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科学观的哲学反思与理论重构

2010年6月第10卷第3期

湖南

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FirstNormalUniversity

Jun.2010Vol.10,No.3

现代心理学科学观的哲学反思与理论重构

冯大彪1,张晓明2

(1.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2.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观都具有本体论的特征,他们把人性看成是本质前定和自然已成的,要么把人的心理物化,要么把人的心理神化,使心理学的研究远离生活世界。所以,心理学的科学观应该突破这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研究目的进行重新理解和定位。

关键词:心理学;科学观;本体论;类本质;实践中图分类号:B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31X(2010)03-0140-05

科学观是心理学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心理学的各种理论都是在各自科学观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所谓心理“心理学”,什么是“科学的科学观,实质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学的”心理学的基本认识和基本理解[1]。它决定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着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和研究方可以说,式的确定,决定着心理学的应用技术和干预方式。有什么样的科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心理学理论。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观发端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笛卡尔认为,人是由物质实体(身体)和心灵实体(精神)组合而成,二者之间相互独立而互不影响。在心理学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沿着身和心的两个方向展开,形成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科学观,他们相互排斥、彼此质疑对方的科学性,使心理学从未建立起统一的科学观,造成了心理学的分裂,动摇了心理学的科学性,阻碍了心理学的发从表面上看,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科学展。

观有所不同,前者强调人的物质属性,后者强调人的精神属性。但实质上,他们都是从个体出发,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由先在的实体规定的。他们看到的只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人既内含了没有意识到人的生命具有二重性。具体地说,

自然物的种生命,在这个基础上又创造了支配生命的生命,为把人的这种生命区别于自然给予的、单一性的“种生命”,我们就用“类生命”这个名称[2]。人的种生命是本质前定和自然给予的。而人的类生命是自我创生的,“有意识的生活

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仅仅由于

[3]

这个缘故,人是类的存在物。”类作为人的本性,是对“种生

和个体的突破和超越,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过程,它既是命”

具体的、现实的,同时又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人的两重多维性生命表明,人的生命不是单维性的,而是双重化、的生命,蕴涵着类本质的类生命与种生命之间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相互矛盾的关系,种生命的自在性和类生命的自为性造成了人自身矛盾的总根源,所以人是肉体与灵魂、感性与理性、能动与受动,群性与个性、主观与客观、必然与自由等等的多重矛盾统一体,这些矛盾是人性发展的动力,并通过实践把矛盾的对立面统一在一起,促进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和发展,随着实践的拓展和深化,人的类性也不断的展开。这种实践式的思维方式打破了从单一生命纬度认识人的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从人生命的两重性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心理学的科学观,将会对其有新的理解。

一、现代心理学的科学观(一)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反射”论思想,把人科学主义心理学继承了笛卡尔的

体视为一架机器,探索这个“物质实体”的内在机制,尤其注重对大脑和神经的研究,走上了自然科学的道路,从而确立了他们的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收稿日期:2010-02-25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2009NC101)

作者简介:冯大彪(1980-)男,满族,吉林伊通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理论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张晓明(1980-),女,吉林九台人,吉林师范大学教科院讲师,吉林大学心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

140

第3期

冯大彪,张晓明:现代心理学科学观的哲学反思与理论重构

2010年

1.强调研究对象的客观性

西方心理学一直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立为心理现象。所谓心理现象,

是建立在两个基本设定上:一是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绝对分离的,研究者仅仅是观察者、旁观者和中立者。二是研究者必须通过感官来观察对象,而不能加入思想的臆断推测[4]。在这种理论预设的前提下,他们认为心理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是一种客观实在,能被感官所验证、能分解成若干要素、能把复杂的心理活动还原成简单的物理或生理现象。具体地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和验证性,认为只有被感官和工具所能把握的心理现象才能确立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些感官所无法把握的心理现象都被排斥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二是坚持元素主义,

把人类的心理分解成为若干要素,并能确立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三是采用还原分析法。将心理现象还原成其他的低级现象,如把人的心理还原成行为、信息加工过程和神经系统。

2.以实证方法为中心

科学主义心理学认为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必须能为人的感官和逻辑所证实,所以把实证方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唯一方法,并排斥异己,把是否运用实证的方法作为判断心理学科学性的唯一划界标准。实证方法以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和心理测量等方法构成,其中实验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它可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能重复进行。所以为科学主义心理学所推崇,冯特把实验法引入到心理学,并与内省法相结合,创立实验内省法,促使了心理学的独立。铁钦纳继承了实验内省法,并对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来研究认知的过程和机制。在当代则更重视实验和统计的结合,研究者从个别样本的特征来推论总体的特征,试图通过精密的数理推论来保证其结论的普适性。

(二)人文主义的科学观。

人文主义心理学则继承了笛卡尔的“心灵实体”论,认为人有一个以“我思”为本质的精神实体,尤其注重对意义和价值的研究,走上了人文科学的道路。从而确立了他们的人文主义的科学观:

1.强调研究对象的主观性。

人文主义心理学秉承现象学的精神,普遍赞同胡塞尔的观点,那就是“对于精神来说,从来没有、也将永远不会有一件客体(或客观,Objectivity)的科学。对于灵魂来说,也不会有一种客体的理论———这里所说的‘客体’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把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实存赋予灵魂或者人的共同体。”[5]

