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但丁[神曲]中的人文主义

论但丁《神曲》中的人文主义

在文艺复兴政治学的核心中,存在着以爱和道德来推动社会前进的信仰,这种信仰从时间上说,是以但丁的《神曲》和《新生》问世开始的。简言之,但丁无疑是一个对佛罗伦萨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那个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以诗歌的形式对爱和美德进行歌颂,并且对一切不道德、不善良的行为进行毫不留情地批评,从而开创了以宣扬文化和道德来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文主义政治学。

《神曲》自1307年问世以来就被认为是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西欧社会变化的缩影,而且很久以来就是一切西方国家每天的精神食粮了。其中,地狱讲的是尘世间人的罪行与上帝救赎;炼狱代表了人的精神净化的艰难过程;天堂展示了获得上帝救赎的灵魂的幸福。在《神曲》的开篇,但丁就将自己置身于代表人类精神迷茫的“幽暗的森林”中,以“比死还痛苦”隐喻人类的希望和未来。在这个过程中,但丁以古典文化与理想的人类道德为依据,判定了其“三界之旅”中的罪与罚。但丁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他对人性与人类道德的理解,进而确立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

一、 确立了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立性

但丁通过对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变化与基督教神学观念的抨击,确立了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立性。在中世纪,西欧处于基督教会和世俗君主的严密统治之下,以追求上帝之爱与天堂幸福为主的基督教神学观念是制约人的精神桎梏,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必须符合基督教神学与对上帝承担的世俗与宗教义务,教会关于上帝之爱与天堂幸福的基督教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观念成为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到了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其他国家有组织地向近代转化的同时,意大利社会因教会与世俗君主之间的斗争动荡不堪,人们的思想与精神世界开始在一定程度上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与蒙昧主义学说中脱离出来。同时,随着城市的兴起、商业的繁荣和各种外来思想的影响,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观念和教会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会在鼓吹盲目信仰天堂幸福与上帝救赎的同时,也深深地卷入到世俗利益的争夺之中。结果是,教会的说教与基督教神学观念开始失去吸引力,人们放弃了教会关于人在精神上盲目信仰上帝救赎和天堂幸福的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说教,开始从自身存在和当时社会现实出发看待一切。但丁通过对基督教神学观念的批判和人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得出了从人出发看待一切的观念,其中的关键在于人独立的精神世界。

在《神曲》中,但丁更是从人性与人类道德的角度论证了,达到人类幸福与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是人具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其中人类高尚的道德观念与高贵的精神品质是达到人的精神精华与道德升华的精神前提和物质基础。虽然其中的内容和描写方法等方面仍然带有浓厚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观念和旧时代特征,但是它的内容已经脱离了中世纪教会的学说和基督教神学观念的精神桎梏,并将人性与人类道德作为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准绳。对此,有人曾评价,但丁作品中“无论是神学著作,还是艺术史方面的研究都包含有对人性的解说”。

二、 证明了人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

但丁通过对人性就是按照理想中的人类道德看待一切的说明,证明了尘世中的人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由于受到西欧当时出现的近代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观念与旧时代文化的影响,从人的精神与道德观念出发观察当时的社会。但丁重点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意义与人类道德的社会功能,并把人描写成具有高尚的道德伦理观念,并能够按照人的本性去思考与行为的积极的社会存在。他所塑造的人的形象均是以具有独立的精神世界与高尚的道德观念的为前提,将人塑造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心情感的有血有肉的社会人,他的目的在于赞美人性的高贵与人类道德的尊严。

但丁对于人类道德的关注导致了他在描写人的形象与内心世界的同时,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去剖析人的思想与行为是否符合他对人性与社会现实的理解。这就导致了在《神曲》中,

他违背了中世纪宗教文学中将人描写为愚昧无知的行尸走肉的一贯做法,而将人描写为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与道德观念的客观存在,同时将自己描写为人类道德的代言人。在他经历“三界之旅”的过程中,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及人性的优劣,从而完成了将人的形象由一个只能在精神上无限敬仰上帝与天堂幸福的消极的客观盲目存在到一个具有积极的思考与行为能力的社会性的人的主动形象的变化,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人是具有独立的精神世界与高尚道德观念的社会存在。

