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怎么把工匠精神弄丢的?

“工匠精神”是时下流行的热词。提起它,人人往往会说要向德国学习,向日本学习。其实工匠精神起源于中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中国古人在《诗经》中对“锤炼”的表述。“工匠精神”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传承却发生了断层……

中国是奢侈品发源地

七百多年前,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曾为当时天朝的富甲天下所震惊。面对琳琅满目的物产,他一边发出由衷赞叹,一边又对中国人花费十几年时间制作一件瓷器感到不可理解。

北京故宫博物院还现存一件凫靥裘褂,是用野鸭面部两颊附近的毛皮制作的,用大约720块凫靥裘一块压一块拼缝而成。这件凫靥裘褂在移动时会随着方向变换、闪现出不同的颜色,光彩夺目。而现实中,精工制造的诀窍却被西方人学了去——劳斯莱斯就号称其座驾是纯手工打造的,座椅及内镶皮件全部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小牛皮,一辆劳斯莱斯要用20张整张的小牛皮,唯其如此,才显珍贵。

居所豪华、饮食精细,《红楼梦》中的描述可谓淋漓尽致。《红楼梦》第七回,宝钗描述她的补品“冷香丸”的配方:“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瓷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难怪周瑞家的在一旁听傻了:“我的老天爷,恐怕十年的工夫也未必凑得齐你这些材料。”

西方人只知道用多少吨玫瑰花瓣提炼多少克玫瑰精油,曹雪芹却早已发现了奢侈品生产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工艺之繁、人文之雅,中国绝对是奢侈品的发祥地。那么,中国的工匠精神是如何失落的呢?

中国企业家突然面临一个暴增的市场

先从改革开放说起,中国社会逐渐挣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一旦解冻,庞大的人口红利加上久被压制的消费需求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在物质还相对匮乏的年代,商品一经投放市场,瞬间被争抢一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极度不平衡。

在此背景下,以洗衣机为例,当时中国有几百家洗衣机厂,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拥有一家。突然暴增的市场,使得任何制造出来的产品都能卖出去,商店里的“二等品”(不合格产品)都能卖出去。大江奔流难免泥沙俱下。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被高速发展掩盖了。相比利润比刀刃还薄的时代,彼时的中国企业家存在即合理,能生产就不愁销路。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2年深圳特区的这句口号几乎为当时勇立经济潮头的所有中国人所追捧。

张瑞敏怒砸冰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1985年,张瑞敏初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任厂长(海尔前身)接到“投诉”,一名消费者要买冰箱,但在反复挑选后,发现选购的冰箱都有不同程度的毛病。但在物以稀为贵的年代,能买到冰箱已属幸事,最后只得勉强拉走一台。随后张瑞敏对厂内库存的冰箱进行了清查,发现有76台不合格(有的冰箱门关不上,需要用脚踹才能关上)。他召集员工询问解决方法。

在人们潜意识中,残次品并不影响使用,于是纷纷建议把这批冰箱以便宜的价格处理掉(当时冰箱市价800元,相当于普通员工两年的工资)。但张瑞敏说“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于是力排众议,带头亲手砸冰箱。贯穿上下的严格质量体系由此建立。“张瑞敏砸冰箱”成为流传至今的一段美谈。

海尔因“美谈”而立名,但并不代表其他企业也能做到。“差不多”是中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普遍心态。而这正反应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数目字管理,缺少全员质量意识的弊病。

全互害型社会

当“富人没有远见,知识分子没有良知,社会没有底线”,就会抵近崩溃的边缘。不管这是不是危言耸听,时下的中国社会,在诚信道德等方面,确实在遭遇很大的危机。

苏丹红、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好像隔三差五,媒体就会曝光一起食品安全问题。卖菜的不吃自家的蔬菜,卖馒头的不吃自家的馒头,各行各业似乎都有一套隐而不宣的潜规则。个中奥秘,非局中人难窥一二。即便是神通广大的朝阳群众,也浑然不觉,不免看走眼。触目不再惊心,伴着雾霾的缭绕,大家纷纷练就一副“金刚不坏”的好身板。互害型社会由此建立。

但须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旦雪崩降临,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早已为国人敲响警钟,其对中国品牌造成的恶劣影响延续至今。

文化断层

中国曾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相比西方社会的宗教传统,中国的历代帝王多以儒学立国。这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着社会的稳定。但近代以来的多重磨难,尤其是文*革的破坏,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遭遇了巨大破坏。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但信仰的缺失,让人们不再知虔敬为何物。这直接导致社会浮躁,普遍缺乏敬畏之心,直至戾气弥漫。实用主义盛行,为了追逐眼前利益,底线一再被击穿。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明节,有人在美国卖纸扎的iPhone手机,结果被有关部门以侵犯知识产权为课以重罚。懵圈之余,当事人表示很无辜……大家一定对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汤唯饰演的那位赴美产子的年轻女孩记忆犹新。生活无着时,“汤唯”选择了在街头卖包。虽然都是真品正货,却依然被警察带走。

上梁不正下梁歪,当“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成为常态,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堪一击。

