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到了6~7岁,孩子的思考终于开始走向正轨,他们在认知方面基本发展得比较完善,语言也能清楚地表达了。这时候,小马君认为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孩子对于“思维模式”框架的认识,更方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一种在美国比较主流的思维模型就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

小马君特别不喜欢把他翻译成“批判性思维”,因为一提起“批判”,总有一种特别愤青的感觉,好像有这种思维习惯的人一天到头总在批评人,对任何事情都看不惯似的。其实,对“Critical Thinking”更准确的翻译是“判断性思维”,说白了就是对于任何一种argument(说法),都不能照单全收,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判断他的真实性,并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有充分的理由支持。

至于如何判断和评论,就需要这样一套思维模型来帮助你理清思绪。

如果要死掰概念,判断性思维里面有“分析”,“汇总”,“测试”,“概念化“以及”应用“等步骤,对6-7岁的孩子而言,要完成所有步骤几乎不可能。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要能在成人的引导下,“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足矣。

那么问题来了,成人究竟该如何引导孩子做到这一点?“孩子们又可以怎么把这种思考方式当成习惯?”这里小马君和大家分享在幼儿园的实际活动中,我亲身经历的两个例子。

用“判断性思维”来去伪存真

去年我在美国费城的巴蒂姆斯花园担任自然教育的课程设计师,有一天我正带着一群6~7岁的熊孩子们逛池塘。突然有个孩子问我,“这池塘里是否有鲨鱼?”停下来想一想,我猜这时大部分的成人都会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可能呢?!”

碰巧,我的上司曾经专门给我培训过如何回答孩子的这类提问,并且强调,成人对孩子要有进行“判断性思维”培养的意识,千万别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只要是他们自己思考过,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也没关系。

所以,我当时首先肯定了孩子,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然后我问他,“你能比划一下鲨鱼大概有多大吗?” 他非常认真地把两臂摊开,又费力地朝两边展了展。我接着说,“你觉得这个池塘里可以容纳下它吗?”这时他看着池塘,停顿了一会儿,然后问我,“那鲨鱼宝宝是不是可以住在池塘里呀?”(想必你能懂我此时崩溃的内心)

当然我的上司还一并教过我遇到这种百折不挠宝宝的对策。所以我接着问他:“那你知道动物的栖息地一般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这个问题可能在中国家长看来一头雾水,但是在美国的幼儿园里,“栖息地”是一个特别平常的话题,几乎都已经说烂了,所有孩子都能把栖息地的要素倒背如流。

果然这个孩子自信满满地答道:“动物的栖息地需要水,空间,遮蔽物,以及食物!”这一刻,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我问他,“你觉得鲨鱼在池塘里可以找到它的食物吗?”孩子又特别认真地观察了一下池塘,然后摇摇头说:“这里面没有鲨鱼!因为这里没有他喜欢的食物。”我听完还是挺高兴的,这时候初级的“判断性思维”已经达到效果,孩子自己有“依据”地说出了一个观点。

为了验证效果,我又追加了一个问题,“那你觉得哪里有鲨鱼呢?” 孩子想了一下,然后很大声地回答我,“河里有鲨鱼!” 这下终于被搞得哭笑不得,但我还是没有马上纠正孩子说的不对,因为我觉得6~7岁能够想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最后我只是在重复他答案的时候做了一些修正,“你觉得更加开放的水域会有鲨鱼,那我们再去查查到底哪些开放性的水域会有鲨鱼。”把孩子引入书本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探讨。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告诉父母,真实操作中6~7岁孩子的思考还是很跳跃的,你无法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地依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思考,比如什么“第一步具体提问,第二步收集数据,第三步和同伴讨论”。如果强行干涉,很可能形式大于内容。

所以小马君还是希望6~7岁的孩子家长能更加注重培养孩子需要在“说”某个判断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寻找证据。这确实是当今中国教育缺乏的——大家都太相信专家,听之任之,缺乏自己去求证的过程。

