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2 楚尘文化
希望是一顿美好的早餐,但却是一顿糟糕的晚餐。
弗兰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散文作家、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
▼
一切悲剧以死亡结束,一切喜剧以结婚告终。
乔治·戈登·拜伦,第六代拜伦男爵(George Gordon Byron, 6th Baron Byron,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出生于英格兰伦敦,逝世于希腊,中文又译“摆伦”,英国诗人、革命家,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世袭男爵,人称“拜伦勋爵”(Lord Byron)。
▼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坟墓,是用来埋葬所爱的人的。——《红与黑》
马利—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笔名“司汤达”(Stendhal,一译“斯丹达尔”)更有名,是一位19世纪的法国作家。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帕尔马修道院》(1839)。
▼
出来找乐子的男人,碰到用情太深的女人,犹如钓鱼钓到白鲸。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
我早就发现在我最严肃的时候,人们却总要发笑。实际上等我过了一段时间重读自己当初用真诚的感情所写的那些话时,我也忍不住想要笑我自己。这一定是因为真诚的感情本身有着某种荒唐可笑的地方,不过我也想不出为什么会如此,莫非因为人本来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行星上的短暂居民,因此对于永恒的心灵而言,一个人一生的痛苦和奋斗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寻欢作乐》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著名的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阿金》等。
▼
所有花季雨季的心事都淡了,露出生活真实而朴素的脸孔。放下往事?不放又怎样,过去是一掬捧不住的水,你渴却喝不到。——《花事》
科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1873年1月28日—1954年8月3日),法国20世纪上半叶的女作家,大部分是关于爱情的小说作品。她出生于法国乡村,于花园和图书馆之间,大自然使她陶醉,她善于表打芬芳,滋味和各种感觉。 她对大千世界和人的心理都极为关注,怀着赞叹不已的心情观察爱情的种种表现:心动、激情、忌妒和折磨。科莱特的代表作有《克罗蒂娜》、《感情收敛》及《亲爱的》等。
▼
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其剧作也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现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艺术性。
▼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为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流言呢?这和是否有事实依据无关。因为恶意和轻薄才是流言的原动力,流言就是这么一种东西。 因此我期望大家能对流言有比较强的抵抗力。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著有《广岛日记》(1965年)、《作为同时代的人》(1973年)和《小说方法》(1978年)等作品和文论。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
▼
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满洲正红旗人,本姓舒穆禄(一说舒舒觉罗,皆存疑),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事评论、戏剧、诗歌等,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了卓越的贡献,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
即使没有典范标准,我们也奋斗生存过来了,对于坚毅强劲的年轻人来说,没有标准典范可循也许更好。
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1885年2月7日—1951年1月10日),美国小说家、短篇故事作家、剧作家,在1930年因“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美国人。他的作品深刻而批判性地描述美国社会和资本主义价值,代表作有《大街》(1920年)和《巴比特》(1922年)等。
▼
“你记得莎士比亚的名言吗?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哪能不抓紧呢?”
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法国小说家、博物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由于凡尔纳知识非常丰富,他小说作品的著述、描写多有科学根据,所以当时他小说的幻想,如今成为了有趣的预言。
▼
执着于理则锋芒毕露。沉湎于情则随波逐流。强执己见又自缚于一隅。总之,人世难居。——《草枕》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
寻求真理的只能是独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热爱真理的人毫不相干。
帕斯捷尔纳克(Boris Leonidovich Pasternak,1890.1.29—1960.5.30),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他因发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于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因为小说中流露出对十月革命的保留态度而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1960年5月30日,他在莫斯科郊外彼列杰尔金诺寓所中逝世。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生于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自己的思想愈卑劣,就愈要挑剔别人的错。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Ivan Andreyevich Krylov,1769年2月13日—1844年11月21日),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他通过将寓言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了讽刺的利器。他通过寓言这一体裁将俄罗斯民间的生动朴实的语言引入俄罗斯文学,为俄罗斯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我的文学,有政治性,是企图唤回人类的自爱。推己及人,重要的先还不是「人」,是「己」。若人人知爱己,就好办了。西方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指先从自己做起,不是自私自利。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生于浙江桐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陈丹青的导师。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
▼
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
有一种孤独可以被摇晃。手臂交叉,双膝蜷起;抱住,别动,这动作并不像轮船的颠簸,它使人平静,而且不需要摇晃者。它是一种内心的孤独——好像有皮肤将它紧紧裹严。还有一种孤独四处流浪。任你摇晃,绝不就范。它活着,一意孤行。它是干燥的、蔓延着的东西,哪怕是你自己的脚步声,听起来也仿佛来自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宠儿》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年2月18日—)是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选集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美国非洲文学的重要作者。她的一些作品被归入美国文学,包括《最蓝的眼睛》。莫里森获得过许多文学奖项,其中包括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评论奖、普利策奖,以及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5-01-22 楚尘文化