所以人本主义认为人类的心理是一种主观性的精

神存在,不是一种客观性的物质实存,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人类的心理进行元素分析和还原分析,人文主义心理学从三个方面突出心理的主观性,一是强调人类心理的独特性。

人文主义心理学把人类所独有的善性、动机、潜能、价值、自我实现等高级心理作为研究对象。二是坚持整体主义。人文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不能像物质那样分解成为元素,因为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三是坚持非还原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意识主体和外部客体构成了一个不可还原的整体,所以他们提倡在心理的水平上研究心理,提出在行为的水平上研究行为,通过对心理现象的如实描述来发现现象本身的结构和关系。虽然人本主义也运用“还原法”,但这种还原法是“现象学的还原法”,这种还原法与科学主义的还原法是不同的,这里的“还原”是指回到事物的原初状态,通过“存在括号法”和“历史括号法”把自己的前见和立场悬置起来,存而不论,以“本质直观”的方法直接描述对象才能把握到其原态。

2.倡导质的研究方法。

人文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对个人和人类有意义的问题,反对心理学研究那些道德中立、价值中立的纯客观问题,并对实证主义的方法中心进行了批判。马斯洛认为

“方法中心就是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仪器、技术、程序以及方法,而并非他的疑难、问题、功能或者目的。”[6]

他曾

幽默地讽刺这种现象,他说:“假如你所有的唯一工具是锤

子,诱惑人的想法就是把一切都当作钉子来对待。”[7]所以人

文主义心理学主张以问题为中心,问题决定方法。心理问题应该用主观的质的研究方法来描述和理解,认为只有对心理问题进行准确地描述后,才能进行量的解释和说明,也就是说人文主义坚持的是先质后量的研究原则。质的研究是一种主观经验范式,常见的方法有现象学方法、个案法、参与观察法等。其中现象学方法处于核心地位,它为主观性研究提供了哲学依据。

二、心理学科学观的重构

虽然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观不尽相同,但从根源上看,确有其共性,那就是都具有本体论的特征。所谓本体论是一种依据先在的预设本质去理解和把握事物规定的物种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和认识原则,对象被理解为由某种先在的本质所规定的,必须深入到“事实后面去”发现出决定它的存在和状态的那个终极性实在,才能理解和把握这个对象,本体论之为“本体论”就在于从某种超对象的绝对实在出发去理解对象的本性和规定,其宗旨就是要找出这个对于把握对象具有决

定性定义的“本体”。[8]科学主义心理学运用定量的方法揭示

心理的物质实体,而人文主义心理学运用定性的方法探究心理的精神实体[9]。现代心理学之所以运用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研究人类的心理,其症结在于都把人性看成是本质前定和自然给予的,认为在人的主体之外存在着一个独立于人而存在的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这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造成了现代心理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倾向,

141

第3期

湖南

进而否定了人的超越性、否定了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瓦解了人的多重矛盾的本性[10],造成了物本和人本的分裂,也使心理学的研究远离了现实生活,所以现代心理学的科学观需要突破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以人的方式认识人,对心理学的科学观进行重新的理解和定位:

(一)研究对象的重新理解。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问,那么人性观就是研究人及其心理的首要前提,人性观便构成了心理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前提。诚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曾说:“心理学是研究人自己的一门主要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要从人出发,而又归结到人,它所以要从人出发,就在于研究开始之前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有一定的大体正确的看法以作为研究工作的一种指针,而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又是要科学地阐明人是什么,以求得对人的实质有充分的正确理解,所以,人的实

质问题对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1]

由此看见,人性观是心理学科学观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人性观,就有什么样的科学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性和物性一样,是本质前定和自然给予的,所以他们运用物的方式来研究人的心理,认为在心理现象的背后,有着一个恒定不变、超越历史、超越文化的心理本体,它决定着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这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坚持决定论原则,把人的心理凝固化,否弃了人的超越性,也正是这种决定论原则,把心理学的研究局限在个体之内,忽视了社会文化对心理的影响。诚然,人性有其前定性,如人的生物基础、物理基础和行为基础,但人类的心理不是这些因素的直接产物,不是固定程序的展开,而是通过实践进行自我创生和自我规定的,“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把类看作为自己的本

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12]

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3]所以人类心理的特性就在于自由

性和自觉性,自由是对前定本质和绝对控制的超越和突破,自觉是客观世界和自我世界的觉知和对其意义的理解。心理的自由性和自觉性,不是一个抽象的属性,它体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的过程中,对人类心理的认识需要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视角。而现代心理学从本质主义、经验主义和个体主义的角度来理解研究对象,他们探究的是心理的纯粹形式,而不是心理的实质内容,运用形式去解释内容,这就使心理学的研究局限在形式逻辑之中,不能深入人的精神世界。心理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内容才是其根本,内容决定形式,正是因为人的自由性和自觉性促使心理内容不断创生和发展,所以人的心理不是自然已成的,而是创造生成的。

(二)研究方式的重新确立。

方法论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所在,如果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不匹配,那么,借助这种研究方法就不能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即便研究方法本身是科学的,但就其方法论而言,却是非科学的。当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42

