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入门[5]对联的修辞方法

对联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它通过修辞来达到对语言要素——语音、语汇、语法的有效运用。讲究平仄,做到符合韵律是对语言的巧妙运用。用词准确精巧是对语汇的巧妙运用。语句选择恰当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是对语法的巧妙运用。下面介绍一些对联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也就是打比方,一般分为明喻、借喻、隐喻三种形式。

1、明喻,多用“如、像、似、若……”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如: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世事如棋,让一步不为亏我

心思似海,集百川方见容人

2、隐喻,有本体和喻体,却没有比喻词连接,又叫暗喻。如:

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读书万卷圣贤心

3、借喻,就是要表达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这是古人用来比喻赵州桥的对联)

乌鹊噪雪野,张张竹叶朝天

黄狗过霜田,朵朵梅花落地(竹叶喻乌鹊的嘴,梅花喻狗的脚印)

二、借代,不用原来的名称,换一种说法来代替原来的人或物。借代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还可以达到不重复的效果。例如湖面衡山有一副对联:

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谁能继响

遥遥一千余载,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

衡山有七十二峰(记住了),工部、诗圣皆指杜甫,文公指韩愈,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韩文公庙碑》中写道:“文公精诚,能开衡山之去……”

三、比拟,把人当物或把物当人来写。如郑板桥的一副对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再如:

天地有情,日月春丽春不老

古今无尽,江河水清水流长

有脚阳春先到固园桃李

无心明月偏临近水楼台

四、夸张。如:

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

神洲铺纸,新添致富合同

门前绿柳飞奔下

屋里明月跳出来

五、用典,就是运用典故来叙事。下面是一些运用典故的对联: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人一己千虽愚必明

天回御榻星辰动

人去台空山水清

六、双关,利用文字的多音多义使对联包含多重意思。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虽然毫末生意

却是顶上功夫

顺便考一下坛友们,可知上面(五、六)几副对联所指何人?双关何处?

七、对照,把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明代谢缙的一副对联:

小犬入门嫌路窄

大鹏展翅恨天低

还有一副格言联: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他人未尽非

八、排比,也是对联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更多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如在山西省有一古代建筑群叫王家大院,其中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唐有赋汉有颂宋有策晋有经,麟麟炳炳家声著

善为田德为种宽为播厚为获,继继绳绳世泽新

又如:南京燕子矶有一副对联: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九、反复。如下面一副对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开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篮袍脱下紫袍归

十、设问,用设问来代替平铺直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或上问下答,或只问不答。如: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有问有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只问不答)

十一、反问,也称反诘,只问不答,发人深省。如:

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

下在是某寺庙的一副对联:

举念时明明白白,勿欺了自己

到头来是是非非,曾放过谁人

十二、集引,即收集和引用,是对联中独有且常见的一种构成对偶的修辞方法。其做法是直接引用一人一处或几人几处的话语成联,用来表达与引文有关或无关的内容。如胡吉祥题于曲阜颜子庙联:

重道尊师,敏而好学

修身养性,乐以忘忧

敏而好学,乐以忘忧,是《论语》中评价颜回的,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又如:

江山如此多娇,物华天宝

风景这边独好,人杰地灵

上面这副对联引自何处,不必我说明了吧?

十三、谐音,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达到双关效果。如: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相传刘宁和周济先后中举,刘宁作典史,周济入翰林。一次相聚小饮戏对如下:

三天没吃饭,腹内无点屎(典史)

六月穿棉袄,胯下有汗淋(翰林)

再看看下面这副用浙江方音写成的对联: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腉山势舞流溪

音乐七音巧对七个数字(谐音)

十四、转品,利用汉字的一字多义多音,通过转音或转义,便同一个词的词义发生变化,运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对联,用字奇巧,结构独特,妙趣横生。如:

一杯清茶,解解解解无之渴

三剂良药,行行行行长之经

对联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它通过修辞来达到对语言要素——语音、语汇、语法的有效运用。讲究平仄,做到符合韵律是对语言的巧妙运用。用词准确精巧是对语汇的巧妙运用。语句选择恰当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是对语法的巧妙运用。下面介绍一些对联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也就是打比方,一般分为明喻、借喻、隐喻三种形式。

1、明喻,多用“如、像、似、若……”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如: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世事如棋,让一步不为亏我

心思似海,集百川方见容人

2、隐喻,有本体和喻体,却没有比喻词连接,又叫暗喻。如:

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读书万卷圣贤心

3、借喻,就是要表达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这是古人用来比喻赵州桥的对联)

乌鹊噪雪野,张张竹叶朝天

黄狗过霜田,朵朵梅花落地(竹叶喻乌鹊的嘴,梅花喻狗的脚印)

二、借代,不用原来的名称,换一种说法来代替原来的人或物。借代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还可以达到不重复的效果。例如湖面衡山有一副对联:

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谁能继响

遥遥一千余载,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

衡山有七十二峰(记住了),工部、诗圣皆指杜甫,文公指韩愈,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韩文公庙碑》中写道:“文公精诚,能开衡山之去……”

三、比拟,把人当物或把物当人来写。如郑板桥的一副对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再如:

天地有情,日月春丽春不老

古今无尽,江河水清水流长

有脚阳春先到固园桃李

无心明月偏临近水楼台

四、夸张。如:

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

神洲铺纸,新添致富合同

门前绿柳飞奔下

屋里明月跳出来

五、用典,就是运用典故来叙事。下面是一些运用典故的对联: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人一己千虽愚必明

天回御榻星辰动

人去台空山水清

六、双关,利用文字的多音多义使对联包含多重意思。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虽然毫末生意

却是顶上功夫

顺便考一下坛友们,可知上面(五、六)几副对联所指何人?双关何处?