希望是一顿美好的早餐,但却是一顿糟糕的晚餐。
弗兰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散文作家、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
▼
一切悲剧以死亡结束,一切喜剧以结婚告终。
乔治·戈登·拜伦,第六代拜伦男爵(George Gordon Byron, 6th Baron Byron,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出生于英格兰伦敦,逝世于希腊,中文又译“摆伦”,英国诗人、革命家,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世袭男爵,人称“拜伦勋爵”(Lord Byron)。
▼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坟墓,是用来埋葬所爱的人的。——《红与黑》
马利—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笔名“司汤达”(Stendhal,一译“斯丹达尔”)更有名,是一位19世纪的法国作家。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帕尔马修道院》(1839)。
▼
出来找乐子的男人,碰到用情太深的女人,犹如钓鱼钓到白鲸。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
我早就发现在我最严肃的时候,人们却总要发笑。实际上等我过了一段时间重读自己当初用真诚的感情所写的那些话时,我也忍不住想要笑我自己。这一定是因为真诚的感情本身有着某种荒唐可笑的地方,不过我也想不出为什么会如此,莫非因为人本来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行星上的短暂居民,因此对于永恒的心灵而言,一个人一生的痛苦和奋斗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寻欢作乐》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著名的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阿金》等。
▼
所有花季雨季的心事都淡了,露出生活真实而朴素的脸孔。放下往事?不放又怎样,过去是一掬捧不住的水,你渴却喝不到。——《花事》
科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1873年1月28日—1954年8月3日),法国20世纪上半叶的女作家,大部分是关于爱情的小说作品。她出生于法国乡村,于花园和图书馆之间,大自然使她陶醉,她善于表打芬芳,滋味和各种感觉。 她对大千世界和人的心理都极为关注,怀着赞叹不已的心情观察爱情的种种表现:心动、激情、忌妒和折磨。科莱特的代表作有《克罗蒂娜》、《感情收敛》及《亲爱的》等。
▼
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其剧作也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现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艺术性。
▼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为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流言呢?这和是否有事实依据无关。因为恶意和轻薄才是流言的原动力,流言就是这么一种东西。 因此我期望大家能对流言有比较强的抵抗力。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著有《广岛日记》(1965年)、《作为同时代的人》(1973年)和《小说方法》(1978年)等作品和文论。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
▼
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满洲正红旗人,本姓舒穆禄(一说舒舒觉罗,皆存疑),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事评论、戏剧、诗歌等,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了卓越的贡献,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
即使没有典范标准,我们也奋斗生存过来了,对于坚毅强劲的年轻人来说,没有标准典范可循也许更好。
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1885年2月7日—1951年1月10日),美国小说家、短篇故事作家、剧作家,在1930年因“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美国人。他的作品深刻而批判性地描述美国社会和资本主义价值,代表作有《大街》(1920年)和《巴比特》(1922年)等。
▼
“你记得莎士比亚的名言吗?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哪能不抓紧呢?”
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法国小说家、博物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由于凡尔纳知识非常丰富,他小说作品的著述、描写多有科学根据,所以当时他小说的幻想,如今成为了有趣的预言。
▼
执着于理则锋芒毕露。沉湎于情则随波逐流。强执己见又自缚于一隅。总之,人世难居。——《草枕》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
寻求真理的只能是独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热爱真理的人毫不相干。
帕斯捷尔纳克(Boris Leonidovich Pasternak,1890.1.29—1960.5.30),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他因发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于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因为小说中流露出对十月革命的保留态度而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1960年5月30日,他在莫斯科郊外彼列杰尔金诺寓所中逝世。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生于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自己的思想愈卑劣,就愈要挑剔别人的错。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Ivan Andreyevich Krylov,1769年2月13日—1844年11月21日),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他通过将寓言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了讽刺的利器。他通过寓言这一体裁将俄罗斯民间的生动朴实的语言引入俄罗斯文学,为俄罗斯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我的文学,有政治性,是企图唤回人类的自爱。推己及人,重要的先还不是「人」,是「己」。若人人知爱己,就好办了。西方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指先从自己做起,不是自私自利。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生于浙江桐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陈丹青的导师。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
▼
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
有一种孤独可以被摇晃。手臂交叉,双膝蜷起;抱住,别动,这动作并不像轮船的颠簸,它使人平静,而且不需要摇晃者。它是一种内心的孤独——好像有皮肤将它紧紧裹严。还有一种孤独四处流浪。任你摇晃,绝不就范。它活着,一意孤行。它是干燥的、蔓延着的东西,哪怕是你自己的脚步声,听起来也仿佛来自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宠儿》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年2月18日—)是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选集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美国非洲文学的重要作者。她的一些作品被归入美国文学,包括《最蓝的眼睛》。莫里森获得过许多文学奖项,其中包括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评论奖、普利策奖,以及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