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重难点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颁发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小学语文课程的带有法律意义的文件。它以准则的形式,规定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任务、要求、教学内容的广
度和深度,教材编写的体系和结构,同时提出对教学的原则要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哭哦与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语文课程的分学段目标(一)、语文课程标准有几个变化:1、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2、重提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3、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4、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5、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6、增加了综合性学习。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
系;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四、语文课程的评价建议;1、语文评价的目的:强调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进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3、课程评价手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有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4、课程评价主体:“实施评价,应注
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课程资源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编写要求
一、语文教材的功能1、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2、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3、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二、语文教材编写要求:1、鲜明的时代性;2、丰富的文化内涵;3、符合儿童发展规律;4、突现自主
探究学习方式;5、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第二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
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2、要根据地方特点开发课程资源;3、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4、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践研究。
第四章 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
第一节: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和目标任务
一、识字教学的意义1、识字是学语文的基础2、识字对儿童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3、识字能有效地提
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识字教学的目标任务:小学生识字能力包括1、掌握识字工具(汉语拼音、汉字结构规则、字典)2、
运用识字工具(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3、形成识字习惯(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1、爱惜书写工具;2、写字姿势正确3、态度认真专心4、讲究书写卫生。
新课程对识字要求是: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三、写字教学的意义1、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
3、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写字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活动5、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新课标对写字的要求是:会写2500个左右的汉字。
第二节 我国当代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一、集中识字;教学方法:运用汉字构成规律归类识字,以看图识字为基础,形声字归类为主体,辅之以
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识字、形近字对比、反义字对比等多种形式。
二、分散识字;教学方法:先打好识字基础,即抓好汉语拼音和汉字结构的教学,然后边识字边阅读。特别注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加强字词练习,把阅读与学习、巩固汉字联系起
来。
三、注音识字;教学方法:先用约一个月的时间教汉语拼音,强化直呼音节训练,为读写训练打基础。然后通过大量阅读的训练,解决“识”字问题;通过写字课,系统教学汉字的书写规律,解决“写”字问题;通
过写作训练,解决“用”字问题。
四、听读识字;教学方法: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利用有意记忆,分批认识汉字;先识后写,
逐步达到四会。
五、韵语识字;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字音和字义场的优势效应,把常用字组成常用词,再将这些常用词围绕一定的中心和故事情节,编写句式整体、合辙押韵、通俗有趣、短小精悍的韵文,使字不离词、词不离
句、句不离文,在语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
六、电脑识字;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第四节 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一、识字教学的策略:1、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2、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3、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4、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6、寓识字于游戏之中。二、写字教学的策略:1、重视培养习惯;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3、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4、重视示范和指导;5、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第五节 汉语拼音教学:一、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和目标:意义:第一,识字的工具 第二,通过拼音帮助
学习普通话。目标:第一,学会汉语拼音 第二,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二、汉语拼音教学策略;1、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2、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3、通过编写儿歌的方
式学习拼音4、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第五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1、引领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2、促进学生思维和其他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3、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4、培养识字、作文和
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阅读教学的任务:1、形成阅读技能2、掌握常用词语3、学会阅读不同体裁的作品4、积累与课外阅
读
第二节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①、熟读成诵②、学思结合③、博览群书
第三节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阅读感知:是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识别和辨认,它是阅读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字词知觉:就是感知字词图形的特征,并确认它的声音和意义。阅读欣赏和评价在具体实施时应该注意:由于小学生年龄幼小,认识水平有局限,欣赏和评价的要求不能高;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引导学生提高欣赏能力和评价水平。二、语感: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语感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组合,包括想象、联想、情感和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1、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并在阅读时多联系已有生活经验2、引导学生在确切把握词义的基础上揣摩比较3、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在朗读时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和情感体验;三、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四、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是仔细的读;略读是粗略的、不探究的读;浏览是大略地看)
第四节 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1、是
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的对话,2、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1、注重人文熏陶;2、加强语言实践(语言实践包括多读、感悟、积累、运用)3、
倡导自主学习4、建设开放课堂(做法: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1、课堂演示环境2、资料搜索环境。3、交流对话环境
第五节 阅读教学的模式
一、摈弃“理解型”教学模式(“理解型”教学模式包括“知识理解型”和“思维训练型”两种。特点:①是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②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二、构建突出感悟、质疑和运用的教学模式(基本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创设情景,自读自悟;读读议议,披文入情;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联系生活,
积累运用。”
第六节 阅读教学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阶段应该注意:1、要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质疑;2、要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解疑;3、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保留自己对问题的见解;4、对学生确实产生疑惑的问题要
