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的教学方法和能力

浅谈语文的教学方法和能力

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勐满小学 黄有胜

我在学生时代,上的中学、高中、大学都是重点学校。遇到个很多很有名的语文名师。如今从教两年语文教学,去大学培训过,听过很多大学老师以及专家讲过语文中的教学方法。然而没有一个老师说到点子上。我涉览2000多本文史书籍,能背《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现在在背《诗经》。我的教学方法牛刀小试过,很有效果,在讲我的教学方法前,我先讲几个我认为不对的问题。

1、语文和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是大相径庭的,断不能用教数学的方法套用在语文上,也不能把教语文的方法套用在数学教学上。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学校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不管什么学科都在趋向于一个标准化的过程。比如要有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等等等。甚至教数学的老师来评课语文学科的。理论空洞,我们讲讲例子。语文我完全可以给学生讲解文字学,讲历史故事或者讲高中乃至大学才学的内容,然后数学是个阶梯式的教学,要爬到第七个阶梯,你得先爬到第六个。你给小学生讲解微积分是没多大意义的,因为基本不可能懂,因为你得学习更多的知识点。然后语文不一样,多讲几遍,终究会听懂。我的学生一开始也不知道朝代顺序,司马相如、司马迁、李白、杜甫。

2、语文老师拼实力,数学老师拼魅力。怎么理解,我慢慢道来。一个行业的有无人才,关键看人才评比机制。我找一个很小点的讲,

我们的语文老师的评比居然也可以用一节课来衡量,我看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用讲课的方式评价这个老师教的怎么样。可语文不是这样的,语文课讲得好不好,上课前占80%,剩余的只是一些教学技巧。比如五年级有投笔从戎这个成语。我在课上拿着笔直接表演班超当时把笔一扔,从军的毅然决心。我的学生全部永远记住这个成语什么意思。我常常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历史故事。我相信我的语文素养能给学生带来每一节不同的精彩课。我没有拿到过讲课比赛奖状,然而如果来个听写大赛或者语文知识笔试,我绝对会拿个奖回来,因为我把新华字典背过。而数学内容就那么点,我大学高等数学100分,我是数学老师的话也不能给学生讲微积分。那么更多的是教学技巧的发挥。另外提一点额外的话题。胡适说:“每天花4个小时,2年的时间你就是一个专家,文学家,历史家等等”。换句话理解,如果我们的评价教师体质改善,我们的老师们都是学者、历史学家、数学家。那我们的教育将会怎样?我们的学生上课会是怎样的体验?

讲了两个问题,讲完我们要明白。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教法不一样,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的评比优劣绝对不一样。我们老师要知道教这门学科的目标是什么,你才会为这个目标努力。

1、语文教学目的。在中小学阶段背诵几十篇古文和几百首古诗词。这里我引用五年级一篇课文,苗苗与大树(季羡林,国学大师)的对话。季羡林说:“学语文嘛,很简单,背诵几十篇古文和几百首古诗词。”我想这句话是正确的。你看看司马迁、杨雄、李白、王安石、苏东坡、汤显祖、曾国藩、梁启超、胡适、鲁迅。。。。。。这些人

物的读书史你就知道。也许有人说这些都是文豪,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古代的人怎么学习国文的呢?篇幅问题。从宋代起,基本每个考生都要背诵《四书》。他们学习都是先背诵大量古文、古诗词的。我带过一届一年学生,在半年内,全班28个,有23个全部能背诵130首古诗词。我曾经把这个视频拍下来,传到优酷网上。我希望老师们多往这方面发展,学生背的越多,基础越好,对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莫大的帮助。我相信我的这一教法会像一坛老酒,越久越香,然后品味的人只有我的学生。我记得中央台的一个《中华诗词大会》中有个我希望教师往这个方向发展。

2、读书不能停。这里读书是读出来不是看的意思。我看过一篇研究报道。就是很多人能记住小学的诗词,初高中的诗词记不住。从而很多人就产生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初高中的难所以没记住。是这样吗?不是的。之所以这样,是小学你有晨读,而初高中后这个晨读基本上没有。我们能永久记住古诗词和古文。最有用的方法是:熟读成诵。我在百度经验上专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的读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

