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语境配合英语教学

充分利用语境配合英语教学

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懂得句子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却仍然不能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是因为人类语言不是悬浮于真空之中的孤立体,而是相关文化体系、知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词、一个段落的正确涵义要看其所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多年来,“语境”问题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对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接下来主要讨论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语境指的是情和境的统一。英语语境教学法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利用真实的场景或者人为创设出的语境,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而作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教师利用语言动作,实物或模型、角色表演创设出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学生根据语境活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能学以致用,交流思想感情。教育与教学过程,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语境教学有其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兴趣、自信心、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都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离不开的关键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几种关键要素加以培养和引导,从而使学生掌握英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并且要积极创造实践机会,锻炼学生自如的应用英语表达思想和情感。

一、语境与语义理解

翻开词典,我们会看到每个词条后面都列举一个或多个词义,但这些词义都是呆板的,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充分表现它的意义。如:to wash one’s hands of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翻译:

(a)I’ve washed my hands of the whole sordid business.(我已经彻底洗手不干那种肮脏的勾当了。)此句中wash one’s hands of为to refuse to be responsible for sth./sb.any longer;(b)I wash my hands of you and all your wild ideas.(我和你及你的怪念头今后不再有瓜葛了。)此句中wash one’s hands of为to refuse to have anything more to do with。

词语Adam’s apple意为“喉结”。如果对圣经不了解,就难以理解它为何指的是“喉结”,原来这是根据圣经所述,亚当偷食禁果被卡在喉咙处而得来。因此理解词义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正如语言学家所描述:“词的意义要看它在语言中的使用,一个词在用于一个新的语境中时就是一个新词。”

二、语境与句义理解

词离开语境意义就不明确,句子离开语境后,其表达的意义也不易确定。如:Tension is building up.如果没有具体语境,则“tension”和“build up”都有多层含义,因此这句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a.形势紧张起来;b.张力在增大;c.电压在增强;d.压力在增强。所以脱离了语境,就难以确定它究竟表达哪一种含义。

有些临时组合,特别是名词作定语与另一名词的组合常常令人费解。如:Please sit in the apple-juice seat. 在引用这句话时,“孤零零地看这个句子根本没有意义,因为它不是一个常规表达任何事物的方式。但在这句话出现的上下文里就完全有意义”。入座就餐时主人对客人说这句话,就表示“请在摆了苹果汁的位置上就座”。

上述各例表明:话语的语境不容忽视,它是言语交际的基础,是语言充当人际交流手段的必要条件。

三、语境与英语教学

1、言语语境与英语教学

在语境中学习生词是课堂词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词汇自然习得的主要途径。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英语教科书中常出现专为教授目标字词而设计的句段,这种语境被称为教学语境。它一般以句子的形式出现,范围不大,但提示丰富、到位,大多用于培养学生利用语境推测语义能力的起始阶段。

在学习者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足够的存储知识之后,词汇教学就从教学语境转到自然语境阶段。自然语境指包含有目标字词文字材料的自然句段。这些句段是以传递信息为交际目的的真实语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习得词汇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提示推测目标字词的意义,从而快速扩大词汇量。语境提示通过某些特定的表现手段传达信息,其表现方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常用的有:

a.借助定义或重述诠释目标字词的含义;如:Jane is indecisive,that is,she can’t make up her mind.通过后半句的解释,我们可以得知“indecisive”的意义是“优柔寡断的”。

b.提供相关细节信息勾勒目标字词的特征;如:Timken was now angry... Once again he flew into a rage.通过前半句“生气了”,可以得知“flew into a rage”是“愤怒”。 c.给予与目标字词主题有关的常识帮助推测目标字词的概念;如:The door was so low that I hit my head on the lintel.根据已有的经验或常识,知道门太矮头就会撞到“门楣”上,因此很容易得知“lintel”的意义。

d.运用例证标明目标字词的归属;如:Select any of these periodicals:Time,

Newsweek,Reader’s Digest or The New Yorker.我们知道后半句列举的事物是定期出版的刊物,所以推测出“periodicals”的意义是“定期杂志或刊物”。

e.截取事物相似的面与目标字词进行比较;如:The snow was falling.Big flakes drifted with the wind like feathers.此句把“雪”描绘成“像羽毛一样随风飘浮”,那“flakes”就应该是“雪片”的意思。

f.选择事物相对的面对目标字词展开反衬,等等。如:Jame was talking with others while Eliza remained reticent all the time.通过“while”一词可以知道后半句意义应与前半句形成反差,那么既然前半句表示“正在交谈”,那后半句的“reticent”就应该是“沉默寡言的”。

