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力——指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科教、环境、交通”等综合能力,经长期积累沉淀后的集中体现。
城市综合力,在某一段时间(一年)内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大家熟知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中国城市,从整体来看:(不含台湾地区)
1)香港,继续“一枝独秀”!
香港的“超强”地位,得益于其“高度的国际化水平”与“较发达生活水平”!
香港的“自由经济”极具竞争力,但在“文化及环境”指标方面较弱势些?
特别是香港在“经济”的优势地位面临来着“传统劲旅”上海,“后起之秀”深圳等的强劲挑战~~~
从2010年起,香港“经济总量”已经被上海超越?
在可以预期的时间(10年内),大陆将有一批城市(2-3座)的经济竞争力,将超越港岛!
但香港仍是中国最安全城市,包括社会安全与经济安全等。
完善的制度、法律,也保证香港将继续“领先”大陆城市的优势。
特别是《粤港澳一体化》的远景目标,也无疑给香港的未来,注入活力。。。。
2)“北京、上海”,继续“独步大陆”!
北京的实力来自“浓厚人文”,上海的优势来自“区位地理”!
八百年的“帝都”,是北京这“首善之地”对内汇聚全国资源,对外有广泛的国际联系!
在中国,北京有作为“首都”的优势,不言而喻。具有其他城市没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北京的“知识经济”在全国是最发达的,高科技人才也是全国最有竞争力的。
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国企总部,也是拥有最多的外资企业总部的城市之一。
并且其产业竞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
如今,北京正在朝着“世界城市”这一目标,迈进。。。。。。。
“魔都”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 金融, 贸易, 航运中心, 其在中国经济中的领跑地位毋庸置
疑。
上海GDP ,一直占据内地城市“头把交椅”, 对全国财政的贡献率,高达1/8!!
当90年代初,邓公登上“新锦江”顶层,做出“浦东开发”——他人生最后一个“政治决定”的时候起。
上海,无疑从排头兵“珠三角”手上,重新接过主导中国经济的推进及方向的重任!
如今,上海的经济总量已位居“大中华区”第一!
上海经济正加快从“工业加工型”城市 转向“科技、服务和贸易型”城市。
上海的优势是经济基础扎实、总体实力强劲、效益水平较高、资金融通领先、集散功能较强。 但科技实力(专利申请数、拥有科技人员数等)却相对不足?
上海应该看到其他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能量,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继续前进。
作为国家明确建设的——“国际大都市”!
“京沪”在可以预期的时间(10年内),继续“执大陆城市之牛耳”。。。。
——“四大一线”与“四大直辖”~~~
“京沪”(“四大一线”直辖市) ,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四城。
虽说,其他“四城”有些城市指标,已经可以超越“京沪”?
但在可以预计的时间里(10-15年内),大陆没有城市可以与之“全面抗衡”!
“广深”是民间公认的“四大一线”城市!
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占有较强优势~~
“津渝”是官方确认的“四大直辖市”!
国家重点扶持,城市规模大,人口稠密,占有较强先机~~
3)“广深”经济十分发达,遥遥领先内地~~
广州这座“南国之城”,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继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城市。
有一种说法, 广州不是直辖市, 但实际上却有着直辖市的地位和作用?
的确,广州作为“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其完善的产业结构、对外经济的成熟一直是广州的一大优势。
广州在实物流量方面高居第一,经济实力、金融实力、政府实力方面均排名第三,科技实力排名第四。
广州整体一直均处于3―4位名次,既不领先,也不落后。在其他“城市总量”方面也不突出。
但也是这种“平稳”,造就了一个“强大”的羊城!
在新一轮城市角逐中,广州仍将在中国的城市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曾几何时,“深圳”作为一个渔村,迅速成为“一线城市”,走过三十年路程。
30年来, 深圳完美地诠释了——“深圳奇迹, 世界惊叹 ”的定义。
在短短的瞬间,深圳一跃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也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聚齐全国56个民族的大城市。
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为四大支柱产业,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4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如今,深圳站在历史的路口上, 它未来的道路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这个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
“广深”作为影响力、辐射力、知名度较高“一线城市”!
在“城市规模、基建、财政收入、消费、对人才吸引力”等各各方面,均领先于内地其他城市。 真正的——南粤双雄!
“深圳也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聚齐全国56个民族的大城市。”
---------------------------------
原来民间传说北京和深圳的外来新移民超过1300万是真的
4)津渝”政策倾向明显,未来后劲十足~~
“津渝”是官方确认的“四大直辖市”!
国家重点扶持,城市规模大,人口稠密,占有较强先机~~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说“天津”是最尴尬的直辖市?
由于地理位置过近, 锋芒都被北京压住。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国家战略的调整和注意力转向东南沿海地区, 天津的发展滞后了。
也有人说, “天津”是个衰而不败的城市,在没有其它直辖市那么多光环的条件下, 天津始终在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今天,“天津速度”越来越多的引起了广泛关注!
是的,随着首都发展思路的调整, 天津再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天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被定位为北方的经济中心!
滨海新区设立,天津跨步发展的“大幕”终于拉开了~~~
这一切都是天津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新区”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 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
方对外开放的门户。
相信,以滨海新区为契机,天津——前途无量。。。。。。
2010年,在国家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 “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在中西部地区一枝独秀!
