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总 学 时:64 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32
学 分:4
适用专业:金融保险专业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性质 《证券投资分析》是金融保险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形成金融保险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之一,同时,为学生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奠定了基础。它是在原“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证券业是金融行业的核心领域之一,并且,随着金融业融合趋势的不断演进,基于规避风险和追求收益的驱动以及客户跨行业、跨产品的理财需求,金融业务合作和交叉日趋明显,作为职业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大学生,无论其就业目标是银行、证券还是保险,具备证券业务基本操作能力和投资分析能力是其职业能力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根据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组织实施等环节入手,紧密围绕工作内容和操作能力模块组织展开教学内容,形成了“工作任务、实训室、课堂”一体化、“教、学、练”一体化的一体化课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了证券业务知识,形成了熟练的证券投资操作能力和较为敏锐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并且,学生在工作项目、操作、 1
模拟炒股、案例分析等过程中不断地感受风险、认知规则、汲取教训,塑造了守法、稳健、诚信的职业素养
三、《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方案是在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在职业教育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聘请证券公司的经纪、投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与本课程专职教师共同开发的。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证券的经纪岗位办理经纪业务的需要,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学内容就是证券经纪岗位的的工作内容,教学项目的设计以经纪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证券经纪岗位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模块和工作
内容模块为形式、内容和驱动,各模块的实施以活动为载
体,同时,将证券投资的相关理论知识分解嵌入到各活动环节中。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发展的现状,获得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能力,学会辨析金融理论和联系金融实际的方法。
三、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证书目标:
为获得《银行从业资格证》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在广泛的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在专家的指导下,本课程以证券经纪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2
形成了以“工作项目”为统领、以“工作模块”和“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课堂教学完全安排在实训室进行,真正实现“做中学”,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根据工作任务驱动的要求,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反复实操,学生毕业时能够适应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岗位的基本要求,并成为应经有着2年经验的“股民”和“基民”。
学时:64
一、学习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理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和主要业务、中央银行及其调控机制、金融深化与创新理论、货币供求理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等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从根本上理解现实经济和金融现象的理论依据。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以建设成为融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和适用性于一体的《货币银行学》课程为目标,反映国内外货币银行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金融实践发展趋势,既注重普遍性又强调富有特色,通过与国内各兄弟高校的货币银行学教学广泛交流合作,成为立足中国国情,争取在两年内建立具有完善的课程理论体系、合理规范的教学管理、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
二、学习内容 根据完成证券经纪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课程内容。
3
4
5
6
7
8
三、学习活动形式
课程总体设计打破了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用案例或任务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课程的职业定位是证券经纪岗位,因此,本课程在教学模式将课程的教学和证券经济岗位实际的工作职责结合起来。经过几年来不断进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本课程通过模拟的项目教学、真实的项目操作和半年的顶岗实习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较好地保持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初步形成了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按照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即根据实际证券经纪业务的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按照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过程确定教 9
学过程——即以实际工作中从综合柜台业务操作、证券投资软件的安装与操作、看盘和分析到证券从业人员监管适应能力全过程设计教学项目,工学结合,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推进教学进行,根据实际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果来确定完成教学任务的成果;按照实际工作中证券经纪业务工作场景模拟教学场景——学生学习的场所即是模拟证券营业部场景的证券业务实训室。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建议
1.课程考核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本课程采用“复合式—全程性”的考核方式。复合式是指平时考评与期末考试相结合、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专业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使用多种考核方法综合评定课程学习成绩。全程性是指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进程中进行连续性的考核。除期末考试外,对每一章或每一单元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作业、测验、讨论、写论文进行考评。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测验、讨论、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2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采取闭卷笔试方式,占60%;期末实践考试成绩:采取案例分析形式,占20%。
