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比较和优化研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月P>6)#""(

第()卷第期文章编号:()!""#$%&’(#""("#$""!&$"’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比较和优化研究

#,许东颖!,盛家荣!,覃永周!

(广西师范学院化学系,广西南宁*;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

要:总结了近年来对绿原酸提取工艺的常用方法,探讨了用稀醇提取法提取绿原酸的最佳方法,用正交设

计选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制备金银花提取物以稀醇法+较好,最佳提取工艺为!,#倍量,’",乙醇调-.值至/回流#,绿原酸含量较高)%"0水浴浸泡,)*1

关键词:金银花;绿原酸;提取

中图分类号:2/#()/!文献标识码:3

金银花又称双花、银花,它是忍冬科植物忍冬4、红腺忍冬456789:;6?)56789:;1$-@山银花4毛花柱忍冬4的干燥花雷)是清热解5B;>8;C7)56789:;856E>F;G8)56789:;H;FFIB;J91H)-AD@@

[][]!!#(毒、凉散风热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异绿原酸,它们是奎宁酸(K)和咖>7678;87H

[]

啡酸(L)的酯)绿原酸分子量为(,溶点#易溶于水、醇、丙酮等溶剂中)绿原酸药5EE978;87H*’)("%0’,

用历史悠久,具有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之功效等)开始!M&"年以来对金银花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

[]*,最后改为溶剂提取法,随着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制剂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采用螯合法,后改用铅盐法

高,提取工艺亦不断改进)目前绿原酸主要从金银花中提取,在中药制剂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有水提石

[]/!%灰乳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淀法、稀醇提取法等多种常用方法)这几种方法得到绿原酸含量较低,金

银花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稀醇提取法为目前较好的一种提取工艺,但得到绿原酸含量也不高)在总结前人的工作和自己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稀醇提取方法的设想,为了保证抗菌有效成分的提取完全,通过正交设计进行优化,对测定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为金银花的醇提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

!)!水石灰乳法

生药用!每次#,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加石灰乳液,静置,过滤,减"倍量和%倍量水煎煮#次,1压浓缩,抽干)

[]!)#石硫法M

取金银花加!,过滤,药渣再加!,过滤,合并煎煮液并浓缩至药*倍量水煎煮!1"倍量水煎煮("N76材量的’加#(氧化钙)调-,滤取沉淀物,沉淀物加#倍量乙醇混悬,用*.至!!*倍,",石灰水#",硫酸调-,充分搅拌,滤过,滤液用’,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干).至(",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为&

!)(水提醇沉法

生药用!每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加乙醇至含醇量达"倍量和%倍量水煎煮#次,1!时,

收稿日期:#""#$!#$!"

)&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卷

静置,过滤,减压浓缩至干$!"#,

%$&水提法

生药用%每次),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至干$’倍量和(倍量水煎煮)次,*

%$"稀醇提取法+

[]!按文献报道提取$

%$,稀醇提取法-用正交设计法选取最佳工艺,以便提高绿原酸的提取率,使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

%$,$%实验方案

采用传统的正交设计法优选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条件$在金银花的提取工艺中,固定回流次

[][][,]!!%’数为)次考虑影响因素有: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浸泡温度根据各因素的取/值,$$.值范围及试验要求设计成&水平"因素水平表,具体见表%$

表%因素水平表

因素水平

%)4&

乙醇浓度(#)

+&’,’!’(’

乙醇倍量

-,(%’%)

回流时间(*)

0%$’%$")$’)$"

/值.14&",

浸泡温度(2)

3&’"’,’(’

%$,$)提取工艺流程

干金银花!加一定倍量乙醇,调节./值!在一定温度下水浴浸泡&*!回流!过滤!滤渣!加一定倍量乙醇,调节./值!水浴浸泡)*!回流!过滤!合并二次滤液!低温放置!沉淀!抽滤!浓缩滤液至粘稠状!回收乙醇!粗产品$

