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试论民间传说的价值
---以罗定的民间传说为例
学院: 文学院
专业: 文学院 09中英文秘
姓名: 莫清群
学号: [1**********]
试论民间传说的价值
---以罗定的民间传说为例
【摘要】民间传说植根于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其融幽默。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与一体,千百年来在民间口儿相传,极具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通过对罗定民间传说的分析来说明民间传说的价值,包括其实用功能以及对人民理解本土文化与精神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传说 罗定 价值
作为珠江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罗定在文化方面必然与母体保持着本质上的同一性,但其也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它以儒家文化为主,并与少数民族文化、佛道文化及海洋文化等多种异质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充分表现出罗定的特色。而其中民间传说是作为民间文化、地域文化的活的载体,在罗定文化价值方面的作用尤其不可忽略,因为其打造一个了专属的“罗定文化品牌” 让宝贵的传统特色文化成为文化交流的舞台和增进友谊的桥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而我们看待民间传说的历史真实性时,不要拘泥于细节记录的真实,而应重视这些口头文学作品所反映民众的历史情感以及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把它看作是民众精神史、心灵史的真实记录之余并利用其为本地文化做宣传。
一、 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
作为民众生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传说,不仅以它特有的方式保存民众的历史,而且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今天,民间传说仍然能够发挥作用。旅游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民俗风情,借俗生景,贴近游客,把自己打造成富有民族品位的个性旅游区。
神滩庙、龙龛岩、刘仙姑庙、陈璘庙等都是与罗定地区独特的人文、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如神滩庙的建立与南江上游湾多流急有关,用神庙来镇住江河的邪气,保祐来往的船只平安;刘仙姑庙是与古代当地人民对歌的风俗有关,刘仙姑即是对歌仙刘三姐,是当地人民对善歌者的崇拜。这些庙都成了吸引游人观赏的地方,主要是靠其民间传说的宣传。
例如以罗定独有的民间故事《双阳附马的传说》为例,这则故事讲的是皇后诞下一双阴公主(世间罕见),“双阴”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择双阳(同样为世间罕见)之人为婿,于是派人暗访,使者找遍了全国都没找到,最后在不抱希望的情况下在罗定境内发现双阳之人,于是将他带回京城做了附
马。后来由于吃了从岭南来的荔枝而更加思念家乡,于是力请回老家探亲,皇帝赐御酒(有毒,有版本说为皇帝受人蛊惑而赐的,有版本说是皇后下的毒),并嘱咐他们回到家乡才能喝,后皇帝后悔,命人追回毒酒,但为时已晚,公主夫妇已饮酒身亡。后人为纪念他们建了一座罗定特有的神滩庙。此主要就是罗定神滩庙的来源,神滩庙也主要是以此作为景点的招牌,增加其旅游价值。
民间传说除了对旅游景点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外,该旅游地方的土特名产、工艺品的传说也使这些产品能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同时也可促进产品转化成为旅游礼品、纪念品。因此与旅游业不可分割的餐饮、纪念品也不可忽视。