能获得“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是重庆一张非常重要的名片,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重庆不仅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周围又集中了一个具备较强实力的城市群。
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重庆拥有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
作为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中央给予“两江”超越“浦东”的优惠政策。这是重庆获得直辖市地位后,又一次获得国家极大宠幸。
2010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布的2010全球城市排名中, 重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上榜的第五个内地城市, 居世界城市第65位。
直辖13年后的重庆, 拥有着大多数城市望尘莫及的发展势头。。。。。。。
“一线城市”与“直辖城市”——“广深津渝”!
在可以预期的时间(10年内),它们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难解难分!
相信在“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大成渝”都市圈的整体带动,中国城市将在未来有更广阔的提升。。。。
5)国家大区域中心城市——南京、武汉、西安、成都、沈阳
占有较大区位优势,对地区影响辐射较大。
同时,城市综合实力(软实力)较强,城市规模较大,经济发展后劲较强。
有人说,“南京”太过沉重, 忧郁, 历史是南京的荣光,也是南京的沉重负担?
其实都不然!
南京始终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诠释着一个“六朝古都”的内涵。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南京没有能够拥有闪耀的发展时期,GDP 先后被省内的苏州超越!这或许正是南京尴尬的, 也有很多人认为南京落伍了。
但是作为前朝遗都, 南京没有因此坠落于中国历史进程之外, 依然傲立。
南京“石化, 软件”产业在国内依然举足轻重, 南京科教实力始终居全国前列。
“十运会”,使南京打破国家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轮流举办的垄断, 成为第四个
举办城市。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战略中心,经济发达、文化底蕴、环境优美全具备的城市。 今天的南京,着眼于建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世界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的打造。 这些绝非是一般城市能争取到的。。。。。。。。。。
南京未来的“融海跨江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融海”,即——融上海、融大海;
“跨”就是要像广州在整个珠三角的定位一样,做出跨江战略!
突破”江苏“的省域的限制,将南京的腹地远远伸及到安徽和江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长三角”纽带!
关于“武汉”,很容易和南京联想在一起?
作为长江重要港口城市,武汉在国内重量级城市中几经沉浮却,始终牢据一席之地!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和中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
这个为共和国工业进程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城市,也见证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层次内涵。
曾几何时,“大汉口”的辉煌今已不在。
武汉的确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沿海地区抛在了身后,曾一度被作为老牌城市中衰落的代表。
庆幸的是,这个“华中重镇”在进入新世纪后逐渐证明了自己雄厚的基础和巨大的前景。 被确定“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相信,“江城人民”会用事实向国人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大武汉!
很多人说, “成都”是一个去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慢慢了解成都的人会惊讶在中国的西部大地上,竟有这样一座现代化的都市!
很长时间以来,成都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西部中心”的角色。
成都的领事馆数量居全国4强、成都的私家车拥有量位列全国前列。成都是全国重要的商贸城市之一,外资零售业进入数量居全国第三,并被授予“美食之都”称号。
2010年中国(大陆)城市国际形象调查中,成都高居排行榜第三, 在市民对外来居民和游客的包容程度单项调查中,成都得分排名第一。
2010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发布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排名,成都高居排行榜榜首。成都实力可见一斑。
都说成都市民太休闲,喜欢喝茶、打麻将?
但这片热土,正在努力打造“物流、装备制造、文化、科技、旅游、会展”六大中心! 成都未来将成为一个知识型城市,还应该是一个生态型、个性化的大城市。
沈阳——传统的东北“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
它雄厚的重工业基础,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是人们对这个城市最根深蒂固的印象。 然而近年来,这个东北中心地位却受到来自“大连”的巨大冲击!
实现传统发展模式的转型, 是沈阳面临的巨大挑战。
沈阳有许多自己独具的优势条件:
处于东北大平原的交通枢纽地位,是连接东北与关内的主要通道。
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具有成为东北名符其实的物贸中心、商业中心的地缘优势。
在东北振兴的大环境下, 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在转变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并重新焕发着新的活力。。。。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传统西北中心城市!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成为我国为数不多明确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 (“北京、上海”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广州待批?)
庞大的人口规模,雄厚的工业基础,位居全国前列的科教实力,都是这个古老城市的重要名片。
但经济整体实力严重不足,也是西安的最大尴尬?
西安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巨大的“影响及声誉”!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属于西北独一无二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是国家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城市信息业发达、科学教育水平也非常强大。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站在新的战略高度上,西安必将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南京、武汉、西安、成都、沈阳”,正在重塑“区域中心”地位!
作为国家大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寄予厚望,并可能加大投入,从而步入高速发展通道。
但在可以预期的时间(10-15年内),它们尚无法与“一线、直辖”城市,全面抗衡! ——杭州、哈尔滨、大连、青岛、厦门、宁波等
国家大区域(次)中心城市 或 重要港口城市!
大陆10大城市最后一个名额,应从中选出。。。。。。。。。。。。。。。。
苏州、佛山、东莞、无锡、福州、温州等
郑州、长沙、济南、长春、南宁、昆明等
国家“二线”重要城市 或 经济发达市!
有部分城市,综合实力可进20强~~~
杭州,本身就是“柔美”的代名词。
在人们的观念里,它似乎与国家重镇无关?
