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发展美文

我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现状与发展思路

标签: 陶瓷、窑炉、技术、发展 2007-04-06 00:10

我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现状与发展思路

1、引言

窑炉是陶瓷生产中最重要的烧成设备。我国陶瓷行业自古就有“生在成型,死在烧成”、“三分做、七分烧”及“陶瓷是火里求财”等行业名谚。古代窑工在开始烧窑前均举行敬窑神的活动,并每年定期到窑神庙、火神庙进行祭祀、祈盼提高烧窑的成功率与瓷业的兴旺。从中可知窑炉及烧成的利害关系。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又是最早发明与使用瓷器的国度,其中高超的筑炉技术与精湛的烧成技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上溯万年前的野烧(即用柴堆将坯体围在中间的露天烧成方法),发展到地下式的穴窑,半地下式的土窑,到唐宋时代已发到南方普遍采用连室式龙窑,烧柴、采用还原焰;北方盛行以馒头窑代表的间歇式窑炉,烧煤、采用氧化焰。在产品特色上亦分成“南青北白”的艺术特色,从此而形成明显的分野。中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之高,远远领先于国外诸国。直到18世纪欧洲人才开始生产仿中国风格的瓷器,而缺乏松柴资源的日本,直到19世纪才掌握用煤炭烧窑的技术。回顾这些光辉灿烂的历史,作为中国人不能不引以为自豪。

但是,历史的发展往往是曲折的。近200年来,在中国发展步伐减缓的时刻,西方国家的陶瓷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后来居上。尤其是德国、意大利及日本等国的陶瓷业进步很快,以其先进的技术设备,包括先进的窑炉与烧成技术领先于中国。世界陶瓷窑炉的发展,近百年来在经历了圆窑、推板窑、隧道窑后,已经进入全自动控制的辊道窑与梭式窑时代。由于技术设备先进,电脑控制软件的灵敏,陶瓷制品的烧成优品率、能耗及生产效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50年的变化,更为引人瞩目。

我国陶瓷行业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陶瓷生产线,尤其是建筑陶瓷生产线的引进取得巨大的成功,从而仅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已迅速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大国,我国的陶瓷窑炉设备与烧成技术水平也获得巨大的进步。综观目前我国陶瓷窑炉技术现状,存在着土、洋并举,先进与较落后相跻、中外技术相互融合或冲撞的复杂的局面。当前需要对国内陶瓷窑炉的技术水平、发展动向及新型窑炉前景进行分析,以确定未来适合国情特色的发展方向,从而保证中国陶瓷业在21世纪健康、持续发展。 2、目前国内窑炉技术水平现状

所谓技术水平,是指某种窑炉在生产效率、节能、节约耗材、热能利用(热效率)、控制操作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国际陶瓷行业在对窑炉技术设备进行评估亦大体采用以上标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水平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乃至同一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在窑炉形式选择及技术水平方面亦有不同的变化。概括来讲,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窑炉种类及技术经济评估如下。(由于采取的某些技术数据出处不一,仅供参考)。

(1)圆窑:

圆窑系过去馒头窑进化而来。20世纪初日本陶瓷界将半倒焰式馒头窑改进为倒焰窑。20世纪50年代由河北邯郸彭城瓷区仿制成功,并推广普及。作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主要窑型,可以烧成日用细瓷、美术陶瓷、园林陶瓷及卫生陶瓷制品。热效利用率大约为3%。其中炉体热量损失达30~40%,烟卤冒出烟气及冷却造成的热量损失达45~47%。窑内匣钵热量损耗达10—20%左右。直径6米窑烧成周期约为150小时,小窑烧成周期为72小时。另外,由于煤烟与废渣污染严重,1999年国家经贸委明令指示淘汰。不过现仍有部分乡镇企业仍在使用倒焰窑,但整个趋势是渐近尾声。

(2)龙窑:

一般建在山坡,全长30米—40米。烧柴,气氛为还原焰。此种窑型热效利用高于圆窑,但近几十年来,作为主要能源的松柴的获取困难,且由于环境污染、窑内温差大等缺点。目前南方各瓷区亦很少见到。佛山石湾南风古灶经600年风雨至今,现主要作为陶瓷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或演示使用,该厂产品大都已由梭式窑烧制。潮州枫溪仍有2—3条龙窑,用以烧成粗陶瓷制品,如大缸、盆、碗、盘等(私人经营)。由于产品特色不适合现在消费习惯,难以销售,经济效益水平低,听老板讲将改行。浙江龙泉尚有1—2条龙窑在烧制仿古龙泉瓷器,主要供收藏者需求。

