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实施人力资本产权改革的原因分析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讨论,而焦点也集中在国有企业是应该实行公有产权还是走私有化道路。然而对于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都有其缺陷。事实上,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才是造成经营者和职工生产经营努力与能力“双重不足”,进而造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实施良好的人力资本产权改革,不仅可以解决两条改革道路的矛盾,而且更有利于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利润。   关键词:公有产权;私有产权;人力资本;产权改革;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03-02      引言   国有企业虽然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然而因其企业的属性,企业产权运动的一般规律必然在它身上发生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产权论认为,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公有产权所导致的激励不足,由此提出私有化、管理者MBO等一系列改革主张。然而伴随着产权改革所产生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产权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对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问题,现在的理论都集中在国有企业的产权应该是公有化或者应该是私有化,然而我们客观的分析一下,公有化和私有化都有其缺陷。   一、国有企业产权的弊病   一般说来,国有企业的产权有以下几个缺陷:   1.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典型的“资本雇佣劳动”。新古典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相等的,即资本雇佣劳动和劳动雇佣资本是等价的,然而在现实经济中,几乎所有的生产劳动都是资本雇佣劳动,而很少存在劳动雇佣资本的方式。新古典理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因为资本相对于劳动的稀缺性。而本文认为劳动雇佣资本应该是更为现实的选择:(1)随着技术和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资本已经不再是稀缺的生产要素,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深化降低了融资的成本和难度,从而使得拥有技术和知识的劳动(人力资本)相对于资本而言逐渐成为稀缺要素。(2)在国际贸易中,资本要素服从劳动要素会更好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因为资本的流通的成本很小甚至为零,而劳动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成本很高。劳动雇佣资本可以充分发挥劳动的优势,减少成本、增加利润。   虽然国有企业名义上是公有制,可是由于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广大劳动者个人并不能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力。由于企业缺乏经营的自主权,非人力资本牢牢地掌握着企业的所有权,人力资本只处在一个被雇佣的地位。不管是国有控股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国家都是以大股东的身份出现的,资本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2.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缺失。国有企业长期以来采取的是一种计划经济模式,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管理均按上级计划行事,企业的产权不明晰、企业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与之对应,劳动者仅仅是一个劳动的提供者。虽然,国有企业存在着职工代表大会等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形式,但这一切仅仅是形式而已。而且这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容易产生常见的“寻租”行为,导致真正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员工得不到相应的报酬。   3.国有产权是一种“廉价”的产权。从理论上来说,国有企业属于国家,而国家又是全体人民的,所以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人民。然而由于所有者的分散性,作为所有者的人民是无法直接参与到管理当中的,因此必须通过层层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委托管理:人民将管理权交给国家,国家又将其交予各级国资委,最终到作为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手中。由于每一层代理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冗长的委托与代理链必将产生很大的信息扭曲和激励损耗,监督成本也将大大上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不统一使他们手中的监督和控制权成为一种廉价的投票权。内部人只需花一定的成本,就可以收买这种廉价的投票权。所以,国有产权成为了一种“廉价”的产权。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不流通,其价值无法按照市价体现,国有股的转让也采用协议收购,其价值远远低于市价,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4.国有产权的无效率性。相对于私人产权的企业,国有企业在其行业内拥有独一无二的垄断性,其生产成本低,产品需求弹性小,其利润不会随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大幅降低,因此,市场机制无法激励国有企业改善自身生产结构、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私有产权的弊病   然而并不是说私有产权就是完美的,就是符合国有企业改革的:   1.私有产权高效率的实质。从经济学上讲私人产权之所以显得有效率,是私人控制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私人产权的高效率性是基于其收益的排他性之上的,私有产权的所有者之所以兢兢业业,是利益驱动、市场充分竞争之结果。1991年捷克和1993年俄国的私有化,很快就变成了腐败性的资产掠夺。管理者侵吞资产,而证券持有人到头来往往一无所有,他们甚至反悔式地提出,应当有选择地重新国有化,将一些严重腐败的私有化交易推翻重来。这种将高度社会化的国有产权转变为私人产权,使产权以完整的形式重新回到私人手中,不仅背离了将过度集中的国有产权进行分化的改革初衷,而且相对于产权运动的发展趋势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2.产权分化对私有产权的挑战。纵观全球五百强企业,真正的私有产权为主导的企业并不多,他们大都是分化的产权,产权分化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是现代产权运动的基本趋势。这一历史性变化将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的产权结构以至社会阶层结构。在生产社会化水平提高和企业规模效应的要求下,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产权分化更便于资本运动和集中的股份制企业大量产生,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这种向资本社会化方向逐渐靠拢的趋势,日益深刻地推动着产权的分化。因而在面对高效的分化产权时,私有产权也显得弊病百出。   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有效途径――人力资   本产权改革   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包括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人力资本产权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和交易性等属性。人力资本产权改革包括明确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明晰人力资本产权、建立提高人力资本地位的激励机制等。针对上述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病,国有企业必须实施人力资本产权改革才能提高企业利润、明确企业产权、降低企业道德风险,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绩效。   1.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人力资本是企业利润的来源,人力资本在使用物质资本的同时,创造了利润。物质资本对企业来说只是一种“消极货币”,如果没有人力资本的参与,既不能成为新的产品,也不能创造新的价值。只有在人力资本作用于物质资本即人力资本发挥作用时,物质资本才能得到保值、增值(黄乾,2000)。   