2.教学评价: 我院金融保险专业经过不断的建设、改革和完善,实现了专业建设的不断进步。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改革的进程中始终充当着排头兵的骨干角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课程的教学目标符合就业岗位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体现了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的结合、改革与创新的结合,课程改革得到了校外专家、企业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在2009年的课程改革中,在进行了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和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项目进行了重新的设计,这些工作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校内学生用行动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评价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到课率高。通常学生到课率都能达到95%以上。②课堂活跃度高。该课程无论提问、 10
还是讨论、还是情景式教学、还是实训,都能吸引学生以浓厚兴趣参与并形成互动,从而实现快乐学习。③教学效率高。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消化掌握老师讲授知识点,学到了专业知识、具备了动手能力。
第五部分 课程实施条件
一、教师队伍:
课程团队有专任教师3名,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1人,中级职称3人。课程组成员平均年龄28岁,其中29岁以上2人,形成一支年轻有干劲的教学队伍。
二、实践教学条件:
1. 购置金融管理与实务软件,现安装在数计系机房,可安排学生上机进行银行业务等金融环节的模拟演练;
2. 第二教学楼内配备多间多媒体教室,可在授课时采取放映课件、图文等教学内容,有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量。
第六部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该课程是一门反映现代货币制度变化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理论课程,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地反映世界各国货币制度变化和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资料和信息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提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第一,我校配备了专门的资料室,收集了有关货币银行学教学所需的大量书报杂志和相关资料,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的理论和知识支撑;第二,在实验室中,具有证券、外汇、期货、商业银行业务、企业财务分析等市场行情系统和信息系统,学生在实验室内可以了解现代金融市场的最近动态和信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的市场信息知识支撑;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和课程建设团队积累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用案例对世界各国货币制度变化和现代金融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扩 11
充性资料的课堂教学资料支撑。
二、网络教学环境:
我校已引进网络教学软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公布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课件、练习题、教学案例等相关教学资料,并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平台进行答疑、作业上交、专题讨论等活动,为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化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实验教学平台中的所有信息都已经进入网络,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校园网及时了解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动态和专业知识和信息。同时,为了改善网络教学环境,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我们正在建设本课程专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12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总 学 时:64 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32
学 分:4
适用专业:金融保险专业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性质 《证券投资分析》是金融保险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形成金融保险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之一,同时,为学生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奠定了基础。它是在原“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证券业是金融行业的核心领域之一,并且,随着金融业融合趋势的不断演进,基于规避风险和追求收益的驱动以及客户跨行业、跨产品的理财需求,金融业务合作和交叉日趋明显,作为职业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大学生,无论其就业目标是银行、证券还是保险,具备证券业务基本操作能力和投资分析能力是其职业能力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根据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组织实施等环节入手,紧密围绕工作内容和操作能力模块组织展开教学内容,形成了“工作任务、实训室、课堂”一体化、“教、学、练”一体化的一体化课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了证券业务知识,形成了熟练的证券投资操作能力和较为敏锐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并且,学生在工作项目、操作、 1
模拟炒股、案例分析等过程中不断地感受风险、认知规则、汲取教训,塑造了守法、稳健、诚信的职业素养
三、《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方案是在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在职业教育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聘请证券公司的经纪、投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与本课程专职教师共同开发的。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证券的经纪岗位办理经纪业务的需要,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学内容就是证券经纪岗位的的工作内容,教学项目的设计以经纪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证券经纪岗位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模块和工作
内容模块为形式、内容和驱动,各模块的实施以活动为载
体,同时,将证券投资的相关理论知识分解嵌入到各活动环节中。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发展的现状,获得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能力,学会辨析金融理论和联系金融实际的方法。
三、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证书目标:
为获得《银行从业资格证》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在广泛的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在专家的指导下,本课程以证券经纪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2
形成了以“工作项目”为统领、以“工作模块”和“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课堂教学完全安排在实训室进行,真正实现“做中学”,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根据工作任务驱动的要求,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反复实操,学生毕业时能够适应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岗位的基本要求,并成为应经有着2年经验的“股民”和“基民”。
学时:64