三、 树立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

但丁通过对理想中的人性与人类道德的解说,树立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由于当时西欧出现的近代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丁对于人的解说并没有停留在批判人性与人类道德的层面上,而是通过对二者的探究说明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人类的美好未来。关于人是宇宙的中心的认识是当时的人们对上帝之爱理解的表达,同时也代表了当时西欧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但丁所要说明的观点。基于此,但丁将当时西欧出现的一切近代因素都与人联系起来,认为这些因素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

但丁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经常将他对人性的理解置于他关于天堂与尘世生活组成的整个画面的中心。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成为人类社会与尘世生活的主要形象,同时能够从人的角度去解说与上帝和天堂有关的一切。这样,他关于人与社会的解说就建立在人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与人类具有美好的未来这个带有明确的近代特征的人文主义精神之上 如上所述,在《神曲》的开篇,但丁是就以一个尘世中仍然活着的“真人”的形象经历人类死后通往天堂的“三界之旅”的,其中表达的是当时社会变化的图景。在这个过程中,但丁是以与上帝平等的形象直面人类的苦难与幸福,从而展示了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与独立的精神世界的近代意义的人的形象,其中表达的是当时的人们关于人与社会变化的理解与观点。对此,布克哈特认为:“即使没有《神曲》,但丁也会以这些青年时代的诗篇划出中古精神和近代精神的界限,人类精神在向意识到它自己的内在生活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但丁在解除人的“罪恶感”的同时,还对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通过对上帝的人性的解说,构建了他想象中的上帝,并将上帝塑造为具有人性的客观存在。这样,上帝开始以人类的引领者与关爱者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上帝成为完美的人性的代表和尘世生活中的一员。人也抛弃了道德上的负罪感,从而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布克哈特以隐喻的方式对此进行了说明:“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上帝按事先设想的模型创造的作品,上帝永远是世界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通过认知上帝而将上帝吸引进自己灵魂的狭小范围之中,也能够通过热爱上帝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上帝的无限之中,这就是尘世幸福。”

由此,但丁将他对人的理解移注到他的作品中,以隐喻的方法表达了在现实生活无法实现的理想。他抛弃神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会剥夺了人性,淹没了人在尘世中的地位 在当时西欧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人性得到张扬和表达,二者间的矛盾促使但丁思考人的地位与未来,其中反映的是中世纪晚期西欧最早觉醒的市民要求获得精神自由与思想解放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虽然但丁以其对人性与人类道德的关注与解说成为他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观念的分水岭,但是他关于人与人的理解还没有超越当时社会发展的范畴,也没有克服中世纪教会关于人性“恶”的基督教神学观点。他在赞美人具有独立的精神世界与高尚的道德观念的同时,对于人性的评判是从人性恶的角度做出的,而没有认识到人性与人类道德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但丁的《神曲》是一幅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社会生活的全景图,但丁《神曲》的哲理思想,他的人文主义精神,他的提倡个

性自由,在历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

但丁所处的时代虽然已成为过去,但他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作品却至今也不失其真实与伟大。《神曲》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描写准确鲜明,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精华所在。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描写,反映了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透露出新时代的思想曙光。它所描写的人和事、它所追求的人性完善、它的完美的艺术技巧,在今天依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排除一些时尚的干扰,真正走近它,你会发现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论但丁《神曲》中的人文主义

在文艺复兴政治学的核心中,存在着以爱和道德来推动社会前进的信仰,这种信仰从时间上说,是以但丁的《神曲》和《新生》问世开始的。简言之,但丁无疑是一个对佛罗伦萨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那个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以诗歌的形式对爱和美德进行歌颂,并且对一切不道德、不善良的行为进行毫不留情地批评,从而开创了以宣扬文化和道德来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文主义政治学。

《神曲》自1307年问世以来就被认为是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西欧社会变化的缩影,而且很久以来就是一切西方国家每天的精神食粮了。其中,地狱讲的是尘世间人的罪行与上帝救赎;炼狱代表了人的精神净化的艰难过程;天堂展示了获得上帝救赎的灵魂的幸福。在《神曲》的开篇,但丁就将自己置身于代表人类精神迷茫的“幽暗的森林”中,以“比死还痛苦”隐喻人类的希望和未来。在这个过程中,但丁以古典文化与理想的人类道德为依据,判定了其“三界之旅”中的罪与罚。但丁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他对人性与人类道德的理解,进而确立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