给时间解决,不要怕课时进度“失控”;5、要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
第七节 近年来我国阅读教学的几种实验:一、“情景教学”实验(1、情景教学的途径:①以生活展现情境②以实物演示情景;③以图画再现情境;④以音乐渲染情境;⑤以表演体会情境;⑥以语言描绘情境。2、情境教学的程序;①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②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
③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二、“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实验
三、“尝试教学”实验(“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四、“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验(课堂阅读教学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生活作文”与阅读作文“相结合。)五、“感悟教学“实验(基本运行过程
包括感悟准备阶段、读悟阶段和形成感悟阶段。
第八节 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一、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没有书看;没有时间看;看电视、玩游戏机挤掉了课外阅读;看的书格
调不高
二、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①兴趣性;②广泛性;③自主性;④典范性;⑤发展性;
三、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提供、激励、示范和反馈的作用。
第六章 作文教学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一、1、作文能力是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写作文是小学生提高思想素
质的重要途径;3、写作文也是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作文教学的改革:作文教学的弊端:阻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身体心理
素质的提高;
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改革的任务是:除了确定任务、序列、策略等,还要大胆地改革传统的小学作文教材
体系,科学地制定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及训练方法。
各学段作文训练的重点:一二年级进行用词、造句的训练,重点发展想象能力,重点了解大自然变化的初步知识,学习人类的一些最基本的美德。三四年级进行片断训练,重点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重点学习日常生活各个局部的知识,注意观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五六年级进行简单的篇章训练,重点发展抽象
思维能力,重点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阅读优秀文艺小说,学习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来处理人际关系。各学段作文训练的要求:一二年级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三四年级主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五六年级主要发展学
生个别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
作文教学的策略1、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2、尽早实现规范的书面语言训练;3、用心理能力的培养
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4、通过课外阅读为作文提供智力背景;5、创设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即口头言语交际,指的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口语交际过程:社会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是一系列活动进行的过程,是构成因素相互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语言(如身势、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它包括语言能力和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
性、创造性的活动。
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的区别:言语形式上:口语交际对用词要求不高,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书面交际则对用词的丰富性、准确性有效有较高的要求。言语过程中;口语交际有着明确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性强。书面交际则没有很强的交际对象感。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主要区别:第一,关注的重点不同。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语境适应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活动开展的凭借不同。听说教学借助非交际的活动开展教学,口语交际则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作用:1、有助于社会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2、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3、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一、教材设计策略;二、动机激发策略;1、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2、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3、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4、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三、情境创设策略;四、多课型并进策略。 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情境,加强示范,做好引导,重视交际习惯的培养。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应该:选择贴近生活的交际内容,构建良好的交际氛围,呈现多样划情境,锻炼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灵活交际的能力,重视体态语的教学,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拓展学生交际的时空,增强学生交际的目的意识、对象意识以及效率意
识。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带有综合性性质的语文学习方式,是一种“活化”的学习,一种具有“自主性”,“群体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综合性学习的意义:1、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2、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3、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表述。制定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计划的要求:1、要按学段或学年来制订,至少要按学期来制订;2、一般采用“主题学习”的形式,每项主题学习一般包含几次学习活动;3、学习的主题可以来源于教材,但更要采纳学生的建议;4、主题学习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确定比较的教学要求,尤其要确定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以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要求;5、主题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尽量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6、主题学习可按学校组织,也可按年级和班级组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个性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
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特征及个人的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专题作业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兴趣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方法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运用自己的智力强项来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游戏式学习是实施兴趣性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开放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实施综合性学习,要做到教学时间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
组织形式开放,教学评价开放。“学徒制”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过价值判断。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1、具有衡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2、具有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情况的作用。教学评价的分类1、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评价内容: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3、评价用途:成绩评价、水平评价和学能评价。4、分数解释参照标准:目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5、评价形式:口试、笔试和操作评价。6、评价时间和功能:前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学评价实施的方法:(考查的方法: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日常观察和阶段考察。考试的方法: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考试和操作考试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书面考试常用的评分方法有等级制和百分制两种。建立成长记录袋的一般步骤:1、确保学生“拥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2、决定收集什么类型的作品样本;3、收集和存放作品样本;4、选择评估成长记录袋作品样本的标准;5、要求学生不断对其成长记录袋作品进行评估;6、安排和举行成长记录袋展示会议;7、调动家长参与成长记录袋评价过程。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要求及方法:1、识字评价定位在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2、评价学生的默读速度指标有三个(默读速度、正确率和有效默读速度。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主要从正确、流利和有感情三方面进行。3、口语交际的评价方法包括复述法、问答法、辨析法、情境法。4、习作的评价方法包括多方分析法、分项评定法、九堆评分法、参照量表法和整体评价法。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应遵循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过程性原则3、个别差异性原则4、多主体参与原则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第十章 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研究的含义: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语文教学领域内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教学研究的意义;能够推进语文教学理论建设,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能够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教师反思能力。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理念问题、课程问题、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评价问题和师生的发展问题。语文教学研究计划的内容:1、研究什么,主要指研究的内容、范围、对象和方法,研究的问题与假设,研究变量及操作性定义;