3、备课的重要性。陈寅恪在大学任教的时候,每次上课总是引用一大堆史料,他在上课前就已经翻阅很多的书籍,可谓上课有备而来。上课的精彩可想而知。有句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时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

4、多讲故事。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意识到这点,只是可惜,讲的故事很多事四大姑八大姨的事情。我常常每节课会给学生们讲讲有趣

的历史人物故事,增加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也学到很多知识,很有用。

5、作文多背而不是多写。立竿见影最有效果的当然是背诵作文书的优秀作文(不是叫学生抄袭,是模仿别人怎么写),如果可能,背诵几百首诗词,你会发现你的学生写作文都是用诗句写的。这个也证实我们第一点很有用。从前有个思想家叫李翱的,背诵几百篇八股文作品,最后考上进士。

6、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教育学中说:“小学阶段学生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差:高中生的记忆力不好,理解能力好”那么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记忆力好的时候给你记住大量的东西,而避免理解的东西太多。另外一种是你理解能力差的时候给你培养理解能力。这里不详细论证。我只想说一个正确答案,对,是正确答案。选择第一种。然后现实往往是第二种,这个让人很痛心。好比我有足球天赋,你却让身高不足170的我去学打篮球。

这些教学中的方法和观点,可以说不是我的研究结果,那句话说的好,之所以我看得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都是学习和借鉴前人观点。当然真理永远在争论中产生。大家看看百家争鸣时期学术昌盛就知道了。所以这里真心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和交流。

浅谈语文的教学方法和能力

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勐满小学 黄有胜

我在学生时代,上的中学、高中、大学都是重点学校。遇到个很多很有名的语文名师。如今从教两年语文教学,去大学培训过,听过很多大学老师以及专家讲过语文中的教学方法。然而没有一个老师说到点子上。我涉览2000多本文史书籍,能背《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现在在背《诗经》。我的教学方法牛刀小试过,很有效果,在讲我的教学方法前,我先讲几个我认为不对的问题。

1、语文和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是大相径庭的,断不能用教数学的方法套用在语文上,也不能把教语文的方法套用在数学教学上。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学校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不管什么学科都在趋向于一个标准化的过程。比如要有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等等等。甚至教数学的老师来评课语文学科的。理论空洞,我们讲讲例子。语文我完全可以给学生讲解文字学,讲历史故事或者讲高中乃至大学才学的内容,然后数学是个阶梯式的教学,要爬到第七个阶梯,你得先爬到第六个。你给小学生讲解微积分是没多大意义的,因为基本不可能懂,因为你得学习更多的知识点。然后语文不一样,多讲几遍,终究会听懂。我的学生一开始也不知道朝代顺序,司马相如、司马迁、李白、杜甫。

2、语文老师拼实力,数学老师拼魅力。怎么理解,我慢慢道来。一个行业的有无人才,关键看人才评比机制。我找一个很小点的讲,

我们的语文老师的评比居然也可以用一节课来衡量,我看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用讲课的方式评价这个老师教的怎么样。可语文不是这样的,语文课讲得好不好,上课前占80%,剩余的只是一些教学技巧。比如五年级有投笔从戎这个成语。我在课上拿着笔直接表演班超当时把笔一扔,从军的毅然决心。我的学生全部永远记住这个成语什么意思。我常常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历史故事。我相信我的语文素养能给学生带来每一节不同的精彩课。我没有拿到过讲课比赛奖状,然而如果来个听写大赛或者语文知识笔试,我绝对会拿个奖回来,因为我把新华字典背过。而数学内容就那么点,我大学高等数学100分,我是数学老师的话也不能给学生讲微积分。那么更多的是教学技巧的发挥。另外提一点额外的话题。胡适说:“每天花4个小时,2年的时间你就是一个专家,文学家,历史家等等”。换句话理解,如果我们的评价教师体质改善,我们的老师们都是学者、历史学家、数学家。那我们的教育将会怎样?我们的学生上课会是怎样的体验?