杭州形象在于它的景色~~
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
——“世界上最美丽华之城”
然而,杭州近年来表现出了巨大的“GDP能量和发展综合性”, 足以让人惊叹!
作为“长三角”南北双翼之一,在与“南京”的长三角第二城之争中, 杭州也在多项指标中领先。
杭州“人间天堂”的美誉不仅因为环境优美,而且环境质量和环境舒适度也较好,这对一个超大城市是极其不容易的。
杭州教育体系完备,高等教育发达,资本质量、资本获得便利性及金融控制力表现突出,不仅外资数量多、质量好。
来自本省实力强大的“宁波、温州、台州”的民间资本也在这里大量聚集。
而“环杭州湾经济带”的蓬勃发展给处于枢纽地位的杭州带来更大的机遇。使杭州不仅成为一流的生活城市,而且成为一流的创业舞台。
哈尔滨——“共和国长子”、“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冰城的北国风情让人神往。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都市!
哈尔滨建筑风格别具风韵,很多欧式建筑遍布市区,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与俄罗斯文化的经
典。
作为中国东北(次)中心城市,哈尔滨就如同它的城市精神一样: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
哈尔滨都市圈也是“东北北部”整合发展的发动机和核心,其“科教文化”综合实力较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虽然在黑龙江处于“龙头老大”的位置,但其近年来发展很慢,生活节奏较慢!
所以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还是相对薄弱?总体水平比较靠后!
未来,希望哈尔滨应该——更加给力些!
大连与青岛:两个浪漫之都的对话~~
“青岛 大连”都是环渤海城市、副省级市,都是重要港口,并都在本省经济中占据“头筹”!
同时,他们都是“国家环保模范”,都在着力打造打造“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的美好未来!
两个城市同时扼守渤海门户,并体现出了朝气蓬勃的城市时尚和浪漫魅力。异常相同的“位置”使“青岛 大连”有难舍难分情愫~~
青岛工业强大,主要为山东半岛或者淮河以北、华北以南的区域提供服务。
而大连环境优美,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主要辐射的是东北及内蒙地区。
有人说——青岛有“工业名牌”而无城市名牌,大连有“城市名牌”而无工业名牌?
今天:
大连拥有东北亚最好的天然良港。在“全面振兴东北”的推动下,以定位为东北亚航运中心的战略发展目标。
青岛则凭借腹地优势,顺应变革的潮流,以超前的视野确定了大的战略目标。
以胶东半岛金三角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山东经济异军突起,唱响全国。
目前,大连与青岛这两个浪漫之都的对话,已真正形成。
我期待这两个港口城市在新世纪新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变革中,早日跨入国际大港之列。
宁波与厦门:“务实”与“温馨”之都的对话~~
与“青岛 大连”相似?
“宁波与厦门”都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副省级市,甚至在同时“开埠”,并都在本省经济
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漫长的海岸线一点不拉的成为了厦门的风景,厦门的骄傲!
厦门人把大海拉过来当了自己的背景,于是秀丽的城市有了磅礴的气势~~
宁波不仅山清水秀,也著名的侨乡。无论是开阔大气的“天一广场”,还是幽静祥和的老外滩,都成了现代人衣襟上那枚别致的胸针。
厦门文化的厚重,漫步在厦门老城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都是厦门多少年沉淀下来的历史。
宁波文人荟萃,厚重的人文气象,勾勒出“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气势。
它们作为本省经济中心,又同是联结与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温馨的“厦门”就如鼓浪屿上淡雅的老别墅,从容但也不乏懒惰~~
繁荣的“宁波”一身轻松,时尚的脸上有着一丝现代人的精明~~
依托“海西开放”的背景,厦门吹响了新的“集结号”,整装待发!
凭借“长三角”的优势,宁波显现出越来越大的活力和潜力,昂首阔步!
中国需要厦门的“温馨”,也需要宁波的“务实”,更需要一批像它们一样的“繁荣”之都。。。。。。。 苏州、无锡、佛山、东莞
——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是侏儒?
既不是省会,又不是经济特区?
珠三角及长三角的这几个地级市,其经济总量甚至超过“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许多副省级城市?
它们支撑起了本省在全国经济版图上的吃重地位!
与此同时,由于这些城市本身的经济辐射力不强,无法统领其所管辖的“县或县级市”,那些地方不服管的离心主义倾向,却比较严重。
(江阴、锡山、张家港,昆山、吴县、吴江,各各不同凡响)
江南名城“苏州”,是4000多年的古城。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园林之城”的美誉!
的鱼米之乡“无锡”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小上海”之称。
地处太湖之滨,风景优雅秀丽,千年悠久历史,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
或许,苏州、无锡躺卧在“超级巨无霸”上海的身边,是它的不幸?也是大幸!
原本就根基深厚,在接受“上海辐射”方面地位平等的“苏锡”两市,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同时也呈现了独立的势头,越发实力雄厚~~
“长三角”的情况,与“珠三角”也似曾相识?
“佛山”,一个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用生生不息的陶都圣火锻造出“敢为人先,崇文务实”的城市。
“东莞”,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的侨乡,人民生活富裕的“浪都”。
现在的“东莞和佛山”真不简单,简直就是深圳之后的第二第三个奇迹?