一、学习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理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和主要业务、中央银行及其调控机制、金融深化与创新理论、货币供求理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等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从根本上理解现实经济和金融现象的理论依据。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以建设成为融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和适用性于一体的《货币银行学》课程为目标,反映国内外货币银行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金融实践发展趋势,既注重普遍性又强调富有特色,通过与国内各兄弟高校的货币银行学教学广泛交流合作,成为立足中国国情,争取在两年内建立具有完善的课程理论体系、合理规范的教学管理、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
二、学习内容 根据完成证券经纪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课程内容。
3
4
5
6
7
8
三、学习活动形式
课程总体设计打破了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用案例或任务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课程的职业定位是证券经纪岗位,因此,本课程在教学模式将课程的教学和证券经济岗位实际的工作职责结合起来。经过几年来不断进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本课程通过模拟的项目教学、真实的项目操作和半年的顶岗实习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较好地保持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初步形成了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按照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即根据实际证券经纪业务的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按照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过程确定教 9
学过程——即以实际工作中从综合柜台业务操作、证券投资软件的安装与操作、看盘和分析到证券从业人员监管适应能力全过程设计教学项目,工学结合,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推进教学进行,根据实际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果来确定完成教学任务的成果;按照实际工作中证券经纪业务工作场景模拟教学场景——学生学习的场所即是模拟证券营业部场景的证券业务实训室。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建议
1.课程考核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本课程采用“复合式—全程性”的考核方式。复合式是指平时考评与期末考试相结合、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专业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使用多种考核方法综合评定课程学习成绩。全程性是指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进程中进行连续性的考核。除期末考试外,对每一章或每一单元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作业、测验、讨论、写论文进行考评。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测验、讨论、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2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采取闭卷笔试方式,占60%;期末实践考试成绩:采取案例分析形式,占20%。
2.教学评价: 我院金融保险专业经过不断的建设、改革和完善,实现了专业建设的不断进步。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改革的进程中始终充当着排头兵的骨干角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课程的教学目标符合就业岗位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体现了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的结合、改革与创新的结合,课程改革得到了校外专家、企业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在2009年的课程改革中,在进行了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和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项目进行了重新的设计,这些工作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校内学生用行动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评价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到课率高。通常学生到课率都能达到95%以上。②课堂活跃度高。该课程无论提问、 10
还是讨论、还是情景式教学、还是实训,都能吸引学生以浓厚兴趣参与并形成互动,从而实现快乐学习。③教学效率高。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消化掌握老师讲授知识点,学到了专业知识、具备了动手能力。
第五部分 课程实施条件
一、教师队伍:
课程团队有专任教师3名,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1人,中级职称3人。课程组成员平均年龄28岁,其中29岁以上2人,形成一支年轻有干劲的教学队伍。
二、实践教学条件:
1. 购置金融管理与实务软件,现安装在数计系机房,可安排学生上机进行银行业务等金融环节的模拟演练;
2. 第二教学楼内配备多间多媒体教室,可在授课时采取放映课件、图文等教学内容,有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量。
第六部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该课程是一门反映现代货币制度变化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理论课程,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地反映世界各国货币制度变化和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资料和信息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提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第一,我校配备了专门的资料室,收集了有关货币银行学教学所需的大量书报杂志和相关资料,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的理论和知识支撑;第二,在实验室中,具有证券、外汇、期货、商业银行业务、企业财务分析等市场行情系统和信息系统,学生在实验室内可以了解现代金融市场的最近动态和信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的市场信息知识支撑;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和课程建设团队积累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用案例对世界各国货币制度变化和现代金融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扩 11
充性资料的课堂教学资料支撑。
二、网络教学环境:
我校已引进网络教学软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公布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课件、练习题、教学案例等相关教学资料,并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平台进行答疑、作业上交、专题讨论等活动,为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化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实验教学平台中的所有信息都已经进入网络,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校园网及时了解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动态和专业知识和信息。同时,为了改善网络教学环境,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我们正在建设本课程专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