学院学报

2010年

中,定量研究处于主导地位,定性研究处于边缘地位,定量研究注重感官的验证与数理的分析,定性研究注重抛弃前见的直观与价值涉入。定量研究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外显行为与生理机制的规律,定性研究揭示了人类深层的精神问题及其内在的结构。这两种研究方法,虽然侧重点不同,方式不同,但却在共同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下产生的,那就是本质主义、

机械决定论和个体主义,他们从个体的角度寻找这个心理背后的动因,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力图揭示客观普世的真理,然而这种研究思路却使的心理学脱离社会与文化,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心理学方法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危机,就在于缺少对人性的全面认识,以认识物质的方式来研究人,最终导致人的物化,所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应该建立在对人性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唯有如此才能建立正确的心理学方法论。从生命的两重性来看,人是实践性的存在,实践创造了人本身,同时实践也创造了人的心理。“人的现实世界不是给予的世界,而是经人自己的活动参与创造的世界……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

人和人的活动,也创造了人的生活世界和对象世界。”

[14]

人的心理是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从人自身的活动去理解人的本质和心理,把人理解为以自身为根源、赋予自身创造力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要从人的实践方式的历史变化中去把握人的历史的和具体本性,把人理解为处于自我追求中的不断否定自身、超越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存在”。要从人的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的属性和特点及其二者的双相互动的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而不是从人的自然或者超自然的原因中去寻找人存在的根据和心理的本体。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的源泉,并且每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尽相同,才造成了人类心理的千差万别,但人的实践活动不是仅仅自己的对象性的活动,它总是与他人相联系,这就使人的实践活动在某一地域、某一国度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这些共同的实践活动使他们产生了许多共同的心理和文化现象,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加强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因为西方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植于西方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解释、预测和干预其他国家人的心理未必完全适合,所以各国展开本土化的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对本土心理有准确和深刻的认识,才能使心理学服务于社会。但本土心理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诚然,传统文化对人的心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生产方式、国家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传统文化也会随之更新和发展,所以更应从文化的根源即人的当代实践去理解人的心理,心理学的本土化和文化转向,其局限就在于没有从人们的现实活动中去理解人的心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应确立实践的研究原则,从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人,确立实践的研究原则,不是抛弃已有的研究方法,而是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确立科学的根基,确立其联系的桥梁。不管是定性的研究,

第3期

冯大彪,张晓明:现代心理学科学观的哲学反思与理论重构

2010年

是定量的研究,只要它能与相对一致和广泛的实践相结合,就能使其理论和结论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只有找到实践这个根本,才能使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从相互排斥、相互否定走向相互弥补和相互促进。

(三)研究目的的重新定位

在本体论的指导下现代西方心理学从认知、生理、环境、文化和进化等方面对心理的内在机制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找到了先验的本体就能解开心理的秘密。中外的著名心理学教材都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定位在对心理

现象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15][16]

。这种研究目的的理论

预设就是把人的心理看成了一个超越历史、超越文化的、客观普适的规律。也就是说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是从实然的角度来探讨,对心理的应然研究较少,在本体论的视野下,这种应然的研究也是不可能的。所谓实然是指描述事物性征的各种现实表现以及事物的实际存在状态,所谓应然是指阐述事物依据其自身的特性应该是什么或者应该怎样。也就是说,实然注重的是求本逐源,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价值中立,应然注重的是人和事物的理想状态,强调价值干涉[17]。心理学的研究不仅要从形式上解释、理解、预测和控制的人心理,而且要从内容上优化、提升、引导和拓展人的心理。因为人是自由自觉的类存在物,人与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具有觉知觉解的特性。人能够体悟到自己的心理世界,而且能按照某种目标和方向构筑自己的心理生活,正如布伦塔诺指出的那样,人的心理具有意向性,价值和意义是根植于人的本性之中的,所以心理学应该把价值和意义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弘扬心理学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使心理学走出当代心理学发展中的方法中心和价值无涉的困境,心理学对人文精神的弘扬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文艺的感性方式、不同于伦理学对终极应是的追问,不同于哲学和宗教的理论抽象的方式,它应该是根植于人性,是对人性的顺应和改造,它要关注的应该是如何从实然过渡到应然,实然和应然的结合,才能使心理学既能解释人的心理,又能立足于实然改造和优化人的心理。所以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应该在实然的基础上进行应然的设计,也就是说,心理学需要价值干涉,所谓价值是一种在实践的基础上客体以其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的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实践是价值的源泉[18]。根据当代的人类的实践特点,心理学应致力于提升人的类本质,应以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因为人的历史生成是一个辨证统一的过程,人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马克思说:“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

由个性的联合体是第三大形态。”[19]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经历

了前两个阶段,正在由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转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人在追求‘独立’的‘单向度’发展中,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极端对立,从而使自己深陷于因自身发展状态不完善而带来的种种生存危机的困境之中。

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张力失度,各种全球性的危机接踵而至;另一方面是人与他人的张力失度,在新的技术专制制度下

‘,人同人相异化’,人与人的疏离性、敌对性充斥于世。前者使人类反省到人对自然价值认识的缺失,后者使人类

反省到人对人自身价值认识的缺失。”