看来龙窑烧瓷,如生产仿古瓷或作为古文化遗产保护,或作为旅游区尚可。若生产现代产品,它们在热效利用、生产效率及产品优品率方面,均已属昔日黄花、风光不再。

(3)隧道窑:

据悉20世纪30年代最初诞生于欧洲的德国。我国山东淄博瓷区的博山瓷厂,最先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仿制、翻版成功。河北邯郸瓷区1966年开始建隧道窑。隧道窑采取连续化生产方式,因此它的热效利用率为7—9%,是间歇式圆窑的2—3倍,可以节约大量煤炭资源。此外在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隧道窑可以实现余热利用,可通过鼓风机等将余热引至成型车间,用于坯体的干燥,提高了热效率。

20世纪60年代中期~90年代,我国陶瓷行业基本是隧道窑的黄金时代。全国各瓷区隧道窑数量大约为上千条(包括乡镇企业)。主要用于日用瓷、艺术瓷、卫生瓷、美术陶瓷的烧成。至今以生产日用瓷为主的企业,仍然有一定数量的隧道窑在运转。过去主要燃料为煤炭,采用匣钵用作窑车上的承载与隔焰。近年来,改用油或煤气烧成的隧道窑数量在增加,由于技术水平提高,可以实现明焰烧成,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又可以增加装载量。再者,加之隧道窑的窑墙等部分改用节能效果好的轻质高铝砖及陶瓷纤维,大大降低窑墙因热传导造成的热损耗。看来隧道窑目前虽然处在辊道窑与梭式窑的夹击之中,但仍得继续使用。尤其是大批量生产大件厚壁等重量重的产品的企业,仍然把隧道窑作为窑炉设备的第一首选。隧道窑在采用高效喷枪与安装有电脑系统实现自动控制之后,如虎添翼,仍将担任主角。不便之处是由于连续生产,工人需上三班交替。由于中国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充盈,上夜班尚不会形成欧美国家发生的工人抵制行为。因此,隧道窑在中国陶瓷企业仍能长期运作,亦具中国特色。

(4)辊道窑:

最初出现在欧洲意大利,70年代已被用于烧成陶瓷墙地砖。辊道窑因其优越的性能,在生产效率、节能与提高瓷砖产品质量方面,具有许多其它类型窑炉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在生产建筑陶瓷方面。不过80年代初,我国最早采用辊

道窑主要用于日用瓷彩烤方面。自佛山利华瓷厂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彩釉墙地砖生产线后,至今我国建材行业正在使用中的各种辊道窑已有约2000—2500条之多。辊道窑炉的出现也将窑炉与陶机设备融为一体化。先进的辊道窑设备不仅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如日产1.8万m2宽体辊道窑),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缩短了烧成周期。由于采用高效节能燃烧喷枪,使窑内温度差别降低,具备自动点火、安全操作等优点。目前我国窑炉行业通过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已经实现辊道窑制造国产化的技术水平,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要求,也有部分辊道窑设备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这些标明我国窑炉制造技术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全自动控制型辊道窑炉在使用性能方面,已成功实现向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卫生陶瓷烧成工序方面扩展。由于高耐火性能的新型窑具,特别是特种陶瓷辊棒的研制开发成功,解决了辊棒高温荷重强度,实现了以辊道窑烧制大件产品的目标。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宽体辊道窑,在生产效率、能耗与自动控制方面已经达到国外同类窑炉的性能与技术水平。高性能辊道窑设备上的高温调速喷枪,内宽达3.2m的窑体,直径达70mm、长度为5m的辊棒,以及可以自动控制产品入窑、出窑,调试烧成温度、窑内气氛与压力,自动除净辊棒粘疤等关键性技术均已掌握。采用辊道窑生产日用陶瓷,除在节能与提高产品质量上有很大提高外,又可大量节约人工费用。过去一条隧道窑日用瓷生产线,合计用工在700人左右,现在采用辊道窑生产线,用工降低到70人以下。既减低工人劳动强度,又节省人工、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辊道窑以其各方面的优势,正在成为陶瓷窑炉中的主角。

