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偏义复词整理精排打印版

高中文言文偏义复词整理

(附录:文言文中偏义复词意义的判定方法)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母”,“父”是衬字;

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兄长。 7、 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8、 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9、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1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11、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1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 “饥穰”偏指“饥” 13、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

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14、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1 / 2

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15、去来江口守空船

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6、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 “谁的年龄大”;

17、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18、死生,昼夜事也

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19、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25、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

偏义在“园”,“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26、 曾不吝情去留

偏义在“去”,“去”和 “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附录:文言文中偏义复词意义的判定方法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没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偏义复词曾经在1996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 例如《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父兄”一词的意义偏指在“兄”这个语素上面,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又如《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一句中,“死生”一词的意义偏指在“死”,因为文章强调的是五人死难的重大意义,不是一般地论述人生观或生死观的问题。所以这句话应解释为:也以此来表明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再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远近”,偏义在“远”,文章通过这个

“远”字来表明诗人信步自适的心境。 偏意复词中陪衬语素没有固定的位置,可前可后。例如《鸿门宴》中“所以遣兵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句中“出入” 偏义在“入”,“出”字陪衬在前,译为:防备别的强盗闯进和意外的变故。“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中的“出入”偏义在“出”,“入”字陪衬在后。译为:有子女在母亲没有再嫁,出门没有一件好衣服。 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具体语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例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句中“得失”无偏义,“得”指“成功”,“失”指“失败”属于单音词的连用。

二、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 例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中,状语“勤”只能修饰“作”,而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同样,《礼记》“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中,“车马”偏指“车”义,因“车”与“造”构成动宾关系,与“马”不搭配(一般而言,我们不能说造“马”),故“马”无义起陪衬作用。另外,曹操《却东西门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一诗中,“行止”,通常情况下可以理解为“飞行和栖止”。但我们更知道,雁只有在飞行的时候才会列成队形,而止宿时则聚在一起。可见这里的“行止”当偏在“行”义,但为了协调诗歌的音节,使句式工整,还是保留了不表义的语素“止”。 三、根据词语照应来判定。

例如“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汉书·梅福传》)“仇”,仇人,这里指管仲,齐桓公重用原来反对自己的管仲为相,“仇”与“逆”互相照应,可见“逆顺”偏指“逆”,“顺”只起陪衬作用。又如“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钟罄”偏义在“钟”,“罄”是衬字,这从后面的“鸣”字可以判定。“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扬州慢》)“巷陌”偏义在“巷”,“陌”是衬字,这从后面的“巷”字可以判定。“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中,“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这从前面的“石穴罅”可以判定。 当然,现代汉语中也有偏义复词,只不过他们的词义固定单一,不因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人物”、“质量”、“忘记”、“好歹”等词语,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已经消失,只起陪衬作用。上述“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忘记”偏指“忘”,“记”义消失;“好歹”偏指“好”义,“歹”义消失。

2 / 2

高中文言文偏义复词整理

(附录:文言文中偏义复词意义的判定方法)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母”,“父”是衬字;

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兄长。 7、 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8、 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9、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1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11、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1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 “饥穰”偏指“饥” 13、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

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14、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1 / 2

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15、去来江口守空船

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6、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 “谁的年龄大”;

17、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18、死生,昼夜事也

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19、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25、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

偏义在“园”,“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26、 曾不吝情去留

偏义在“去”,“去”和 “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附录:文言文中偏义复词意义的判定方法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没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偏义复词曾经在1996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 例如《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父兄”一词的意义偏指在“兄”这个语素上面,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又如《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一句中,“死生”一词的意义偏指在“死”,因为文章强调的是五人死难的重大意义,不是一般地论述人生观或生死观的问题。所以这句话应解释为:也以此来表明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再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远近”,偏义在“远”,文章通过这个