或许就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强大,全国才不会讲广东是——“浪得虚名”~~
但它们实际上,也不能对辖内的县市进行统一的产业规划或经济布局,在行政上十分弱势? (顺德、南海,莞城,也是各各不同凡响)
当地经济在1997年之后已经一蹶不振后,又重新步入高速成长阶段,这得力于“珠三角”的整体向心力!
但“东莞和佛山”自己的向心力,却渐行渐远~~~
“顺德、南海与东莞、中山”同为广东四小虎,后二者早已升格地级市!
南海本身就离广州太近,只有十几公里路程,基本上已与广州市区连成一片?
广州已经把原下辖的番禺市改变成了番禺区,它对“南海”的食欲甚至强过“番禺”,不能排除广州吞并南海的可能性?
倘若广东省府打造“大广州”的欲望,真的很强的话?
“广佛同城”,就是大势所趋了~~~
“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商埠”!
不管怎么说这对“南国红豆”,的确是珠三角一体化的大潮中的——弄潮儿!
总之,佛山之于广州,苏州之于上海~~
是“大哥”身边好乘凉,还是“大哥”身边有压力?
两个城市作了怎样的思考与选择?
拭目以待。。。。。。。。。。。。。。。
中国城市知识补充:
我国现行城市等级划分有两套系统:
一)官方行政划分
1)中央政府管辖的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正省级)
2)副省级城市——武汉市、沈阳市、大连市、哈尔滨市、西安市、广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南京市、成都市、长春市、杭州市、济南市
(其中,深圳、宁波、青岛、厦门、大连,计划单列)
(1997年重庆升格为直辖市)
3)地级市——苏州、佛山、合肥、昆明、唐山、郑州、包头、福州、南宁、长沙、太原、兰州、海口等。。。。
(截至2004年,共有地级行政区333个,其中地区17个、盟3个,“地级市”达到283个)
4)县级市——涿州市、海城市、张家港市、昆山市、义乌市、晋江市、胶州市、荥阳市、赤壁市、浏阳市、增城市、都江堰市、大理市、敦煌市、吐鲁番市等
(截止2009年10月,全国有367个县级市)
“副省级市”的原型,就是——计划单列市 +(部分)省会城市
1983年,国务院批准“重庆市”试行计划单列,随后,“武汉市、沈阳市、大连市、哈尔滨市、西安市、广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南京市、成都市、长春市”等相继实行计划单列。
1994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决定将原来的“14个计划单列市”和“杭州市、济南市”2市正式确定为副省级市~~
(1997年3月,重庆市由副省级市升格为直辖市)
这样就最终形成——“副省级市”概念!
(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计划单列市只剩 6个)
(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市——深圳、宁波、青岛、厦门、大连)
前面介绍了(苏州、佛山等)几个中国经济超强“地级市”!
在“华吧”,很对人都喜欢争“第一”?
下面就瞎聊这些,中华“大牌”地级市的现状与未来~~~
——所谓中华“第一地级市”之争?
郑州、长沙、济南、长春、南宁、昆明、福州、石家庄。。。。。。。。。。
今天有些人习惯称他们为“二线城市”,有些甚至“二线”都够不上?
有朋友说:中国大城市之间向来“互不买账”?
说自己经济强?说自己城建靓?说自己人口多?说自己规划棒?
所以论坛中一直是狼烟四起,战火纷飞。
我们还是“实事求是”的走进,中国中西部城市中这些“骨干”,展望他们的未来。。。。
郑州与石家庄:黄河哺育年轻的“城市”
“郑州与石家庄”都是本省省会,新兴工业化城市,也是“新锐”城市的代表~~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所建的亳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但在近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先有“洛阳”后有“开封”,郑州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100年前,“平汉和陇海”大动脉在“郑州”交汇,使其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枢纽”,50年代成为“河南首府”后,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
作为中国首批确定的三个商贸试点城市,“商业贸易”一直是郑州的强项。
“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成立的商品交易所,已经成为以“农产品”为主的主要期货交易平台!
在“中部崛起”浪潮下,郑州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持续改观。作为中国铁路心脏,郑州的“现代物流业”也空前发展。
当然,郑州也有“中西部城市”的通病?
行政体制僵化,行政成本高,思想落后,效率低下等等。。。
但这座英雄城市,越来越体现出中原文化“沉稳、厚重、包容、大气磅礴”的精神。 还处在腾飞期的郑州,将带动“中原城市圈”的崛起,前途无限。。。。
“石家庄”作为中国“年轻的省会”,经历了从“乡野小村到大城市”的跨越。号称“天下第一庄”!
但,石家庄的确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
石家庄无人关注,沉默的让人快忘记这是一个“沿海京畿大省”的省会,可是她依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不擅张扬的城市。。。。
石家庄能够感到自豪的工业和农业,但是仍然存在令石家庄人阵痛的回忆。
值得石家庄人反思的例子太多了,在改革创造的“折射反射”新思路下,依然能够保持足够的活力,并不断壮大发展,石家庄确实应该感到幸运与自豪。
石家庄要提升品位,改善形象,创宜居城市,当地化“庄”为“城”的信心坚定!