(5)梭式窑: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梭式窑,实际使用容积小到0.1m3,大至几百m3,已广泛应用于日用、艺术、卫生及电瓷制品烧成,还出现了烧成温度高达1800℃的用于烧制特种陶瓷的超高温窑炉。梭式窑烧成时间一般为6~8小时,速度最快者达到3.5小时。烧成周期短、装窑开窑均在窑外进行,劳动强度小,因而大受操作者与管理者的欢迎,亦被誉为“陶瓷烧成技术的一场革命”。 梭式窑采用高速燃烧喷嘴系统,便于调节操作,窑体采用蓄热好、绝热性高的陶瓷纤维棉、系无匣直焰式烧成,大大提高热效利用率。有资料介绍倒焰圆窑热效利用为3%、隧道窑为7~9%,梭式窑则为20~30%,大大降低能耗成本。较之传统的圆窑上下温差为30~50℃,隧道窑上下温差为10~30℃,梭式窑温差仅为10℃以下。在日本甚至开发出温差为零的梭式窑炉。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一座2.5m3燃气梭式窑炉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可抵上并超过三座直径5m的圆窑。而且梭式窑投资小、见效快、占地面积小,也为其迅速普及与推广创造了条件。近年来,神州大地配备有梭式窑的民间陶瓷作坊如雨后春笋涌现。大型陶瓷企业也常常配备有几座5m3—10m3梭式窑,用于烧制产品配套的异型产品。梭式窑将为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花色品种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它几乎不存在环境污染,将会进一步推广普及。目前日本已有全自动控制梭式窑炉在使用,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与人工费用,英国已出现内容积为300m3的大型梭式窑炉。我国在梭式窑炉开发研制与使用方面与国外尚存有较大差距。

3、从燃料结构看陶瓷烧成

我国陶瓷窑炉烧成使用的燃料,过去是“南油北煤”。随着新型窑炉的投入使用及烧成技术的进步,过去的局面已彻底改观。现在从产品结构看,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产品基本上采取液化气、城市煤气及柴油烧成。日用陶瓷烧成中,采

用焦炉煤气烧成的比重逐年增多,但还存有一些使用煤炭烧成的旧式隧道窑与圆窑。北方瓷区多数存在气、煤混合使用的现象,尤其近年来,北方盛行煤烧推板窑生产日用瓷,由于采用隔焰式烧成,产品质量较好,又舍弃了匣钵等窑具消耗。但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直接以煤作燃料的窑炉与烧成方法无疑将面临淘汰的前景,除非解决消烟除尘的难题。

目前北方靠近煤炭产区的陶瓷企业,似应大力发展焦炉煤气燃料为宜。随着煤炭气化技术的提高,煤气成本将降低,再加上进行净化处理,完全可以推行隧道窑直焰烧成方法,降低烧成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此外,随着水煤浆技术的提高,亦可采用水煤浆烧成技术。总之,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应尽量通过提升煤炭二次加工利用技术,应用于陶瓷烧成。采用煤气烧成,价格成本既低于液化气,又能确保稳定供应。我国石油资源储量有限,由于消费较大,国内石油及液化气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从90年代中期我国增加了从国外进口的数量,目前年进口石油40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年需进口8000万吨,逾400亿美元。所以陶瓷烧成依赖液化气或油最终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承担较多的风险。

采用重油烧成的技术,由于国内目前已研制成功重油雾化燃烧器,可将重油充分雾化完全燃烧。从热值看,0#柴油为9000大卡~10000大卡/kg,重油热值为9500大卡~11000大卡/kg,高于前者。采用WDH—TC系列高效节能燃烧器,已在全国近百家瓷厂使用,取得十分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提高了产品档次与优品率。按日耗40吨0#柴油的辊道窑计,每天耗油价值约为1.5万元。如改用重油燃料,则每天仅花费约8千元左右,这样一年约节省200万元人民币(按一条辊道窑计),可见采用重油比柴油更经济可行。

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已探明尚未开采的石油资源,按现在消费水平计,大约50年后即告枯竭,随之石油液化气涨价乃大势所趋且不能保证长期供应。因此在确定我国陶瓷长期的能源政策时,必须从长计议,以免日后捉襟见肘。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发展煤气烧成应该是21世纪陶瓷发展的主题。

4、推动低温快烧技术的问题

加快推广低温快烧先进技术,对于企业节能降耗不失为一条妙计。唐山某陶瓷企业采用低温快烧方法后,建筑陶瓷产品的烧成周期由过去的17小时,缩短到2.5小时,烧成温度也从1380℃降至1230℃。这样一来,产品的产量比过去提高38.6%,成本却降低40%,而且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低温快烧不仅局限于陶瓷窑炉及烧成方法的改进问题,更重要的要涉及到原料的选择与坯釉工艺的改进。它要求坯釉配料里有较低的收缩率,尽量小的烧失量、很小的材料结构变化,快冷时需较低的热胀系数,而且釉料的膨胀系数必须低于坯料等工艺技术问题。

低温快烧使用的窑炉应当温差小,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且使用质量稳定,而且需要有高质量的窑具与耐火材料。适应用低温快烧的陶瓷制品在产品本身形状、造型、厚度与尺寸、入窑水分(低于0.5%以下)都有一定要求。总之推进低温快烧工艺对于烧成节能、高效有很大的经济意义,这方面的技术应该推广与普及。

