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腐熟剂

秸秆腐熟剂应用技术

玉田县石臼窝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综合站

一、秸秆腐熟剂的概念及作用

1、秸秆腐熟剂的概念

秸秆腐熟剂是指能加速各种农作物秸秆腐熟的微生物活体制剂。秸秆腐熟剂是有机物料(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腐熟剂之中一种,产品的技术指标符合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或农业部行业标准NY609-2002《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剂型有液体、粉剂。按腐熟对象范围可分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其它类型秸秆的腐熟专用制剂。

2、秸秆腐熟剂的作用 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长,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秸秆腐熟剂的分解原理

玉米秸秆的主要成分是15%纤维素、35%半纤维素、15%木质素及其他蜡质物质,这些物质形成坚固的组织,非常稳定,分解困难。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秸秆结构的稳定,分解腐熟的速度相当慢,在旱地中秸秆一年的腐解残留率为50%左右。大

量秸秆直接还田后会影响作物的生根和成活并造成生产管理上的不便。因此在传统的农业耕作实践中,只能有少量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的分解腐熟是在适宜的营养(特别是氮素)、温度、湿度、通气量和pH值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繁衍,使秸秆分解,把碳、氮、磷、钾和硫等分解矿化或形成为简单的有机物和腐殖质的过程。

秸秆腐解需要能够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进行逐步有序的接力分解过程,才能完成对秸秆“三素”的腐解。选用腐解秸秆的微生物种类(即产“三素酶”的微生物),是研发和生产秸秆腐熟剂产品的基础。含有“三素酶”的微生物腐熟剂才是科学、合理的;也是保证秸秆腐解效果的基础。要求腐熟剂中的功能微生物能在施用田间尽可能快地生长、繁殖,数量上增加迅速,这样才能起到加速腐解秸秆的效果。尤其是环境(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关键。

三、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问题

1、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方法

第一、收获和处理。作物成熟后,采用联合收获机械边收获边切碎秸秆。

第二、施用秸秆腐熟剂。按每亩2公斤秸秆腐熟剂用量将腐熟剂与适量潮湿的细砂土混匀后均匀地撒在作物秸秆上,再

用机械将秸秆翻埋入土内,利用雨水或灌溉水使土壤保持较高的湿度,达到快速腐烂的效果。

第三、深施底肥。秸秆粉碎后,及时均匀将底肥撒到田间。秸秆深翻入土时每亩增施5公斤尿素调节碳氮比,并及时深翻。

第四、耕作整地。采用深耕深松机进行深耕作业,耕作深度25cm以上,将秸秆全部打入土层,减少表土秸秆量,加快秸秆腐烂。

第五、田间管理。秸秆翻入土壤后,如果墒情不好需浇水调节土壤含水量,田间含水量保持在60-70%之间。及时定苗除草,防治病虫害。

2、使用秸秆腐熟剂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施用量上,应确保每亩的腐熟菌剂用量在2公斤以上,并尽可能增加用量,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秸秆腐熟的效果。2公斤以上的腐熟菌剂中所含的菌数量、酶活量(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是密不可分的,其载体有利于功能微生物适应环境,在秸秆中快速定殖。同时,要求产品标签、标识完好、齐全,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书,并在保质期内。

第二、秸秆的碳氮比较大(大于30:1),必须通过施用尿素、碳氨等氮肥的方法调整C/N比,调整后的适宜C/N比为:16:1~24:1。调整C/N比的原因一是促进微生物生长活

动,加速秸秆腐解;二是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不致影响作物生长。

第三、田间温度在7℃-37℃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秸秆分解速度加快,一般地温在20℃-30℃时分解最快;小于10℃时较弱,低于5℃则基本停止分解,在北方地区温度是限制因素,通过开沟埋土、覆盖等措施来提高温度;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秸秆的分解,一般认为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最适于秸秆的分解;在西部等干旱地区,缺水成为限制因素,通过浇水增加秸秆含水量,通过开沟埋土、覆盖等措施来保墒。

2014年12月16日

秸秆腐熟剂应用技术

玉田县石臼窝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综合站

一、秸秆腐熟剂的概念及作用

1、秸秆腐熟剂的概念

秸秆腐熟剂是指能加速各种农作物秸秆腐熟的微生物活体制剂。秸秆腐熟剂是有机物料(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腐熟剂之中一种,产品的技术指标符合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或农业部行业标准NY609-2002《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剂型有液体、粉剂。按腐熟对象范围可分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其它类型秸秆的腐熟专用制剂。

2、秸秆腐熟剂的作用 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长,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秸秆腐熟剂的分解原理

玉米秸秆的主要成分是15%纤维素、35%半纤维素、15%木质素及其他蜡质物质,这些物质形成坚固的组织,非常稳定,分解困难。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秸秆结构的稳定,分解腐熟的速度相当慢,在旱地中秸秆一年的腐解残留率为50%左右。大

量秸秆直接还田后会影响作物的生根和成活并造成生产管理上的不便。因此在传统的农业耕作实践中,只能有少量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的分解腐熟是在适宜的营养(特别是氮素)、温度、湿度、通气量和pH值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繁衍,使秸秆分解,把碳、氮、磷、钾和硫等分解矿化或形成为简单的有机物和腐殖质的过程。