%$,$4实验步骤

取样品%每份称取干金银花),按表)安排实验,每次实验操作按工艺流程进行$,份,’5

)绿原酸含量的测定和分析

)$%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8%)将提取液用无水乙醇稀释至适当浓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测量其吸光度+$)&67波长处%

[][,]%4%&计算样品中绿原酸含量,所得数据见表)$

)$)实验数据分析

由表)数据对各个水平因素进行极差分析,得出极差分析表4$

由表4极差分析表实验数据可知,在实验方案设计范围内金银花稀醇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大小为乙醇倍量".本次实验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值"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浸泡温度$)倍

在(回流)即+乙/9,的条件下浸泡,&’#乙醇为浸提剂,’2,$"*得出绿原酸含量最高,-013.%&&&&$醇浓度小、乙醇倍量大、回流时间长、温度高,提取出绿原酸含量高$/值、.

第!期

许东颖,盛家荣,覃永周: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比较和优化研究

&)表!"(水平因素表%#$

・#4・

乙醇浓度

实验号

(’)(

#!3%&$654#1###!#3#%#&#$

####!!!!3333%%%%

乙醇倍量)#!3%#!3%#!3%#!3%

回流时间(*)+#!3%!#%33%#!%3!#

-值,.#!3%3%#!%3!#!#%3

浸泡温度(/)0#!3%%3!#!#%33%#!

提取液吸光度(()12$3412&!51234&12%&612$#312&%512%#$1234$12$3!12&1&12%#%123%612$%312&111234%12!54

绿原酸含量(’)5211525!52!&##2%&62$542#&52$5424!624!52%352$%52$4521&523&52!362!%

表3水平因素极差分析表

影响因素

水平%1

乙醇浓度(’)

$161$

乙醇倍量

5#1#21

回流时间(*)

#2&!213

-值,

%&%1

浸泡温度(/)

&1$1绿原酸含量(平均值)

42#3525$52%!624#52$452%&52!$523$52$#52%3525$624452$&52#652&%125$#2!41254#2%!#2#$极差值

3实验结论

各种提取方法金银花提取物得率和绿原酸含量见表%2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表!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方法

提取物平均得率"

$%&’!(&*-*&*,*&%,+&%,+&%

绿原酸含量"

((&!$+&$.&($&’-&’(&’

第,%卷

绿原酸含量比较

(%%’!&,$-&-!*&+-,&-(!&+

稀醇提取法#稀醇提取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法石硫法水提石灰乳法

由表!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结果可知,水提石灰乳法,水提法,稀醇提取法)等绿原酸平均含量,绿原酸含量均较低及存在一些问题:用水提石灰乳法,石灰乳为氢氧化钙的溶液和混悬物,属强碱性&故可引起水解,从而降低绿原酸含量&用石硫法,但其提取物对粘膜,尤其对鼻粘膜具较强刺激性,并有溶

[]($水提法,稀醇提取法)等方法,不能有效地将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尽&在此基础上改进提取工血现象&

艺&结果表明,稀醇提取法#所得较高,是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王锦鸿,王桂芳,等&新编常用中药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王宝琴&中成药质量标与标准物质研究[/]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林启寿&中草药有效成分[/]北京:科学出版社,!&(*’’&(!.&[]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林缎嫦,宋劲诗,等&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探讨[]中成药,,():.0&(**!(.’,1-&

[]张宏宇,赵登亮,等&金银花提取工艺正交实验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0&(**.,(,(($1((.&[]彭才勤,张金安,等&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的工艺[2]中国专利:+&34((**’,+)&

[]冯文宇,田吉&绿原酸提取纯化工艺对比实验研究[]沪州医学院学报,,():*0&(***,,.!.*1!’%&[]阁东海&提取三要素在金银花提取过程中对绿原酸提出率及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中国中药杂志,,():(%0&(**!(**$!$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附录5)&[]/[],:(,66789:;,8&?83D8@,(*!+,%.,%&E[]沙世炎,徐礼,等&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H,,,,;,,,(!6A&4=D7IB+(*(*.!)B=>)J9

萍,等&金银花提取工艺及其提取物的刺激性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0&(**!$!!$1!.&