如罗定的绉纱鱼腐作为一个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的地方特产,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传清乾隆年间,罗定双龙村的龙哥、龙妹相依为命,勤耕苦种,艰难维持生活,但都做得一手好菜,苦中求乐,而且二人十分乐于助人,人缘极好。心地善良的龙妹每天供奉观音菩萨,十数年从不间断,礼佛至诚。但是到了过年,龙哥龙妹家道中落,为过年没食物招呼亲朋好友发愁。夜里,龙哥梦见济公在山崖上煮食,散出阵阵清香,龙哥醒悟济公在做美味佳肴。第二天龙哥便把此事告与龙妹,二人便先去河边抓鱼然后模仿龙哥在梦中看到济公的煮法。龙哥把鲜鲮鱼起肉,去骨剥皮,取净肉,再剁成肉茸,加鸡蛋清、粉心、食盐、水等调味料,反复搅拌成有一定弹性的鱼胶,然后像济公那样,把鱼胶捏在掌中,压迫鱼胶从虎口处挤出小丸,再用汤匙剔落盛着纯正花生油的油锅,用慢火炸至金黄色后捞起,近看这半透明的鱼丸,薄如轻纱,形如金球。龙哥、龙妹试食一个香气四溢的“鱼丸”,入口甘香酥脆,松软而略带韧性。邻里闻香而动,纷纷来到龙哥龙妹家探个究竟,当他们试食后,都异口同声地说了三个字:“好东西”。 龙哥、龙妹精神为之一振,认为这是鱼食中之极品,并为这种鱼丸起名“皱纱鱼腐”,每天加工一定的“皱纱鱼腐”,拿到罗定州的圩镇摆卖,赚取了一定的钱,再也没有为过年的开销而忧愁。几年之后,“皱纱鱼腐”的销售越来越多,风行全市,是宴客必备的传统菜式之一,从此名扬天下,至今不变。来到罗定旅游的人们必定要品尝一下皱纱鱼腐的味道,不然就不算来过罗定,而且吃过的人都会买回去做手信。
二、 民间传说对人们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 民间传说是当地人民把自己对家乡的山山水水的关注与热爱用丰富的想象将它们推衍出一个个形象贴切、情节曲折、精彩纷呈、感人至深的传说。罗定民间传说以其传说中透露出的人民的聪敏机智、抗暴精神与感恩意识最为多。
凭借智慧摆脱困境的传说主要过程均是自身或亲人被坏人欺负,然后主角想出妙计应对使自身或亲人脱险得救并惩罚坏人,如陈氏智斗大王(陈氏与10多名妇女被土匪抓到金山径,陈氏假装自己有麻风病,于是匪徒贴钱放回陈氏,陈氏带领村民抢回妇女,最后杀死匪首)等等传说。这些故事主要体现罗定地区的民众有着对自身蕴育的巨大的民间智慧的自豪,也从中可以看出罗定文化中尚智精神的实质。这种尚智精神是对统治阶层所宣扬的血统、贵贱、贤愚等道德观念的反叛,是一种典型的带有叛逆性的民间文化精神。
除此,民间还大量流传武力反抗压迫的故事,例如明万历年间大将陈璘率数大军平定三罗地区少数民族“叛乱”事件、民国时期蔡廷锴将军抗战事件等。我们可以看出罗定地区为了维护自身及民族的利益而舍生忘死、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其中,更为著名的是关于陈璘的传说,因为很多时候陈璘这一人物都被塑造成了具有法力的仙人,他总在百姓受苦受难的时候出现救大家脱离困境,例如《龙颈山与仙人山》这个传说——很久以前,罗定的加益镇这个地方,到处是密密的森林,树上缠满了奇形怪状的的古藤。树林里藏着毒蛇猛兽,弥漫着山岚瘴气。后业,人类的祖先来到这蛮荒之地,砍伐树木,铲除杂草,赶走毒蛇猛兽,开垦出良田,并且定居下来。时间过了不知多少个年头,凡有土壤的地方都开垦了,但是却很难种出庄稼来,因为这里都是石头。有的巨石,撬不动,挖不开,根本难以耕作。大家面为“石患”而十分苦恼。而这时,一位名叫陈璘的仙人便来到这里,他决心把石头赶上大芒山。于是每天夜里,他头戴竹笠,身披簑衣,手持铁尺,把石头一队一队赶上山去,就像牧人赶着黑色的羊群似的,而那些石头总不大愿意走,丢三拉四的。陈璘就把石群变成一头大石兽,免得有些石块掉队。可是这么一来,巨石身体笨重,走得更慢,陈璘又不敢大声吆喝,因为他的声音像打雷。这个赶了七七四十九年,由于每年赶的石头,都集中起来,便成了一座又一座的石山。后来,碍事的石头越来越少了,陈璘却就辛苦了。每晚,他都要东寻西找,才能集中起一队石头来。一天夜里,他又把一队石头化成一条大石龙,刚赶到大芒山下,忽然雄鸡啼鸣了,大石龙再也不愿走了。陈璘大怒,一铁尺打下去,轰隆一声天崩地裂,巨大的石龙被拦颈打断,躺倒不动了。这就是今天加益镇旺水村的龙颈山。而陈璘也由于用力过猛,仰跌在大芒山旁,也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在大芒山右侧岭上仰睡的仙人山。
罗定的人民把那些人物神化,通过自己创造的传说故事把那些伟大人物为劳苦大众解决困难的事迹表现出来,世代传颂,这种做法恰是体现了罗定人民的感激之心以及罗定文化的感恩意识。
综上可知,民间传说的价值不仅可以推动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以及弘扬本土的文化特色,而且在对人的价值观与民族精神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民间传说的真实性的探究已经变得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弘扬其民间传说内在的精神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惠芳著,《中国民间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题目: 试论民间传说的价值