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承包制、经营责任制再到目前的股份制,均是围绕物质资本展开的,在实现企业效益目标上始终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合作实现价值增殖的契约,是不同利益主体在追求其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为降低交易成本而采取的相互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晋拥军,2004)。由此,国有企业只有引人人力资本产权,把其放到与物质资本产权同样的高度,才能实现真正的产权安排清晰,这也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个方向。   2.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承担者。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具有专用性、群体性和不可分离性(周其仁,1999)。专用性是指人力资本一旦投入到企业,其知识技能、荣誉、机会等都是特定经历和特定环境的结果,一旦转移到其他企业,就会发生人力资本贬值。群体性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协作形成的集体力。单个人力资本所有者只有参加特定的集体,才能分享群体性产生的有形和无形财富,离开就失去了分享的机会。不可分离性指的是人力资本“天然”地存在其载体之内,这样,人力资本所有者必须承担自己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损益。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具有抵押品的性质,一旦人力资本所有者因种种原因离开企业时,人力资本就随之离开企业,从而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产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人为风险,从而降低企业发生道德信用危机的可能性(秦宏果、袁国防、黄敦旺,2004)。   3.人力资本产权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在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下,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全体人民,而其经营权属于拥有人力资本的劳动者。这不仅从根本上巩固了国有企业的公有产权地位,也为发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作用铺平了道路。当前提出的管理层收购不过是私有产权侵占公有产权的想法,如前所述,国有企业的高额利润并不完全是企业家努力经营的结果,相反,大都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而带来的,企业家虽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但是企业的经营效果更离不开企业其他管理层和员工的人力资本的发挥(方竹兰,1999)。   4.人力资本产权改革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人力资本产权改革有利于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经营者所有权制约机制,从而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杨小燕、刘国强,2007)。企业经济绩效的提高不仅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而且更取决于人力资本使用效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制度安排,给行为当事人物质、精神的激励,使其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J].经济研究,1999(6).   [2]黄乾.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结构与特征[J].经济学家,2000,(5).   [3]晋拥军.人力资本产权的引入与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J].经济经纬,2005,(1).   [4]秦宏果,袁国防,黄敦旺.人力资本产权的引入与国企的制度创新:第19 卷[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   [5]杨小燕,刘国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对国企管理改革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下旬刊,2007,(2).   [6]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讨论,而焦点也集中在国有企业是应该实行公有产权还是走私有化道路。然而对于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都有其缺陷。事实上,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才是造成经营者和职工生产经营努力与能力“双重不足”,进而造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实施良好的人力资本产权改革,不仅可以解决两条改革道路的矛盾,而且更有利于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利润。   关键词:公有产权;私有产权;人力资本;产权改革;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03-02      引言   国有企业虽然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然而因其企业的属性,企业产权运动的一般规律必然在它身上发生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产权论认为,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公有产权所导致的激励不足,由此提出私有化、管理者MBO等一系列改革主张。然而伴随着产权改革所产生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产权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对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问题,现在的理论都集中在国有企业的产权应该是公有化或者应该是私有化,然而我们客观的分析一下,公有化和私有化都有其缺陷。   一、国有企业产权的弊病   一般说来,国有企业的产权有以下几个缺陷:   1.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典型的“资本雇佣劳动”。新古典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相等的,即资本雇佣劳动和劳动雇佣资本是等价的,然而在现实经济中,几乎所有的生产劳动都是资本雇佣劳动,而很少存在劳动雇佣资本的方式。新古典理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因为资本相对于劳动的稀缺性。而本文认为劳动雇佣资本应该是更为现实的选择:(1)随着技术和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资本已经不再是稀缺的生产要素,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深化降低了融资的成本和难度,从而使得拥有技术和知识的劳动(人力资本)相对于资本而言逐渐成为稀缺要素。(2)在国际贸易中,资本要素服从劳动要素会更好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因为资本的流通的成本很小甚至为零,而劳动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成本很高。劳动雇佣资本可以充分发挥劳动的优势,减少成本、增加利润。   虽然国有企业名义上是公有制,可是由于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广大劳动者个人并不能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力。由于企业缺乏经营的自主权,非人力资本牢牢地掌握着企业的所有权,人力资本只处在一个被雇佣的地位。不管是国有控股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国家都是以大股东的身份出现的,资本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2.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缺失。国有企业长期以来采取的是一种计划经济模式,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管理均按上级计划行事,企业的产权不明晰、企业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与之对应,劳动者仅仅是一个劳动的提供者。虽然,国有企业存在着职工代表大会等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形式,但这一切仅仅是形式而已。而且这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容易产生常见的“寻租”行为,导致真正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员工得不到相应的报酬。   3.国有产权是一种“廉价”的产权。