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建中
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7期
【摘 要】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102年6月-2014年6月间于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5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0~76岁,对所有患者行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治疗,并给予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注射液(济克停)降低再出血率,尼莫地平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结果 经临床护理55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意识障碍,头痛、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诱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对此病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护理人员深入研究。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30-0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血管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其次是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肿瘤以及各种感染等因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1]。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伴或不伴意识障碍,CT证实脑池和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征象或腰穿检查压力增高伴血性脑脊液即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2]。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55例,均为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其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40~76岁,住院期间给予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治疗,并给予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注射液降低再出血率,尼莫地平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
1 一般护理
1.1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瞳孔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观察有无颅内高压和脑疝先兆有积极意义,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剧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此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出血或脑疝形成,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抢救准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建中
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7期
【摘 要】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102年6月-2014年6月间于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5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0~76岁,对所有患者行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治疗,并给予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注射液(济克停)降低再出血率,尼莫地平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结果 经临床护理55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意识障碍,头痛、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诱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对此病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护理人员深入研究。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30-0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血管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其次是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肿瘤以及各种感染等因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1]。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伴或不伴意识障碍,CT证实脑池和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征象或腰穿检查压力增高伴血性脑脊液即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2]。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55例,均为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其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40~76岁,住院期间给予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治疗,并给予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注射液降低再出血率,尼莫地平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
1 一般护理
1.1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瞳孔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观察有无颅内高压和脑疝先兆有积极意义,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剧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此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出血或脑疝形成,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抢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