一、 确立了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立性

但丁通过对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变化与基督教神学观念的抨击,确立了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立性。在中世纪,西欧处于基督教会和世俗君主的严密统治之下,以追求上帝之爱与天堂幸福为主的基督教神学观念是制约人的精神桎梏,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必须符合基督教神学与对上帝承担的世俗与宗教义务,教会关于上帝之爱与天堂幸福的基督教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观念成为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到了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其他国家有组织地向近代转化的同时,意大利社会因教会与世俗君主之间的斗争动荡不堪,人们的思想与精神世界开始在一定程度上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与蒙昧主义学说中脱离出来。同时,随着城市的兴起、商业的繁荣和各种外来思想的影响,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观念和教会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会在鼓吹盲目信仰天堂幸福与上帝救赎的同时,也深深地卷入到世俗利益的争夺之中。结果是,教会的说教与基督教神学观念开始失去吸引力,人们放弃了教会关于人在精神上盲目信仰上帝救赎和天堂幸福的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说教,开始从自身存在和当时社会现实出发看待一切。但丁通过对基督教神学观念的批判和人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得出了从人出发看待一切的观念,其中的关键在于人独立的精神世界。

在《神曲》中,但丁更是从人性与人类道德的角度论证了,达到人类幸福与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是人具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其中人类高尚的道德观念与高贵的精神品质是达到人的精神精华与道德升华的精神前提和物质基础。虽然其中的内容和描写方法等方面仍然带有浓厚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观念和旧时代特征,但是它的内容已经脱离了中世纪教会的学说和基督教神学观念的精神桎梏,并将人性与人类道德作为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准绳。对此,有人曾评价,但丁作品中“无论是神学著作,还是艺术史方面的研究都包含有对人性的解说”。

二、 证明了人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

但丁通过对人性就是按照理想中的人类道德看待一切的说明,证明了尘世中的人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由于受到西欧当时出现的近代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观念与旧时代文化的影响,从人的精神与道德观念出发观察当时的社会。但丁重点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意义与人类道德的社会功能,并把人描写成具有高尚的道德伦理观念,并能够按照人的本性去思考与行为的积极的社会存在。他所塑造的人的形象均是以具有独立的精神世界与高尚的道德观念的为前提,将人塑造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心情感的有血有肉的社会人,他的目的在于赞美人性的高贵与人类道德的尊严。

但丁对于人类道德的关注导致了他在描写人的形象与内心世界的同时,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去剖析人的思想与行为是否符合他对人性与社会现实的理解。这就导致了在《神曲》中,

他违背了中世纪宗教文学中将人描写为愚昧无知的行尸走肉的一贯做法,而将人描写为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与道德观念的客观存在,同时将自己描写为人类道德的代言人。在他经历“三界之旅”的过程中,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及人性的优劣,从而完成了将人的形象由一个只能在精神上无限敬仰上帝与天堂幸福的消极的客观盲目存在到一个具有积极的思考与行为能力的社会性的人的主动形象的变化,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人是具有独立的精神世界与高尚道德观念的社会存在。

三、 树立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

但丁通过对理想中的人性与人类道德的解说,树立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由于当时西欧出现的近代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丁对于人的解说并没有停留在批判人性与人类道德的层面上,而是通过对二者的探究说明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人类的美好未来。关于人是宇宙的中心的认识是当时的人们对上帝之爱理解的表达,同时也代表了当时西欧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但丁所要说明的观点。基于此,但丁将当时西欧出现的一切近代因素都与人联系起来,认为这些因素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

但丁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经常将他对人性的理解置于他关于天堂与尘世生活组成的整个画面的中心。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成为人类社会与尘世生活的主要形象,同时能够从人的角度去解说与上帝和天堂有关的一切。这样,他关于人与社会的解说就建立在人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与人类具有美好的未来这个带有明确的近代特征的人文主义精神之上 如上所述,在《神曲》的开篇,但丁是就以一个尘世中仍然活着的“真人”的形象经历人类死后通往天堂的“三界之旅”的,其中表达的是当时社会变化的图景。在这个过程中,但丁是以与上帝平等的形象直面人类的苦难与幸福,从而展示了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与独立的精神世界的近代意义的人的形象,其中表达的是当时的人们关于人与社会变化的理解与观点。对此,布克哈特认为:“即使没有《神曲》,但丁也会以这些青年时代的诗篇划出中古精神和近代精神的界限,人类精神在向意识到它自己的内在生活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但丁在解除人的“罪恶感”的同时,还对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通过对上帝的人性的解说,构建了他想象中的上帝,并将上帝塑造为具有人性的客观存在。这样,上帝开始以人类的引领者与关爱者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上帝成为完美的人性的代表和尘世生活中的一员。人也抛弃了道德上的负罪感,从而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布克哈特以隐喻的方式对此进行了说明:“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上帝按事先设想的模型创造的作品,上帝永远是世界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通过认知上帝而将上帝吸引进自己灵魂的狭小范围之中,也能够通过热爱上帝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上帝的无限之中,这就是尘世幸福。”