用“判断性思维”帮助做决策

有一次在美国做家庭式教育课程的时候,正好做到关于健康的主题。真正的“判断性思维”不只是让孩子知道某个“事实”的对错——比如蔬菜是健康的而膨化食品不健康,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自己建立 “观点”时候,能做到有依据——比如我觉得蔬菜是健康的是因为……我觉得膨化食品不健康是因为……

下面小马君就介绍一下当时是如何帮助孩子做决策的,其实父母也可以在家中尝试。

首先我准备了新鲜蔬菜叶,小番茄,巧克力豆,油炸的豌豆,饼干,和葡萄干。选择油炸豌豆和葡萄干是为了让孩子区分什么是“被加工”的食品,什么是“纯天然”的食品。

然后我要求孩子在品尝完每一样食物之后,需要回答四个问题并且以1-10分打分。

1、你多大程度上喜欢这个食物?

2、你有多大的欲望想马上就吃掉他?

3、你觉得这食物看上去健康吗?

4、你觉得狗狗会喜欢他吗?

在试吃完4种食物过后,还有一题附加题:

如果你需要出海,并且只能吃一种食物,持续吃一个月,你会带什么?

这些问题的设置本身就包含了“判断性思维”的训练。比如“狗狗是否爱吃”是典型的混淆选项,经过比较孩子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和食物的健康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其他问题的答案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一般孩子喜欢吃和想吃欲望高的食物看上去都并不健康。

而最后的附加题是在考察孩子是否能通过之前得到的“事实”去构成一个“观点”。比如一个孩子会说,“我愿意带油炸豌豆,因为虽然它没有蔬菜健康,可是不像巧克力这样甜,坚持吃一个月还凑活。如果需要在外面呆更久的时间,那就选择小番茄,这种蔬菜很健康,虽然我并不太喜欢它的味道。” 如果孩子能够这样有依据地阐述观点,截至目前为止,“判断性思维”的培养就已经挺成功了。

当然,小马君本身并不太喜欢在6-7岁就用单一模式去固化孩子的思考方式。“判断性思维”虽然好,但当前阶段,更多的时候只适用于“验证”某种说法。孩子们大多还是“纸上谈兵”的,根据小马君对6-7岁孩子的观察,他们一定要“动手”去完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到了6~7岁,孩子的思考终于开始走向正轨,他们在认知方面基本发展得比较完善,语言也能清楚地表达了。这时候,小马君认为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孩子对于“思维模式”框架的认识,更方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一种在美国比较主流的思维模型就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

小马君特别不喜欢把他翻译成“批判性思维”,因为一提起“批判”,总有一种特别愤青的感觉,好像有这种思维习惯的人一天到头总在批评人,对任何事情都看不惯似的。其实,对“Critical Thinking”更准确的翻译是“判断性思维”,说白了就是对于任何一种argument(说法),都不能照单全收,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判断他的真实性,并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有充分的理由支持。

至于如何判断和评论,就需要这样一套思维模型来帮助你理清思绪。

如果要死掰概念,判断性思维里面有“分析”,“汇总”,“测试”,“概念化“以及”应用“等步骤,对6-7岁的孩子而言,要完成所有步骤几乎不可能。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要能在成人的引导下,“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足矣。

那么问题来了,成人究竟该如何引导孩子做到这一点?“孩子们又可以怎么把这种思考方式当成习惯?”这里小马君和大家分享在幼儿园的实际活动中,我亲身经历的两个例子。

用“判断性思维”来去伪存真

去年我在美国费城的巴蒂姆斯花园担任自然教育的课程设计师,有一天我正带着一群6~7岁的熊孩子们逛池塘。突然有个孩子问我,“这池塘里是否有鲨鱼?”停下来想一想,我猜这时大部分的成人都会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可能呢?!”