在法制社会,法律是最大的公约数。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相辅相成。而人治社会的选择性执法却让人人心存侥幸。严格执法,人人平等,促成了社会良好运行的制度保障。打擦边球,钻空子,长此以往,质量的大堤随时会崩塌。

细节决定成败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潜心钻研。通俗的说,就是发挥重复和极致的力量,对细节进行无穷的打磨。细节决定成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一时的疏忽都可能对最终的结果造成致命的伤害。

1485年,为了争夺英国统治权,英国国王查理三世和亨利伯爵迎来了最后的决战。此前,这场斗争已经持续了30年,这一刻即将迎来最后的胜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战前,就在查理三世的大军沉浸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美好想象中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马夫给查理三世的战马钉铁掌,因为大意,少了一枚钉子。结果,在战斗最激烈的关口,查理三世的战马因为马掌松动,失了前蹄。乱军之中,主帅被摔下马。人们纷纷以为查理三世大势已去,于是战役的天平很快发生了倾斜……而这也有了后世传唱的歌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只一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王朝。”

那么,中国呢?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委员会首席顾问、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工匠精神”是时下流行的热词。提起它,人人往往会说要向德国学习,向日本学习。其实工匠精神起源于中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中国古人在《诗经》中对“锤炼”的表述。“工匠精神”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传承却发生了断层……

中国是奢侈品发源地

七百多年前,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曾为当时天朝的富甲天下所震惊。面对琳琅满目的物产,他一边发出由衷赞叹,一边又对中国人花费十几年时间制作一件瓷器感到不可理解。

北京故宫博物院还现存一件凫靥裘褂,是用野鸭面部两颊附近的毛皮制作的,用大约720块凫靥裘一块压一块拼缝而成。这件凫靥裘褂在移动时会随着方向变换、闪现出不同的颜色,光彩夺目。而现实中,精工制造的诀窍却被西方人学了去——劳斯莱斯就号称其座驾是纯手工打造的,座椅及内镶皮件全部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小牛皮,一辆劳斯莱斯要用20张整张的小牛皮,唯其如此,才显珍贵。

居所豪华、饮食精细,《红楼梦》中的描述可谓淋漓尽致。《红楼梦》第七回,宝钗描述她的补品“冷香丸”的配方:“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瓷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难怪周瑞家的在一旁听傻了:“我的老天爷,恐怕十年的工夫也未必凑得齐你这些材料。”

西方人只知道用多少吨玫瑰花瓣提炼多少克玫瑰精油,曹雪芹却早已发现了奢侈品生产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工艺之繁、人文之雅,中国绝对是奢侈品的发祥地。那么,中国的工匠精神是如何失落的呢?

中国企业家突然面临一个暴增的市场

先从改革开放说起,中国社会逐渐挣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一旦解冻,庞大的人口红利加上久被压制的消费需求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在物质还相对匮乏的年代,商品一经投放市场,瞬间被争抢一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极度不平衡。

在此背景下,以洗衣机为例,当时中国有几百家洗衣机厂,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拥有一家。突然暴增的市场,使得任何制造出来的产品都能卖出去,商店里的“二等品”(不合格产品)都能卖出去。大江奔流难免泥沙俱下。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被高速发展掩盖了。相比利润比刀刃还薄的时代,彼时的中国企业家存在即合理,能生产就不愁销路。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2年深圳特区的这句口号几乎为当时勇立经济潮头的所有中国人所追捧。

张瑞敏怒砸冰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1985年,张瑞敏初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任厂长(海尔前身)接到“投诉”,一名消费者要买冰箱,但在反复挑选后,发现选购的冰箱都有不同程度的毛病。但在物以稀为贵的年代,能买到冰箱已属幸事,最后只得勉强拉走一台。随后张瑞敏对厂内库存的冰箱进行了清查,发现有76台不合格(有的冰箱门关不上,需要用脚踹才能关上)。他召集员工询问解决方法。

在人们潜意识中,残次品并不影响使用,于是纷纷建议把这批冰箱以便宜的价格处理掉(当时冰箱市价800元,相当于普通员工两年的工资)。但张瑞敏说“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于是力排众议,带头亲手砸冰箱。贯穿上下的严格质量体系由此建立。“张瑞敏砸冰箱”成为流传至今的一段美谈。

海尔因“美谈”而立名,但并不代表其他企业也能做到。“差不多”是中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普遍心态。而这正反应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数目字管理,缺少全员质量意识的弊病。

全互害型社会

当“富人没有远见,知识分子没有良知,社会没有底线”,就会抵近崩溃的边缘。不管这是不是危言耸听,时下的中国社会,在诚信道德等方面,确实在遭遇很大的危机。

苏丹红、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好像隔三差五,媒体就会曝光一起食品安全问题。卖菜的不吃自家的蔬菜,卖馒头的不吃自家的馒头,各行各业似乎都有一套隐而不宣的潜规则。个中奥秘,非局中人难窥一二。即便是神通广大的朝阳群众,也浑然不觉,不免看走眼。触目不再惊心,伴着雾霾的缭绕,大家纷纷练就一副“金刚不坏”的好身板。互害型社会由此建立。