从理论上来说,国有企业属于国家,而国家又是全体人民的,所以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人民。然而由于所有者的分散性,作为所有者的人民是无法直接参与到管理当中的,因此必须通过层层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委托管理:人民将管理权交给国家,国家又将其交予各级国资委,最终到作为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手中。由于每一层代理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冗长的委托与代理链必将产生很大的信息扭曲和激励损耗,监督成本也将大大上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不统一使他们手中的监督和控制权成为一种廉价的投票权。内部人只需花一定的成本,就可以收买这种廉价的投票权。所以,国有产权成为了一种“廉价”的产权。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不流通,其价值无法按照市价体现,国有股的转让也采用协议收购,其价值远远低于市价,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4.国有产权的无效率性。相对于私人产权的企业,国有企业在其行业内拥有独一无二的垄断性,其生产成本低,产品需求弹性小,其利润不会随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大幅降低,因此,市场机制无法激励国有企业改善自身生产结构、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私有产权的弊病   然而并不是说私有产权就是完美的,就是符合国有企业改革的:   1.私有产权高效率的实质。从经济学上讲私人产权之所以显得有效率,是私人控制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私人产权的高效率性是基于其收益的排他性之上的,私有产权的所有者之所以兢兢业业,是利益驱动、市场充分竞争之结果。1991年捷克和1993年俄国的私有化,很快就变成了腐败性的资产掠夺。管理者侵吞资产,而证券持有人到头来往往一无所有,他们甚至反悔式地提出,应当有选择地重新国有化,将一些严重腐败的私有化交易推翻重来。这种将高度社会化的国有产权转变为私人产权,使产权以完整的形式重新回到私人手中,不仅背离了将过度集中的国有产权进行分化的改革初衷,而且相对于产权运动的发展趋势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2.产权分化对私有产权的挑战。纵观全球五百强企业,真正的私有产权为主导的企业并不多,他们大都是分化的产权,产权分化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是现代产权运动的基本趋势。这一历史性变化将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的产权结构以至社会阶层结构。在生产社会化水平提高和企业规模效应的要求下,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产权分化更便于资本运动和集中的股份制企业大量产生,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这种向资本社会化方向逐渐靠拢的趋势,日益深刻地推动着产权的分化。因而在面对高效的分化产权时,私有产权也显得弊病百出。   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有效途径――人力资   本产权改革   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包括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人力资本产权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和交易性等属性。人力资本产权改革包括明确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明晰人力资本产权、建立提高人力资本地位的激励机制等。针对上述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病,国有企业必须实施人力资本产权改革才能提高企业利润、明确企业产权、降低企业道德风险,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绩效。   1.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人力资本是企业利润的来源,人力资本在使用物质资本的同时,创造了利润。物质资本对企业来说只是一种“消极货币”,如果没有人力资本的参与,既不能成为新的产品,也不能创造新的价值。只有在人力资本作用于物质资本即人力资本发挥作用时,物质资本才能得到保值、增值(黄乾,2000)。   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承包制、经营责任制再到目前的股份制,均是围绕物质资本展开的,在实现企业效益目标上始终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合作实现价值增殖的契约,是不同利益主体在追求其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为降低交易成本而采取的相互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晋拥军,2004)。由此,国有企业只有引人人力资本产权,把其放到与物质资本产权同样的高度,才能实现真正的产权安排清晰,这也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个方向。   2.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承担者。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具有专用性、群体性和不可分离性(周其仁,1999)。专用性是指人力资本一旦投入到企业,其知识技能、荣誉、机会等都是特定经历和特定环境的结果,一旦转移到其他企业,就会发生人力资本贬值。群体性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协作形成的集体力。单个人力资本所有者只有参加特定的集体,才能分享群体性产生的有形和无形财富,离开就失去了分享的机会。不可分离性指的是人力资本“天然”地存在其载体之内,这样,人力资本所有者必须承担自己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损益。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具有抵押品的性质,一旦人力资本所有者因种种原因离开企业时,人力资本就随之离开企业,从而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产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人为风险,从而降低企业发生道德信用危机的可能性(秦宏果、袁国防、黄敦旺,2004)。   3.人力资本产权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在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下,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全体人民,而其经营权属于拥有人力资本的劳动者。这不仅从根本上巩固了国有企业的公有产权地位,也为发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作用铺平了道路。当前提出的管理层收购不过是私有产权侵占公有产权的想法,如前所述,国有企业的高额利润并不完全是企业家努力经营的结果,相反,大都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而带来的,企业家虽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但是企业的经营效果更离不开企业其他管理层和员工的人力资本的发挥(方竹兰,1999)。   4.人力资本产权改革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人力资本产权改革有利于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经营者所有权制约机制,从而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杨小燕、刘国强,2007)。企业经济绩效的提高不仅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而且更取决于人力资本使用效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制度安排,给行为当事人物质、精神的激励,使其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J].经济研究,1999(6).   [2]黄乾.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结构与特征[J].经济学家,2000,(5).   [3]晋拥军.人力资本产权的引入与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J].经济经纬,2005,(1).   [4]秦宏果,袁国防,黄敦旺.人力资本产权的引入与国企的制度创新:第19 卷[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   [5]杨小燕,刘国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对国企管理改革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下旬刊,2007,(2).   [6]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相关内容