讲了两个问题,讲完我们要明白。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教法不一样,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的评比优劣绝对不一样。我们老师要知道教这门学科的目标是什么,你才会为这个目标努力。

1、语文教学目的。在中小学阶段背诵几十篇古文和几百首古诗词。这里我引用五年级一篇课文,苗苗与大树(季羡林,国学大师)的对话。季羡林说:“学语文嘛,很简单,背诵几十篇古文和几百首古诗词。”我想这句话是正确的。你看看司马迁、杨雄、李白、王安石、苏东坡、汤显祖、曾国藩、梁启超、胡适、鲁迅。。。。。。这些人

物的读书史你就知道。也许有人说这些都是文豪,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古代的人怎么学习国文的呢?篇幅问题。从宋代起,基本每个考生都要背诵《四书》。他们学习都是先背诵大量古文、古诗词的。我带过一届一年学生,在半年内,全班28个,有23个全部能背诵130首古诗词。我曾经把这个视频拍下来,传到优酷网上。我希望老师们多往这方面发展,学生背的越多,基础越好,对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莫大的帮助。我相信我的这一教法会像一坛老酒,越久越香,然后品味的人只有我的学生。我记得中央台的一个《中华诗词大会》中有个我希望教师往这个方向发展。

2、读书不能停。这里读书是读出来不是看的意思。我看过一篇研究报道。就是很多人能记住小学的诗词,初高中的诗词记不住。从而很多人就产生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初高中的难所以没记住。是这样吗?不是的。之所以这样,是小学你有晨读,而初高中后这个晨读基本上没有。我们能永久记住古诗词和古文。最有用的方法是:熟读成诵。我在百度经验上专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的读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

3、备课的重要性。陈寅恪在大学任教的时候,每次上课总是引用一大堆史料,他在上课前就已经翻阅很多的书籍,可谓上课有备而来。上课的精彩可想而知。有句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时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

4、多讲故事。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意识到这点,只是可惜,讲的故事很多事四大姑八大姨的事情。我常常每节课会给学生们讲讲有趣

的历史人物故事,增加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也学到很多知识,很有用。

5、作文多背而不是多写。立竿见影最有效果的当然是背诵作文书的优秀作文(不是叫学生抄袭,是模仿别人怎么写),如果可能,背诵几百首诗词,你会发现你的学生写作文都是用诗句写的。这个也证实我们第一点很有用。从前有个思想家叫李翱的,背诵几百篇八股文作品,最后考上进士。

6、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教育学中说:“小学阶段学生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差:高中生的记忆力不好,理解能力好”那么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记忆力好的时候给你记住大量的东西,而避免理解的东西太多。另外一种是你理解能力差的时候给你培养理解能力。这里不详细论证。我只想说一个正确答案,对,是正确答案。选择第一种。然后现实往往是第二种,这个让人很痛心。好比我有足球天赋,你却让身高不足170的我去学打篮球。

这些教学中的方法和观点,可以说不是我的研究结果,那句话说的好,之所以我看得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都是学习和借鉴前人观点。当然真理永远在争论中产生。大家看看百家争鸣时期学术昌盛就知道了。所以这里真心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和交流。


相关内容

  •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重要)
  • 中学语文教材教学(重点) 1.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有哪些?它们之间关系怎样?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全部教学与研究活动的出发点,是语文学科所以能力独立存在的依据,它对语文教学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语文学科的性质主要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实践性等. 2.中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中学语文科 ...

  • 汉语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开题报告 北京语言大学 专 科 生 毕 业 大 作 题 目: 学习中心: 层 次: 高中起点专科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0年秋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年01月30日 业 内容摘要 "语文味儿"应是语文课全面 ...

  •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
  • 作者:庄文中 语言文字应用 1995年06期 一 立足现实,面向21世纪社会 1978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全国实施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92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复习资料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笔记 2010-01-07 19:24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1.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研究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中国古代的< ...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

  • 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 --全方位思索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摘  要: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职业思想;具备健康的职业心理;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拥有娴熟的职业能力. 培养新时代人才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全面素质,.然 ...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最新版
  •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出新的表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性质的科学阐述,使整个语文教育走出了左右为难的窘境,对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都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这已 ...

  • 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 摘 要: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被混淆,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提升.就小学语文课堂中把握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知识: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1.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法)及其体系: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①语文课程论:②语文教材论:③语文教学论:④语文活动论:⑤语文学习论:⑥语文教师论:⑦语文教研论:⑧ ...

  • 语文新课标解读(2)
  • 最新语文课标解读 一.语文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