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明清中央集中权制度的强化练习1 北师大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明清中央集中权制度的强化练习1 北

师大版必修1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 )

A .“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 .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

C .“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

D .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解析: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因而说刘墉是宰相是错误的。

答案:C

2.“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 .内阁制度

C .宦官集团 B .宰相制度 D .胡惟庸集团

解析:本段材料摘自《明朝那些事儿》中关于胡惟庸案的描述。胡惟庸是当时的宰相,朱元璋制造胡惟庸案的真实目的在于通过此案,达到废除宰相制度的目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大大加强了皇权,故选B 。

答案:B

3.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A .秦代的三公

B .唐代的三省长官 D .清代的军机大臣 C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依据“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内阁的特点,故选C 项。

答案:C

4.“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

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B .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C .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D .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事咨询机构”是指内阁。明成祖设立内阁后,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选A 项。B 项是军机处的影响;明太祖已经废除了丞相,C 项错误;D 项说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A

5.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可看出明代的阁臣( )

A .位高权重

B .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 .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 .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解析:从材料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知,阁臣是皇帝的助手,故B 项正确;由“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可知,阁臣权力不大,即使有个别位高权重者、剥夺六部职权者,也最终遭杀身之祸,故A 、C 两项错误;D 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B

6.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

A .恢复明朝内阁

C .军机处设立 B .三省六部制度确立 D .南书房设立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由材料关键词“雍正”,得出时间。“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雍正帝成立了军机处,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级官员下达命令,使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C

7.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这是因为( )

A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

B .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 .内阁名存实亡

D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解析:军机大臣品级不高,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全国的军政大权完

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

答案:D

8.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明成祖时,在黑龙江入海口附近设置奴尔干都司

B .顺治帝赐予藏传佛教首领“达赖喇嘛”的称号

C .康熙年间,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D .乾隆帝时,设置伊犁将军

解析: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是在雍正年间,故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及三省制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太祖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和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4分) 解析:第(1)问解题关键是紧扣“职权”和“影响”两个核心词解答。“职权”主要结

合示意图归纳;“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解题关键是结合材料二中明太祖的言论理解“元朝灭亡的教训”是什么。第(3)问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答案:(1)职权: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影响:①三省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与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该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措施:①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②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3)直接原因:为筹划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

职权:承旨、出政。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明清中央集中权制度的强化练习1 北

师大版必修1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 )

A .“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 .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

C .“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

D .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解析: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因而说刘墉是宰相是错误的。

答案:C

2.“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 .内阁制度

C .宦官集团 B .宰相制度 D .胡惟庸集团

解析:本段材料摘自《明朝那些事儿》中关于胡惟庸案的描述。胡惟庸是当时的宰相,朱元璋制造胡惟庸案的真实目的在于通过此案,达到废除宰相制度的目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大大加强了皇权,故选B 。

答案:B

3.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A .秦代的三公

B .唐代的三省长官 D .清代的军机大臣 C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依据“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内阁的特点,故选C 项。

答案:C

4.“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

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B .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C .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D .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事咨询机构”是指内阁。明成祖设立内阁后,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选A 项。B 项是军机处的影响;明太祖已经废除了丞相,C 项错误;D 项说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A

5.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可看出明代的阁臣( )

A .位高权重

B .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 .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 .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解析:从材料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知,阁臣是皇帝的助手,故B 项正确;由“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可知,阁臣权力不大,即使有个别位高权重者、剥夺六部职权者,也最终遭杀身之祸,故A 、C 两项错误;D 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B

6.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

A .恢复明朝内阁

C .军机处设立 B .三省六部制度确立 D .南书房设立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由材料关键词“雍正”,得出时间。“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雍正帝成立了军机处,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级官员下达命令,使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C

7.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这是因为( )

A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

B .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 .内阁名存实亡

D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解析:军机大臣品级不高,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全国的军政大权完

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

答案:D

8.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明成祖时,在黑龙江入海口附近设置奴尔干都司

B .顺治帝赐予藏传佛教首领“达赖喇嘛”的称号

C .康熙年间,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D .乾隆帝时,设置伊犁将军

解析: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是在雍正年间,故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及三省制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太祖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和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4分) 解析:第(1)问解题关键是紧扣“职权”和“影响”两个核心词解答。“职权”主要结

合示意图归纳;“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解题关键是结合材料二中明太祖的言论理解“元朝灭亡的教训”是什么。第(3)问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答案:(1)职权: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影响:①三省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与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该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措施:①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②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3)直接原因:为筹划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

职权:承旨、出政。


相关内容

  •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奴隶制社会) 第二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考纲: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5课 鸦片战争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分析
  • 1 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必修一 政治文明史 第二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核心考点: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自汉至元皇权的日益加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讲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 ...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一第一单元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早期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课程目标] [重难点突破] 1.根据下图概括宗法制的主要特点以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示意图 (图1) (图2) (图3) 特点:①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②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大宗和小宗既有家族关 ...

  •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结合自己教学后的反思和优秀教案而完成本作业) 通史概要: 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 ...

  • {精}人民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一单元
  •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中国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 ...

  • 必修一历史
  •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核心内容: 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其趋势是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专制主义 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476年) -1912年) 夏.商.周 秦 清朝 本单元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 ...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板书设计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历史必然:封建社会晚期,地主阶级的统治腐朽衰落 二.明:原因:明初官制妨碍皇权集中 措施:废行省设置三司 废宰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内侍辅政 清: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 措施:设南书房.创军机处 三.影响:积极 消极 一.教材分析 专制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练习3
  • 必修二第一二单元练习3 姓名 班级 学号 1.<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徽郡)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人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人,不能支什之一.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顾炎武在此认微商兴起的原因是( ) A.江南经济发达 ...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分封制.正派赋役 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4.缴纳贡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