5、余热利用问题

隧道窑与辊道窑的余热利用问题已经解决,主要问题是如何将余热消烟除尘,进行净化处理,更有利坯体干燥与车间环境质量的提高。作为间歇式梭式窑

的余热利用亦取得成果,它是使烟气通过传热良好、抗腐烛金属管道,转引入成型车间。利用窑炉余热加热助燃空气可以节约能耗,如将助燃空气从常温加热到160℃时,窑炉油耗可降低5%左右,因为能耗通常占瓷砖总成本的30%左右,此举亦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6、国际新型窑炉技术新动向

近10年来,国际陶瓷界非常重视研制、开发新一代窑炉,以提升烧成技术水平。英国与意大利已投入使用最大有效容积为300m3的梭式窑炉,其使用温度达1300~1400℃。它属于全纤维间歇式窑炉,但能耗已降低到隧道窑的水平,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英国采用的新型梭式窑数量已为隧道窑数量的5倍。日新型台车式窑炉也已占新型窑炉使用数量的50%。新型辊道窑与梭式窑由于采用性能更高的喷枪,不仅提高了窑内对流热换能力,又加强了窑内热气流的搅动,大大提高了烧成效果。

德国某窑炉公司近来发明一种新型窑炉,此种窑炉不使用窑具,可以使在窑内烧成的半成品在依次向前移动时,自身亦可不停旋转,从而使坯体在被加热时的受热形为高度均匀化。英国某公司设计一种新型快烧辊道窑,在沿轨道前行时兼备辊道窑的所有性能与优点,由于窑体宽大且高温荷重强度甚高,可以消除因产品与炉膛相对移动造成的烧成缺陷。该窑型不需要窑车,基建投资小,使用灵活方便。最主要的是窑炉自身热容低,因此可实现快速升温与降温。既减少了多余的炉壁热能消耗,又可方便调节制品传输速度与烧成温度,随时调换烧成制品的品种。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完成全自动烧成窑炉设备产品体系,特别是自动控制方面,曾试验在东京通过电脑控制相距几百公里外的窑炉烧成曲线。在烧成工序的装窑、开窑均实现全自动无人化机器人生产方式。日本研制的超高温陶瓷窑炉,可供烧成温度在1450℃~1800℃的精密陶瓷的烧成,保温效果好,烧成时间缩短,这些反映出其窑炉技术更新快的趋势,而引人注目。 国外先进国家的窑具与产品的重量比,已由过去的5∶1,降低到现在的2∶1。不仅减少窑具的耗材,提高窑内装载量,而且节能、省工。总之,国外新型窑炉与烧成技术正在向更快、更轻、更好、更少的方向发展。

综观我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20年来在引进、消化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同时,也可以仿制一些窑炉类型,但自身技术创新与发明的比例还很低。我国陶瓷烧成能耗高也是众所周知的。如何在提高窑炉技术水平的大框架下,不断缩短在窑炉材料、窑炉设计、窑炉控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立足我国的国情,采用高科技开发研制新一代的窑炉品种,提高烧成的技术水平,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对国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需要引进与必要的仿制,但更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去创新与开拓。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我国窑炉行业技术水平确已取得很大提高,并将为成为陶瓷强国而继续奋斗。

我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现状与发展思路

标签: 陶瓷、窑炉、技术、发展 2007-04-06 00:10

我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现状与发展思路

1、引言

窑炉是陶瓷生产中最重要的烧成设备。我国陶瓷行业自古就有“生在成型,死在烧成”、“三分做、七分烧”及“陶瓷是火里求财”等行业名谚。古代窑工在开始烧窑前均举行敬窑神的活动,并每年定期到窑神庙、火神庙进行祭祀、祈盼提高烧窑的成功率与瓷业的兴旺。从中可知窑炉及烧成的利害关系。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又是最早发明与使用瓷器的国度,其中高超的筑炉技术与精湛的烧成技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上溯万年前的野烧(即用柴堆将坯体围在中间的露天烧成方法),发展到地下式的穴窑,半地下式的土窑,到唐宋时代已发到南方普遍采用连室式龙窑,烧柴、采用还原焰;北方盛行以馒头窑代表的间歇式窑炉,烧煤、采用氧化焰。在产品特色上亦分成“南青北白”的艺术特色,从此而形成明显的分野。中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之高,远远领先于国外诸国。直到18世纪欧洲人才开始生产仿中国风格的瓷器,而缺乏松柴资源的日本,直到19世纪才掌握用煤炭烧窑的技术。回顾这些光辉灿烂的历史,作为中国人不能不引以为自豪。