现在的石家庄很“土”?因为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工地,新的石家庄即将展露容姿。我们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城市综合力——指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科教、环境、交通”等综合能力,经长期积累沉淀后的集中体现。
城市综合力,在某一段时间(一年)内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大家熟知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中国城市,从整体来看:(不含台湾地区)
1)香港,继续“一枝独秀”!
香港的“超强”地位,得益于其“高度的国际化水平”与“较发达生活水平”!
香港的“自由经济”极具竞争力,但在“文化及环境”指标方面较弱势些?
特别是香港在“经济”的优势地位面临来着“传统劲旅”上海,“后起之秀”深圳等的强劲挑战~~~
从2010年起,香港“经济总量”已经被上海超越?
在可以预期的时间(10年内),大陆将有一批城市(2-3座)的经济竞争力,将超越港岛!
但香港仍是中国最安全城市,包括社会安全与经济安全等。
完善的制度、法律,也保证香港将继续“领先”大陆城市的优势。
特别是《粤港澳一体化》的远景目标,也无疑给香港的未来,注入活力。。。。
2)“北京、上海”,继续“独步大陆”!
北京的实力来自“浓厚人文”,上海的优势来自“区位地理”!
八百年的“帝都”,是北京这“首善之地”对内汇聚全国资源,对外有广泛的国际联系!
在中国,北京有作为“首都”的优势,不言而喻。具有其他城市没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北京的“知识经济”在全国是最发达的,高科技人才也是全国最有竞争力的。
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国企总部,也是拥有最多的外资企业总部的城市之一。
并且其产业竞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
如今,北京正在朝着“世界城市”这一目标,迈进。。。。。。。
“魔都”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 金融, 贸易, 航运中心, 其在中国经济中的领跑地位毋庸置
疑。
上海GDP ,一直占据内地城市“头把交椅”, 对全国财政的贡献率,高达1/8!!
当90年代初,邓公登上“新锦江”顶层,做出“浦东开发”——他人生最后一个“政治决定”的时候起。
上海,无疑从排头兵“珠三角”手上,重新接过主导中国经济的推进及方向的重任!
如今,上海的经济总量已位居“大中华区”第一!
上海经济正加快从“工业加工型”城市 转向“科技、服务和贸易型”城市。
上海的优势是经济基础扎实、总体实力强劲、效益水平较高、资金融通领先、集散功能较强。 但科技实力(专利申请数、拥有科技人员数等)却相对不足?
上海应该看到其他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能量,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继续前进。
作为国家明确建设的——“国际大都市”!
“京沪”在可以预期的时间(10年内),继续“执大陆城市之牛耳”。。。。
——“四大一线”与“四大直辖”~~~
“京沪”(“四大一线”直辖市) ,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四城。
虽说,其他“四城”有些城市指标,已经可以超越“京沪”?
但在可以预计的时间里(10-15年内),大陆没有城市可以与之“全面抗衡”!
“广深”是民间公认的“四大一线”城市!
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占有较强优势~~
“津渝”是官方确认的“四大直辖市”!
国家重点扶持,城市规模大,人口稠密,占有较强先机~~
3)“广深”经济十分发达,遥遥领先内地~~
广州这座“南国之城”,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继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城市。
有一种说法, 广州不是直辖市, 但实际上却有着直辖市的地位和作用?
的确,广州作为“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其完善的产业结构、对外经济的成熟一直是广州的一大优势。
广州在实物流量方面高居第一,经济实力、金融实力、政府实力方面均排名第三,科技实力排名第四。
广州整体一直均处于3―4位名次,既不领先,也不落后。在其他“城市总量”方面也不突出。
但也是这种“平稳”,造就了一个“强大”的羊城!
在新一轮城市角逐中,广州仍将在中国的城市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曾几何时,“深圳”作为一个渔村,迅速成为“一线城市”,走过三十年路程。
30年来, 深圳完美地诠释了——“深圳奇迹, 世界惊叹 ”的定义。
在短短的瞬间,深圳一跃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也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聚齐全国56个民族的大城市。
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为四大支柱产业,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4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如今,深圳站在历史的路口上, 它未来的道路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这个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
“广深”作为影响力、辐射力、知名度较高“一线城市”!
在“城市规模、基建、财政收入、消费、对人才吸引力”等各各方面,均领先于内地其他城市。 真正的——南粤双雄!
“深圳也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聚齐全国56个民族的大城市。”
---------------------------------
原来民间传说北京和深圳的外来新移民超过1300万是真的
4)津渝”政策倾向明显,未来后劲十足~~
“津渝”是官方确认的“四大直辖市”!
国家重点扶持,城市规模大,人口稠密,占有较强先机~~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说“天津”是最尴尬的直辖市?
由于地理位置过近, 锋芒都被北京压住。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国家战略的调整和注意力转向东南沿海地区, 天津的发展滞后了。
也有人说, “天津”是个衰而不败的城市,在没有其它直辖市那么多光环的条件下, 天津始终在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今天,“天津速度”越来越多的引起了广泛关注!
是的,随着首都发展思路的调整, 天津再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天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被定位为北方的经济中心!
滨海新区设立,天津跨步发展的“大幕”终于拉开了~~~
这一切都是天津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新区”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 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
方对外开放的门户。
相信,以滨海新区为契机,天津——前途无量。。。。。。
2010年,在国家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 “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在中西部地区一枝独秀!