2、为什么研究,主要指研究的意义、动机和研究目标;3、如何研究,主要指研究的方法、程序和资源配置;4、有何成效,主要指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语文教师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按照目的,合理地控制与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究语文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难点(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
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
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
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
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
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
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
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
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
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
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
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
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
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
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
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
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
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
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
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
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
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
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
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
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
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
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
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
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
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
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
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
践中学会学习。(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
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
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
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
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
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
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
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小学语文重难点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颁发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小学语文课程的带有法律意义的文件。它以准则的形式,规定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任务、要求、教学内容的广
度和深度,教材编写的体系和结构,同时提出对教学的原则要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哭哦与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语文课程的分学段目标(一)、语文课程标准有几个变化:1、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2、重提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3、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4、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5、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6、增加了综合性学习。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
系;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四、语文课程的评价建议;1、语文评价的目的:强调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进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3、课程评价手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有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4、课程评价主体:“实施评价,应注
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课程资源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编写要求
一、语文教材的功能1、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2、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3、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二、语文教材编写要求:1、鲜明的时代性;2、丰富的文化内涵;3、符合儿童发展规律;4、突现自主
探究学习方式;5、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第二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
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2、要根据地方特点开发课程资源;3、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4、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践研究。
第四章 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
第一节: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和目标任务
一、识字教学的意义1、识字是学语文的基础2、识字对儿童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3、识字能有效地提
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识字教学的目标任务:小学生识字能力包括1、掌握识字工具(汉语拼音、汉字结构规则、字典)2、
运用识字工具(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3、形成识字习惯(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1、爱惜书写工具;2、写字姿势正确3、态度认真专心4、讲究书写卫生。
新课程对识字要求是: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三、写字教学的意义1、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
3、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写字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活动5、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新课标对写字的要求是:会写2500个左右的汉字。
第二节 我国当代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一、集中识字;教学方法:运用汉字构成规律归类识字,以看图识字为基础,形声字归类为主体,辅之以
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识字、形近字对比、反义字对比等多种形式。
二、分散识字;教学方法:先打好识字基础,即抓好汉语拼音和汉字结构的教学,然后边识字边阅读。特别注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加强字词练习,把阅读与学习、巩固汉字联系起
来。
三、注音识字;教学方法:先用约一个月的时间教汉语拼音,强化直呼音节训练,为读写训练打基础。然后通过大量阅读的训练,解决“识”字问题;通过写字课,系统教学汉字的书写规律,解决“写”字问题;通
过写作训练,解决“用”字问题。
四、听读识字;教学方法: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利用有意记忆,分批认识汉字;先识后写,
逐步达到四会。
五、韵语识字;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字音和字义场的优势效应,把常用字组成常用词,再将这些常用词围绕一定的中心和故事情节,编写句式整体、合辙押韵、通俗有趣、短小精悍的韵文,使字不离词、词不离
句、句不离文,在语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