2、非言语语境与英语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有上下文语境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上下文之外的语境有所了解,尤其是社会文化语境对语义的影响。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一样,思维方式不同,导致内涵差异,因此常常难以把握词义和作者的思想。

如:The river had been dry for a long time.Everyone attended the funeral.表面上两者之间存在意义“缺口”,要做出连贯的理解,必须进行推断,以填补其意义缺口,而这些推断往往要建立在文化背景知识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当前语篇需要根据非洲加纳人有关河神的文化习俗,做出如下的语境推断:The river spirit is considered dead if the river has been dry for a long time.When the river spirit dies,people hold a funeral for him and everyone is expected to attend it.

又如:He is a coffee after person.这是一位美国教授在说她丈夫。这句话理解的困难在于coffee after,但如果引导学生了解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就知道咖啡虽然任何时候都可以喝,但大多数美国人早晨都要喝咖啡,通常是早餐时喝,那么coffee after当指coffee after breakfast。用coffee after修饰 person,说明此人经常如此,已成习惯。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总是早饭后喝咖啡”。

3、创设课堂内的语境学语言

英语是一种生动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采用枯燥呆板的读英语、讲语法、背单词的老套做法,应该采用多方法、多途径来培养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爱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来。例如通过播放国外的英文短片的方式使学生不仅仅领略英文原声的魅力,还能够对国外的风土人情进行一定的了解,或者是开一场用英文发言的集体讨论会,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渴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再也不是什么枯燥乏味的难题了,从而最大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① 利用英语教学本身创设真实的语境,形成英语交际的意识

学习任何语言都离不开环境,试想为何出国留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外语?那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时时刻刻都要用到外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积极努力的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熟悉英语语言的特点以及掌握用法。

② 利用教师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创设心理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注意鼓励和表扬学生,积极的话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听不懂时,教师要心领神会地想办法。如拿事物、用肢体语言、画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当学生在答对问题后,教师应该以鼓励的语气对他说:“So clever you are. Very good.”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来使学生乐于说英语、乐于写英语、乐于学英语。

四、 语境教学的课外延伸

1、把课外实践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

如今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篇一律的讲单词、讲语法、读课文,然后布置下大量的习题给学生,不仅脱离语言环境,背离英语教学的初衷,还造成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应用。很多学生考试时高分,但是不能够用英语交流,这就是“哑巴英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应该积极结合实际条件为学生创造课外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思考、掌握英语的用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真实语言环境,还要再把英语教学拓展到课外,例如创办英语角活动,定期组织英文活动;再如邀请社会上的外国人来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多种实践途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英语运用能力。

2、 拓展课外实践的方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一门语言必不可少的要素。激发了兴趣,学生就会活跃思想、主动思考、积极学习。课外实践活动要有趣味性,要能够吸引学生,同时又要符合语言环境的要求,所以又要具备真实性。通过这些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能动性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形成学习英语的良好局面。

任何词语、语句和语段都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受到特定的语境调节,语境对语言形式本身、理解话语意义、找出准确译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强调语境确定语义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并非所有语境都能为目标字词的解读提供全方位的提示。同样,期望语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运用多种表现方式提供提示是不现实的。而且推断词义技巧本身就牵涉许多知识层面: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原有存储知识和策略知识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引

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运用语境推断知识,最大量地获取语境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门语言。好的教学方法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英语和易于学习英语。只有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才会真正参与进来,通过积极地学习掌握英语,并在实践中熟练的运用,彻底摆脱“哑巴英语”和枯燥学习的尴尬状况。

充分利用语境配合英语教学

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懂得句子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却仍然不能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是因为人类语言不是悬浮于真空之中的孤立体,而是相关文化体系、知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词、一个段落的正确涵义要看其所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多年来,“语境”问题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对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接下来主要讨论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语境指的是情和境的统一。英语语境教学法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利用真实的场景或者人为创设出的语境,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而作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教师利用语言动作,实物或模型、角色表演创设出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学生根据语境活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能学以致用,交流思想感情。教育与教学过程,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语境教学有其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兴趣、自信心、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都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离不开的关键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几种关键要素加以培养和引导,从而使学生掌握英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并且要积极创造实践机会,锻炼学生自如的应用英语表达思想和情感。

一、语境与语义理解

翻开词典,我们会看到每个词条后面都列举一个或多个词义,但这些词义都是呆板的,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充分表现它的意义。如:to wash one’s hands of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翻译:

