以及广远恒久的影响,显示出了 ...

  • 公共艺术音乐试题答案
  • 2015-2016学年度 第一学期中职公共艺术音乐试题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分数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音乐表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声乐____,一类是____器乐_____. 2.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由__宫___.__商___.___角__. ...

  • 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直播画面回放 定格最美瞬间
  • 发布时间:2016-09-05 19:12来源:浙商网 分享到: [导语]:9月4日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小编为您带来全程直播回顾. 22:31 本次直播到此结束.愿杭州越来越美,祖国繁荣昌盛!晚安! 22:30 又一波动图来袭! 22:2 ...

  • [贺党的90生日]中国交响乐团[金色中国]
  • [贺党的90生日] 中国交响乐团<金色中国> 中国交响乐团是199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在原中央乐团基础上成立的国家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是实行艺术总监负责制.艺术生产和经营机制相结合的职业交响乐团.第一任艺术总监由指挥家陈佐湟博士担任.中国交响乐团由一批经过严格考核.择优聘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