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二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二讲

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题组】

高频点1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26)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选A 。由材料可知,交子的产生是因为“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而不是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故B 不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只是讲了他们之间的商业纠纷问题,故C 不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虽是北宋时期的历史现象,但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 也不正确。

2.(2014·福建文综·T14)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

A. 商品经济繁荣

C. 区域经济发展 B. 长途贩运发达 D. 抑商政策改变

【解析】选D 。由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可判断只有D 最符合题意。具体解析如下:

3.(2014·江苏单科·T2)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

A.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C.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B.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D.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解析】选A 。唐朝前期“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是指在州县所在地可以设市,其他地方禁止设市。唐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可以设市,说明市的建置制度已经有所调整。A 正确。

4.(2013·重庆文综·T4)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 ,许民入钱左藏(国库) ,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

A. 自由流通的支票

C. 国家发行的债券 B. 中国最早的纸币 D. 兑换货币的凭证

【解析】选D 。A 只是在一定的区域和一定的时期流通;B 在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而材料中宋太祖时期就出现了;C 不是债券而是兑换货币的书面依据。

5.(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T26)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广东大庾岭以北的丝销往广东,而广东一带的盐铁销往广东大庾岭以北,这反映了当时大规模远距离的商品贩运,由此可知D 正确。材料未体现A 、B 、C 的内容。

高频点2 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1.(2014·江苏单科·T4)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

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解析】选B 。明太祖建国之初,就制定了“寸板不许下海”的基本国策。在“海禁”时期,对外贸易体系主要通过朝贡和官办的方式进行。在沿海倭乱基本平定后,直到隆庆初年,明政府迫于压力开始部分开放沿海贸易。从材料中可知,提出开放的大臣是福建巡抚涂泽民,因此所谓的开放也是在福建一地部分开放,A 错误。对外贸易决策权在皇帝手中,C 错误。D 在材料中未能得到体现。

2.(2013·江苏单科·T4)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解析】选B 。仕商身份界限模糊,但没有完全打破;A 错误。“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说明商业发展使仕商身份界限模糊,“归乡”意识淡薄;B 正确。地方商业官员经营和民间经营共存;C 错误。清政府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 错误。

3.(2013·广东文综·T13)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 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

A. 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 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解析】选C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说的是富商大贾的实力与封君一样。“比”是差不多的意思。因而选C 。A 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在明朝中叶。材料没有说与封君勾结,排除B 。D 过于绝对。

4.(2013·浙江文综·T16)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 ,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 经济地位优越

B. 政治地位低下

C. 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 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解析】选C 。从当时商人的乘马“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见其经济地位优越,A 表述正确;但是商人的这种行为在宰相王涯看来是一种“僭越”且为“前代所禁”,可见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B 、D 表述正确;C 的表述过于绝对。唐代商运发达,商人群体在社会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社会主流观点对商人是鄙视的,但遭受“全社会”的鄙视显然与史实不符。

【模拟题组】

1.(2015·深圳四校联考) 《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从中得出的最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 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

C.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家庭手工业发展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根据材料信息“及返,市罢”说明当时的市受官府管理,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加固训练】(2014·重庆五区模拟) 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写道:“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天下百郡千县,市邑数万,类皆如此。”从中我们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

①批评东汉后期舍本逐末的社会现象

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商业发展的情况

③东汉虽有抑商法令,但经商的人不少

④是当时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选A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答,“游手伪巧,充盈都邑”,这是在批评“舍本逐末”的社会现象,故①正确;“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反映商业繁荣,故②正确;依据所学,东汉有抑商法令,但民众“趋商贾”,故③正确;“天下百郡千县,市邑数万,类皆如此”是虚数和夸张,不能真实反映当时情况,故④错误,选择A 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古代城市的特征

(1)城市所处位置大都是交通便利之处,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农产品的集散地。(2)手工业匠人在城市的专业化和集中化趋势不断增强,城市对乡村和周围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3)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的吸引能力,总体规模较小、数量很少。(4)城市消费规模超过生产规模,城市的消费主要靠农村的地租和税赋来支撑,这时,城乡关系是对立的。

2.(2015·临沂模拟) 唐后期坊市制度开始崩溃,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主要原因是 ( )