能获得“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是重庆一张非常重要的名片,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重庆不仅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周围又集中了一个具备较强实力的城市群。
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重庆拥有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
作为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中央给予“两江”超越“浦东”的优惠政策。这是重庆获得直辖市地位后,又一次获得国家极大宠幸。
2010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布的2010全球城市排名中, 重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上榜的第五个内地城市, 居世界城市第65位。
直辖13年后的重庆, 拥有着大多数城市望尘莫及的发展势头。。。。。。。
“一线城市”与“直辖城市”——“广深津渝”!
在可以预期的时间(10年内),它们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难解难分!
相信在“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大成渝”都市圈的整体带动,中国城市将在未来有更广阔的提升。。。。
5)国家大区域中心城市——南京、武汉、西安、成都、沈阳
占有较大区位优势,对地区影响辐射较大。
同时,城市综合实力(软实力)较强,城市规模较大,经济发展后劲较强。
有人说,“南京”太过沉重, 忧郁, 历史是南京的荣光,也是南京的沉重负担?
其实都不然!
南京始终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诠释着一个“六朝古都”的内涵。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南京没有能够拥有闪耀的发展时期,GDP 先后被省内的苏州超越!这或许正是南京尴尬的, 也有很多人认为南京落伍了。
但是作为前朝遗都, 南京没有因此坠落于中国历史进程之外, 依然傲立。
南京“石化, 软件”产业在国内依然举足轻重, 南京科教实力始终居全国前列。
“十运会”,使南京打破国家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轮流举办的垄断, 成为第四个
举办城市。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战略中心,经济发达、文化底蕴、环境优美全具备的城市。 今天的南京,着眼于建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世界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的打造。 这些绝非是一般城市能争取到的。。。。。。。。。。
南京未来的“融海跨江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融海”,即——融上海、融大海;
“跨”就是要像广州在整个珠三角的定位一样,做出跨江战略!
突破”江苏“的省域的限制,将南京的腹地远远伸及到安徽和江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长三角”纽带!
关于“武汉”,很容易和南京联想在一起?
作为长江重要港口城市,武汉在国内重量级城市中几经沉浮却,始终牢据一席之地!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和中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
这个为共和国工业进程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城市,也见证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层次内涵。
曾几何时,“大汉口”的辉煌今已不在。
武汉的确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沿海地区抛在了身后,曾一度被作为老牌城市中衰落的代表。
庆幸的是,这个“华中重镇”在进入新世纪后逐渐证明了自己雄厚的基础和巨大的前景。 被确定“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相信,“江城人民”会用事实向国人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大武汉!
很多人说, “成都”是一个去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慢慢了解成都的人会惊讶在中国的西部大地上,竟有这样一座现代化的都市!
很长时间以来,成都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西部中心”的角色。
成都的领事馆数量居全国4强、成都的私家车拥有量位列全国前列。成都是全国重要的商贸城市之一,外资零售业进入数量居全国第三,并被授予“美食之都”称号。
2010年中国(大陆)城市国际形象调查中,成都高居排行榜第三, 在市民对外来居民和游客的包容程度单项调查中,成都得分排名第一。
2010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发布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排名,成都高居排行榜榜首。成都实力可见一斑。
都说成都市民太休闲,喜欢喝茶、打麻将?
但这片热土,正在努力打造“物流、装备制造、文化、科技、旅游、会展”六大中心! 成都未来将成为一个知识型城市,还应该是一个生态型、个性化的大城市。
沈阳——传统的东北“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
它雄厚的重工业基础,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是人们对这个城市最根深蒂固的印象。 然而近年来,这个东北中心地位却受到来自“大连”的巨大冲击!
实现传统发展模式的转型, 是沈阳面临的巨大挑战。
沈阳有许多自己独具的优势条件:
处于东北大平原的交通枢纽地位,是连接东北与关内的主要通道。
是辽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具有成为东北名符其实的物贸中心、商业中心的地缘优势。
在东北振兴的大环境下, 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在转变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并重新焕发着新的活力。。。。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传统西北中心城市!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成为我国为数不多明确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 (“北京、上海”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广州待批?)
庞大的人口规模,雄厚的工业基础,位居全国前列的科教实力,都是这个古老城市的重要名片。
但经济整体实力严重不足,也是西安的最大尴尬?
西安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巨大的“影响及声誉”!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属于西北独一无二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是国家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城市信息业发达、科学教育水平也非常强大。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站在新的战略高度上,西安必将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南京、武汉、西安、成都、沈阳”,正在重塑“区域中心”地位!
作为国家大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寄予厚望,并可能加大投入,从而步入高速发展通道。
但在可以预期的时间(10-15年内),它们尚无法与“一线、直辖”城市,全面抗衡! ——杭州、哈尔滨、大连、青岛、厦门、宁波等
国家大区域(次)中心城市 或 重要港口城市!
大陆10大城市最后一个名额,应从中选出。。。。。。。。。。。。。。。。
苏州、佛山、东莞、无锡、福州、温州等
郑州、长沙、济南、长春、南宁、昆明等
国家“二线”重要城市 或 经济发达市!
有部分城市,综合实力可进20强~~~
杭州,本身就是“柔美”的代名词。
在人们的观念里,它似乎与国家重镇无关?