六、电脑识字;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第四节 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一、识字教学的策略:1、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2、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3、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4、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6、寓识字于游戏之中。二、写字教学的策略:1、重视培养习惯;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3、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4、重视示范和指导;5、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第五节 汉语拼音教学:一、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和目标:意义:第一,识字的工具 第二,通过拼音帮助
学习普通话。目标:第一,学会汉语拼音 第二,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二、汉语拼音教学策略;1、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2、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3、通过编写儿歌的方
式学习拼音4、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第五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1、引领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2、促进学生思维和其他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3、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4、培养识字、作文和
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阅读教学的任务:1、形成阅读技能2、掌握常用词语3、学会阅读不同体裁的作品4、积累与课外阅
读
第二节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①、熟读成诵②、学思结合③、博览群书
第三节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阅读感知:是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识别和辨认,它是阅读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字词知觉:就是感知字词图形的特征,并确认它的声音和意义。阅读欣赏和评价在具体实施时应该注意:由于小学生年龄幼小,认识水平有局限,欣赏和评价的要求不能高;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引导学生提高欣赏能力和评价水平。二、语感: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语感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组合,包括想象、联想、情感和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1、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并在阅读时多联系已有生活经验2、引导学生在确切把握词义的基础上揣摩比较3、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在朗读时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和情感体验;三、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四、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是仔细的读;略读是粗略的、不探究的读;浏览是大略地看)
第四节 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1、是
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的对话,2、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1、注重人文熏陶;2、加强语言实践(语言实践包括多读、感悟、积累、运用)3、
倡导自主学习4、建设开放课堂(做法: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1、课堂演示环境2、资料搜索环境。3、交流对话环境
第五节 阅读教学的模式
一、摈弃“理解型”教学模式(“理解型”教学模式包括“知识理解型”和“思维训练型”两种。特点:①是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②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二、构建突出感悟、质疑和运用的教学模式(基本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创设情景,自读自悟;读读议议,披文入情;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联系生活,
积累运用。”
第六节 阅读教学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阶段应该注意:1、要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质疑;2、要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解疑;3、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保留自己对问题的见解;4、对学生确实产生疑惑的问题要
给时间解决,不要怕课时进度“失控”;5、要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
第七节 近年来我国阅读教学的几种实验:一、“情景教学”实验(1、情景教学的途径:①以生活展现情境②以实物演示情景;③以图画再现情境;④以音乐渲染情境;⑤以表演体会情境;⑥以语言描绘情境。2、情境教学的程序;①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②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
③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二、“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实验
三、“尝试教学”实验(“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四、“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验(课堂阅读教学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生活作文”与阅读作文“相结合。)五、“感悟教学“实验(基本运行过程
包括感悟准备阶段、读悟阶段和形成感悟阶段。
第八节 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一、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没有书看;没有时间看;看电视、玩游戏机挤掉了课外阅读;看的书格
调不高
二、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①兴趣性;②广泛性;③自主性;④典范性;⑤发展性;
三、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提供、激励、示范和反馈的作用。
第六章 作文教学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一、1、作文能力是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写作文是小学生提高思想素
质的重要途径;3、写作文也是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作文教学的改革:作文教学的弊端:阻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身体心理
素质的提高;
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改革的任务是:除了确定任务、序列、策略等,还要大胆地改革传统的小学作文教材
体系,科学地制定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及训练方法。
各学段作文训练的重点:一二年级进行用词、造句的训练,重点发展想象能力,重点了解大自然变化的初步知识,学习人类的一些最基本的美德。三四年级进行片断训练,重点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重点学习日常生活各个局部的知识,注意观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五六年级进行简单的篇章训练,重点发展抽象
思维能力,重点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阅读优秀文艺小说,学习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来处理人际关系。各学段作文训练的要求:一二年级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三四年级主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五六年级主要发展学
生个别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
作文教学的策略1、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2、尽早实现规范的书面语言训练;3、用心理能力的培养
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4、通过课外阅读为作文提供智力背景;5、创设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即口头言语交际,指的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口语交际过程:社会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是一系列活动进行的过程,是构成因素相互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语言(如身势、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它包括语言能力和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
性、创造性的活动。
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的区别:言语形式上:口语交际对用词要求不高,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书面交际则对用词的丰富性、准确性有效有较高的要求。言语过程中;口语交际有着明确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性强。书面交际则没有很强的交际对象感。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主要区别:第一,关注的重点不同。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语境适应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活动开展的凭借不同。听说教学借助非交际的活动开展教学,口语交际则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作用:1、有助于社会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2、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3、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一、教材设计策略;二、动机激发策略;1、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2、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3、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4、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三、情境创设策略;四、多课型并进策略。 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情境,加强示范,做好引导,重视交际习惯的培养。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应该:选择贴近生活的交际内容,构建良好的交际氛围,呈现多样划情境,锻炼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灵活交际的能力,重视体态语的教学,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拓展学生交际的时空,增强学生交际的目的意识、对象意识以及效率意