A. 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

B. 城市管理制度渐趋松弛 C. 政府重新规划城市布局 D. 出现邸店、柜坊和飞钱

【解析】选A 。唐后期坊市制度开始崩溃,主要原因应当从经济角度考虑,即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 项正确;城市管理制度和政府规划等客观原因对其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 、C 项错误;出现邸店、柜坊和飞钱只是在少数地区,影响也不大,故D 项错误。

3.(2015·山东名校调研)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

A. 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 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 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 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选C 。地主与佃农间存在的是租佃关系,并非雇佣关系,故A 项错误;在这种土地经营方式中,土地所有权归地主,而经营权归佃农,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产生了分离,故B 项错误;从材料“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交租之外,两不相问”信息中,可以看出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故C 项正确;佃农有较大生产自主权,因此可以调动佃农的生产积极性,故D 项错误。

【拓展延伸】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4.(2014·乌鲁木齐模拟)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 “海禁”政策的实施

C. 倭寇为患 B. 社会矛盾尖锐 D. 土地兼并严重

【解析】选A 。“海滨民众,生理无路„„穷民往往入海从盗”说明与“海禁”政策有直接关联,故A 正确;社会矛盾尖锐不是材料反映的直接原因,故B 错误;“倭寇为患”是材料反映的海禁后果,故C 错误;土地兼并严重不是材料现象反映的直接原因,故D 错误。

5.(2015·广东六校联考)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 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这表明 ( )

A. 商人的经济地位优越

B. 商人的行为违反社会良俗

C. 抑商观念仍未得到改观

D. 商人仍未获得自由民的政治地位

【解析】选C 。在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时期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材料中商人可以骑马,只能说明此时商人的地位是有所提高,不是地位优越,故A 项错误;材料中提到宰相对当时的现象加以批判,只代表个人见解,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对商人地位的态度,B 错误;材料中宰相王涯认为商人乘马是一种僭越行为,说明部分人的抑商观念依然存在,故C 正确;材料中商人的行为,说明其人身自由并未受到限制,D 错误。

6.(2015·开封模拟)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说明此时 ( )

A.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C. 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压 D.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知,北宋时期,商人办了通行证后,可以进行盐业的买卖,由此可见,政府抑商的政策有松动,故选A 。B 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盐业由商人来经营,不是由政府直接经营,排除C 。根据材料信息“规定地区”可以得知,盐业的买卖是在政府指导下进行,而不是政府“放弃盐业专卖”,排除D 。

7.(2015·湖州模拟)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 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 陆游《杂赋》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何调整。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题特点依据材料一归纳即可,从“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的信息可得出坊市分离;从“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的信息可概括出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从“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还有黑人”的信息可概括出长安城是国际大都会;从“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的信息可概括出文化多元。第(2)题第一问表现依据材料二中“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无论四时皆然”的信息可以看出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的信息可以看出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第二问依据宋代市的发展演变可得出宋代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松。第(3)题第一问政策依据材料三中“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的信息可知是海禁政策;第二问影响依据“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的信息可归纳出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困顿、激化社会矛盾;再联系所学知识,可从阻碍对外贸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角度来归纳。

答案:(1)特点:坊市分离;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或“中外、民族交流频繁”) ;文化多元。

(2)表现: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调整: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松。

(3)政策:海禁政策。影响:阻碍对外贸易;延缓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困顿;激化社会矛盾。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二讲

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题组】

高频点1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26)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选A 。由材料可知,交子的产生是因为“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而不是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故B 不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只是讲了他们之间的商业纠纷问题,故C 不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虽是北宋时期的历史现象,但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 也不正确。

2.(2014·福建文综·T14)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

A. 商品经济繁荣

C. 区域经济发展 B. 长途贩运发达 D. 抑商政策改变

【解析】选D 。由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可判断只有D 最符合题意。具体解析如下:

3.(2014·江苏单科·T2)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

A.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C.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B.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D.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解析】选A 。唐朝前期“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是指在州县所在地可以设市,其他地方禁止设市。唐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可以设市,说明市的建置制度已经有所调整。A 正确。

4.(2013·重庆文综·T4)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 ,许民入钱左藏(国库) ,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

A. 自由流通的支票

C. 国家发行的债券 B. 中国最早的纸币 D. 兑换货币的凭证

【解析】选D 。A 只是在一定的区域和一定的时期流通;B 在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而材料中宋太祖时期就出现了;C 不是债券而是兑换货币的书面依据。