碰巧,我的上司曾经专门给我培训过如何回答孩子的这类提问,并且强调,成人对孩子要有进行“判断性思维”培养的意识,千万别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只要是他们自己思考过,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也没关系。

所以,我当时首先肯定了孩子,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然后我问他,“你能比划一下鲨鱼大概有多大吗?” 他非常认真地把两臂摊开,又费力地朝两边展了展。我接着说,“你觉得这个池塘里可以容纳下它吗?”这时他看着池塘,停顿了一会儿,然后问我,“那鲨鱼宝宝是不是可以住在池塘里呀?”(想必你能懂我此时崩溃的内心)

当然我的上司还一并教过我遇到这种百折不挠宝宝的对策。所以我接着问他:“那你知道动物的栖息地一般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这个问题可能在中国家长看来一头雾水,但是在美国的幼儿园里,“栖息地”是一个特别平常的话题,几乎都已经说烂了,所有孩子都能把栖息地的要素倒背如流。

果然这个孩子自信满满地答道:“动物的栖息地需要水,空间,遮蔽物,以及食物!”这一刻,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我问他,“你觉得鲨鱼在池塘里可以找到它的食物吗?”孩子又特别认真地观察了一下池塘,然后摇摇头说:“这里面没有鲨鱼!因为这里没有他喜欢的食物。”我听完还是挺高兴的,这时候初级的“判断性思维”已经达到效果,孩子自己有“依据”地说出了一个观点。

为了验证效果,我又追加了一个问题,“那你觉得哪里有鲨鱼呢?” 孩子想了一下,然后很大声地回答我,“河里有鲨鱼!” 这下终于被搞得哭笑不得,但我还是没有马上纠正孩子说的不对,因为我觉得6~7岁能够想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最后我只是在重复他答案的时候做了一些修正,“你觉得更加开放的水域会有鲨鱼,那我们再去查查到底哪些开放性的水域会有鲨鱼。”把孩子引入书本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探讨。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告诉父母,真实操作中6~7岁孩子的思考还是很跳跃的,你无法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地依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思考,比如什么“第一步具体提问,第二步收集数据,第三步和同伴讨论”。如果强行干涉,很可能形式大于内容。

所以小马君还是希望6~7岁的孩子家长能更加注重培养孩子需要在“说”某个判断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寻找证据。这确实是当今中国教育缺乏的——大家都太相信专家,听之任之,缺乏自己去求证的过程。

用“判断性思维”帮助做决策

有一次在美国做家庭式教育课程的时候,正好做到关于健康的主题。真正的“判断性思维”不只是让孩子知道某个“事实”的对错——比如蔬菜是健康的而膨化食品不健康,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自己建立 “观点”时候,能做到有依据——比如我觉得蔬菜是健康的是因为……我觉得膨化食品不健康是因为……

下面小马君就介绍一下当时是如何帮助孩子做决策的,其实父母也可以在家中尝试。

首先我准备了新鲜蔬菜叶,小番茄,巧克力豆,油炸的豌豆,饼干,和葡萄干。选择油炸豌豆和葡萄干是为了让孩子区分什么是“被加工”的食品,什么是“纯天然”的食品。

然后我要求孩子在品尝完每一样食物之后,需要回答四个问题并且以1-10分打分。

1、你多大程度上喜欢这个食物?

2、你有多大的欲望想马上就吃掉他?

3、你觉得这食物看上去健康吗?

4、你觉得狗狗会喜欢他吗?

在试吃完4种食物过后,还有一题附加题:

如果你需要出海,并且只能吃一种食物,持续吃一个月,你会带什么?