七、对照,把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明代谢缙的一副对联:

小犬入门嫌路窄

大鹏展翅恨天低

还有一副格言联: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他人未尽非

八、排比,也是对联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更多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如在山西省有一古代建筑群叫王家大院,其中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唐有赋汉有颂宋有策晋有经,麟麟炳炳家声著

善为田德为种宽为播厚为获,继继绳绳世泽新

又如:南京燕子矶有一副对联: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九、反复。如下面一副对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开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篮袍脱下紫袍归

十、设问,用设问来代替平铺直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或上问下答,或只问不答。如: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有问有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只问不答)

十一、反问,也称反诘,只问不答,发人深省。如:

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

下在是某寺庙的一副对联:

举念时明明白白,勿欺了自己

到头来是是非非,曾放过谁人

十二、集引,即收集和引用,是对联中独有且常见的一种构成对偶的修辞方法。其做法是直接引用一人一处或几人几处的话语成联,用来表达与引文有关或无关的内容。如胡吉祥题于曲阜颜子庙联:

重道尊师,敏而好学

修身养性,乐以忘忧

敏而好学,乐以忘忧,是《论语》中评价颜回的,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又如:

江山如此多娇,物华天宝

风景这边独好,人杰地灵

上面这副对联引自何处,不必我说明了吧?

十三、谐音,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达到双关效果。如: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相传刘宁和周济先后中举,刘宁作典史,周济入翰林。一次相聚小饮戏对如下:

三天没吃饭,腹内无点屎(典史)

六月穿棉袄,胯下有汗淋(翰林)

再看看下面这副用浙江方音写成的对联: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腉山势舞流溪

音乐七音巧对七个数字(谐音)

十四、转品,利用汉字的一字多义多音,通过转音或转义,便同一个词的词义发生变化,运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对联,用字奇巧,结构独特,妙趣横生。如:

一杯清茶,解解解解无之渴

三剂良药,行行行行长之经


相关内容

  • [古典诗词格律入门]_1939
  • <古典诗词格律入门>博文收藏 2009-12-04 1257第三节关于对仗(一)什么叫对仗 对仗又叫对偶.骈偶,古代的仪仗队都是两两相对的,这就是"对仗"这个词 语的来源.对仗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诗词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相互 ...

  • 对联及对联文化
  • 对联及对联文化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通称对子,也叫联语.联句.是一种流传于口头.书本,或者题写在壁柱上的对偶语句.其一字一音,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题刻在壁柱上的对联,谓之楹联.由于对联通常以壁柱作为表达场所,所以,楹联也常用来泛称整个对联. 二.对联的特点 对 ...

  • 以[春望]为例,对联入门1
  • 对联入门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 一. 导入:以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导入 苏轼自幼聪慧过人,读书颇多,自谓才高八斗,于是目空一切,在自家门旁撰写 对联一副: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一位老者看到这副对联后,认为这后生也太轻狂,于是拿来一本书来求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竟是连篇的生僻难字,自 ...

  • 诗词入门概念
  • 诗词入门概念: 1诗:统称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2词:为诗的别体,本为入乐歌唱,乐谱失传后,只按词牌格式填作. 3诗源:本源于远古先人的劳动号子,多认为诗是从<诗经>开始. 4词源:五代与唐时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开始出现按乐拍来填写曲子词. 5 ...

  • 对联的修辞艺术
  • 今天人们所写的对联,有很多思想内容很好而艺术魅力不够,难以引起人们回味和玩赏。一般来讲,对联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其是否讲究修辞。对联的修辞可分为特殊的修辞法和普通修辞法两种。(一)特殊修辞法 其一,把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于对联之中,犹如藏头诗,以此暗寓褒贬。如: 其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名珠 ...

  •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 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北京市2017中考对联专题学习]要你好看,让你看好!对联学习连连看!
  • 一.典型试题引路 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ɡ),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意赅,意蕴丰富,雅俗共赏.它营造出来的诗化的氛围像阳光一样,照进每 ...

  • 七年级(上)语文联考试题[答案]
  •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科试卷 一.积累运用--老师想检阅你的知识储备量和运用能力(共29分)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正确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括号里.(2分) 罗素说,生命是一条江,发yuán( 源 )于远处,wān( 蜿 )蜒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明净而 ...

  • 对联的写作和修辞功用
  • 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世界之上,独此一家。外国的字母文字无法仿制。不仅如此,一般的实用文体,不要求有文学性,而对联的文学性却很强。其文学价值越高,其实用价值也就越大。在我国对联久盛不衰,一些老对联在广泛使用,一些新对联又不断地被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