[20]

在今天这个高度反思性的社会,信仰危机、道德滑坡、信任缺失和多元困惑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精神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心理学及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无能为力,因为实证主义哲学正在把他们引入歧途,定量研究居于绝对主流,排斥和否定定性研究,这就导致其研究对精神问题的漠视,因为精神是通过感官所无法直接印证和精确量化的,但精神作为超验的科学实在,又是人类心理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心理学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一道,确立质的研究的合法地位,经由实践回归到人类的“生活世界”,研究当代精神问题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为个人摆脱心理困境提供方法和途径,为政府完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从而使人摆脱物的奴役,走出主体性的黄昏,确立崇高的意义追求,拓展心灵的疆域,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和潜能,充分占有人的类本质,树立类意识,提升人生的境界。

总之,心理学不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简单交叉和折中,而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问题的学问,即人学。人学的学科定位就是要以人的方式认识人,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研究目的进行重新理解和定位,超越物本和人本的分裂,恢复人的完整形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葛鲁嘉.新心性心理学宣言———中国本土心理学原始性

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0.

[2]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长春:吉

林人民出版社,1998,9.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50.

[4]葛鲁嘉.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

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胡塞尔.吕祥译.现象学与哲学的危机[M].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71.

[6][7]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336.337.

[8]高清海.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

版社1998:102.

[9]冯大彪.从类哲学看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J].山西师

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8-131.

[10]冯大彪.从类哲学看西方心理学的人性观[J].青海师范

大学学报,2006,(3)

143

第3期

1985,(1):1-14.学报,

湖南学院学报

2010年

[11]潘淑.论人的实质的自然方面———新三界说[J].心理[12][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79:96-97.96.

[14]高清海.清海哲学文存,第1卷[M].吉林:吉林人民出

136-137版社1997:

[15]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M].

王磊,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6.

[16]黄希庭,郑涌.心理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7-8.社2005:

[17]冯大彪,刘国权.先秦儒家的人格思想对心理学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的价值[J].湖北大学学报:121-124.

[18]冯大彪,刘国权.从类哲学看西方心理学的价值观

[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6).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M],北京:人

民出版社1979:104.

[20]高清海,余潇枫.“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J].中国

社会科学,1999,(1).

PhilosophicalReflectionandTheoreticReconstruction

onScientificViewofModernPsychology

FENGDa-biao1,ZHANGXiao-ming2

(1.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aotou,Inner

Mongolia014010;2.Collegeof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

Abstract:Bothscientificpsychologyandhumanistpsychologyhavethefeaturesofontology,andmaketheresearchofpsychol-ogyfarawayfromlivingworld.Therefore,scientificviewofpsychologyshouldbreakthewayofthinkingofontologyandreconsid-erateandrepositionthenatureofthescience,researchobjects,researchmethodsandresearchgoals.

Keywords:psychology;scientificview;ontology;categoryessence;practice

[责任编辑:刘济远]

(上接第89页)

[6]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7]顾海良,梅荣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

2006:70.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OnHumanBeingMorality’sGenerating

StateinMarx’s“CommunityofFreeman”

XIANGZuo-qun,WANGFei-xia

(CollegeofMarxismofJishouVniversity,Jishou,Hunan416000)

Abstract:Accordingtothetheoryofhumanbeing’soriginalunityofthreelayerproperties,combinedwithMarx’s“Commu-nityofFreeman”ideology,thepaperpointsoutthat“Communistmorality”doesnotmeanallofthemoralsinthefuturecommunistsociety.Therewillbethemoralsofthecategory,thegroupsandtheindividualsinthefuture,andtheywilldevelopwiththeharmo-niousandunifiedstate.Wehavetoacknowledgerationalityofindividual’smoralinadvanceandrecommendtheindividualmoralsatthepresentstage,especiallyincitizen’ssocialfield.

Keywords:CommunityofFreeman;Communistmorality;moralsofindividuals

[责任编辑:葛春蕃]

144

2010年6月第10卷第3期

湖南

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FirstNormalUniversity

Jun.2010Vol.10,No.3

现代心理学科学观的哲学反思与理论重构

冯大彪1,张晓明2

(1.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2.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观都具有本体论的特征,他们把人性看成是本质前定和自然已成的,要么把人的心理物化,要么把人的心理神化,使心理学的研究远离生活世界。所以,心理学的科学观应该突破这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研究目的进行重新理解和定位。

关键词:心理学;科学观;本体论;类本质;实践中图分类号:B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31X(2010)03-0140-05

科学观是心理学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心理学的各种理论都是在各自科学观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所谓心理“心理学”,什么是“科学的科学观,实质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学的”心理学的基本认识和基本理解[1]。它决定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着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和研究方可以说,式的确定,决定着心理学的应用技术和干预方式。有什么样的科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心理学理论。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观发端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笛卡尔认为,人是由物质实体(身体)和心灵实体(精神)组合而成,二者之间相互独立而互不影响。在心理学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沿着身和心的两个方向展开,形成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科学观,他们相互排斥、彼此质疑对方的科学性,使心理学从未建立起统一的科学观,造成了心理学的分裂,动摇了心理学的科学性,阻碍了心理学的发从表面上看,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科学展。