但是,历史的发展往往是曲折的。近200年来,在中国发展步伐减缓的时刻,西方国家的陶瓷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后来居上。尤其是德国、意大利及日本等国的陶瓷业进步很快,以其先进的技术设备,包括先进的窑炉与烧成技术领先于中国。世界陶瓷窑炉的发展,近百年来在经历了圆窑、推板窑、隧道窑后,已经进入全自动控制的辊道窑与梭式窑时代。由于技术设备先进,电脑控制软件的灵敏,陶瓷制品的烧成优品率、能耗及生产效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50年的变化,更为引人瞩目。

我国陶瓷行业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陶瓷生产线,尤其是建筑陶瓷生产线的引进取得巨大的成功,从而仅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已迅速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大国,我国的陶瓷窑炉设备与烧成技术水平也获得巨大的进步。综观目前我国陶瓷窑炉技术现状,存在着土、洋并举,先进与较落后相跻、中外技术相互融合或冲撞的复杂的局面。当前需要对国内陶瓷窑炉的技术水平、发展动向及新型窑炉前景进行分析,以确定未来适合国情特色的发展方向,从而保证中国陶瓷业在21世纪健康、持续发展。 2、目前国内窑炉技术水平现状

所谓技术水平,是指某种窑炉在生产效率、节能、节约耗材、热能利用(热效率)、控制操作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国际陶瓷行业在对窑炉技术设备进行评估亦大体采用以上标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水平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乃至同一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在窑炉形式选择及技术水平方面亦有不同的变化。概括来讲,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窑炉种类及技术经济评估如下。(由于采取的某些技术数据出处不一,仅供参考)。

(1)圆窑:

圆窑系过去馒头窑进化而来。20世纪初日本陶瓷界将半倒焰式馒头窑改进为倒焰窑。20世纪50年代由河北邯郸彭城瓷区仿制成功,并推广普及。作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主要窑型,可以烧成日用细瓷、美术陶瓷、园林陶瓷及卫生陶瓷制品。热效利用率大约为3%。其中炉体热量损失达30~40%,烟卤冒出烟气及冷却造成的热量损失达45~47%。窑内匣钵热量损耗达10—20%左右。直径6米窑烧成周期约为150小时,小窑烧成周期为72小时。另外,由于煤烟与废渣污染严重,1999年国家经贸委明令指示淘汰。不过现仍有部分乡镇企业仍在使用倒焰窑,但整个趋势是渐近尾声。

(2)龙窑:

一般建在山坡,全长30米—40米。烧柴,气氛为还原焰。此种窑型热效利用高于圆窑,但近几十年来,作为主要能源的松柴的获取困难,且由于环境污染、窑内温差大等缺点。目前南方各瓷区亦很少见到。佛山石湾南风古灶经600年风雨至今,现主要作为陶瓷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或演示使用,该厂产品大都已由梭式窑烧制。潮州枫溪仍有2—3条龙窑,用以烧成粗陶瓷制品,如大缸、盆、碗、盘等(私人经营)。由于产品特色不适合现在消费习惯,难以销售,经济效益水平低,听老板讲将改行。浙江龙泉尚有1—2条龙窑在烧制仿古龙泉瓷器,主要供收藏者需求。

看来龙窑烧瓷,如生产仿古瓷或作为古文化遗产保护,或作为旅游区尚可。若生产现代产品,它们在热效利用、生产效率及产品优品率方面,均已属昔日黄花、风光不再。

(3)隧道窑:

据悉20世纪30年代最初诞生于欧洲的德国。我国山东淄博瓷区的博山瓷厂,最先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仿制、翻版成功。河北邯郸瓷区1966年开始建隧道窑。隧道窑采取连续化生产方式,因此它的热效利用率为7—9%,是间歇式圆窑的2—3倍,可以节约大量煤炭资源。此外在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隧道窑可以实现余热利用,可通过鼓风机等将余热引至成型车间,用于坯体的干燥,提高了热效率。

20世纪60年代中期~90年代,我国陶瓷行业基本是隧道窑的黄金时代。全国各瓷区隧道窑数量大约为上千条(包括乡镇企业)。主要用于日用瓷、艺术瓷、卫生瓷、美术陶瓷的烧成。至今以生产日用瓷为主的企业,仍然有一定数量的隧道窑在运转。过去主要燃料为煤炭,采用匣钵用作窑车上的承载与隔焰。近年来,改用油或煤气烧成的隧道窑数量在增加,由于技术水平提高,可以实现明焰烧成,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又可以增加装载量。再者,加之隧道窑的窑墙等部分改用节能效果好的轻质高铝砖及陶瓷纤维,大大降低窑墙因热传导造成的热损耗。看来隧道窑目前虽然处在辊道窑与梭式窑的夹击之中,但仍得继续使用。尤其是大批量生产大件厚壁等重量重的产品的企业,仍然把隧道窑作为窑炉设备的第一首选。隧道窑在采用高效喷枪与安装有电脑系统实现自动控制之后,如虎添翼,仍将担任主角。不便之处是由于连续生产,工人需上三班交替。由于中国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充盈,上夜班尚不会形成欧美国家发生的工人抵制行为。因此,隧道窑在中国陶瓷企业仍能长期运作,亦具中国特色。

