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 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 ②质量 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 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Q——热量——焦耳(J);

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例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

A〉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例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各一杯,在相同的炉子上加热相同的时间后【 】

A.水比煤油温度升高得多 B.水比煤油温度升高得少

C.水和煤油温度升高得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例3.下面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体没有机械能,就没有内能

B. 一个物体可以没有内能,但一定有机械能

C. 因为内能与温度有关,所以0℃的物体没有内能

D.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 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 ②质量 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 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Q——热量——焦耳(J);

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例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

A〉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例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各一杯,在相同的炉子上加热相同的时间后【 】

A.水比煤油温度升高得多 B.水比煤油温度升高得少

C.水和煤油温度升高得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例3.下面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体没有机械能,就没有内能

B. 一个物体可以没有内能,但一定有机械能

C. 因为内能与温度有关,所以0℃的物体没有内能

D.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相关内容

  • 初中物理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能
  • 文/周志强 [摘 要]课堂教学效益与学生的参与效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堂课只有学生充分参与,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智力,发展能力,张扬个性,学会合作,才能体现生命灵动的价值所在,才能实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才能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精神,当然,我们追求的学生参与效能,不是只图课堂热闹的花架子,而是追求真正的效 ...

  •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单元总复习
  • 初中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单元总复习 教学目标:1.掌握温度计有使用 2.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3.理解比热容.热值及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1.能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 2.能利用比热容.热值.效率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构建 二.考点突破 训练点 1.温度计的使用 关键题 ...

  • 初中物理性质
  •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如图所示电路图,把端点A .B 接在电压U 不变的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1,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把端点C .D 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2,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把端点 A .D 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1,电压表的示 ...

  •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 初中物理新课标与传统教学大纲的区别 传统初中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是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重点关注物理学中有哪些主要内容,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的逻辑结构.编写者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出的物理课堂,对学生这个 ...

  • 上海市初中物理课程精简
  • 2017 年上海市初中物理课程精简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物理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 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教考一致"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

  • 初中物理近几年多选题
  • 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概念辨析题 (一) 力.力和运动 一.判断题:下列有关力.力和运动的说法是否正确 01.在你推门的同时,门对你也有推力. ( ) 02.汽车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 ) 03.地球和月球没有接触,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 ) 04.在体检称体重时,你对磅秤 ...

  •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 ⒈长度L :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 :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⒊质量m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

  •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
  •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力学重点,本册重点) <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践中的应用 4.理解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 ...

  • 初中三年级物理知识点
  • 初中三年级物理知识点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