观有所不同,前者强调人的物质属性,后者强调人的精神属性。但实质上,他们都是从个体出发,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由先在的实体规定的。他们看到的只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人既内含了没有意识到人的生命具有二重性。具体地说,

自然物的种生命,在这个基础上又创造了支配生命的生命,为把人的这种生命区别于自然给予的、单一性的“种生命”,我们就用“类生命”这个名称[2]。人的种生命是本质前定和自然给予的。而人的类生命是自我创生的,“有意识的生活

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仅仅由于

[3]

这个缘故,人是类的存在物。”类作为人的本性,是对“种生

和个体的突破和超越,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过程,它既是命”

具体的、现实的,同时又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人的两重多维性生命表明,人的生命不是单维性的,而是双重化、的生命,蕴涵着类本质的类生命与种生命之间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相互矛盾的关系,种生命的自在性和类生命的自为性造成了人自身矛盾的总根源,所以人是肉体与灵魂、感性与理性、能动与受动,群性与个性、主观与客观、必然与自由等等的多重矛盾统一体,这些矛盾是人性发展的动力,并通过实践把矛盾的对立面统一在一起,促进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和发展,随着实践的拓展和深化,人的类性也不断的展开。这种实践式的思维方式打破了从单一生命纬度认识人的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从人生命的两重性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心理学的科学观,将会对其有新的理解。

一、现代心理学的科学观(一)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反射”论思想,把人科学主义心理学继承了笛卡尔的

体视为一架机器,探索这个“物质实体”的内在机制,尤其注重对大脑和神经的研究,走上了自然科学的道路,从而确立了他们的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收稿日期:2010-02-25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2009NC101)

作者简介:冯大彪(1980-)男,满族,吉林伊通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理论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张晓明(1980-),女,吉林九台人,吉林师范大学教科院讲师,吉林大学心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

140

第3期

冯大彪,张晓明:现代心理学科学观的哲学反思与理论重构

2010年

1.强调研究对象的客观性

西方心理学一直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立为心理现象。所谓心理现象,

是建立在两个基本设定上:一是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绝对分离的,研究者仅仅是观察者、旁观者和中立者。二是研究者必须通过感官来观察对象,而不能加入思想的臆断推测[4]。在这种理论预设的前提下,他们认为心理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是一种客观实在,能被感官所验证、能分解成若干要素、能把复杂的心理活动还原成简单的物理或生理现象。具体地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和验证性,认为只有被感官和工具所能把握的心理现象才能确立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些感官所无法把握的心理现象都被排斥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二是坚持元素主义,

把人类的心理分解成为若干要素,并能确立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三是采用还原分析法。将心理现象还原成其他的低级现象,如把人的心理还原成行为、信息加工过程和神经系统。

2.以实证方法为中心

科学主义心理学认为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必须能为人的感官和逻辑所证实,所以把实证方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唯一方法,并排斥异己,把是否运用实证的方法作为判断心理学科学性的唯一划界标准。实证方法以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和心理测量等方法构成,其中实验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它可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能重复进行。所以为科学主义心理学所推崇,冯特把实验法引入到心理学,并与内省法相结合,创立实验内省法,促使了心理学的独立。铁钦纳继承了实验内省法,并对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来研究认知的过程和机制。在当代则更重视实验和统计的结合,研究者从个别样本的特征来推论总体的特征,试图通过精密的数理推论来保证其结论的普适性。

(二)人文主义的科学观。

人文主义心理学则继承了笛卡尔的“心灵实体”论,认为人有一个以“我思”为本质的精神实体,尤其注重对意义和价值的研究,走上了人文科学的道路。从而确立了他们的人文主义的科学观:

1.强调研究对象的主观性。

人文主义心理学秉承现象学的精神,普遍赞同胡塞尔的观点,那就是“对于精神来说,从来没有、也将永远不会有一件客体(或客观,Objectivity)的科学。对于灵魂来说,也不会有一种客体的理论———这里所说的‘客体’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把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实存赋予灵魂或者人的共同体。”[5]

所以人本主义认为人类的心理是一种主观性的精

神存在,不是一种客观性的物质实存,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人类的心理进行元素分析和还原分析,人文主义心理学从三个方面突出心理的主观性,一是强调人类心理的独特性。

人文主义心理学把人类所独有的善性、动机、潜能、价值、自我实现等高级心理作为研究对象。二是坚持整体主义。人文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不能像物质那样分解成为元素,因为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三是坚持非还原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意识主体和外部客体构成了一个不可还原的整体,所以他们提倡在心理的水平上研究心理,提出在行为的水平上研究行为,通过对心理现象的如实描述来发现现象本身的结构和关系。虽然人本主义也运用“还原法”,但这种还原法是“现象学的还原法”,这种还原法与科学主义的还原法是不同的,这里的“还原”是指回到事物的原初状态,通过“存在括号法”和“历史括号法”把自己的前见和立场悬置起来,存而不论,以“本质直观”的方法直接描述对象才能把握到其原态。

2.倡导质的研究方法。

人文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对个人和人类有意义的问题,反对心理学研究那些道德中立、价值中立的纯客观问题,并对实证主义的方法中心进行了批判。马斯洛认为