(4)辊道窑:

最初出现在欧洲意大利,70年代已被用于烧成陶瓷墙地砖。辊道窑因其优越的性能,在生产效率、节能与提高瓷砖产品质量方面,具有许多其它类型窑炉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在生产建筑陶瓷方面。不过80年代初,我国最早采用辊

道窑主要用于日用瓷彩烤方面。自佛山利华瓷厂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彩釉墙地砖生产线后,至今我国建材行业正在使用中的各种辊道窑已有约2000—2500条之多。辊道窑炉的出现也将窑炉与陶机设备融为一体化。先进的辊道窑设备不仅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如日产1.8万m2宽体辊道窑),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缩短了烧成周期。由于采用高效节能燃烧喷枪,使窑内温度差别降低,具备自动点火、安全操作等优点。目前我国窑炉行业通过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已经实现辊道窑制造国产化的技术水平,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要求,也有部分辊道窑设备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这些标明我国窑炉制造技术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全自动控制型辊道窑炉在使用性能方面,已成功实现向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卫生陶瓷烧成工序方面扩展。由于高耐火性能的新型窑具,特别是特种陶瓷辊棒的研制开发成功,解决了辊棒高温荷重强度,实现了以辊道窑烧制大件产品的目标。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宽体辊道窑,在生产效率、能耗与自动控制方面已经达到国外同类窑炉的性能与技术水平。高性能辊道窑设备上的高温调速喷枪,内宽达3.2m的窑体,直径达70mm、长度为5m的辊棒,以及可以自动控制产品入窑、出窑,调试烧成温度、窑内气氛与压力,自动除净辊棒粘疤等关键性技术均已掌握。采用辊道窑生产日用陶瓷,除在节能与提高产品质量上有很大提高外,又可大量节约人工费用。过去一条隧道窑日用瓷生产线,合计用工在700人左右,现在采用辊道窑生产线,用工降低到70人以下。既减低工人劳动强度,又节省人工、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辊道窑以其各方面的优势,正在成为陶瓷窑炉中的主角。

(5)梭式窑: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梭式窑,实际使用容积小到0.1m3,大至几百m3,已广泛应用于日用、艺术、卫生及电瓷制品烧成,还出现了烧成温度高达1800℃的用于烧制特种陶瓷的超高温窑炉。梭式窑烧成时间一般为6~8小时,速度最快者达到3.5小时。烧成周期短、装窑开窑均在窑外进行,劳动强度小,因而大受操作者与管理者的欢迎,亦被誉为“陶瓷烧成技术的一场革命”。 梭式窑采用高速燃烧喷嘴系统,便于调节操作,窑体采用蓄热好、绝热性高的陶瓷纤维棉、系无匣直焰式烧成,大大提高热效利用率。有资料介绍倒焰圆窑热效利用为3%、隧道窑为7~9%,梭式窑则为20~30%,大大降低能耗成本。较之传统的圆窑上下温差为30~50℃,隧道窑上下温差为10~30℃,梭式窑温差仅为10℃以下。在日本甚至开发出温差为零的梭式窑炉。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一座2.5m3燃气梭式窑炉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可抵上并超过三座直径5m的圆窑。而且梭式窑投资小、见效快、占地面积小,也为其迅速普及与推广创造了条件。近年来,神州大地配备有梭式窑的民间陶瓷作坊如雨后春笋涌现。大型陶瓷企业也常常配备有几座5m3—10m3梭式窑,用于烧制产品配套的异型产品。梭式窑将为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花色品种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它几乎不存在环境污染,将会进一步推广普及。目前日本已有全自动控制梭式窑炉在使用,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与人工费用,英国已出现内容积为300m3的大型梭式窑炉。我国在梭式窑炉开发研制与使用方面与国外尚存有较大差距。

3、从燃料结构看陶瓷烧成

我国陶瓷窑炉烧成使用的燃料,过去是“南油北煤”。随着新型窑炉的投入使用及烧成技术的进步,过去的局面已彻底改观。现在从产品结构看,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产品基本上采取液化气、城市煤气及柴油烧成。日用陶瓷烧成中,采