杭州形象在于它的景色~~
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
——“世界上最美丽华之城”
然而,杭州近年来表现出了巨大的“GDP能量和发展综合性”, 足以让人惊叹!
作为“长三角”南北双翼之一,在与“南京”的长三角第二城之争中, 杭州也在多项指标中领先。
杭州“人间天堂”的美誉不仅因为环境优美,而且环境质量和环境舒适度也较好,这对一个超大城市是极其不容易的。
杭州教育体系完备,高等教育发达,资本质量、资本获得便利性及金融控制力表现突出,不仅外资数量多、质量好。
来自本省实力强大的“宁波、温州、台州”的民间资本也在这里大量聚集。
而“环杭州湾经济带”的蓬勃发展给处于枢纽地位的杭州带来更大的机遇。使杭州不仅成为一流的生活城市,而且成为一流的创业舞台。
哈尔滨——“共和国长子”、“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冰城的北国风情让人神往。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都市!
哈尔滨建筑风格别具风韵,很多欧式建筑遍布市区,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与俄罗斯文化的经
典。
作为中国东北(次)中心城市,哈尔滨就如同它的城市精神一样: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
哈尔滨都市圈也是“东北北部”整合发展的发动机和核心,其“科教文化”综合实力较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虽然在黑龙江处于“龙头老大”的位置,但其近年来发展很慢,生活节奏较慢!
所以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还是相对薄弱?总体水平比较靠后!
未来,希望哈尔滨应该——更加给力些!
大连与青岛:两个浪漫之都的对话~~
“青岛 大连”都是环渤海城市、副省级市,都是重要港口,并都在本省经济中占据“头筹”!
同时,他们都是“国家环保模范”,都在着力打造打造“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的美好未来!
两个城市同时扼守渤海门户,并体现出了朝气蓬勃的城市时尚和浪漫魅力。异常相同的“位置”使“青岛 大连”有难舍难分情愫~~
青岛工业强大,主要为山东半岛或者淮河以北、华北以南的区域提供服务。
而大连环境优美,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主要辐射的是东北及内蒙地区。
有人说——青岛有“工业名牌”而无城市名牌,大连有“城市名牌”而无工业名牌?
今天:
大连拥有东北亚最好的天然良港。在“全面振兴东北”的推动下,以定位为东北亚航运中心的战略发展目标。
青岛则凭借腹地优势,顺应变革的潮流,以超前的视野确定了大的战略目标。
以胶东半岛金三角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山东经济异军突起,唱响全国。
目前,大连与青岛这两个浪漫之都的对话,已真正形成。
我期待这两个港口城市在新世纪新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变革中,早日跨入国际大港之列。
宁波与厦门:“务实”与“温馨”之都的对话~~
与“青岛 大连”相似?
“宁波与厦门”都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副省级市,甚至在同时“开埠”,并都在本省经济
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漫长的海岸线一点不拉的成为了厦门的风景,厦门的骄傲!
厦门人把大海拉过来当了自己的背景,于是秀丽的城市有了磅礴的气势~~
宁波不仅山清水秀,也著名的侨乡。无论是开阔大气的“天一广场”,还是幽静祥和的老外滩,都成了现代人衣襟上那枚别致的胸针。
厦门文化的厚重,漫步在厦门老城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都是厦门多少年沉淀下来的历史。
宁波文人荟萃,厚重的人文气象,勾勒出“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气势。
它们作为本省经济中心,又同是联结与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温馨的“厦门”就如鼓浪屿上淡雅的老别墅,从容但也不乏懒惰~~
繁荣的“宁波”一身轻松,时尚的脸上有着一丝现代人的精明~~
依托“海西开放”的背景,厦门吹响了新的“集结号”,整装待发!
凭借“长三角”的优势,宁波显现出越来越大的活力和潜力,昂首阔步!
中国需要厦门的“温馨”,也需要宁波的“务实”,更需要一批像它们一样的“繁荣”之都。。。。。。。 苏州、无锡、佛山、东莞
——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是侏儒?
既不是省会,又不是经济特区?
珠三角及长三角的这几个地级市,其经济总量甚至超过“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许多副省级城市?
它们支撑起了本省在全国经济版图上的吃重地位!
与此同时,由于这些城市本身的经济辐射力不强,无法统领其所管辖的“县或县级市”,那些地方不服管的离心主义倾向,却比较严重。
(江阴、锡山、张家港,昆山、吴县、吴江,各各不同凡响)
江南名城“苏州”,是4000多年的古城。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园林之城”的美誉!
的鱼米之乡“无锡”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小上海”之称。
地处太湖之滨,风景优雅秀丽,千年悠久历史,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
或许,苏州、无锡躺卧在“超级巨无霸”上海的身边,是它的不幸?也是大幸!
原本就根基深厚,在接受“上海辐射”方面地位平等的“苏锡”两市,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同时也呈现了独立的势头,越发实力雄厚~~
“长三角”的情况,与“珠三角”也似曾相识?
“佛山”,一个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用生生不息的陶都圣火锻造出“敢为人先,崇文务实”的城市。
“东莞”,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的侨乡,人民生活富裕的“浪都”。
现在的“东莞和佛山”真不简单,简直就是深圳之后的第二第三个奇迹?