K3D>6768BAF)FAGABO>69P6BAF87=78=BGQ

(,((!"#$%’)%*+,-./)0’1$%3-4$%’56$7&(&,&,2&

(,,,;(&?8=7>884=BBAB-%%%(3DAB=RLEEE$

,,,),&36>>886C3D8@A9TBGI9

:V89:;1069RE:P6BAF87=78,,76F8996C8#A96G6C!%"8XY.GARRRRR,AB+%ZW=INAB&$D&SD8F6B6768BAF=FAGA9C=A7>AD&E,ELDE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月P>6)#""(

第()卷第期文章编号:()!""#$%&’(#""("#$""!&$"’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比较和优化研究

#,许东颖!,盛家荣!,覃永周!

(广西师范学院化学系,广西南宁*;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

要:总结了近年来对绿原酸提取工艺的常用方法,探讨了用稀醇提取法提取绿原酸的最佳方法,用正交设

计选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制备金银花提取物以稀醇法+较好,最佳提取工艺为!,#倍量,’",乙醇调-.值至/回流#,绿原酸含量较高)%"0水浴浸泡,)*1

关键词:金银花;绿原酸;提取

中图分类号:2/#()/!文献标识码:3

金银花又称双花、银花,它是忍冬科植物忍冬4、红腺忍冬456789:;6?)56789:;1$-@山银花4毛花柱忍冬4的干燥花雷)是清热解5B;>8;C7)56789:;856E>F;G8)56789:;H;FFIB;J91H)-AD@@

[][]!!#(毒、凉散风热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异绿原酸,它们是奎宁酸(K)和咖>7678;87H

[]

啡酸(L)的酯)绿原酸分子量为(,溶点#易溶于水、醇、丙酮等溶剂中)绿原酸药5EE978;87H*’)("%0’,

用历史悠久,具有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之功效等)开始!M&"年以来对金银花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

[]*,最后改为溶剂提取法,随着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制剂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采用螯合法,后改用铅盐法

高,提取工艺亦不断改进)目前绿原酸主要从金银花中提取,在中药制剂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有水提石

[]/!%灰乳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淀法、稀醇提取法等多种常用方法)这几种方法得到绿原酸含量较低,金

银花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稀醇提取法为目前较好的一种提取工艺,但得到绿原酸含量也不高)在总结前人的工作和自己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稀醇提取方法的设想,为了保证抗菌有效成分的提取完全,通过正交设计进行优化,对测定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为金银花的醇提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

!)!水石灰乳法

生药用!每次#,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加石灰乳液,静置,过滤,减"倍量和%倍量水煎煮#次,1压浓缩,抽干)

[]!)#石硫法M

取金银花加!,过滤,药渣再加!,过滤,合并煎煮液并浓缩至药*倍量水煎煮!1"倍量水煎煮("N76材量的’加#(氧化钙)调-,滤取沉淀物,沉淀物加#倍量乙醇混悬,用*.至!!*倍,",石灰水#",硫酸调-,充分搅拌,滤过,滤液用’,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干).至(",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为&

!)(水提醇沉法

生药用!每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加乙醇至含醇量达"倍量和%倍量水煎煮#次,1!时,

收稿日期:#""#$!#$!"

)&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卷

静置,过滤,减压浓缩至干$!"#,

%$&水提法

生药用%每次),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至干$’倍量和(倍量水煎煮)次,*

%$"稀醇提取法+

[]!按文献报道提取$

%$,稀醇提取法-用正交设计法选取最佳工艺,以便提高绿原酸的提取率,使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

%$,$%实验方案

采用传统的正交设计法优选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条件$在金银花的提取工艺中,固定回流次

[][][,]!!%’数为)次考虑影响因素有: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浸泡温度根据各因素的取/值,$$.值范围及试验要求设计成&水平"因素水平表,具体见表%$

表%因素水平表

因素水平

%)4&

乙醇浓度(#)

+&’,’!’(’

乙醇倍量

-,(%’%)