(a)I’ve washed my hands of the whole sordid business.(我已经彻底洗手不干那种肮脏的勾当了。)此句中wash one’s hands of为to refuse to be responsible for sth./sb.any longer;(b)I wash my hands of you and all your wild ideas.(我和你及你的怪念头今后不再有瓜葛了。)此句中wash one’s hands of为to refuse to have anything more to do with。

词语Adam’s apple意为“喉结”。如果对圣经不了解,就难以理解它为何指的是“喉结”,原来这是根据圣经所述,亚当偷食禁果被卡在喉咙处而得来。因此理解词义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正如语言学家所描述:“词的意义要看它在语言中的使用,一个词在用于一个新的语境中时就是一个新词。”

二、语境与句义理解

词离开语境意义就不明确,句子离开语境后,其表达的意义也不易确定。如:Tension is building up.如果没有具体语境,则“tension”和“build up”都有多层含义,因此这句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a.形势紧张起来;b.张力在增大;c.电压在增强;d.压力在增强。所以脱离了语境,就难以确定它究竟表达哪一种含义。

有些临时组合,特别是名词作定语与另一名词的组合常常令人费解。如:Please sit in the apple-juice seat. 在引用这句话时,“孤零零地看这个句子根本没有意义,因为它不是一个常规表达任何事物的方式。但在这句话出现的上下文里就完全有意义”。入座就餐时主人对客人说这句话,就表示“请在摆了苹果汁的位置上就座”。

上述各例表明:话语的语境不容忽视,它是言语交际的基础,是语言充当人际交流手段的必要条件。

三、语境与英语教学

1、言语语境与英语教学

在语境中学习生词是课堂词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词汇自然习得的主要途径。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英语教科书中常出现专为教授目标字词而设计的句段,这种语境被称为教学语境。它一般以句子的形式出现,范围不大,但提示丰富、到位,大多用于培养学生利用语境推测语义能力的起始阶段。

在学习者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足够的存储知识之后,词汇教学就从教学语境转到自然语境阶段。自然语境指包含有目标字词文字材料的自然句段。这些句段是以传递信息为交际目的的真实语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习得词汇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提示推测目标字词的意义,从而快速扩大词汇量。语境提示通过某些特定的表现手段传达信息,其表现方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常用的有:

a.借助定义或重述诠释目标字词的含义;如:Jane is indecisive,that is,she can’t make up her mind.通过后半句的解释,我们可以得知“indecisive”的意义是“优柔寡断的”。

b.提供相关细节信息勾勒目标字词的特征;如:Timken was now angry... Once again he flew into a rage.通过前半句“生气了”,可以得知“flew into a rage”是“愤怒”。 c.给予与目标字词主题有关的常识帮助推测目标字词的概念;如:The door was so low that I hit my head on the lintel.根据已有的经验或常识,知道门太矮头就会撞到“门楣”上,因此很容易得知“lintel”的意义。

d.运用例证标明目标字词的归属;如:Select any of these periodicals:Time,

Newsweek,Reader’s Digest or The New Yorker.我们知道后半句列举的事物是定期出版的刊物,所以推测出“periodicals”的意义是“定期杂志或刊物”。

e.截取事物相似的面与目标字词进行比较;如:The snow was falling.Big flakes drifted with the wind like feathers.此句把“雪”描绘成“像羽毛一样随风飘浮”,那“flakes”就应该是“雪片”的意思。

f.选择事物相对的面对目标字词展开反衬,等等。如:Jame was talking with others while Eliza remained reticent all the time.通过“while”一词可以知道后半句意义应与前半句形成反差,那么既然前半句表示“正在交谈”,那后半句的“reticent”就应该是“沉默寡言的”。

2、非言语语境与英语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有上下文语境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上下文之外的语境有所了解,尤其是社会文化语境对语义的影响。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一样,思维方式不同,导致内涵差异,因此常常难以把握词义和作者的思想。

如:The river had been dry for a long time.Everyone attended the funeral.表面上两者之间存在意义“缺口”,要做出连贯的理解,必须进行推断,以填补其意义缺口,而这些推断往往要建立在文化背景知识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当前语篇需要根据非洲加纳人有关河神的文化习俗,做出如下的语境推断:The river spirit is considered dead if the river has been dry for a long time.When the river spirit dies,people hold a funeral for him and everyone is expected to attend it.