---以罗定的民间传说为例
学院: 文学院
专业: 文学院 09中英文秘
姓名: 莫清群
学号: [1**********]
试论民间传说的价值
---以罗定的民间传说为例
【摘要】民间传说植根于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其融幽默。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与一体,千百年来在民间口儿相传,极具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通过对罗定民间传说的分析来说明民间传说的价值,包括其实用功能以及对人民理解本土文化与精神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传说 罗定 价值
作为珠江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罗定在文化方面必然与母体保持着本质上的同一性,但其也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它以儒家文化为主,并与少数民族文化、佛道文化及海洋文化等多种异质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充分表现出罗定的特色。而其中民间传说是作为民间文化、地域文化的活的载体,在罗定文化价值方面的作用尤其不可忽略,因为其打造一个了专属的“罗定文化品牌” 让宝贵的传统特色文化成为文化交流的舞台和增进友谊的桥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而我们看待民间传说的历史真实性时,不要拘泥于细节记录的真实,而应重视这些口头文学作品所反映民众的历史情感以及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把它看作是民众精神史、心灵史的真实记录之余并利用其为本地文化做宣传。
一、 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
作为民众生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传说,不仅以它特有的方式保存民众的历史,而且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今天,民间传说仍然能够发挥作用。旅游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民俗风情,借俗生景,贴近游客,把自己打造成富有民族品位的个性旅游区。
神滩庙、龙龛岩、刘仙姑庙、陈璘庙等都是与罗定地区独特的人文、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如神滩庙的建立与南江上游湾多流急有关,用神庙来镇住江河的邪气,保祐来往的船只平安;刘仙姑庙是与古代当地人民对歌的风俗有关,刘仙姑即是对歌仙刘三姐,是当地人民对善歌者的崇拜。这些庙都成了吸引游人观赏的地方,主要是靠其民间传说的宣传。
例如以罗定独有的民间故事《双阳附马的传说》为例,这则故事讲的是皇后诞下一双阴公主(世间罕见),“双阴”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择双阳(同样为世间罕见)之人为婿,于是派人暗访,使者找遍了全国都没找到,最后在不抱希望的情况下在罗定境内发现双阳之人,于是将他带回京城做了附
马。后来由于吃了从岭南来的荔枝而更加思念家乡,于是力请回老家探亲,皇帝赐御酒(有毒,有版本说为皇帝受人蛊惑而赐的,有版本说是皇后下的毒),并嘱咐他们回到家乡才能喝,后皇帝后悔,命人追回毒酒,但为时已晚,公主夫妇已饮酒身亡。后人为纪念他们建了一座罗定特有的神滩庙。此主要就是罗定神滩庙的来源,神滩庙也主要是以此作为景点的招牌,增加其旅游价值。
民间传说除了对旅游景点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外,该旅游地方的土特名产、工艺品的传说也使这些产品能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同时也可促进产品转化成为旅游礼品、纪念品。因此与旅游业不可分割的餐饮、纪念品也不可忽视。