或许就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强大,全国才不会讲广东是——“浪得虚名”~~
但它们实际上,也不能对辖内的县市进行统一的产业规划或经济布局,在行政上十分弱势? (顺德、南海,莞城,也是各各不同凡响)
当地经济在1997年之后已经一蹶不振后,又重新步入高速成长阶段,这得力于“珠三角”的整体向心力!
但“东莞和佛山”自己的向心力,却渐行渐远~~~
“顺德、南海与东莞、中山”同为广东四小虎,后二者早已升格地级市!
南海本身就离广州太近,只有十几公里路程,基本上已与广州市区连成一片?
广州已经把原下辖的番禺市改变成了番禺区,它对“南海”的食欲甚至强过“番禺”,不能排除广州吞并南海的可能性?
倘若广东省府打造“大广州”的欲望,真的很强的话?
“广佛同城”,就是大势所趋了~~~
“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商埠”!
不管怎么说这对“南国红豆”,的确是珠三角一体化的大潮中的——弄潮儿!
总之,佛山之于广州,苏州之于上海~~
是“大哥”身边好乘凉,还是“大哥”身边有压力?
两个城市作了怎样的思考与选择?
拭目以待。。。。。。。。。。。。。。。
中国城市知识补充:
我国现行城市等级划分有两套系统:
一)官方行政划分
1)中央政府管辖的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正省级)
2)副省级城市——武汉市、沈阳市、大连市、哈尔滨市、西安市、广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南京市、成都市、长春市、杭州市、济南市
(其中,深圳、宁波、青岛、厦门、大连,计划单列)
(1997年重庆升格为直辖市)
3)地级市——苏州、佛山、合肥、昆明、唐山、郑州、包头、福州、南宁、长沙、太原、兰州、海口等。。。。
(截至2004年,共有地级行政区333个,其中地区17个、盟3个,“地级市”达到283个)
4)县级市——涿州市、海城市、张家港市、昆山市、义乌市、晋江市、胶州市、荥阳市、赤壁市、浏阳市、增城市、都江堰市、大理市、敦煌市、吐鲁番市等
(截止2009年10月,全国有367个县级市)
“副省级市”的原型,就是——计划单列市 +(部分)省会城市
1983年,国务院批准“重庆市”试行计划单列,随后,“武汉市、沈阳市、大连市、哈尔滨市、西安市、广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南京市、成都市、长春市”等相继实行计划单列。
1994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决定将原来的“14个计划单列市”和“杭州市、济南市”2市正式确定为副省级市~~
(1997年3月,重庆市由副省级市升格为直辖市)
这样就最终形成——“副省级市”概念!
(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计划单列市只剩 6个)
(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市——深圳、宁波、青岛、厦门、大连)
前面介绍了(苏州、佛山等)几个中国经济超强“地级市”!
在“华吧”,很对人都喜欢争“第一”?
下面就瞎聊这些,中华“大牌”地级市的现状与未来~~~
——所谓中华“第一地级市”之争?
郑州、长沙、济南、长春、南宁、昆明、福州、石家庄。。。。。。。。。。
今天有些人习惯称他们为“二线城市”,有些甚至“二线”都够不上?
有朋友说:中国大城市之间向来“互不买账”?
说自己经济强?说自己城建靓?说自己人口多?说自己规划棒?
所以论坛中一直是狼烟四起,战火纷飞。
我们还是“实事求是”的走进,中国中西部城市中这些“骨干”,展望他们的未来。。。。
郑州与石家庄:黄河哺育年轻的“城市”
“郑州与石家庄”都是本省省会,新兴工业化城市,也是“新锐”城市的代表~~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所建的亳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但在近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先有“洛阳”后有“开封”,郑州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100年前,“平汉和陇海”大动脉在“郑州”交汇,使其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枢纽”,50年代成为“河南首府”后,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
作为中国首批确定的三个商贸试点城市,“商业贸易”一直是郑州的强项。
“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成立的商品交易所,已经成为以“农产品”为主的主要期货交易平台!
在“中部崛起”浪潮下,郑州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持续改观。作为中国铁路心脏,郑州的“现代物流业”也空前发展。
当然,郑州也有“中西部城市”的通病?
行政体制僵化,行政成本高,思想落后,效率低下等等。。。
但这座英雄城市,越来越体现出中原文化“沉稳、厚重、包容、大气磅礴”的精神。 还处在腾飞期的郑州,将带动“中原城市圈”的崛起,前途无限。。。。
“石家庄”作为中国“年轻的省会”,经历了从“乡野小村到大城市”的跨越。号称“天下第一庄”!
但,石家庄的确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
石家庄无人关注,沉默的让人快忘记这是一个“沿海京畿大省”的省会,可是她依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不擅张扬的城市。。。。
石家庄能够感到自豪的工业和农业,但是仍然存在令石家庄人阵痛的回忆。
值得石家庄人反思的例子太多了,在改革创造的“折射反射”新思路下,依然能够保持足够的活力,并不断壮大发展,石家庄确实应该感到幸运与自豪。
石家庄要提升品位,改善形象,创宜居城市,当地化“庄”为“城”的信心坚定!
现在的石家庄很“土”?因为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工地,新的石家庄即将展露容姿。我们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