秸秆腐解需要能够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进行逐步有序的接力分解过程,才能完成对秸秆“三素”的腐解。选用腐解秸秆的微生物种类(即产“三素酶”的微生物),是研发和生产秸秆腐熟剂产品的基础。含有“三素酶”的微生物腐熟剂才是科学、合理的;也是保证秸秆腐解效果的基础。要求腐熟剂中的功能微生物能在施用田间尽可能快地生长、繁殖,数量上增加迅速,这样才能起到加速腐解秸秆的效果。尤其是环境(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关键。

三、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问题

1、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方法

第一、收获和处理。作物成熟后,采用联合收获机械边收获边切碎秸秆。

第二、施用秸秆腐熟剂。按每亩2公斤秸秆腐熟剂用量将腐熟剂与适量潮湿的细砂土混匀后均匀地撒在作物秸秆上,再

用机械将秸秆翻埋入土内,利用雨水或灌溉水使土壤保持较高的湿度,达到快速腐烂的效果。

第三、深施底肥。秸秆粉碎后,及时均匀将底肥撒到田间。秸秆深翻入土时每亩增施5公斤尿素调节碳氮比,并及时深翻。

第四、耕作整地。采用深耕深松机进行深耕作业,耕作深度25cm以上,将秸秆全部打入土层,减少表土秸秆量,加快秸秆腐烂。

第五、田间管理。秸秆翻入土壤后,如果墒情不好需浇水调节土壤含水量,田间含水量保持在60-70%之间。及时定苗除草,防治病虫害。

2、使用秸秆腐熟剂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施用量上,应确保每亩的腐熟菌剂用量在2公斤以上,并尽可能增加用量,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秸秆腐熟的效果。2公斤以上的腐熟菌剂中所含的菌数量、酶活量(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是密不可分的,其载体有利于功能微生物适应环境,在秸秆中快速定殖。同时,要求产品标签、标识完好、齐全,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书,并在保质期内。

第二、秸秆的碳氮比较大(大于30:1),必须通过施用尿素、碳氨等氮肥的方法调整C/N比,调整后的适宜C/N比为:16:1~24:1。调整C/N比的原因一是促进微生物生长活

动,加速秸秆腐解;二是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不致影响作物生长。

第三、田间温度在7℃-37℃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秸秆分解速度加快,一般地温在20℃-30℃时分解最快;小于10℃时较弱,低于5℃则基本停止分解,在北方地区温度是限制因素,通过开沟埋土、覆盖等措施来提高温度;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秸秆的分解,一般认为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最适于秸秆的分解;在西部等干旱地区,缺水成为限制因素,通过浇水增加秸秆含水量,通过开沟埋土、覆盖等措施来保墒。

2014年12月16日


相关内容

  • 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路径
  • 作者:马君岭 刘畅 吴中民 日期:2015-05-14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小中大] 背景: 绿色蓝色橙色灰色白色 阅读:72 今年3月17日,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把握好"精.调.改.替":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 ...

  • 有机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有机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概述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土壤腐殖质是除了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土壤有机质主要是土壤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有机酸,形成土壤微团粒结构,从而 ...

  • 第十章有机肥料
  • 第十章 有机肥料 有机肥是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生命的微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的混合体.其种类多.来源广.数量大,不仅含有作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施用有机肥可改良和培肥土壤,促进作物生长,改善作物品质,减轻环境污染,因此,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有机肥料概述 ...

  •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秸秆发酵效果的影响(1)
  • 第32卷第3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2 No.3 2006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Jun.2006 文章编号:1007-1032(2006)03-0264-05 不同微生物菌 ...

  • 不同草坪基质的高羊茅根际微生物数量对比研究_付婷婷
  •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8(4) :110-112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123601(2010) [**************] 不同草坪基质的高羊茅根际微生物数量对比研究 付婷婷1, 唐成斌23, 张建波2, 吴佳海2, 张锦华2 (1 ...

  • 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 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一.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秸秆还田会造成病虫害累积.秸秆还田机功率小的农机手偷工减料等因素造成秸秆还田细度不够,秸秆中留存有多种病原菌和害虫的卵.幼虫.蛹等,如小麦吸浆虫.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玉米叶斑病.玉米瘤黑粉病,当秸秆翻入土壤中后,并不能随之灭亡.随着田间病残 ...

  • 如何发酵鸡粪做有机肥
  • 如何发酵鸡粪做有机肥 如何发酵鸡粪做有机肥|发酵鸡粪做有机肥|怎么发酵鸡粪-选好鸡粪发酵剂最关键! 鸡粪是一种比较优质的有机肥,其含纯氮.磷(P2O5).钾(K2O)约为1.63%. 1.54%.0.85%.鸡粪在施用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腐熟,将存在鸡粪中的寄生虫及其卵,以及传染性的一些病菌通过在腐熟( ...

  • 第三章 科学施肥
  • 第三章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中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 测土配方施肥是指通过测试土壤,及时掌握土壤肥力状况,并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需肥规律,研制配方,实行有机肥与化肥,氮肥与磷钾肥.微量元素肥料适量配比,平衡施用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简单地说是指"测.配.产.供.施&q ...

  • 澄迈县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效果初探
  •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对秸秆还田技术和常规施肥两种处理田块的土壤养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秸秆还田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地力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区下降0.08g/cm3.有养分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则分别增加0.18%.4.76mg/kg.4.08mg/kg.秸秆还田区和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