如罗定的绉纱鱼腐作为一个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的地方特产,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传清乾隆年间,罗定双龙村的龙哥、龙妹相依为命,勤耕苦种,艰难维持生活,但都做得一手好菜,苦中求乐,而且二人十分乐于助人,人缘极好。心地善良的龙妹每天供奉观音菩萨,十数年从不间断,礼佛至诚。但是到了过年,龙哥龙妹家道中落,为过年没食物招呼亲朋好友发愁。夜里,龙哥梦见济公在山崖上煮食,散出阵阵清香,龙哥醒悟济公在做美味佳肴。第二天龙哥便把此事告与龙妹,二人便先去河边抓鱼然后模仿龙哥在梦中看到济公的煮法。龙哥把鲜鲮鱼起肉,去骨剥皮,取净肉,再剁成肉茸,加鸡蛋清、粉心、食盐、水等调味料,反复搅拌成有一定弹性的鱼胶,然后像济公那样,把鱼胶捏在掌中,压迫鱼胶从虎口处挤出小丸,再用汤匙剔落盛着纯正花生油的油锅,用慢火炸至金黄色后捞起,近看这半透明的鱼丸,薄如轻纱,形如金球。龙哥、龙妹试食一个香气四溢的“鱼丸”,入口甘香酥脆,松软而略带韧性。邻里闻香而动,纷纷来到龙哥龙妹家探个究竟,当他们试食后,都异口同声地说了三个字:“好东西”。 龙哥、龙妹精神为之一振,认为这是鱼食中之极品,并为这种鱼丸起名“皱纱鱼腐”,每天加工一定的“皱纱鱼腐”,拿到罗定州的圩镇摆卖,赚取了一定的钱,再也没有为过年的开销而忧愁。几年之后,“皱纱鱼腐”的销售越来越多,风行全市,是宴客必备的传统菜式之一,从此名扬天下,至今不变。来到罗定旅游的人们必定要品尝一下皱纱鱼腐的味道,不然就不算来过罗定,而且吃过的人都会买回去做手信。
二、 民间传说对人们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 民间传说是当地人民把自己对家乡的山山水水的关注与热爱用丰富的想象将它们推衍出一个个形象贴切、情节曲折、精彩纷呈、感人至深的传说。罗定民间传说以其传说中透露出的人民的聪敏机智、抗暴精神与感恩意识最为多。
凭借智慧摆脱困境的传说主要过程均是自身或亲人被坏人欺负,然后主角想出妙计应对使自身或亲人脱险得救并惩罚坏人,如陈氏智斗大王(陈氏与10多名妇女被土匪抓到金山径,陈氏假装自己有麻风病,于是匪徒贴钱放回陈氏,陈氏带领村民抢回妇女,最后杀死匪首)等等传说。这些故事主要体现罗定地区的民众有着对自身蕴育的巨大的民间智慧的自豪,也从中可以看出罗定文化中尚智精神的实质。这种尚智精神是对统治阶层所宣扬的血统、贵贱、贤愚等道德观念的反叛,是一种典型的带有叛逆性的民间文化精神。
除此,民间还大量流传武力反抗压迫的故事,例如明万历年间大将陈璘率数大军平定三罗地区少数民族“叛乱”事件、民国时期蔡廷锴将军抗战事件等。我们可以看出罗定地区为了维护自身及民族的利益而舍生忘死、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其中,更为著名的是关于陈璘的传说,因为很多时候陈璘这一人物都被塑造成了具有法力的仙人,他总在百姓受苦受难的时候出现救大家脱离困境,例如《龙颈山与仙人山》这个传说——很久以前,罗定的加益镇这个地方,到处是密密的森林,树上缠满了奇形怪状的的古藤。树林里藏着毒蛇猛兽,弥漫着山岚瘴气。后业,人类的祖先来到这蛮荒之地,砍伐树木,铲除杂草,赶走毒蛇猛兽,开垦出良田,并且定居下来。时间过了不知多少个年头,凡有土壤的地方都开垦了,但是却很难种出庄稼来,因为这里都是石头。有的巨石,撬不动,挖不开,根本难以耕作。大家面为“石患”而十分苦恼。而这时,一位名叫陈璘的仙人便来到这里,他决心把石头赶上大芒山。于是每天夜里,他头戴竹笠,身披簑衣,手持铁尺,把石头一队一队赶上山去,就像牧人赶着黑色的羊群似的,而那些石头总不大愿意走,丢三拉四的。陈璘就把石群变成一头大石兽,免得有些石块掉队。可是这么一来,巨石身体笨重,走得更慢,陈璘又不敢大声吆喝,因为他的声音像打雷。这个赶了七七四十九年,由于每年赶的石头,都集中起来,便成了一座又一座的石山。后来,碍事的石头越来越少了,陈璘却就辛苦了。每晚,他都要东寻西找,才能集中起一队石头来。一天夜里,他又把一队石头化成一条大石龙,刚赶到大芒山下,忽然雄鸡啼鸣了,大石龙再也不愿走了。陈璘大怒,一铁尺打下去,轰隆一声天崩地裂,巨大的石龙被拦颈打断,躺倒不动了。这就是今天加益镇旺水村的龙颈山。而陈璘也由于用力过猛,仰跌在大芒山旁,也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在大芒山右侧岭上仰睡的仙人山。
罗定的人民把那些人物神化,通过自己创造的传说故事把那些伟大人物为劳苦大众解决困难的事迹表现出来,世代传颂,这种做法恰是体现了罗定人民的感激之心以及罗定文化的感恩意识。
综上可知,民间传说的价值不仅可以推动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以及弘扬本土的文化特色,而且在对人的价值观与民族精神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民间传说的真实性的探究已经变得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弘扬其民间传说内在的精神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惠芳著,《中国民间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