回流时间(*)

0%$’%$")$’)$"

/值.14&",

浸泡温度(2)

3&’"’,’(’

%$,$)提取工艺流程

干金银花!加一定倍量乙醇,调节./值!在一定温度下水浴浸泡&*!回流!过滤!滤渣!加一定倍量乙醇,调节./值!水浴浸泡)*!回流!过滤!合并二次滤液!低温放置!沉淀!抽滤!浓缩滤液至粘稠状!回收乙醇!粗产品$

%$,$4实验步骤

取样品%每份称取干金银花),按表)安排实验,每次实验操作按工艺流程进行$,份,’5

)绿原酸含量的测定和分析

)$%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8%)将提取液用无水乙醇稀释至适当浓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测量其吸光度+$)&67波长处%

[][,]%4%&计算样品中绿原酸含量,所得数据见表)$

)$)实验数据分析

由表)数据对各个水平因素进行极差分析,得出极差分析表4$

由表4极差分析表实验数据可知,在实验方案设计范围内金银花稀醇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大小为乙醇倍量".本次实验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值"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浸泡温度$)倍

在(回流)即+乙/9,的条件下浸泡,&’#乙醇为浸提剂,’2,$"*得出绿原酸含量最高,-013.%&&&&$醇浓度小、乙醇倍量大、回流时间长、温度高,提取出绿原酸含量高$/值、.

第!期

许东颖,盛家荣,覃永周: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比较和优化研究

&)表!"(水平因素表%#$

・#4・

乙醇浓度

实验号

(’)(

#!3%&$654#1###!#3#%#&#$

####!!!!3333%%%%

乙醇倍量)#!3%#!3%#!3%#!3%

回流时间(*)+#!3%!#%33%#!%3!#

-值,.#!3%3%#!%3!#!#%3

浸泡温度(/)0#!3%%3!#!#%33%#!

提取液吸光度(()12$3412&!51234&12%&612$#312&%512%#$1234$12$3!12&1&12%#%123%612$%312&111234%12!54

绿原酸含量(’)5211525!52!&##2%&62$542#&52$5424!624!52%352$%52$4521&523&52!362!%

表3水平因素极差分析表

影响因素

水平%1

乙醇浓度(’)

$161$

乙醇倍量

5#1#21

回流时间(*)

#2&!213

-值,

%&%1

浸泡温度(/)

&1$1绿原酸含量(平均值)

42#3525$52%!624#52$452%&52!$523$52$#52%3525$624452$&52#652&%125$#2!41254#2%!#2#$极差值

3实验结论

各种提取方法金银花提取物得率和绿原酸含量见表%2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表!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方法

提取物平均得率"

$%&’!(&*-*&*,*&%,+&%,+&%

绿原酸含量"

((&!$+&$.&($&’-&’(&’

第,%卷

绿原酸含量比较

(%%’!&,$-&-!*&+-,&-(!&+

稀醇提取法#稀醇提取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法石硫法水提石灰乳法

由表!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结果可知,水提石灰乳法,水提法,稀醇提取法)等绿原酸平均含量,绿原酸含量均较低及存在一些问题:用水提石灰乳法,石灰乳为氢氧化钙的溶液和混悬物,属强碱性&故可引起水解,从而降低绿原酸含量&用石硫法,但其提取物对粘膜,尤其对鼻粘膜具较强刺激性,并有溶

[]($水提法,稀醇提取法)等方法,不能有效地将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尽&在此基础上改进提取工血现象&

艺&结果表明,稀醇提取法#所得较高,是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王锦鸿,王桂芳,等&新编常用中药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王宝琴&中成药质量标与标准物质研究[/]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林启寿&中草药有效成分[/]北京:科学出版社,!&(*’’&(!.&[]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林缎嫦,宋劲诗,等&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探讨[]中成药,,():.0&(**!(.’,1-&

[]张宏宇,赵登亮,等&金银花提取工艺正交实验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0&(**.,(,(($1((.&[]彭才勤,张金安,等&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的工艺[2]中国专利:+&34((**’,+)&