但须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旦雪崩降临,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早已为国人敲响警钟,其对中国品牌造成的恶劣影响延续至今。

文化断层

中国曾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相比西方社会的宗教传统,中国的历代帝王多以儒学立国。这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着社会的稳定。但近代以来的多重磨难,尤其是文*革的破坏,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遭遇了巨大破坏。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但信仰的缺失,让人们不再知虔敬为何物。这直接导致社会浮躁,普遍缺乏敬畏之心,直至戾气弥漫。实用主义盛行,为了追逐眼前利益,底线一再被击穿。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明节,有人在美国卖纸扎的iPhone手机,结果被有关部门以侵犯知识产权为课以重罚。懵圈之余,当事人表示很无辜……大家一定对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汤唯饰演的那位赴美产子的年轻女孩记忆犹新。生活无着时,“汤唯”选择了在街头卖包。虽然都是真品正货,却依然被警察带走。

上梁不正下梁歪,当“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成为常态,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堪一击。

在法制社会,法律是最大的公约数。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相辅相成。而人治社会的选择性执法却让人人心存侥幸。严格执法,人人平等,促成了社会良好运行的制度保障。打擦边球,钻空子,长此以往,质量的大堤随时会崩塌。

细节决定成败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潜心钻研。通俗的说,就是发挥重复和极致的力量,对细节进行无穷的打磨。细节决定成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一时的疏忽都可能对最终的结果造成致命的伤害。

1485年,为了争夺英国统治权,英国国王查理三世和亨利伯爵迎来了最后的决战。此前,这场斗争已经持续了30年,这一刻即将迎来最后的胜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战前,就在查理三世的大军沉浸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美好想象中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马夫给查理三世的战马钉铁掌,因为大意,少了一枚钉子。结果,在战斗最激烈的关口,查理三世的战马因为马掌松动,失了前蹄。乱军之中,主帅被摔下马。人们纷纷以为查理三世大势已去,于是战役的天平很快发生了倾斜……而这也有了后世传唱的歌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只一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王朝。”

那么,中国呢?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委员会首席顾问、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相关内容

  • 新华社:两个"第五"提醒中国制造业尽快补上品牌短板
  • 分享到: 44 148 2017-05-02 19:30:56 字号:A- A A+ 来源:新华社等 关键字: 中国工业竞争力中国工业品牌品牌500强中国工业落后 据新华社5月2日报道,依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16年发布的报告,中国的工业竞争力仅排名全球第五:依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世界品牌500 ...

  • 工匠精神作文评讲-副本
  • 高三语文 "工匠精神"作文讲评 [文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在他的<匠人>一书中说,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匠人,因为匠心一一把事情做好的欲望,是根植于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冲动.但是我们所见的现实 ...

  • 独家 |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 思响哥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德国和日本是世界创造业强国,也是"工匠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典范.其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历史更为悠久.影响更加广泛,且是日本引为学习的榜样.考察德国人"工匠精神"的特点和形成机理,也许可为我们弘扬&quo ...

  • 对话价值观工匠精神人民日报
  • 对话价值观(37)·(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敬业报国 匠心圆梦 记者 贺 勇 沈文敏 叶 琦 黄福特 申 茜 2015年08月04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敬业报国 匠心圆梦(对话价值观(37)·(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引子 习近平总 ...

  • [匠人精神]解读(2016-11)
  • 匠人精神 荐语 "工匠精神"是时下的一个热词,李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明确倡导工匠精神,但曾几何时,大工厂.机器化.流水线才是先进的名词,工业化缔造了其他时代想也不敢想的财富,工匠是什么,工匠是机械.重复的不需要多少文化的工作,多少影视作品里的木匠.铁匠.棉花匠莫不是苦哈哈的底层劳动 ...

  • 新依科工匠精神:专注坚持.艰苦奋斗.精益求精
  • 新依科工匠精神:专注坚持.艰苦奋斗.精益求精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里雕玉工匠的生动写照.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q ...

  • 工匠精神不是舶来品,我们该向古人学什么?
  • 订阅"MBA智库",人人都能自我增值的学习网站! ◆ ◆ ◆ ◆ ◆ 过去这几天,作为政府工作报告里新词汇的"工匠精神"备受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总 ...

  • 找回失落的工匠精神
  • 找回失落的工匠精神(节选) 工匠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制造,会采取严格的标准.工匠不会把质量当作上天的恩赐,而是看作竞争的必要条件.工匠会竭尽全力做出最优质的产品,即使其它获利导向的对手投机取巧,一样坚持理念.抱持工匠精神的家族企业包括: 工匠精神的重点在于,创造出其它企业无法匹敌的卓绝产品.要运用 ...

  • 从职业教育到工匠精神-教育的反思
  • 教育的反思 -从大国工匠到职业教育 当前,国家正在广泛宣传国人的工匠精神,很多大国工匠一一被宣传报道,成为了人民的英雄.我们学习的楷模.但是宣传的毕竟是少数,我想正因为国家极其缺乏大国工匠,才会如此重视,由此想到这些大国工匠到底该从何而来,又是哪些机构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职责呢?虽没有认真考证,但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