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听过一次教育讲座,当时记得最清楚的几句话是,“管教孩子,如同放风筝,其状态应是:放其在高空自由飞扬,但却被看似无形却有形的细线掌控着。风筝,如果没控制它的线,它飞不上天;其线粗了,会因重而飞不高;其线细了,会因风变断线而乱飞坠下。所以在座各位,教育孩子需要认真体会和把握住‘管与放’之间的那个度”(原话不完全如此)。
这以后,每当我带着孩子放风筝,或看到别人放风筝,都会想起这几句话,并反复体味其中内藏的积极意义。而且也努力在平时按这个道理去做,经常以此衡量自己对孩子的“管、放”是否适度。
我想,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需要管教,甚至需要大量的管教,才可能成材。即我们平时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也成不了大材。但怎么管?这是需要讲究方法和艺术的。不管不行,但管过了也不行,管过了会实得其反。那么如何放?也是很讲究方法的。放,即给孩子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然成长的时间空间。我在我写的《优秀孩子的培养感悟》里讲过许多自己具体的实践经验,在此不细述,只想简单说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是管教要寓管于孩子愉快之中。这好比放风筝,我们经常看到,放风筝人让风筝在微风中高高飞扬,自由自在,让人眼羡而仰望。在这愉快轻松的氛围下,放风筝人即使紧收风筝线或拽上几下,都不会影响风筝在高空中飞翔的自由和快乐感。我管教孩子就如放风筝,常常在她玩耍得非常愉快时,寓教于乐,把严肃的道理融化到愉快的事情中,用温和的语言去启迪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愉快接受应该遵守的规矩。
二是要敢于让孩子体验失败与错误。这也好比放风筝,线粗线细、放高放低,还需要根据风大风小来决定。放风筝并不是次次都能成功,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往往要经过多次实验才能准确掌握发飞技巧。当然,风筝没有思想,放风筝的好经验和感悟,全由放风筝人自己感悟。而孩子是有思想的,管教孩子,可以有意让孩子自己去体验“飞翔”的失败和挫折,让失败和挫折来唤醒孩子的认知,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懂得成功与正确方法的不易与珍贵。
三是要向孩子充分讲明“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既然放风筝总有成功与失败,那么弄清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非常重要!在教育孩子上,我虽然比较放松孩子,让其自然成长,不像一些家长那样天天都盯着孩子,天天给她讲道理(其实也做不到),生怕她出一点差错。但是,当我发现孩子有成功或失败的表现时,我都会很认真地给她讲明其原因,为孩子今后指明行动方向。
四是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孩子。其实,要想风筝飞得更高远些,就要敢于放线,不必过分担心它承受不了风力而断线,你应该了解你风筝的质量,质量好就要相信它能飞高。管教孩子亦然,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开始与父母有了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走越远,越飞越高。不放是不行的,尤其是他们成人以后,你只能充分相信和尊重孩子,给他一片天地。当然,适度的关心和帮助也应有的,这就好比控制风筝的线,在你有限(线)的控制下让孩子飞翔。反正我是这样做的,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轻轻松松地放飞她,让她自己去体验人生,去学习知识,我只是有限地帮助她。所以,我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比较独立和自主,我也没有一天到晚要教导她,那时我的工作太忙,往往发现问题也不急着纠正,相信孩子自己发现并改正。事实上,她有很多缺点和错误是她自己校正的。如果孩子没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也要等到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我才会很认真地与她交谈一次。。这种“既放又管”的效果很好,孩子感觉不错,她认为我很信任她,行动更自觉;对于我的有限管教,她也很当一回事,非常乐意接受,并付之以行动。
所以我想,如果我天天把“管”的那要线拽得紧紧的,孩子肯定会心烦,会有逆反心理。正因为我“管”、“放”有度,才有了孩子从小练就的自立于生活与社会的能力。
记得我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听过一次教育讲座,当时记得最清楚的几句话是,“管教孩子,如同放风筝,其状态应是:放其在高空自由飞扬,但却被看似无形却有形的细线掌控着。风筝,如果没控制它的线,它飞不上天;其线粗了,会因重而飞不高;其线细了,会因风变断线而乱飞坠下。所以在座各位,教育孩子需要认真体会和把握住‘管与放’之间的那个度”(原话不完全如此)。
这以后,每当我带着孩子放风筝,或看到别人放风筝,都会想起这几句话,并反复体味其中内藏的积极意义。而且也努力在平时按这个道理去做,经常以此衡量自己对孩子的“管、放”是否适度。
我想,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需要管教,甚至需要大量的管教,才可能成材。即我们平时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也成不了大材。但怎么管?这是需要讲究方法和艺术的。不管不行,但管过了也不行,管过了会实得其反。那么如何放?也是很讲究方法的。放,即给孩子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然成长的时间空间。我在我写的《优秀孩子的培养感悟》里讲过许多自己具体的实践经验,在此不细述,只想简单说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是管教要寓管于孩子愉快之中。这好比放风筝,我们经常看到,放风筝人让风筝在微风中高高飞扬,自由自在,让人眼羡而仰望。在这愉快轻松的氛围下,放风筝人即使紧收风筝线或拽上几下,都不会影响风筝在高空中飞翔的自由和快乐感。我管教孩子就如放风筝,常常在她玩耍得非常愉快时,寓教于乐,把严肃的道理融化到愉快的事情中,用温和的语言去启迪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愉快接受应该遵守的规矩。
二是要敢于让孩子体验失败与错误。这也好比放风筝,线粗线细、放高放低,还需要根据风大风小来决定。放风筝并不是次次都能成功,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往往要经过多次实验才能准确掌握发飞技巧。当然,风筝没有思想,放风筝的好经验和感悟,全由放风筝人自己感悟。而孩子是有思想的,管教孩子,可以有意让孩子自己去体验“飞翔”的失败和挫折,让失败和挫折来唤醒孩子的认知,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懂得成功与正确方法的不易与珍贵。
三是要向孩子充分讲明“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既然放风筝总有成功与失败,那么弄清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非常重要!在教育孩子上,我虽然比较放松孩子,让其自然成长,不像一些家长那样天天都盯着孩子,天天给她讲道理(其实也做不到),生怕她出一点差错。但是,当我发现孩子有成功或失败的表现时,我都会很认真地给她讲明其原因,为孩子今后指明行动方向。
四是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孩子。其实,要想风筝飞得更高远些,就要敢于放线,不必过分担心它承受不了风力而断线,你应该了解你风筝的质量,质量好就要相信它能飞高。管教孩子亦然,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开始与父母有了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走越远,越飞越高。不放是不行的,尤其是他们成人以后,你只能充分相信和尊重孩子,给他一片天地。当然,适度的关心和帮助也应有的,这就好比控制风筝的线,在你有限(线)的控制下让孩子飞翔。反正我是这样做的,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轻轻松松地放飞她,让她自己去体验人生,去学习知识,我只是有限地帮助她。所以,我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比较独立和自主,我也没有一天到晚要教导她,那时我的工作太忙,往往发现问题也不急着纠正,相信孩子自己发现并改正。事实上,她有很多缺点和错误是她自己校正的。如果孩子没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也要等到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我才会很认真地与她交谈一次。。这种“既放又管”的效果很好,孩子感觉不错,她认为我很信任她,行动更自觉;对于我的有限管教,她也很当一回事,非常乐意接受,并付之以行动。
所以我想,如果我天天把“管”的那要线拽得紧紧的,孩子肯定会心烦,会有逆反心理。正因为我“管”、“放”有度,才有了孩子从小练就的自立于生活与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