由此,但丁将他对人的理解移注到他的作品中,以隐喻的方法表达了在现实生活无法实现的理想。他抛弃神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会剥夺了人性,淹没了人在尘世中的地位 在当时西欧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人性得到张扬和表达,二者间的矛盾促使但丁思考人的地位与未来,其中反映的是中世纪晚期西欧最早觉醒的市民要求获得精神自由与思想解放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虽然但丁以其对人性与人类道德的关注与解说成为他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观念的分水岭,但是他关于人与人的理解还没有超越当时社会发展的范畴,也没有克服中世纪教会关于人性“恶”的基督教神学观点。他在赞美人具有独立的精神世界与高尚的道德观念的同时,对于人性的评判是从人性恶的角度做出的,而没有认识到人性与人类道德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但丁的《神曲》是一幅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社会生活的全景图,但丁《神曲》的哲理思想,他的人文主义精神,他的提倡个

性自由,在历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

但丁所处的时代虽然已成为过去,但他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作品却至今也不失其真实与伟大。《神曲》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描写准确鲜明,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精华所在。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描写,反映了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透露出新时代的思想曙光。它所描写的人和事、它所追求的人性完善、它的完美的艺术技巧,在今天依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排除一些时尚的干扰,真正走近它,你会发现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相关内容

  • [神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 摘要:但丁被恩格斯认为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他也是欧洲文艺复兴准备阶段最重要的一位诗人.他的<神曲>中充满了对宗教神学的严厉批判和对腐败堕落的教会无情揭露的言辞,充满了对文艺复兴的精髓人文主义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歌颂.这从但丁精心安排的书名和书中的人物可以 ...

  • 但丁的精神诉求
  • 论但丁的<神曲>的精神诉求 学生姓名:常攻 学号:[1**********] 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于彦磊 职称:讲师 中文摘要: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展现了但丁的思想内涵,<神曲>的写作是在作者政治失意之后,寄予了他一生的理念和梦想, ...

  • 但丁[神曲]中的人文主义
  • 但丁<神曲>中的人文主义 作者:罗晓榆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0期 [摘要]<神曲>是欧洲中世纪的一部划时代的杰作,但丁解释这部巨著所阐发的强调以"人"为主题的文艺思想,则是开创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艺理论的先河. [关键词]文艺复 ...

  • 神曲_神与人的斗争_浅析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两面性
  • 文化研究 2008.08(下旬刊) <神曲>:神与人的斗争 ---浅析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两面性 □ 摘 要 郑振捷 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430079) 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思 想在这场运动 ...

  • _神曲_神与人的斗争_浅析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两面性_郑振捷
  • 文化研究 2008.08(下旬刊) <神曲>:神与人的斗争 ---浅析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两面性 □ 摘 要 郑振捷 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430079) 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思 想在这场运动 ...

  • [神曲]读后感1000字
  • <神曲>读后感1000字 但丁的<神曲>表现西方中世纪的文化特征.阿利盖利·但丁,1265年生于佛罗伦萨,年轻时爱上了美丽的贝娅特丽丝,在恋人死后,写了<新生>来抒发自己对她纯洁的精神之爱.贝娅特丽丝在<神曲>中是带领但丁去天堂的向导,她是一位圣洁的圣 ...

  • 屈原的香草与但丁的玫瑰
  • 屈原的香草与但丁的玫瑰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有一位叫做屈原的诗人,他留下了遗传万世的<离骚>:而在七百多年前的欧洲,有一位叫做但丁的诗人,他留下了流芳百世的<神曲>.穿越千年的时光,两位伟大的灵魂相遇,谱下永恒的精神篇章.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作为世任 ...

  • 但丁的[神曲]
  • 神曲(Commedia, Divine Comedy),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Dante Alighieri, 公元1265-公元1321)的长诗.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 ...

  •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1. 为什么说中世纪欧洲文学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 答:欧洲中世纪文学主要由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谣曲,以及城市文学所构成.虽然这四种文学繁荣于不同的阶段,但它们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精神以及在艺术上的贡献,都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基础. (1)骑士文学突破了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