  • 国企员工持股改革再探讨
  • [摘要] 当前国企员工持股改革是微观层面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需要,是制度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是推进国企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是优化所有权结构.提升治理水平的需要.但是要使国企员工持股改革少走弯路.不走邪路,真正实现资本逻辑和劳动逻辑的共融,就绕不开对过去国企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员工持股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吸 ...

  • 股票期权计划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FUDANJOURNAL(S洲]ial统i~) 2000年第6期 No.62(XX) 股票期权计戈J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黄维德梁晓东 (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经济学院,上海创I几37 [关键词]股票期权人力资本激励 [摘要]本文介绍了股票期权计划作为一种新的长期激励制度的特征和实施的 ...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点题
  • 导 论 一.论述题 1.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0年来发生了重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时代的变迁. 第一,市场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通行的是等级规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市场取向的改革,资源配置的等级规则逐步 ...

  • 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本质及其启示
  • 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本质及其启示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契约集,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 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 物权是指法律赋予某人拥有某物的排他性权利,只是物的法律意义上的归属标志,侧重所有者拥有物的 状态描述:产权是指物进入实际的经济活动后所引发人 ...

  • 软因素_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 软因素: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杨永华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广州 510631摘 要:,然而很遗憾的是,这些原因都是根据硬因素得出的结论.,但是与中国实际相差甚远.本文认为,,还要根据软因素理论,因而得出解放思想.. 关键词;;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

  •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及制度创新
  •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及制度创新2010-09-25 10:38:01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02期) 作者:王海峰 [摘要]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公司治理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研究,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一定层面上是人力资本被扭曲的反映.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可以采取三个层 ...

  • 非常规无形资产评估界定与评估
  • 非常规无形资产评估界定与评估 汪海粟 目 录 概论 – 无形资产与经济转型 – 无形资产与知识经济 – 国内无形资产研究现状 – 无形资产评估趋势 – 无形资产评估挑战 – 关注异型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与转型经济 无形资产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以盈利为 目标的现代企业资本的重要组成 ...

  • 关于国有非上市企业员工持股研究
  • 江宁:关于国有非上市企业员工持股研究金融营销 关于国有非上市企业员工持股研究 江 宁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9)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指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本文对国有企业管理现状,进行员工持股的出发点进行了分析,实施员工 ...

  • 什么样的"国有资产流失"?
  • 甲: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有人因之为改革前景而忧心忡忡,有人则视之为经济转轨的必要代价. 乙:在展开讨论之前,很有必要做一番咬文嚼字功夫.汉语"流失"一词并非中性的,它总是预设了某种"本位",例如人们往往将"机关干部下海经商&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