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罪名解析合同诈骗罪

刑法罪名解析之合同诈骗罪 扰乱市场秩序罪4

一、刑法条文

刑法第224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董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是1997年刑法增设的罪名,1979年刑法和单行刑法均没有规定这一罪名。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按照诈骗罪定罪处刑的。鉴于这类犯罪比较严重,又不同于普通的诈骗罪,所以1997 年刑法将它单独作了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经济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包括以下五种行为: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即以凭空捏造出来的单位的名义或者未经他人授权或同意以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合同担保,是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保证合同的履行而设定的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减少合同风险和保障合同履行的常规做法。犯罪分子为了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往往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以达到利用合同,骗取钱财的目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这是诈骗犯罪分子一种惯用的伎俩。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往往使对方当事人对其履约能力和诚意信以为真,进而与之签订标的额更大的合同。犯罪分子以此为诱馆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取得对方的信任,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合同诈骗。行为人根本不想履行合同,只要签订了合同,对方当事人给付了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其犯罪目的就已实现,然后便逃跑、隐藏、躲避。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是一个概括性规定。由于合同诈骗犯罪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法律上不可能穷尽,有必要规定这样一个弹性款项,便于司法机关具体掌握,使犯罪分子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以下情况:收受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无正当理由既不履行合同义务又不退还,用于违法活动;用于挥霍,致使无法返还,等等。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这里所说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既包括意图本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图为单位或者第三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诈骗的行为,除需具备以上构成要件外,还必须达到

三、认定合同诈骗罪应当注意的问题

1.划清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是否利用经济合同实施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合同纠纷往往是合同当事人具有一定的履约能力和担保,只是由于客观上的某些原因,虽经多方努力仍不能履行合同而使对方当事人遭受严重损失所产生的纠纷。造成纠纷的当事人并无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因此,不能把这种纠纷当作合同诈骗罪来处理。

2.划清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诈欺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欺行为,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弄虚作假,诱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行为。二者的区别在于:主观目的不同。前者是以诈骗钱财为目的,后者主观上虽有诈欺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进行经营,并借以创造履约能力。对于民事诈欺行为引起的纠纷,可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

3.划清合同诈骗罪与夸大履约能力骗签合同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行为人往往不具有履约能力,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夸大履约能力签订合同,行为人虽具有一定的履约能力,但故意夸大自己的履约能力,目的只是使对方当事人信任自己,并与之签订合同。所签的合同应当说是真实的,签订合同后行为人也能积极履行合同,并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即使经过努力仍不能全部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但有归还所欠财物意图的,就不能按照合同诈骗罪处理。

4.划清合同诈骗罪与

前者是想永久地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后者不过是因一时资金困难,企图临时占用他人财物用于自己的某种临时用途,在短期内还会予以偿还。

5.正确界定合同诈骗罪中的

从犯罪客体看,合同诈骗罪规定在刑法第三章

四、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依照刑法第224条规定,犯合同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依照刑法第231条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224条的规定处罚。

司法机关在适用刑法第224条规定处罚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

何谓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有待于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司法实践中,对于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因其情况复杂,在数额标准上应适当高于普通诈骗罪的数额标准。

2.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行为人利用合同多次进行诈骗或者连续进行诈骗,用后次诈骗的款项归还前次诈骗款项的,应按最后实际诈骗数额计算,上述情节可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来源:《刑法罪名精释》,第四版,周道鸾、张军,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4)

刑法罪名解析之合同诈骗罪 扰乱市场秩序罪4

一、刑法条文

刑法第224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董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是1997年刑法增设的罪名,1979年刑法和单行刑法均没有规定这一罪名。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按照诈骗罪定罪处刑的。鉴于这类犯罪比较严重,又不同于普通的诈骗罪,所以1997 年刑法将它单独作了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经济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包括以下五种行为: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即以凭空捏造出来的单位的名义或者未经他人授权或同意以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合同担保,是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保证合同的履行而设定的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减少合同风险和保障合同履行的常规做法。犯罪分子为了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往往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以达到利用合同,骗取钱财的目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这是诈骗犯罪分子一种惯用的伎俩。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往往使对方当事人对其履约能力和诚意信以为真,进而与之签订标的额更大的合同。犯罪分子以此为诱馆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取得对方的信任,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合同诈骗。行为人根本不想履行合同,只要签订了合同,对方当事人给付了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其犯罪目的就已实现,然后便逃跑、隐藏、躲避。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是一个概括性规定。由于合同诈骗犯罪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法律上不可能穷尽,有必要规定这样一个弹性款项,便于司法机关具体掌握,使犯罪分子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以下情况:收受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无正当理由既不履行合同义务又不退还,用于违法活动;用于挥霍,致使无法返还,等等。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这里所说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既包括意图本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也包括意图为单位或者第三人对非法所得的占有。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诈骗的行为,除需具备以上构成要件外,还必须达到