用焦炉煤气烧成的比重逐年增多,但还存有一些使用煤炭烧成的旧式隧道窑与圆窑。北方瓷区多数存在气、煤混合使用的现象,尤其近年来,北方盛行煤烧推板窑生产日用瓷,由于采用隔焰式烧成,产品质量较好,又舍弃了匣钵等窑具消耗。但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直接以煤作燃料的窑炉与烧成方法无疑将面临淘汰的前景,除非解决消烟除尘的难题。

目前北方靠近煤炭产区的陶瓷企业,似应大力发展焦炉煤气燃料为宜。随着煤炭气化技术的提高,煤气成本将降低,再加上进行净化处理,完全可以推行隧道窑直焰烧成方法,降低烧成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此外,随着水煤浆技术的提高,亦可采用水煤浆烧成技术。总之,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应尽量通过提升煤炭二次加工利用技术,应用于陶瓷烧成。采用煤气烧成,价格成本既低于液化气,又能确保稳定供应。我国石油资源储量有限,由于消费较大,国内石油及液化气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从90年代中期我国增加了从国外进口的数量,目前年进口石油40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年需进口8000万吨,逾400亿美元。所以陶瓷烧成依赖液化气或油最终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承担较多的风险。

采用重油烧成的技术,由于国内目前已研制成功重油雾化燃烧器,可将重油充分雾化完全燃烧。从热值看,0#柴油为9000大卡~10000大卡/kg,重油热值为9500大卡~11000大卡/kg,高于前者。采用WDH—TC系列高效节能燃烧器,已在全国近百家瓷厂使用,取得十分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提高了产品档次与优品率。按日耗40吨0#柴油的辊道窑计,每天耗油价值约为1.5万元。如改用重油燃料,则每天仅花费约8千元左右,这样一年约节省200万元人民币(按一条辊道窑计),可见采用重油比柴油更经济可行。

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已探明尚未开采的石油资源,按现在消费水平计,大约50年后即告枯竭,随之石油液化气涨价乃大势所趋且不能保证长期供应。因此在确定我国陶瓷长期的能源政策时,必须从长计议,以免日后捉襟见肘。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发展煤气烧成应该是21世纪陶瓷发展的主题。

4、推动低温快烧技术的问题

加快推广低温快烧先进技术,对于企业节能降耗不失为一条妙计。唐山某陶瓷企业采用低温快烧方法后,建筑陶瓷产品的烧成周期由过去的17小时,缩短到2.5小时,烧成温度也从1380℃降至1230℃。这样一来,产品的产量比过去提高38.6%,成本却降低40%,而且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低温快烧不仅局限于陶瓷窑炉及烧成方法的改进问题,更重要的要涉及到原料的选择与坯釉工艺的改进。它要求坯釉配料里有较低的收缩率,尽量小的烧失量、很小的材料结构变化,快冷时需较低的热胀系数,而且釉料的膨胀系数必须低于坯料等工艺技术问题。

低温快烧使用的窑炉应当温差小,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且使用质量稳定,而且需要有高质量的窑具与耐火材料。适应用低温快烧的陶瓷制品在产品本身形状、造型、厚度与尺寸、入窑水分(低于0.5%以下)都有一定要求。总之推进低温快烧工艺对于烧成节能、高效有很大的经济意义,这方面的技术应该推广与普及。

5、余热利用问题

隧道窑与辊道窑的余热利用问题已经解决,主要问题是如何将余热消烟除尘,进行净化处理,更有利坯体干燥与车间环境质量的提高。作为间歇式梭式窑

的余热利用亦取得成果,它是使烟气通过传热良好、抗腐烛金属管道,转引入成型车间。利用窑炉余热加热助燃空气可以节约能耗,如将助燃空气从常温加热到160℃时,窑炉油耗可降低5%左右,因为能耗通常占瓷砖总成本的30%左右,此举亦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6、国际新型窑炉技术新动向

近10年来,国际陶瓷界非常重视研制、开发新一代窑炉,以提升烧成技术水平。英国与意大利已投入使用最大有效容积为300m3的梭式窑炉,其使用温度达1300~1400℃。它属于全纤维间歇式窑炉,但能耗已降低到隧道窑的水平,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英国采用的新型梭式窑数量已为隧道窑数量的5倍。日新型台车式窑炉也已占新型窑炉使用数量的50%。新型辊道窑与梭式窑由于采用性能更高的喷枪,不仅提高了窑内对流热换能力,又加强了窑内热气流的搅动,大大提高了烧成效果。