又如:He is a coffee after person.这是一位美国教授在说她丈夫。这句话理解的困难在于coffee after,但如果引导学生了解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就知道咖啡虽然任何时候都可以喝,但大多数美国人早晨都要喝咖啡,通常是早餐时喝,那么coffee after当指coffee after breakfast。用coffee after修饰 person,说明此人经常如此,已成习惯。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总是早饭后喝咖啡”。

3、创设课堂内的语境学语言

英语是一种生动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采用枯燥呆板的读英语、讲语法、背单词的老套做法,应该采用多方法、多途径来培养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爱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来。例如通过播放国外的英文短片的方式使学生不仅仅领略英文原声的魅力,还能够对国外的风土人情进行一定的了解,或者是开一场用英文发言的集体讨论会,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渴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再也不是什么枯燥乏味的难题了,从而最大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① 利用英语教学本身创设真实的语境,形成英语交际的意识

学习任何语言都离不开环境,试想为何出国留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外语?那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时时刻刻都要用到外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积极努力的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熟悉英语语言的特点以及掌握用法。

② 利用教师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创设心理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注意鼓励和表扬学生,积极的话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听不懂时,教师要心领神会地想办法。如拿事物、用肢体语言、画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当学生在答对问题后,教师应该以鼓励的语气对他说:“So clever you are. Very good.”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来使学生乐于说英语、乐于写英语、乐于学英语。

四、 语境教学的课外延伸

1、把课外实践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

如今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篇一律的讲单词、讲语法、读课文,然后布置下大量的习题给学生,不仅脱离语言环境,背离英语教学的初衷,还造成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应用。很多学生考试时高分,但是不能够用英语交流,这就是“哑巴英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应该积极结合实际条件为学生创造课外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思考、掌握英语的用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真实语言环境,还要再把英语教学拓展到课外,例如创办英语角活动,定期组织英文活动;再如邀请社会上的外国人来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多种实践途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英语运用能力。

2、 拓展课外实践的方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一门语言必不可少的要素。激发了兴趣,学生就会活跃思想、主动思考、积极学习。课外实践活动要有趣味性,要能够吸引学生,同时又要符合语言环境的要求,所以又要具备真实性。通过这些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能动性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形成学习英语的良好局面。

任何词语、语句和语段都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受到特定的语境调节,语境对语言形式本身、理解话语意义、找出准确译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强调语境确定语义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并非所有语境都能为目标字词的解读提供全方位的提示。同样,期望语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运用多种表现方式提供提示是不现实的。而且推断词义技巧本身就牵涉许多知识层面: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原有存储知识和策略知识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引

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运用语境推断知识,最大量地获取语境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门语言。好的教学方法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英语和易于学习英语。只有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才会真正参与进来,通过积极地学习掌握英语,并在实践中熟练的运用,彻底摆脱“哑巴英语”和枯燥学习的尴尬状况。


相关内容

  • 小学英语课标解读-故事教学
  •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第二级(5~6年级) 第三部分 分级标准 语言技能 说: 5. 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一.回归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 ...

  • 抚州市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问题诊断及对
  • 抚州市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问题诊断及对策 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 王俊星 [摘要]笔者通过对江西省抚州市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调研,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典型问题对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思考,从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问题 ...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 基本情况分 析 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认知能力 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已初步认识了汉语拼音,会读拼音字母,能拼简单的音节.能认读简单的独体字.而

  • 新课标解读
  • 控制课程容量 增强可操作性 --<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一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在深刻总结10年实施经验, 分 ...

  • 小学英语网络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 小学英语网络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2013年4月23日,我有幸作为小学英语高级研修班的一员全程参加了2013年网络远程研修资源的开发工作.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 "语言知识教学的语境设计问题".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 ...

  • 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的一点思考_吴琦
  •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的一点思考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吴琦 [摘要]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 一般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其中名量词的情况尤其复杂,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本文根据其教学现状, 提出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的方法, 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 ...

  • 英语词典哪个好?怎样选择适合你的英语词典?
  • 英语词典哪个好?怎样选择适合你的英语词典? 语言学习,首先要从字词开始,相信很多同学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单词不认识,意思不理解的情况,因此查词典的工作必不可少.选择一本有针对性并且适合自己的词典对于我们的英语学习来说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词典呢?本文就简单分享一下关于英语词 ...

  • 2012-2013年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一、班情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九一班,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审题不细心,二是思维定势不懂变通;这两点也就是以后工作中我需要着重去纠正的学生学习陋习。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怎么会想到应该这么去做。再有学生两级分 ...

  • [纸船和风筝]教学案例
  • 20<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宁波市北仑区淮河小学 朱红丽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讲述了纸船和风筝让相隔遥远的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溪水里漂流的纸船,在空中漂荡的风筝,承载着彼此的问候.祝福,也同时传达着彼此的谅解和宽容,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