[]冯文宇,田吉&绿原酸提取纯化工艺对比实验研究[]沪州医学院学报,,():*0&(***,,.!.*1!’%&[]阁东海&提取三要素在金银花提取过程中对绿原酸提出率及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中国中药杂志,,():(%0&(**!(**$!$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附录5)&[]/[],:(,66789:;,8&?83D8@,(*!+,%.,%&E[]沙世炎,徐礼,等&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H,,,,;,,,(!6A&4=D7IB+(*(*.!)B=>)J9

萍,等&金银花提取工艺及其提取物的刺激性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0&(**!$!!$1!.&

K3D>6768BAF)FAGABO>69P6BAF87=78=BGQ

(,((!"#$%’)%*+,-./)0’1$%3-4$%’56$7&(&,&,2&

(,,,;(&?8=7>884=BBAB-%%%(3DAB=RLEEE$

,,,),&36>>886C3D8@A9TBGI9

:V89:;1069RE:P6BAF87=78,,76F8996C8#A96G6C!%"8XY.GARRRRR,AB+%ZW=INAB&$D&SD8F6B6768BAF=FAGA9C=A7>AD&E,ELDE

;>


相关内容

  •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2007年第22卷第6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 ・387・ ・综述・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朱丹1袁芳1孟坤2宋雅娟3 (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坤奥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5: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6) 关键词:黄酮类化 ...

  •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来,中草药的生产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传统中药往往被认为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质量不稳定,因此用药多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不能与现代医学接轨.为解决这个问题,中药必须走提取和纯化的道路.中药的提取包括浸出.澄清.过滤和蒸发等许多的单元操 ...

  • 金银花中绿原酸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 食品科技 2010年第35卷第4 期 FOODSCIENCEANDTECHNOLOGY 食品安全与检测 金银花中绿原酸检测方法对比 研究 郭晓园,罗 磊*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洛阳471003) 摘要: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常见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其高精确度. 准确 ...

  • 降血脂中药-泽泻的最佳提取条件研究
  • 海峡药学 2005年第l7卷第2期 降血脂中药 泽泻的最佳提取条件研究 李艳l 胡广利2(l.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哈尔滨l50056;2.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哈尔滨l50078) 摘要:目的 确定泽泻的最佳提取条件O方法 利用正交试验 对考察指标进行监测 对结果进行分析继而得出结论O结果 此方案回收率较高 ...

  • 不同提取方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影响
  •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乙醇回流.水蒸气蒸馏,超声.微波等方法提取金银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微波和超声提取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最高,且无明显差异.结论:微波和超声提取方法提取效率高,并且简单.稳定.可行.� 关键词:金银 ...

  • 开发饲用植物相关问题的探讨
  • 工作研究WORK RESEARCH 开发饲用植物相关问题的探讨 杨建武1 曾建国2 杨 哲3 (1. 湖南省饲料工业办公室:2. 湖南农业大学兽用中药资源与中兽药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3. 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随着消费者对动物养殖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负面作用给予的广泛关注,饲 ...

  •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综述
  • 第30卷第2 期 农业科学研究 Vol. 30No. 2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9年6月 J un. 2009 文章编号:167320747(2009) 0220032203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综述 刘军红1, 廖国玲2 (1.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_张霞
  • )106)药物分析杂志ChinJPharmAnal2010,30(1)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 张霞,崔海燕,贾晓艳,王玉玲,张志琪 1,2 1 1 1 1* (1.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西安710062;2.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银川750004) 摘要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 ...

  • 提高银浸出率的方法
  • 1 银氰化浸出率低的原因分析 1.1 金银赋存状态区别的影响 自然界中,金通常以元素形式存在,而银除少量呈自然银.金银矿形态存在外,主要 呈硫化物状态产出.银的主要矿物有辉银矿.黝铜银矿.硫砷银矿.硫锑银矿.角银矿.含银方铅矿.含银软锰矿及针碲金银矿等.银矿物常与铜.铅.锌等硫矿物共生. 可直接用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