三、认定合同诈骗罪应当注意的问题

1.划清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是否利用经济合同实施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合同纠纷往往是合同当事人具有一定的履约能力和担保,只是由于客观上的某些原因,虽经多方努力仍不能履行合同而使对方当事人遭受严重损失所产生的纠纷。造成纠纷的当事人并无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因此,不能把这种纠纷当作合同诈骗罪来处理。

2.划清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诈欺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欺行为,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弄虚作假,诱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行为。二者的区别在于:主观目的不同。前者是以诈骗钱财为目的,后者主观上虽有诈欺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进行经营,并借以创造履约能力。对于民事诈欺行为引起的纠纷,可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

3.划清合同诈骗罪与夸大履约能力骗签合同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行为人往往不具有履约能力,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夸大履约能力签订合同,行为人虽具有一定的履约能力,但故意夸大自己的履约能力,目的只是使对方当事人信任自己,并与之签订合同。所签的合同应当说是真实的,签订合同后行为人也能积极履行合同,并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即使经过努力仍不能全部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但有归还所欠财物意图的,就不能按照合同诈骗罪处理。

4.划清合同诈骗罪与

前者是想永久地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后者不过是因一时资金困难,企图临时占用他人财物用于自己的某种临时用途,在短期内还会予以偿还。

5.正确界定合同诈骗罪中的

从犯罪客体看,合同诈骗罪规定在刑法第三章

四、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依照刑法第224条规定,犯合同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依照刑法第231条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224条的规定处罚。

司法机关在适用刑法第224条规定处罚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

何谓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有待于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司法实践中,对于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因其情况复杂,在数额标准上应适当高于普通诈骗罪的数额标准。

2.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行为人利用合同多次进行诈骗或者连续进行诈骗,用后次诈骗的款项归还前次诈骗款项的,应按最后实际诈骗数额计算,上述情节可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来源:《刑法罪名精释》,第四版,周道鸾、张军,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4)


相关内容

  • [罪名分析]罪名解析: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
  • [罪名分析]罪名解析: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 转自http://news.9ask.cn/xsbh/tjzs/201011/935397.shtml 谢谢! 作者:佚名 来源:中顾法律网 点击数: 415 更新时间: [提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罪名分析罪名解析: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的规范罪名 ...

  • 2013司法考试考前刑法押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13年司法考试每周必练一(刑法) 刘凤科 一.单项选择题 1.犯罪的特殊主体是指: A.主观恶意特别大的犯罪人 B.具有某种特殊身份的犯罪主体 C.犯罪行为特别严重的犯罪主体 D.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2.张三于夜晚在一条封闭的高速公路上驾车正常行驶时,李四突然翻越护栏横穿公路,张三刹车不及将李四 ...

  • 职务犯罪罪名
  • 职务犯罪罪名( ):贪污罪 职务犯罪罪名(1):贪污罪 来源: 来源:漳州烟草网 [罪名释义] 贪污罪,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 利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 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 公共财物的行为. [量刑] 对犯贪污罪的, 根据情节轻 重,区分下列不同情况分别处 罚: 1.个人贪污数额在 10 万 ...

  • 文职考试试题
  • 1.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监察机关 D.公安机关 2.司法行政机关在审核某申请人提交的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申请材料时,发现该申请人两年前曾因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司法行政机关应否对该申请人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A.不应颁发,因为其曾因犯罪受过 ...

  • 保险诈骗犯罪定性问题研究
  • ・专论・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2期 保险诈骗犯罪定性问题研究 林荫茂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20002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保险诈骗犯罪"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保险诈骗犯罪与普通诈骗 罪.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占为己有犯罪等相关犯罪的界限:保险诈骗罪手段 ...

  • 企业法定代表人刑事法律风险之"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 一.法定代表人的法律界定及刑事风险 1.法定代表人的法律界定: 首先我们先明确两个概念,法人和法定代表人.法人不是人,法人是组织机构如某公司是企业法人,某基金会是非营利性法人.而法定代表人是人,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第一长官即"老板",为企业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是一个公司企业的自 ...

  • 法律-刑法
  • 刑法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 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 (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是指犯多重的罪,就应承担多重的刑事责任 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

  •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疑难.争议问题研究
  •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六)> 骗取贷款 票据承兑 金融 票证罪 罪刑模式 内容提要: 对于单位实施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不能按照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论处,而是应当按照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如果单位在实施贷款诈骗行为时没有利用借款合同的形式,则应以贷款诈 ...

  • 合同诈骗罪认定的若干问题和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 合同诈骗罪认定的若干问题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以合同为掩护.手段狡猾.不易识别.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危害严重的诈骗犯罪.在所有的诈骗类犯罪案件中,合同诈骗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已成为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本文将结合我国合同法与刑法学基本原理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本罪有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