5.(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T26)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广东大庾岭以北的丝销往广东,而广东一带的盐铁销往广东大庾岭以北,这反映了当时大规模远距离的商品贩运,由此可知D 正确。材料未体现A 、B 、C 的内容。

高频点2 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1.(2014·江苏单科·T4)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

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解析】选B 。明太祖建国之初,就制定了“寸板不许下海”的基本国策。在“海禁”时期,对外贸易体系主要通过朝贡和官办的方式进行。在沿海倭乱基本平定后,直到隆庆初年,明政府迫于压力开始部分开放沿海贸易。从材料中可知,提出开放的大臣是福建巡抚涂泽民,因此所谓的开放也是在福建一地部分开放,A 错误。对外贸易决策权在皇帝手中,C 错误。D 在材料中未能得到体现。

2.(2013·江苏单科·T4)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解析】选B 。仕商身份界限模糊,但没有完全打破;A 错误。“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说明商业发展使仕商身份界限模糊,“归乡”意识淡薄;B 正确。地方商业官员经营和民间经营共存;C 错误。清政府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 错误。

3.(2013·广东文综·T13)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 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

A. 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 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解析】选C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说的是富商大贾的实力与封君一样。“比”是差不多的意思。因而选C 。A 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在明朝中叶。材料没有说与封君勾结,排除B 。D 过于绝对。

4.(2013·浙江文综·T16)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 ,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 经济地位优越

B. 政治地位低下

C. 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 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解析】选C 。从当时商人的乘马“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见其经济地位优越,A 表述正确;但是商人的这种行为在宰相王涯看来是一种“僭越”且为“前代所禁”,可见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B 、D 表述正确;C 的表述过于绝对。唐代商运发达,商人群体在社会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社会主流观点对商人是鄙视的,但遭受“全社会”的鄙视显然与史实不符。

【模拟题组】

1.(2015·深圳四校联考) 《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从中得出的最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 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

C.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家庭手工业发展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根据材料信息“及返,市罢”说明当时的市受官府管理,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加固训练】(2014·重庆五区模拟) 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写道:“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天下百郡千县,市邑数万,类皆如此。”从中我们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

①批评东汉后期舍本逐末的社会现象

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商业发展的情况

③东汉虽有抑商法令,但经商的人不少

④是当时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选A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答,“游手伪巧,充盈都邑”,这是在批评“舍本逐末”的社会现象,故①正确;“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反映商业繁荣,故②正确;依据所学,东汉有抑商法令,但民众“趋商贾”,故③正确;“天下百郡千县,市邑数万,类皆如此”是虚数和夸张,不能真实反映当时情况,故④错误,选择A 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古代城市的特征

(1)城市所处位置大都是交通便利之处,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农产品的集散地。(2)手工业匠人在城市的专业化和集中化趋势不断增强,城市对乡村和周围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3)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的吸引能力,总体规模较小、数量很少。(4)城市消费规模超过生产规模,城市的消费主要靠农村的地租和税赋来支撑,这时,城乡关系是对立的。

2.(2015·临沂模拟) 唐后期坊市制度开始崩溃,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主要原因是 ( )

A. 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

B. 城市管理制度渐趋松弛 C. 政府重新规划城市布局 D. 出现邸店、柜坊和飞钱

【解析】选A 。唐后期坊市制度开始崩溃,主要原因应当从经济角度考虑,即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 项正确;城市管理制度和政府规划等客观原因对其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 、C 项错误;出现邸店、柜坊和飞钱只是在少数地区,影响也不大,故D 项错误。

3.(2015·山东名校调研)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

A. 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 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 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 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选C 。地主与佃农间存在的是租佃关系,并非雇佣关系,故A 项错误;在这种土地经营方式中,土地所有权归地主,而经营权归佃农,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产生了分离,故B 项错误;从材料“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交租之外,两不相问”信息中,可以看出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故C 项正确;佃农有较大生产自主权,因此可以调动佃农的生产积极性,故D 项错误。

【拓展延伸】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4.(2014·乌鲁木齐模拟)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 “海禁”政策的实施