“方法中心就是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仪器、技术、程序以及方法,而并非他的疑难、问题、功能或者目的。”[6]

他曾

幽默地讽刺这种现象,他说:“假如你所有的唯一工具是锤

子,诱惑人的想法就是把一切都当作钉子来对待。”[7]所以人

文主义心理学主张以问题为中心,问题决定方法。心理问题应该用主观的质的研究方法来描述和理解,认为只有对心理问题进行准确地描述后,才能进行量的解释和说明,也就是说人文主义坚持的是先质后量的研究原则。质的研究是一种主观经验范式,常见的方法有现象学方法、个案法、参与观察法等。其中现象学方法处于核心地位,它为主观性研究提供了哲学依据。

二、心理学科学观的重构

虽然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观不尽相同,但从根源上看,确有其共性,那就是都具有本体论的特征。所谓本体论是一种依据先在的预设本质去理解和把握事物规定的物种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和认识原则,对象被理解为由某种先在的本质所规定的,必须深入到“事实后面去”发现出决定它的存在和状态的那个终极性实在,才能理解和把握这个对象,本体论之为“本体论”就在于从某种超对象的绝对实在出发去理解对象的本性和规定,其宗旨就是要找出这个对于把握对象具有决

定性定义的“本体”。[8]科学主义心理学运用定量的方法揭示

心理的物质实体,而人文主义心理学运用定性的方法探究心理的精神实体[9]。现代心理学之所以运用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研究人类的心理,其症结在于都把人性看成是本质前定和自然给予的,认为在人的主体之外存在着一个独立于人而存在的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这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造成了现代心理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倾向,

141

第3期

湖南

进而否定了人的超越性、否定了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瓦解了人的多重矛盾的本性[10],造成了物本和人本的分裂,也使心理学的研究远离了现实生活,所以现代心理学的科学观需要突破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以人的方式认识人,对心理学的科学观进行重新的理解和定位:

(一)研究对象的重新理解。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问,那么人性观就是研究人及其心理的首要前提,人性观便构成了心理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前提。诚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曾说:“心理学是研究人自己的一门主要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要从人出发,而又归结到人,它所以要从人出发,就在于研究开始之前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有一定的大体正确的看法以作为研究工作的一种指针,而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又是要科学地阐明人是什么,以求得对人的实质有充分的正确理解,所以,人的实

质问题对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1]

由此看见,人性观是心理学科学观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人性观,就有什么样的科学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性和物性一样,是本质前定和自然给予的,所以他们运用物的方式来研究人的心理,认为在心理现象的背后,有着一个恒定不变、超越历史、超越文化的心理本体,它决定着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这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坚持决定论原则,把人的心理凝固化,否弃了人的超越性,也正是这种决定论原则,把心理学的研究局限在个体之内,忽视了社会文化对心理的影响。诚然,人性有其前定性,如人的生物基础、物理基础和行为基础,但人类的心理不是这些因素的直接产物,不是固定程序的展开,而是通过实践进行自我创生和自我规定的,“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把类看作为自己的本

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12]

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3]所以人类心理的特性就在于自由

性和自觉性,自由是对前定本质和绝对控制的超越和突破,自觉是客观世界和自我世界的觉知和对其意义的理解。心理的自由性和自觉性,不是一个抽象的属性,它体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的过程中,对人类心理的认识需要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视角。而现代心理学从本质主义、经验主义和个体主义的角度来理解研究对象,他们探究的是心理的纯粹形式,而不是心理的实质内容,运用形式去解释内容,这就使心理学的研究局限在形式逻辑之中,不能深入人的精神世界。心理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内容才是其根本,内容决定形式,正是因为人的自由性和自觉性促使心理内容不断创生和发展,所以人的心理不是自然已成的,而是创造生成的。

(二)研究方式的重新确立。

方法论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所在,如果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不匹配,那么,借助这种研究方法就不能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即便研究方法本身是科学的,但就其方法论而言,却是非科学的。当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42

学院学报

2010年

中,定量研究处于主导地位,定性研究处于边缘地位,定量研究注重感官的验证与数理的分析,定性研究注重抛弃前见的直观与价值涉入。定量研究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外显行为与生理机制的规律,定性研究揭示了人类深层的精神问题及其内在的结构。这两种研究方法,虽然侧重点不同,方式不同,但却在共同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下产生的,那就是本质主义、

机械决定论和个体主义,他们从个体的角度寻找这个心理背后的动因,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力图揭示客观普世的真理,然而这种研究思路却使的心理学脱离社会与文化,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心理学方法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危机,就在于缺少对人性的全面认识,以认识物质的方式来研究人,最终导致人的物化,所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应该建立在对人性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唯有如此才能建立正确的心理学方法论。从生命的两重性来看,人是实践性的存在,实践创造了人本身,同时实践也创造了人的心理。“人的现实世界不是给予的世界,而是经人自己的活动参与创造的世界……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

人和人的活动,也创造了人的生活世界和对象世界。”

[14]