“远”字来表明诗人信步自适的心境。 偏意复词中陪衬语素没有固定的位置,可前可后。例如《鸿门宴》中“所以遣兵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句中“出入” 偏义在“入”,“出”字陪衬在前,译为:防备别的强盗闯进和意外的变故。“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中的“出入”偏义在“出”,“入”字陪衬在后。译为:有子女在母亲没有再嫁,出门没有一件好衣服。 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具体语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例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句中“得失”无偏义,“得”指“成功”,“失”指“失败”属于单音词的连用。

二、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 例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中,状语“勤”只能修饰“作”,而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同样,《礼记》“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中,“车马”偏指“车”义,因“车”与“造”构成动宾关系,与“马”不搭配(一般而言,我们不能说造“马”),故“马”无义起陪衬作用。另外,曹操《却东西门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一诗中,“行止”,通常情况下可以理解为“飞行和栖止”。但我们更知道,雁只有在飞行的时候才会列成队形,而止宿时则聚在一起。可见这里的“行止”当偏在“行”义,但为了协调诗歌的音节,使句式工整,还是保留了不表义的语素“止”。 三、根据词语照应来判定。

例如“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汉书·梅福传》)“仇”,仇人,这里指管仲,齐桓公重用原来反对自己的管仲为相,“仇”与“逆”互相照应,可见“逆顺”偏指“逆”,“顺”只起陪衬作用。又如“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钟罄”偏义在“钟”,“罄”是衬字,这从后面的“鸣”字可以判定。“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扬州慢》)“巷陌”偏义在“巷”,“陌”是衬字,这从后面的“巷”字可以判定。“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中,“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这从前面的“石穴罅”可以判定。 当然,现代汉语中也有偏义复词,只不过他们的词义固定单一,不因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人物”、“质量”、“忘记”、“好歹”等词语,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已经消失,只起陪衬作用。上述“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忘记”偏指“忘”,“记”义消失;“好歹”偏指“好”义,“歹”义消失。

2 / 2


相关内容

  • 高三文言文复习教学反思
  • 高三文言文复习教学反思 文言文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知识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分值来看,它在150分的总分值中占了19分,所以它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文言文试题的训练似乎很费时且见效慢或效果不明显,而且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觉得枯燥无趣.那么该如何做有效的复习和训练呢?作为一个初上高 ...

  •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总结_张家口一中老刘
  • 注:有消息称,2015年新课标高考将增加对文言文文化常识考查,现将文言文中常见的重要文化常识总结如下,以供考生复习使用.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常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 ...

  •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释义整理
  •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释义整理 高三 2013-07-01 11:34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释义整理 1.文言实词:竟(jìng) 动词>①完毕.结束 例: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从头到尾 例: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滑稽列传> 专以射为戏 ...

  • 高中文言文句式整理
  • 高中文言文句式 第一课时 文言句式的概述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 ...

  •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与策略初探
  •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与策略初探 <中国教育报>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章称: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顿失光彩‛‚暗然失色‛,再也没有涌现出一个灵动地驾驭白话的‚大师群体‛,堪称‚白话大师‛的只有寥寥几位.究其原因,就是文坛新生代作家大多远离文言 ...

  • 2012年教科室工作总结
  • 一学期以来,在全校老师的鼎力支持下,教科室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集中研究中高考备考策略,兼顾科技创新特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一部分 本学期工作回顾 1. 以"2012年中高考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展示课",提高初三.高三复习备考效益. 为推动两个毕业年级任课教师重视复习课,研究 ...

  • 高一培养方案
  • 高中一年级学生 天材教育成功培养手册 目 录 一. 高一年级各科目重难点分析 1. 数学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2. 物理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3. 英语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4. 化学.语文重难点分析 二. 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一. 二. 三. 三.高一年级各科目学习方法指导 1. 高一年级数 ...

  • 高中文言文怎么学才能学好
  • 文言文始终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问题.而高中文言文学习比初中不一样,除了背诵,积累语言材料外,还要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和语句的相关知识.高中文言文怎么学才能学好? 诀窍一:三多. 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 ...

  • 2012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考纲、新课标、新高考模式、新命题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学和高三语文备考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高考改革趋势,在全面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充分调研各校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精选的优秀复习资料,制定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有条不紊地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