德国某窑炉公司近来发明一种新型窑炉,此种窑炉不使用窑具,可以使在窑内烧成的半成品在依次向前移动时,自身亦可不停旋转,从而使坯体在被加热时的受热形为高度均匀化。英国某公司设计一种新型快烧辊道窑,在沿轨道前行时兼备辊道窑的所有性能与优点,由于窑体宽大且高温荷重强度甚高,可以消除因产品与炉膛相对移动造成的烧成缺陷。该窑型不需要窑车,基建投资小,使用灵活方便。最主要的是窑炉自身热容低,因此可实现快速升温与降温。既减少了多余的炉壁热能消耗,又可方便调节制品传输速度与烧成温度,随时调换烧成制品的品种。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完成全自动烧成窑炉设备产品体系,特别是自动控制方面,曾试验在东京通过电脑控制相距几百公里外的窑炉烧成曲线。在烧成工序的装窑、开窑均实现全自动无人化机器人生产方式。日本研制的超高温陶瓷窑炉,可供烧成温度在1450℃~1800℃的精密陶瓷的烧成,保温效果好,烧成时间缩短,这些反映出其窑炉技术更新快的趋势,而引人注目。 国外先进国家的窑具与产品的重量比,已由过去的5∶1,降低到现在的2∶1。不仅减少窑具的耗材,提高窑内装载量,而且节能、省工。总之,国外新型窑炉与烧成技术正在向更快、更轻、更好、更少的方向发展。

综观我国陶瓷窑炉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20年来在引进、消化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同时,也可以仿制一些窑炉类型,但自身技术创新与发明的比例还很低。我国陶瓷烧成能耗高也是众所周知的。如何在提高窑炉技术水平的大框架下,不断缩短在窑炉材料、窑炉设计、窑炉控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立足我国的国情,采用高科技开发研制新一代的窑炉品种,提高烧成的技术水平,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对国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需要引进与必要的仿制,但更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去创新与开拓。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我国窑炉行业技术水平确已取得很大提高,并将为成为陶瓷强国而继续奋斗。


相关内容

  • 有故事的戒指
  • 有故事的戒指 德国艺术家 伊莎贝尔·克里夫哈贝尔(Isabell Kiefhaber) 她很喜欢设计,尤其钟爱那些独特的首饰. 她用树脂制作出了很独特的戒指, 每个戒指里面都藏着一个小小的故事. 作品图片来源 http://www.geschmeideunterteck.de/ 这些戒指用透明树脂做 ...

  • 关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的建议
  • 内容 :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西方文化也随着现代教育的延伸,对中国的影响日渐深入.现代化的传播工具使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但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我们经常看到,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当下人们对中国礼.义.信.孝等传统文化的忽视,对" ...

  • 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三批平行一志愿投档分数线
  • 湖南 省009 2普通高年校生招本三批平科行一愿志投分档线数 明: 1说平行.志投档愿的规:在上则线考中生先分按数优的先则原从高分到分排序低(遇当到名多考生分时同, 分按别.语数.外科三绩成高分从低分到序排),按考再生报的填校顺序出学.表档所中列语.数学文.语分 外数是档分与案档分数投线同相的后一名 ...

  • [名家经典诵读]在线收听
  • 名家经典诵读[历代美文选],诗文编辑校对:聽濤觀海 珍惜宝贵时光,背诵经典名篇,塑造完美人生. 经典,就是最有价值的书,... 名家经典诵读[历代美文选],诗文编辑校对:聽濤觀海 珍惜宝贵时光,背诵经典名篇,塑造完美人生. 经典,就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这些书有无穷的含义,要及早灌注在下一代 ...

  • 美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发
  • "经典美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永吉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校 一.基础条件与可行性 新课程实施以来,国家比较注重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人的素质不仅是技能.技巧方面的能力,应是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而经典美文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巴金就曾经说过:"文 ...

  • 2011年经典诵读活动
  • 朱保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使孩子终生受益,同时为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展示我校课改实验的成果,促进学生语文 ...

  •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
  • 武侠小说名家文集言情系列名人传记必读图书玄幻小说名著百部文化丛书 现代文学古典医学茅盾文奖红色小说四大名著公案小说管理励志小小说吧 新文学的散文可以说是始于文学革命.在清末戊戌前后也曾有过白话运动,但这乃是教育的而非文学的.我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五讲中这样说过: "在这时候 ...

  • 经典美文,营造美丽校园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典美文,营造美丽校园 作者:林新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第06期 [摘 要]经典美文,治学修身,熏陶性情,引导学生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经典美文 ...

  • 2012教师美文诵读实施 (2000字)
  • 毛庄小学教师美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推进我校新课程的改革步伐,促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同时展示及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强文学艺术修养,经学校研究决定,举办教师美文诵读比赛. 二.活动方式 本次活动面向全校教师,语文教师原则上全员参与,数学和英语教师先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