人的心理是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从人自身的活动去理解人的本质和心理,把人理解为以自身为根源、赋予自身创造力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要从人的实践方式的历史变化中去把握人的历史的和具体本性,把人理解为处于自我追求中的不断否定自身、超越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存在”。要从人的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的属性和特点及其二者的双相互动的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而不是从人的自然或者超自然的原因中去寻找人存在的根据和心理的本体。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的源泉,并且每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尽相同,才造成了人类心理的千差万别,但人的实践活动不是仅仅自己的对象性的活动,它总是与他人相联系,这就使人的实践活动在某一地域、某一国度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这些共同的实践活动使他们产生了许多共同的心理和文化现象,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加强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因为西方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植于西方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解释、预测和干预其他国家人的心理未必完全适合,所以各国展开本土化的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对本土心理有准确和深刻的认识,才能使心理学服务于社会。但本土心理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诚然,传统文化对人的心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生产方式、国家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传统文化也会随之更新和发展,所以更应从文化的根源即人的当代实践去理解人的心理,心理学的本土化和文化转向,其局限就在于没有从人们的现实活动中去理解人的心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应确立实践的研究原则,从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人,确立实践的研究原则,不是抛弃已有的研究方法,而是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确立科学的根基,确立其联系的桥梁。不管是定性的研究,

第3期

冯大彪,张晓明:现代心理学科学观的哲学反思与理论重构

2010年

是定量的研究,只要它能与相对一致和广泛的实践相结合,就能使其理论和结论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只有找到实践这个根本,才能使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从相互排斥、相互否定走向相互弥补和相互促进。

(三)研究目的的重新定位

在本体论的指导下现代西方心理学从认知、生理、环境、文化和进化等方面对心理的内在机制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找到了先验的本体就能解开心理的秘密。中外的著名心理学教材都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定位在对心理

现象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15][16]

。这种研究目的的理论

预设就是把人的心理看成了一个超越历史、超越文化的、客观普适的规律。也就是说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是从实然的角度来探讨,对心理的应然研究较少,在本体论的视野下,这种应然的研究也是不可能的。所谓实然是指描述事物性征的各种现实表现以及事物的实际存在状态,所谓应然是指阐述事物依据其自身的特性应该是什么或者应该怎样。也就是说,实然注重的是求本逐源,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价值中立,应然注重的是人和事物的理想状态,强调价值干涉[17]。心理学的研究不仅要从形式上解释、理解、预测和控制的人心理,而且要从内容上优化、提升、引导和拓展人的心理。因为人是自由自觉的类存在物,人与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具有觉知觉解的特性。人能够体悟到自己的心理世界,而且能按照某种目标和方向构筑自己的心理生活,正如布伦塔诺指出的那样,人的心理具有意向性,价值和意义是根植于人的本性之中的,所以心理学应该把价值和意义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弘扬心理学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使心理学走出当代心理学发展中的方法中心和价值无涉的困境,心理学对人文精神的弘扬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文艺的感性方式、不同于伦理学对终极应是的追问,不同于哲学和宗教的理论抽象的方式,它应该是根植于人性,是对人性的顺应和改造,它要关注的应该是如何从实然过渡到应然,实然和应然的结合,才能使心理学既能解释人的心理,又能立足于实然改造和优化人的心理。所以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应该在实然的基础上进行应然的设计,也就是说,心理学需要价值干涉,所谓价值是一种在实践的基础上客体以其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的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实践是价值的源泉[18]。根据当代的人类的实践特点,心理学应致力于提升人的类本质,应以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因为人的历史生成是一个辨证统一的过程,人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马克思说:“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

由个性的联合体是第三大形态。”[19]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经历

了前两个阶段,正在由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转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人在追求‘独立’的‘单向度’发展中,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极端对立,从而使自己深陷于因自身发展状态不完善而带来的种种生存危机的困境之中。

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张力失度,各种全球性的危机接踵而至;另一方面是人与他人的张力失度,在新的技术专制制度下

‘,人同人相异化’,人与人的疏离性、敌对性充斥于世。前者使人类反省到人对自然价值认识的缺失,后者使人类

反省到人对人自身价值认识的缺失。”

[20]

在今天这个高度反思性的社会,信仰危机、道德滑坡、信任缺失和多元困惑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精神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心理学及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无能为力,因为实证主义哲学正在把他们引入歧途,定量研究居于绝对主流,排斥和否定定性研究,这就导致其研究对精神问题的漠视,因为精神是通过感官所无法直接印证和精确量化的,但精神作为超验的科学实在,又是人类心理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心理学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一道,确立质的研究的合法地位,经由实践回归到人类的“生活世界”,研究当代精神问题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为个人摆脱心理困境提供方法和途径,为政府完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从而使人摆脱物的奴役,走出主体性的黄昏,确立崇高的意义追求,拓展心灵的疆域,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和潜能,充分占有人的类本质,树立类意识,提升人生的境界。

总之,心理学不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简单交叉和折中,而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问题的学问,即人学。人学的学科定位就是要以人的方式认识人,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研究目的进行重新理解和定位,超越物本和人本的分裂,恢复人的完整形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葛鲁嘉.新心性心理学宣言———中国本土心理学原始性

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0.

[2]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长春:吉

林人民出版社,1998,9.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50.

[4]葛鲁嘉.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

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胡塞尔.吕祥译.现象学与哲学的危机[M].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71.

[6][7]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336.337.

[8]高清海.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

版社1998:102.