识。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带有综合性性质的语文学习方式,是一种“活化”的学习,一种具有“自主性”,“群体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综合性学习的意义:1、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2、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3、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表述。制定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计划的要求:1、要按学段或学年来制订,至少要按学期来制订;2、一般采用“主题学习”的形式,每项主题学习一般包含几次学习活动;3、学习的主题可以来源于教材,但更要采纳学生的建议;4、主题学习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确定比较的教学要求,尤其要确定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以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要求;5、主题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尽量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6、主题学习可按学校组织,也可按年级和班级组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个性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
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特征及个人的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专题作业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兴趣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方法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运用自己的智力强项来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游戏式学习是实施兴趣性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开放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实施综合性学习,要做到教学时间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
组织形式开放,教学评价开放。“学徒制”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过价值判断。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1、具有衡量学生语文素养,评价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2、具有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情况的作用。教学评价的分类1、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评价内容: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3、评价用途:成绩评价、水平评价和学能评价。4、分数解释参照标准:目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5、评价形式:口试、笔试和操作评价。6、评价时间和功能:前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学评价实施的方法:(考查的方法: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日常观察和阶段考察。考试的方法: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考试和操作考试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书面考试常用的评分方法有等级制和百分制两种。建立成长记录袋的一般步骤:1、确保学生“拥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2、决定收集什么类型的作品样本;3、收集和存放作品样本;4、选择评估成长记录袋作品样本的标准;5、要求学生不断对其成长记录袋作品进行评估;6、安排和举行成长记录袋展示会议;7、调动家长参与成长记录袋评价过程。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要求及方法:1、识字评价定位在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2、评价学生的默读速度指标有三个(默读速度、正确率和有效默读速度。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主要从正确、流利和有感情三方面进行。3、口语交际的评价方法包括复述法、问答法、辨析法、情境法。4、习作的评价方法包括多方分析法、分项评定法、九堆评分法、参照量表法和整体评价法。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应遵循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过程性原则3、个别差异性原则4、多主体参与原则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第十章 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研究的含义: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语文教学领域内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教学研究的意义;能够推进语文教学理论建设,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能够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教师反思能力。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理念问题、课程问题、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评价问题和师生的发展问题。语文教学研究计划的内容:1、研究什么,主要指研究的内容、范围、对象和方法,研究的问题与假设,研究变量及操作性定义;
2、为什么研究,主要指研究的意义、动机和研究目标;3、如何研究,主要指研究的方法、程序和资源配置;4、有何成效,主要指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语文教师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按照目的,合理地控制与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究语文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难点(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
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
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
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
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
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
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
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
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
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
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
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
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
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
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
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
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
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
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
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
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
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
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
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
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
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
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
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
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
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
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
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
践中学会学习。(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
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
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
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
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
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
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
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