这些问题的设置本身就包含了“判断性思维”的训练。比如“狗狗是否爱吃”是典型的混淆选项,经过比较孩子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和食物的健康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其他问题的答案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一般孩子喜欢吃和想吃欲望高的食物看上去都并不健康。

而最后的附加题是在考察孩子是否能通过之前得到的“事实”去构成一个“观点”。比如一个孩子会说,“我愿意带油炸豌豆,因为虽然它没有蔬菜健康,可是不像巧克力这样甜,坚持吃一个月还凑活。如果需要在外面呆更久的时间,那就选择小番茄,这种蔬菜很健康,虽然我并不太喜欢它的味道。” 如果孩子能够这样有依据地阐述观点,截至目前为止,“判断性思维”的培养就已经挺成功了。

当然,小马君本身并不太喜欢在6-7岁就用单一模式去固化孩子的思考方式。“判断性思维”虽然好,但当前阶段,更多的时候只适用于“验证”某种说法。孩子们大多还是“纸上谈兵”的,根据小马君对6-7岁孩子的观察,他们一定要“动手”去完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内容

  • 龙应台:灾难和教育的拔河
  • 龙应台:灾难和教育的拔河 "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包(Eric Hobsbawm)在<极端的时代>里指出,二十世纪直接死于错误的统治者或政府决策的,有一亿八千万人.如果政治领袖不知道„人类的历史是教育和灾难之间的拔河竞走‟而怠惰教育,如果负责教育的人不知道培养有思辨力.有理想 ...

  • 中小学教材必须
  • 中小学教材必须"绝对正确"? http://www.bkpcn.com 2009-11-23 10:41:13 今日话题:北京市正在进行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修订工作,教委负责人明确表示,义务教育教材和高等教育教材不同,教材内容不是学术上的研究.讨论,"有争议的内容不得进教 ...

  • 有关生命的作文素材
  • 有关生命的作文素材 生命教育:全社会的必修课 作者/湖北 司念鉴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价的,对待生命,应心存敬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过度强调升学和考试,当生命的意义被异化为分数的奴隶时,其人格.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就都被忽 ...

  • 小树的自述作文500字
  • 小树的自述嘿!大家好我是一棵小树,我的名字叫盖次比.在森林里,我有许多好朋友,有鲍鱼片.天天.黄黄.英英.莉莉--我的梦想是可以像爸爸那样成为未来皇上的摇篮.可是,我一点也不强壮,就算皇上的伐木工来了,也不会选我呀!突然,一位超人走过来对我说:"盖次比,我是上帝派来帮助你完成心愿的使者.来 ...

  • 风的脾气(4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风的脾气(400字) 作文 呜呜呜,呜呜呜.是谁在哭泣?哗哗哗,哗哗哗.是谁在呐喊?原来是风,是风那古怪的脾气. 风的脾气真古怪呀!有时候是开心的,有时候是生气的. 风开心的时候,是凉爽的.风姑娘轻轻撒落大地上,用手轻轻抚摸着我的脸.我用手想要捉住她,可她却像孩子一样顽皮地躲了起来.虽然她 ...

  • 作文教学须让思辨之花绽放
  • 摘要:作文教学应重视议论文写作,我们要从培养学生品评世事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加以强化,让作文教学因思辨之花的绽放而更加精彩.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 思辨 有效学习 一.议论文写作的现状和危机 近几年中考作文都有这样一个要求,"文体不限"且要写出" ...

  • 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探讨
  • 江苏泰州学院/唐姗姗 [摘要]随着国际人才竞争的愈演愈烈,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整个高等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现状很不乐观,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地阻碍了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前进步伐.本文中,笔者将从思辨能力的 ...

  • 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和实施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进入到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当代小学生更多的体会到媒介带给我们的变化.其中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快速性,新颖性的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每天都在无声无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享受着媒介快捷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被迫承担着它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在媒介的海洋里如何帮助小学生把这种 ...

  • 有关生命话题作文素材议论文
  • 篇一:有关生命的作文素材 [思 路点拨] 1.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 2.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4.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 权利 5.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6.生命能创造奇迹 7.维护生命的尊严,树立敬畏生命意识 8.生命短暂,要充分实现其价值 9.生命不断延续,汇成历史长河 [相关名言] 1.我一 直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