[9]冯大彪.从类哲学看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J].山西师

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8-131.

[10]冯大彪.从类哲学看西方心理学的人性观[J].青海师范

大学学报,2006,(3)

143

第3期

1985,(1):1-14.学报,

湖南学院学报

2010年

[11]潘淑.论人的实质的自然方面———新三界说[J].心理[12][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79:96-97.96.

[14]高清海.清海哲学文存,第1卷[M].吉林:吉林人民出

136-137版社1997:

[15]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M].

王磊,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6.

[16]黄希庭,郑涌.心理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7-8.社2005:

[17]冯大彪,刘国权.先秦儒家的人格思想对心理学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的价值[J].湖北大学学报:121-124.

[18]冯大彪,刘国权.从类哲学看西方心理学的价值观

[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6).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M],北京:人

民出版社1979:104.

[20]高清海,余潇枫.“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J].中国

社会科学,1999,(1).

PhilosophicalReflectionandTheoreticReconstruction

onScientificViewofModernPsychology

FENGDa-biao1,ZHANGXiao-ming2

(1.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aotou,Inner

Mongolia014010;2.Collegeof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

Abstract:Bothscientificpsychologyandhumanistpsychologyhavethefeaturesofontology,andmaketheresearchofpsychol-ogyfarawayfromlivingworld.Therefore,scientificviewofpsychologyshouldbreakthewayofthinkingofontologyandreconsid-erateandrepositionthenatureofthescience,researchobjects,researchmethodsandresearchgoals.

Keywords:psychology;scientificview;ontology;categoryessence;practice

[责任编辑:刘济远]

(上接第89页)

[6]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7]顾海良,梅荣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

2006:70.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OnHumanBeingMorality’sGenerating

StateinMarx’s“CommunityofFreeman”

XIANGZuo-qun,WANGFei-xia

(CollegeofMarxismofJishouVniversity,Jishou,Hunan416000)

Abstract:Accordingtothetheoryofhumanbeing’soriginalunityofthreelayerproperties,combinedwithMarx’s“Commu-nityofFreeman”ideology,thepaperpointsoutthat“Communistmorality”doesnotmeanallofthemoralsinthefuturecommunistsociety.Therewillbethemoralsofthecategory,thegroupsandtheindividualsinthefuture,andtheywilldevelopwiththeharmo-niousandunifiedstate.Wehavetoacknowledgerationalityofindividual’smoralinadvanceandrecommendtheindividualmoralsatthepresentstage,especiallyincitizen’ssocialfield.

Keywords:CommunityofFreeman;Communistmorality;moralsofindividuals

[责任编辑:葛春蕃]

144


相关内容

  • 法律社会化概念_反思与重构
  • 2013年5月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INNERMONGOUASOCIALSCIENCES May.2013 第34卷第3期 V01.34№.3 法律社会化概念:反思与重构 张昌辉 (安庆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 安徽安庆2461333) [摘要]法律社会化源于社会化理论,是一个事关法律.法学.法治 ...

  • 公共行政的价值反思与重构--西方新公共行政学理论述评
  • 第17卷第6期2011年12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CENT.SOUTHUNIV.(SOCIALSCIENCE) .bI.17No.6 Dec.20ll 公共行政的价值反思与重构 --西方新公共行政学理论述评 宋敏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诞生于20世 ...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747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2004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教育研究]编辑部)
  • 2004年,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的加快及改革的深化,教育科研获得了新的进展,在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许多新成果.本报告主要依据2004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各有关专题刊物.<新华文摘>以及<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刊载的论文,对 ...

  • 有效教学doc
  • 有效教学的哲学考察 或 教学哲学视野中的有效教学 或 有效教学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研究的目的 三.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综述) 四.研究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五.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创新点及意义 六.本研究已经具备的条件 七.本研究可能遇到的困难 八.本研究的工作计划.方案 ...

  • 参加本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心得与体会
  • 第31卷 增刊Vol 131 Suppl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 ce) 2009年4月Apr 1, 2009 参加本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心得与体会 韦巧艳, 李坚斌, 刘曼萍, ...

  • 论教育技术研究者的理论自觉
  • [摘要]理论自觉是构建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的理论自觉才可能产生真正的教育技术理论.教育技术研究者的理论自觉表现为认同教育技术理论的价值.理解教育技术理论的内涵以及追求教育技术理论的品质. [关键词]理论自觉: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技术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 ...

  • 解析绘画中的后现代主义
  • 解析绘画中的后现代主义 摘要: 后现代主义:一.以民众日常生活.大众消费作为表现旨趣和归宿, 使艺术明显趋于大众化.二.揶揄.嘲讽和游戏, 成了后现代主义所反映的共同心理特征.三.绘画作品主体性缺失的中性化表现, 即折中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重要.特征."变"是后现代主义的绘 ...

  • 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十大发展趋势
  • 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十大发展趋势 何雪松 陈蓓丽 2008-12-19 16:24:33 [摘 要]当代西方社会工作在理论.实践和体制等不同层面呈现十大发展趋势:(1)实践方法的嬗变:(2)认识论的多元化:(3)介入取向的持续论争:(4)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兴起:(5)介入聚焦的转移:(6)专业关系的重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