C. 倭寇为患 B. 社会矛盾尖锐 D. 土地兼并严重

【解析】选A 。“海滨民众,生理无路„„穷民往往入海从盗”说明与“海禁”政策有直接关联,故A 正确;社会矛盾尖锐不是材料反映的直接原因,故B 错误;“倭寇为患”是材料反映的海禁后果,故C 错误;土地兼并严重不是材料现象反映的直接原因,故D 错误。

5.(2015·广东六校联考)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 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这表明 ( )

A. 商人的经济地位优越

B. 商人的行为违反社会良俗

C. 抑商观念仍未得到改观

D. 商人仍未获得自由民的政治地位

【解析】选C 。在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时期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材料中商人可以骑马,只能说明此时商人的地位是有所提高,不是地位优越,故A 项错误;材料中提到宰相对当时的现象加以批判,只代表个人见解,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对商人地位的态度,B 错误;材料中宰相王涯认为商人乘马是一种僭越行为,说明部分人的抑商观念依然存在,故C 正确;材料中商人的行为,说明其人身自由并未受到限制,D 错误。

6.(2015·开封模拟)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说明此时 ( )

A.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C. 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压 D.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知,北宋时期,商人办了通行证后,可以进行盐业的买卖,由此可见,政府抑商的政策有松动,故选A 。B 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盐业由商人来经营,不是由政府直接经营,排除C 。根据材料信息“规定地区”可以得知,盐业的买卖是在政府指导下进行,而不是政府“放弃盐业专卖”,排除D 。

7.(2015·湖州模拟)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 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 陆游《杂赋》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何调整。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题特点依据材料一归纳即可,从“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的信息可得出坊市分离;从“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的信息可概括出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从“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还有黑人”的信息可概括出长安城是国际大都会;从“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的信息可概括出文化多元。第(2)题第一问表现依据材料二中“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无论四时皆然”的信息可以看出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的信息可以看出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第二问依据宋代市的发展演变可得出宋代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松。第(3)题第一问政策依据材料三中“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的信息可知是海禁政策;第二问影响依据“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的信息可归纳出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困顿、激化社会矛盾;再联系所学知识,可从阻碍对外贸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角度来归纳。

答案:(1)特点:坊市分离;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或“中外、民族交流频繁”) ;文化多元。

(2)表现: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调整: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松。

(3)政策:海禁政策。影响:阻碍对外贸易;延缓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困顿;激化社会矛盾。


相关内容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2016届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6年广东高考将采用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全国卷分三类:全国新课标Ⅰ卷.全国新课标Ⅱ卷.全国大纲卷.今年广东省使用全国Ⅰ卷.本文有三个内容:一.简要对比广东卷和全国卷的差异,2.解读2016年历史高考考纲及分析2 ...

  • 高考病句语文试卷.教案.课件.作文.总复习
  • 试卷 大小 2015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及答案(精校版)[☆] 13K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题[答案][☆] 17K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语病[☆] 13K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答案][☆] 13K 历年高考病句真题汇编(1992-2012年)[答案] ...

  • 2015甘肃高考各科大纲解析及备考建议
  •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近日出炉,详细介绍了2015年高考各学科的考试范围.命题思想.试卷结构等.甘肃省作为参加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的省份仍采用这一考纲,其中,数学理.数学文.语文.生物.地理.政治科目的<考试大纲>与2014年相比较基 ...

  •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及集体备课计划
  • 鄂托克旗高级中学2016届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及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三学年开始,在校领导高考备课策略的指导下,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将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学情.考情.结合我校实际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制定有效的一轮复习计划,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

  • 提高阅读能力
  • 作者:曹大梅 历史学习 2011年02期 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在1998年9月启动英国阅读年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阅读是滋润心灵.增长才干.提高个人素质的过程,阅读停止之日,就是一个民族一个人停止成长之时.因此, ...

  • 岳麓版历史教材课程目录
  •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制度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制 ...

  • 高三一轮数学教学计划
  • 2015-2016高三数学第一轮备考计划 通过数学复习,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学好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争取在今后的考试中能考出满意的成绩.制定数学第一轮备考计划. 一 2015全国高考数学( ...

  • 岳麓版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
  • 岳麓版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余柏青 (本论文未公开发表,若贵编辑感兴趣,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 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 ...

  • 高三高考备考方案
  • 卓尼县藏族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备考方案 高三教学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责任重大.全体高三年级教师责无旁贷,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实干.真干.苦干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争取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高三年级是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